正丁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正丁醚实验报告

正丁醚实验报告

正丁醚实验报告简介正丁醚,化学式为C4H10O,是一种醚类有机化合物,具有无色、易挥发和有刺激性气味的特点。

该实验旨在通过合成正丁醚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探究相关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原理。

实验步骤1.醇酸酯化反应:将正丁醇和浓硫酸加入反应瓶中,加热反应约30分钟。

2.中和反应: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直到中和完全。

3.蒸馏提取:将反应混合物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提取,得到正丁醚纯品。

实验结果通过合成正丁醚的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合成了高纯度的正丁醚。

实验中观察到以下现象:1.醇酸酯化反应:加热反应瓶后,反应混合物渐渐变为混浊状态,表明酯化反应已经进行。

2.中和反应: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反应混合物逐渐变为透明状态,表明中和反应完全。

3.蒸馏提取:通过蒸馏装置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提取,收集到的正丁醚纯品呈无色液体。

分析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我们可以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和讨论:1.醇酸酯化反应–正丁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正丁醇硫酸酯,是醇酸酯化反应的中间产物。

–此反应通常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反应机理涉及醇和酸之间的酯化作用,生成酯化产物。

2.中和反应–正丁醇硫酸酯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正丁醚和硫酸钠。

–中和反应是为了去除硫酸根离子,使得纯净的正丁醚得以分离和提取。

3.蒸馏提取–蒸馏装置通过升华和凝结的原理,实现对液体的分离提取。

–正丁醚在较低的沸点下升华,经凝结后得到纯净的液体正丁醚。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高纯度的正丁醚,并对合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掌握了醇酸酯化反应、中和反应和蒸馏提取等实验技术和原理。

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表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徐文彩. 有机合成实验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2] 李磊, 梁威.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M]. 科学出版社, 2017.。

正丁醚制备实验报告doc

正丁醚制备实验报告doc
若是正丁醚或丁烯,因此反映需严格操纵温度。
浓H2SO4
主反映 2C4H9OH?????C4H9OC4H9?H2O 134~135?C浓H2SO4副反映 C4H9 OH????CH?CH?2HO22CH5?135?C
【要紧仪器及实验装置图】
要紧仪器如表1所示。
表1要紧仪器 要紧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
图1.分水装置制备正丁醚
正丁醚制备实验报告
篇一:正丁醚实验报告
XX 年 12 月 7 日 姓 名 系年级组 别 同组者 科 目 有机化学实验 题 目 制备正丁醚仪器编号
【实验目的】
1. 把握分子间脱水制醚的反映原理和实验方式。
2. 学习利用分水器,进一步训练和熟练把握回流、加热和萃取等大体操作。 【实验原理】
利用醇钠与卤代烃反映合成醚,这种合成方式的反映机理是烷氧负离子对卤代烷或硫酸酯的亲核取代反映。醇分子间脱水生成醚是制备简单醚的常常利用方式。用硫酸作为催化剂,在不同的温度下正丁醇和硫酸作用生成的产物会有不同,主
1.如何得知反映已经比较完全?
答:分水器全数被水充满时,能够为反映比较完全。
2.反映物冷却后什么缘故要倒入50ml水中?各步的洗涤目的安在?
答:反映物倒入50ml水中以除去正丁醇。在5%NaOH溶液中以除去副产品丁烯,加水除NaOH,加饱和CaCl2除去水与醇。
3.可否用本实验方式由乙醇和2-丁醇制备乙基仲丁基醚?你以为用什么方式比较好?
水、8mL5%氢氧化钠溶液、8mL水和8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然后用1g无水氯化钙干燥。
3.搭好蒸馏装置,搜集140~144℃的馏分。
六、实验数据
空烧瓶的质量:71.66g
盛有产物的烧瓶的质量:74.68g
产物质量:m=74.68-71.66=3.02

正丁醚的制备实验

正丁醚的制备实验

正丁醚的制备1、制备止和制备乙醚在实验操作上什么不同?为什么答:制备乙的操作是;边反应、边滴加、边从体系中分离乙醚,使平衡向右移动蒸装置为60℃的水浴,无明火,用直型冷凝管,尾按管通下水道,冰水浴接收而正丁醚采用分水装置,用空气冷凝管冷凝,不断利用分水器除去副产物水,使平衡向有利于正丁醚的移动。

3、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将混合物倒入25ml水中?各步洗涤的目的是什么?答:反应物冷却后倒入25ml水中,是为了分出有机层,除去沸石和绝大部分溶于水的物质。

水洗,除去有机层中的大部分醇,碱洗,中和有机层中的酸;10ml水洗,除去碱和中和产物;2x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除去有机层中的大部分水和醇类。

4,能用本实验的方法由乙醇和2-丁醇制备乙基仲丁基醚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较合适?答,不能,容易得到乙醚、仲丁基醚以及乙基仲丁基醚的混合物。

更好的办法是威廉姆逊法,即用卤代烃与醇钠反应,路线有二乙醇钠与仲丁基卤或者卤乙烷与仲丁醇钠。

分水器的使用原理:在室温下,有机试剂和水互不互溶,但是可以形成共沸物,水的密度比有机溶剂大。

当分水器内充满了溶剂,溶剂与水在分水器中分层,水积在分水器下部,溶剂返流到反应体系里去。

核心点为:与水共沸不互溶,密度比水小。

5为什么制备正丁醚时温度要控制在130~140°C?这个温度才会发生对应醇分子间脱水反应,高了会生成1-丁烯,低了速率慢,还会生成其他副产物,只有这个温度,正丁醚的产量才最高注意事项(1)制备正丁醚的较宜温度是130~140 C ,但开始回流时,这个温度很难达到,因为正丁醚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94.1 C,含水33.4%);另外,正丁醚与水及正丁醇形成三元共沸物(沸点90.6 C,含水29. 9%,正丁醇34. 6%),正丁醇也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93C,含水44. 5%),故应在100~115 C之间反应半小时之后可达到130“C以上。

(2)在碱洗过程中,不要太剧烈地摇动分液漏斗,否则生成乳浊液,分离困难。

实验 12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 12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 12 正丁醚的制备正丁醚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迅速的挥发性和较强的溶解力,在有机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正丁醚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本文主要介绍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

一、实验原理正丁醚可由1-丁醇和浓硫酸作用而得。

此反应涉及浓硫酸和醇的酸催化裂解反应,产生正丁醇的多个同分异构体,进而通过去水反应生成正丁醚。

反应方程式如下:RC4H9 -OH + H2SO4 → RCOH2SO4H + H2ORCOH2SO4H + H2O → RC4H9 -O- C2H5OH + H2SO4二、实验材料及仪器材料:1-丁醇(AR),浓硫酸(AR),冷水、氯化钠(NaCl)。

仪器:圆底烧瓶、漏斗、加热鼓风机、恒温水浴器、蒸馏设备。

三、实验步骤1、取1-丁醇20mL放入烧瓶中,在漏斗中加入2.5mL的浓硫酸,慢慢滴加到1-丁醇中。

2、将烧瓶放入加热鼓风机中,用强大的搅拌器将溶液搅拌均匀,使之均匀加热。

3、用恒温水浴器将溶液加热到80℃左右,反应开始。

加热过程中不得离开现场,以免发生危险。

4、将烧瓶从鼓风机中取出,立即放入冰水中冷却,加热器关闭。

5、将冷却后的液体用漏斗倒入蒸馏瓶中。

分别用碘化钠和水试纸测试瓶口处液体的酸碱性质,以确保产品酸度已中和。

6、将蒸馏瓶的游离管插入冷凝器,开始蒸馏。

首先收集的是常规的混合物,包括水、硫酸和未反应的1-丁醇等。

当温度达到114℃时,开始收集正丁醚产物。

根据加热器的能力和蒸馏速率,可能需要将温度限制到100℃以下,否则正丁醚可能会冒烟。

7、将收集的正丁醚用氯化钠脱水。

8、后续处理过程应当在无花费的环境下进行,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四、实验注意事项1、化学试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时应佩戴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化学物品必须妥善存放,避免在分解变质的情况下使用。

3、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确保安全。

4、准备物料(如硫酸)时要把浓扬子河早期尽量合理限制在操作区内,以避免污染环境。

正丁醚的制备实验报告

正丁醚的制备实验报告

*分水装置
因为原料正丁醇(沸点 117.7 ℃)和产物正丁醚(沸点 142 ℃)旳沸点都较高,故在控制 反应温度旳条件下,反应在装 有分水器旳回流装置中进行, 使生成旳水或水旳共沸物不断 蒸出,促使可逆反应朝有利于 生成醚旳方向进行。虽然蒸出 旳水中会夹有正丁醇等有机物, 但因为它们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比重又较小,浮于水层之上, 所以借分水器使大部分旳正丁 醇自动连续地返回反应瓶中继 续反应。
( 5 )反应开始回流时,因为有恒沸物旳存在, 温度不可能立即到达 135 ℃。但伴随水被蒸出, 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到达 135 ℃以上,即应停止 加热。假如温度升得太高,反应溶液会炭化变黑, 并有大量副产物丁烯生成。
( 6 )在碱洗过程中,不宜剧烈地摇动分液漏斗, 不然严重乳化,难以分层。
七、思索题
2、分离粗产物
待反应液冷却后,拆 下分水器,将仪器改 成蒸馏装置,再加二 粒沸石,蒸馏至无馏 出物为止。
3、洗涤粗产物
将馏出液倒入盛有 10mL 水旳分液 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弃去下层 水液,上层粗正丁醚,依次用 5mL 水, 3mL 5% NaOH 、 3mL 水和 3mL 饱和氯化 钙溶液洗涤,分净 水层,将粗产物自漏斗上口倒入洁 净干燥旳小锥形瓶中,然后用 0.2 -0.4g 无水氯化钙干燥。
正丁醚旳制备
一、试验目旳
1 .掌握醇脱水制醚旳反应原理和实 验措施。
2 .学习使用分水器旳试验操作。
二、试验原理
醇分子间脱水生成醚是制备简朴醚旳常用措施。用硫酸作为 C催同H3化,CH剂主2C,要H在是2C不正H2同丁OH温醚度或13下丁H4~2正烯S1O3丁,54醇所℃和以硫反(C酸应H3作须CH用严2C生格H成控2C旳制H2产温)2物度O会。+有H不2O

2016-2017年实验正丁醚的制备(总结)

2016-2017年实验正丁醚的制备(总结)

实验正丁醚的制备【实验目的】1、掌握醇分子间脱水制备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使用分水器的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主反应:2C4H9OH C4H9OC4H9+H2O副反应: C4H9OH >135℃C2H5CH=CH2+H2O二、药品和仪器药品:正丁醇,浓硫酸,无水氯化钙,5%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钙溶液仪器:100 mL三口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25 mLl蒸馏瓶。

三、实验步骤(含仪器装置和主要流程)学会使用分水器装置、萃取、洗涤、干燥,折光率的测定等操作。

在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15.5 mL正丁醇、2.5 mL浓硫酸和几粒沸石,摇匀后,一口装上温度计,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另一口装上分水器,分水器的上端接一回流冷凝管。

先在分水器内放置(V-1.7) mL水,另一口用塞子塞紧。

然后将三口瓶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至微沸,进行分水。

反应中产生的水经冷凝后收集在分水器的下层,上层有机相积至分水器支管时,即可返回烧瓶。

大约经1.5 h后,三口瓶中反应液温度可达134-136℃。

当分水器全部被水充满时停止反应。

若继续加热,则反应液变黑并有较多副产物烯生成。

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人盛有25 mL水的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弃去下层液体。

上层粗产物依次用12 mL水、8 mL 5%氢氧化钠溶液、8 mL水和8 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用1 g无水氯化钙干燥。

干燥后的产物滤入25 mL蒸馏瓶中蒸馏,收集140-144℃馏分。

并计算产率。

纯正丁醚的沸点142.4,n D201.3992实验流程图四、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分水器的正确安装及使用;2、制备正丁醚的较宜温度是130-140℃,但开始回流时,这个温度很难达到,因为正丁醚可与水形成共沸点物(沸点94.1℃含水33.4%);另外,正丁醚、水及正丁醇形成三元共沸物(沸点90.6℃,含水29.9%,正丁醇34.6%),正丁醇也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93℃,含水44.5%),故应在100-115℃之间反应一个半小时之后才可达到130℃以上。

正丁醚的制备实验报告课件

正丁醚的制备实验报告课件

正丁醚的制备实验报告课件
制备正丁醚的实验报告课件
1. 实验目的:
掌握制备正丁醚的方法,并了解醚的制备实验。

2. 实验原理:
正丁醚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

制备正丁醚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正丁醇的酸催化缩合反应。

在该反应中,醇与酸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醚和水。

3.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反应瓶、冷凝器、加热器等。

试剂:正丁醇、浓硫酸。

4. 实验步骤:
(1) 在一个干净的反应瓶中加入20 mL正丁醇。

(2) 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注意慢慢加入并充分搅拌。

(3) 放入反应热水浴中,加热反应混合物,保持温度在70-80℃左右。

(4) 反应进行时,观察反应混合物的变化,生成的正丁醚可以通过挥发性的气味进行初步判断。

(5)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瓶取出,冷却。

(6) 将反应瓶连接到冷凝器,收集生成的正丁醚。

5.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发生危险。

(2) 实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挥发性物质引起中毒。

(3)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废弃物的处理,遵循实验室安全环保的原则。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正丁醚。

通过观察反应混合物的变化和挥发性气味,可以初步确认正丁醚的生成。

7.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正丁醚的制备方法,并学习了醚的制备实验。

制备醚的反应通常需要酸催化,且操作要谨慎,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和气味来初步判断反应的进行。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实验成功。

这就是制备正丁醚的实验报告课件,希望对您有帮助!。

正丁醚实验报告

正丁醚实验报告

正丁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醇分子间脱水制备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使用分水器的原理和操作,提高有机实验的综合操作技能。

3、熟悉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和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醇分子间脱水是制备简单醚的常用方法。

正丁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正丁醚。

反应式如下:2CH₃CH₂CH₂CH₂OH →CH₃CH₂CH₂CH₂OCH₂CH₂CH₂CH₃+ H₂O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为了使反应向生成醚的方向进行,通常采用加入过量的醇或者将反应生成的水及时从反应体系中除去的方法。

本实验利用分水器将反应生成的水不断从体系中分出,从而使平衡向生成醚的方向移动。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圆底烧瓶(250ml)、分水器、回流冷凝管、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接引管、锥形瓶、分液漏斗、温度计(150℃)、电热套、铁架台、铁夹等。

2、药品正丁醇(分析纯)、浓硫酸、无水氯化钙、5%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1、组装仪器在 2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31ml 正丁醇和 45ml 浓硫酸,摇匀后加入几粒沸石。

安装好带有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的装置,分水器中预先装满水至支管口,然后放出 32ml 水。

2、加热回流用电热套加热,保持缓慢回流状态,使分水器中的水层不断上升,当水层上升到支管口时,及时放出下层水。

约 15h 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3、分离与洗涤将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用 5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两次,然后再用 25ml 5%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至中性,最后用 25ml 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

4、干燥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干燥30min。

5、蒸馏安装好蒸馏装置,先蒸出正丁醇,然后收集 140 144℃的馏分,即为正丁醚。

五、实验现象及结果1、加热回流过程中,反应液逐渐变黑,分水器中出现分层,水层逐渐上升。

2、洗涤过程中,有机层与洗涤液分层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丁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015 年 12 月 7 日
姓 名 系年级
组 别 同组者 科 目 有机化学实验 题 目 制备正丁
醚 仪器编号
【实验目的】
1. 掌握分子间脱水制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学习使用分水器,进一步训练和熟练掌握回流、加热和萃取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利用醇钠与卤代烃反应合成醚,这种合成方法的反应机理是烷氧负离子对卤代烷或硫酸酯的亲核取代反应。

醇分子间脱水生成醚是制备简单醚的常用方法。

用硫酸作为催化剂,在不同的温度下正丁醇和硫酸作用生成的产物会有不
同,主要是正丁醚或丁烯,因此反应需严格控制温度。

主反应 24
4949492134~1352H SO C C H OH C H OC H H O ︒−−−−→+浓 副反应 492522135C
C H OH C H CH CH H O >︒−−−→=+24浓H SO 【主要仪器及实验装置图】 主要仪器如表1所示。

主要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

【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理化参数】
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化性质如表2所示。

图 1.分水装置制备正丁醚
【主要试剂用量及其计算】
主要试剂试剂用量及其计算如表3所示。

【实验流程】
名称
实际用量
理论用量 过量 理论产
量 正丁醇 31.00ml 31.00ml 0.00ml
正丁醚
22g
表3要试剂试剂用量
【实验记录】
20
16: 00 停止蒸馏,冷却
量取25ml水、15ml
5%NaOH、15ml水、15ml
饱和CaCl2、1.5g无水
CaCl2
分界线接近分水
口,T3:135℃
冷却至室温,产品
呈黑色
16: 15 加入装有50ml水的分
页漏斗,轻微摇晃,静
置分层,取上层
上层:黑色液体
下层:浅灰色
16: 20 加入25ml水上层:黑色
下层:浅绿色
16: 25 取上层,加15ml
5%NaOH
上层:黑色
下层:无色透明
16:取上层,加15ml水上层:深绿色
【产率】
12
%100%14936.2100%58.2%
49
m m m ω-=
⨯-=⨯= 【讨论】
若不缓慢倒入浓硫酸,将会导致部分原料碳化,影响产品质量与产率。

且温度应控制得当,以免产生较多的副产物。

【思考题】
1.如何得知反应已经比较完全?
答:分水器全部被水充满时,可认为反应比较完全。

2.反应物冷却后为什么要倒入50ml 水中?各步的洗涤目的何在?
答:反应物倒入50
ml 水中以除去正丁醇。

在5%NaOH 溶液中以除去副产品丁烯,加水除NaOH ,加饱和
CaCl 2除去水与醇。

3.能否用本实验方法由乙醇和2-丁醇制备乙基仲丁基醚?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答:不能,因为会发生重排反应,使副产物增多。

可使用威廉孙制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