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学实指导书

合集下载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98页)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98页)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98页)光纤通信与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引言光通信技术是当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在信息传输的速率和距离、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通信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成为现代通信的基石,是信息时代来临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现代光通信是从1880年贝尔发明‘光话’开始的。

他以日光为光源,大气为传输媒质,传输距离是200m。

1881年,他发表了论文(关于利用光线进行声音的复制与产生)。

但贝尔的光话始终未走上实用化阶段。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可靠的、高强度的光源;二是没有稳定的、低损耗的传输媒质,无法得到高质量的光通信。

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上述两个障碍未能突破,也由于电通信得到高速发展,光通信的研究一度沉寂。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本世纪60年代。

1970年被称为光纤通信元年,在这一年发生了通信史上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康宁(Corning)玻璃有限公司制成了衰减为20dB/km 的低损耗石英光纤,该工艺理论由英国标准电信研究所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于1966年提出;二是美国贝尔实验室制作出可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铝镓砷(A1GaAs)半导体激光器,这两项科学成就为光纤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光纤通信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发展起来,70年代中期即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其应用遍及长途干线、海底通信、局域网、有线电视等各领域。

其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涉及学科之多(光、电、化学、物理、材料等),是此前任何一项新技术所不能与之相比的。

现在,光纤通信的新技术仍在不断涌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不断下降,显示了这一技术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应用前景。

它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传输手段,是将来信息社会的支柱。

经过30年的发展,光纤通信历经五次重大技术变革,前四代光纤通信均已得到广泛应用。

第一代光纤通信的工作波长为0.85um,属短波长波段,传输光纤用多模光纤。

光源使用铝镓砷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检测器为硅(Si)材料的半导体PIN光电二极管或半导体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光电子学实验指导书-6页文档资料

光电子学实验指导书-6页文档资料

《光电子学》实验指导书何宁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4月前言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利用光电子技术实现无线通信,保证通信的有效性是未来通信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和发展方向。

二十世纪下半叶,半导体的研究导出了微电子集成电路,同时也制造出了光电器件,它们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微电子技术在向“微”方向的发展上不久将接近极限,而光电子技术还会继续向纵深发展,其应用面将会进一步扩大。

由于光通信具有波束隐蔽、接收天线小、通信速率高、抗电磁干扰和保密性强等优点,1960年激光出现以来,激光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在民用、医疗和军事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激光探潜、激光雷达、激光成像、激光测距、激光跟踪、激光制导等技术不断涌现,尤其近几年开展的大气光通信和水下光通信都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光电子技术的时代。

由于光电子技术是一门内容广泛的技术科学,而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基本实验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同学们的系统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光束调制一、实验目的1、理解电光转换的机理,了解内调制和外调制的实现方法。

2、掌握光束的衍射角的定义和计算。

3、熟悉常用电光器件和光测试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完成光束的直接光强度调制和声光调制。

2、测试声光调制器的插入损耗和衍射角。

三、 实验原理及步骤激光是一种光频电磁波,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并与无线电波相似。

按其工作波长的不同可分为红激光(632nm )、绿激光(532nm )、蓝激光(473nm )三种,将信息加载于激光(载波)的过程称为调制,起控制作用的低频信息称为调制信号。

光波的电场强度为)cos()(C C C A t E ϕω+=应用某种物理方法改变光波的振幅(Ac )、频率(C ω)、相位(C ϕ)、强度和偏振等参量之一,使其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那么激光束就受到了信号的调制。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浙大科仪简介浙江大学仪器系(科仪系)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开设“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并开发出CSY传感器系统实验仪应用于实验教学。

杭州浙大科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依托浙江大学电子、光电信息专业的雄厚技术实力,多年来研制了KY·CSY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仪器、在全国领先的激光、光电测试、光通讯实验系统、KZSY系列自动化教学实验仪器,已经装备了全国1000多所高等院校的物理、机电、电子电气、光学、光电、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实验室。

“浙大科仪”秉承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风,遵循“服务教学不断超越”的宗旨,根据自身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在保持自己产品专业特色的同时,紧跟科学技术发展与相对应的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设备的更新,不断开发出科技含量高、实验内容新颖深受高等院校欢迎的实验设备,“浙大科仪”教学仪器已经成为高教实验设备中的品牌产品。

“浙大科仪”不断加强现代企业管理,通过GB/T19001-2000-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和以用户满意为标准的售后技术服务制度,“浙大科仪”将始终伴随中国教育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实验原理光电传感器(探测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主要检测直接引起光强度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导致光量变化的其它非电量,如物体形状、表面粗糙度、位移、速度、加速度、工作状态识别等。

光电传感器具有非接触性、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而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光电传感器的物理基础是光电效应。

在光辐射作用下电子逸出材料的表面,产生光电子发射称为外光电效应,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电子不逸出材料表面的则是内光电效应。

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属于内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通常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通常所用的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硅光电池等都属于上述两种类型。

光电子器件物理实验指导书(修改)-18页文档资料

光电子器件物理实验指导书(修改)-18页文档资料

光电子器件物理实验实验1 光源与光度辐射度参数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用棱镜等器件对发白光的LED(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进行分光的测量和对光电综合实验平台上所用光源发出光进行照度测量的实验。

学习光本性的基本常识,巩固“光电技术”教科书中第一章关于光的度量内容,并掌握光电综合实验平台所用光源的发光特性;通过对光源照度的调节与测量,熟悉进行光电实验过程中所用数字仪表使用方法,为后面实验做技术准备。

实验仪器:①光电综合实验平台主机系统1台;②60°分光棱镜及其夹持装置各1个;③焦距f =50mm的透镜及其支架1只;④发白光的LED平行光源(远心照明光源)及其夹持装置各1个;⑤狭缝及其夹持装置各1个;⑥像屏及其夹持装置各1个;⑦磁性表座4个;实验内容:1)棱镜对“白光”的分光特性;2)掌握分光光谱的分布规律;3)测量远心照明光源在不同位置上的照度;实验步聚:1)棱镜分光实验①认识实验所用器件从光电综合实验平台备件箱中取出如图2.1-4所示的分光棱镜、棱镜安装调整机构、发白光的LED远心照明光源、可调狭缝与像屏。

将这些器材按如图2.1-5所示的方式安装在光学实验台上。

打开实验平台上的电源开关,将远心照明光源的电源线接到平台的+5V(VCC)电源上(注意其极性,红插头接VCC),使LED光源发出一束白色平行光,然后,在光路中插入可调宽度的狭缝,使通过狭缝形成的窄条白光投射到分光棱镜的工作面上,调整(旋转)分光棱镜,改变白光的入射角,再移动像屏位置,观察窄条白光被分光的现象,将有彩色条形光带从棱镜的另一个工作面发射出去。

若像屏位置合适,在像屏上将观测到彩色条带。

分析各种彩条带的颜色分布规律,记录各色彩条的排列顺序。

若将50mm焦距的透镜安装在棱镜与像屏之间,并适当调整透镜与棱镜之间的距离L,与透镜与像屏之间的距离L`,观察像屏上彩条的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

2)观测发光二极管经光栅分光后的光谱分布将图2.1-6所示的白光LED光源换成发蓝光、绿光和发红光的光源,观察此时像屏上色带变化。

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改

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改

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改光电子技术课程是现代电子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广泛,包括光通信、光学测量、光学成像等领域,因此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工程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需要一份详细的课程设计指导书。

本文将就如何改进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探讨。

一、指导书的结构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应该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课程描述:应该提供一份详细的课程描述,包括课程的目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考试形式等内容,明确学生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点,以及该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2.课程安排:应该提供一份详细的课程安排表,包括每周授课时间、每周授课内容以及作业和考试安排等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该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安排。

3.实验内容:应该提供一份详细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报告要求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

4.课程评价:应该提供一份详细的课程评价标准,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验成果。

评价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和知识点相对应,并给予具体的分数和评价方式。

二、指导书的完善1.课程目标的明确在编写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时,应该明确该课程的目标,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科基础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从而确保课程目标是可行和具有吸引力的。

2.实验内容的改进实验是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课程内容。

因此,在编写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时,应该重点关注实验。

实验内容应该具有实践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同时,也要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详细说明,以保证实验的成功进行。

3.评价标准的细化评价标准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实验成果的重要标准,因此评价标准应该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和实验步骤。

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可信度,让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实验成果。

光电子器件物理实验指导书(修改)精品

光电子器件物理实验指导书(修改)精品

图2.1-5 棱镜对白光的分光实验装置光电子器件物理实验实验1 光源与光度辐射度参数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用棱镜等器件对发白光的LED (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进行分光的测量和对光电综合实验平台上所用光源发出光进行照度测量的实验。

学习光本性的基本常识,巩固“光电技术”教科书中第一章关于光的度量内容,并掌握光电综合实验平台所用光源的发光特性;通过对光源照度的调节与测量,熟悉进行光电实验过程中所用数字仪表使用方法,为后面实验做技术准备。

实验仪器:① 光电综合实验平台主机系统1台;② 60°分光棱镜及其夹持装置各1个;③ 焦距f =50mm 的透镜及其支架1只;④ 发白光的LED 平行光源(远心照明光源)及其夹持装置各1个;⑤ 狭缝及其夹持装置各1个;⑥ 像屏及其夹持装置各1个;⑦ 磁性表座4个;实验内容:1) 棱镜对“白光”的分光特性;2) 掌握分光光谱的分布规律;3) 测量远心照明光源在不同位置上的照度;实验步聚:1) 棱镜分光实验① 认识实验所用器件从光电综合实验平台备件箱中取出如图2.1-4所示的分光棱镜、棱镜安装调整机构、发白光的LED 远心照明光源、可调狭缝与像屏。

将这些器材按如图2.1-5所示的方式安装在光学实验台上。

打开实验平台上的电源开关,将远心照明光源的电源线接到平台的+5V(VCC)电源上(注意其极性,红插头接VCC ),使LED光源发出一束白色平行光,然后,在光路中插入可调宽度的狭缝,使通过狭缝形成的窄条白光投射到分光棱镜的工作面上,调整(旋转)分光棱镜,改变白光的入射角,再移动像屏位置,观察窄条白光被分光的现象,将有彩色条形光带从棱镜的另一个工作面发射出去。

若像屏位置合适,在像屏上将观测到彩色条带。

分析各种彩条带的颜色分布规律,记录各色彩条的排列顺序。

若将50mm焦距的透镜安装在棱镜与像屏之间,并适当调整透镜与棱镜之间的距离L,与透镜与像屏之间的距离L`,观察像屏上彩条的变化。

【课题申报】高中物理课程的光电子学教育与实验

【课题申报】高中物理课程的光电子学教育与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的光电子学教育与实验课题名称:高中物理课程的光电子学教育与实验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光电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高中物理课程中对于光电子学内容的教育与实验还存在着不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适合高中物理课程的光电子学教育与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对光电子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重点1. 光电效应基础教育:通过讲解和探究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让学生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和理论解释,并掌握相关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光电子学实验设计:设计一系列与光电效应相关的实验,例如光电效应实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实验、光电流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实验等。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光电效应的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光电子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讨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光电子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制定光电子学实验指导书:编写基于光电子学实验的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操作要点和数据处理方法。

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光电子学实验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调研:对国内外关于高中物理课程光电子学教育与实验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当前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 设计教学实验: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适合高中物理课程的光电子学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实施实验教学:在教学实验室中组织学生进行光电子学实验操作,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4. 效果评价和整理: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制定适合高中物理课程的光电子学教学指导。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光敏电阻特性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光强与光敏电阻电流值关系测试方法;掌握光敏电阻的光电特性及其测试方法;掌握光敏电阻的伏安特性及其测试方法;掌握光敏电阻的光谱响应特性及其测试方法;掌握光敏电阻的时间响应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敏电阻在黑暗的室温条件下,由于热激发产生的载流子使它具有一定的电导,该电导称为热电导,其倒数为热电阻,一般的暗电导值都很小(或暗电阻值都很大)。

当有光照射在光敏电阻上时,电导将变大,这时的电导称为光电导。

电导随光照量变化越大的光敏电阻,其灵敏度越高,这个特性就称为光敏电阻的光电特性。

光敏电阻在弱辐射和强辐射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光电特性(线性和非线性),实际上,它的光电特性可用在“恒定电压”下流过光敏电阻的电流I P 与作用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度E 的关系曲线来描述,不同材料的光照特性不同,绝大多数光敏电阻的光照特性是线性的。

光敏电阻的本质是电阻,因此它具有与普通电阻相似的伏安特性。

在一定的光照下,加到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光敏电阻的亮电流之间的关系成为光敏电阻的伏安特性。

三、主要实验设备光电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特性测试实验模块,光源特性测试模块,连接导线。

四、实验内容组装好光源、遮光筒和光探结构件,打开台体电源,调节照度计“调零”旋钮,至照度计显示为“000.0”为止。

按图一连接实验电路。

图1 光敏电阻伏安特性测试实验电路E改变照度,将实验数据计入下表:按“照度加”,调节使光照为200Lx、300Lx、400Lx、500Lx、600Lx,记录同一光照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计入下表:五、实验总结1.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光敏电阻伏安特性;2.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光敏电阻光谱响应特性;3.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光敏电阻时间响应特性;六、预习及思考1.预习光敏电阻原理及特性相关知识;2.思考影响光敏电阻光电特性线性的原因。

实验二硅光电池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光电池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掌握光电池的光照特性及其测试方法;掌握光电池的伏安特性及其测试方法;掌握光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及其测试方法;掌握光电池的时间响应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电子学》实验指导书何宁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4月前言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利用光电子技术实现无线通信,保证通信的有效性是未来通信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和发展方向。

二十世纪下半叶,半导体的研究导出了微电子集成电路,同时也制造出了光电器件,它们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微电子技术在向“微”方向的发展上不久将接近极限,而光电子技术还会继续向纵深发展,其应用面将会进一步扩大。

由于光通信具有波束隐蔽、接收天线小、通信速率高、抗电磁干扰和保密性强等优点,1960年激光出现以来,激光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在民用、医疗和军事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激光探潜、激光雷达、激光成像、激光测距、激光跟踪、激光制导等技术不断涌现,尤其近几年开展的大气光通信和水下光通信都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光电子技术的时代。

由于光电子技术是一门内容广泛的技术科学,而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基本实验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同学们的系统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光束调制一、 实验目的1、 理解电光转换的机理,了解内调制和外调制的实现方法。

2、 掌握光束的衍射角的定义和计算。

3、 熟悉常用电光器件和光测试设备的使用。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1、 完成光束的直接光强度调制和声光调制。

2、 测试声光调制器的插入损耗和衍射角。

三、 实验原理及步骤激光是一种光频电磁波,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并与无线电波相似。

按其工作波长的不同可分为红激光(632nm )、绿激光(532nm )、蓝激光(473nm )三种,将信息加载于激光(载波)的过程称为调制,起控制作用的低频信息称为调制信号。

光波的电场强度为)cos()(C C C A t E ϕω+=应用某种物理方法改变光波的振幅(Ac )、频率(C ω)、相位(C ϕ)、强度和偏振等参量之一,使其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那么激光束就受到了信号的调制。

根据调制器与激光器的关系,激光束调制的方法可分为内调制(直接调制)和外调制(间接调制)两种。

内调制是指加载信号是在激光振荡过程中进行的,以调制信号改变激光器的振荡参数,从而改变激光器输出特性以实现调制,主要用于光通信的注入式半导体光源中。

外调制是指激光形成后,在激光器的光路上放置调制器,用调制信号改变调制器的物理性能,当激光束通过调制器时,使光波的某个参量受到调制。

直接调制是把要传递的信息转变为电流信号注入半导体光源,从而获得调制光信号。

根据调制信号的不同类型,直接调制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它们都是对光源进行直接强度调制,调制后的输出光功率是随调制信号而变化的。

声光调制器是由声光介质、电-声换能器、吸声(或反射)装置及驱动电源等组成,声光调制是利用声光效应将信息加载于光频载波上的一种物理过程。

当一束光通过变化的声场时,由于光和超声场的互作用,其出射光就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各级衍射光,衍射光的强度随超声波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调制信号是以电信号(幅度)形式作用于电-声换能器上,再转换为以电信号形式变化的超声场,当光波通过声光介质时,由于声光作用,使光载波受到调制而成为“携带”信息的强度调制波。

声光调制器原理如图1,直接强度调制原理如图2, 开关K 是连续光和脉冲光的切换开关。

+V图1 声光调制原理 图2 电光调制电路实验步骤直接调制(激光器波长为630nm ,激光驱动电路板)1、 开启激光器控制电路,调整光路使连续光打在1米外的光靶上,并测出其光功率。

2、 将连续光切换为脉冲光,由信号源输出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 的TTL 方波信号直接驱动激光器,使它发出断续的激光。

3、 在光靶上观察光斑情况,并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使其在1Hz ~500Hz 间变化,同时观察光斑在光靶的变化。

间接调制(激光器波长为532nm ,声光调制器)4、 开启激光器,在光路上离光源20厘米处放置一声光调制器。

5、 调整微调装置,使光束穿过声光调制器的小孔并打在光靶上,测出穿过声光调制器前后的光功率,计算声光调制器的插入损耗。

6、 加入1000Hz 的TTL 方波调制信号到声光调制器,在光靶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记下光斑衍射级数,测试衍射角。

四、 实验框图图4 间接强度调制(外调制)五、 实验设备1、激光器2、声光调制器3、稳压电源4、信号源5、光功率计 六、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简要说明内调制和外调制实现方法,并分析两种调制方式的效率。

实验二 光束扫描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机械扫描的实现方法和参数测试。

2、学会对扫描速度和偏转角的控制及光束实际扫描角度的数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电光器件和光测试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完成激光束的机械扫描和相关参数测试。

2、对实现电路和参数测试要深刻领会。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光束扫描技术是激光应用的基本技术之一,实现的方法主要采用机械转镜、电光效应和声光效应等来实现。

根据应用目的不同可分为光的偏转角连续变化的模拟式扫描和不连续的数字扫描。

机械扫描技术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扫描方法,它是利用反射镜或棱镜等光学元件的旋转或振动来实现光束扫描,图1给出机械扫描装置原理图。

激光束入射到一可转动的平面反射镜上,当平面镜转动时,平面镜反射的激光束方向就会改变,达到光束扫描的目的。

旋转方向 旋转方向光靶 A B 图1 机械扫描装置 图2 扫描光路图激光束的机械扫描受温度影响小,光损耗小,适用于各种波长的扫描。

通过编程可控制它的扫描速度和旋转角度。

实验采用步进电机来实现光束的扫描,步进电机级数为四级,步进量为0.9度∕步,通过计算可确定平面镜旋转的角度,也就可测得光束在光靶上移动(扫描)的距离和光束转过的角度,其原理如图2所示,1θ与2θ是平面镜转动前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而'1θ与'2θ是平面镜转动后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实验中步进电机控制电路与计算机并行口(打印口)连接,程序由C ++实现。

扫描光路如图3所示。

c 光点移动距离 A B扫描后光路 Δθ ab 扫描前光路O图3 光束位置关系根据光的反射原理,激光束以某一角度入射,以法线为对称轴,入射光束和出射光束与法线的夹角相等,当平面反射镜逆时针转过某一角度θ,入射光的位置和方向不变,由于法 线方向的改变,则出射光束将从原来位置A 移动到位置B ,光束扫描的角度θ∆将等于θ2。

反射光线偏转角θ∆可按下列规则计算:入射光线水平入射,则ΔOAB 三点在同一水平高度,实际测量时应将三点投影到桌面上测出三角形的三条边,由余弦定理得:abc b a 2cos 222-+=∆θ 通过求反三角函数可得到θ∆。

实验步骤1、开启激光器,使它发出的连续光水平打在0.5米扫描装置的反射镜片上。

2、调整反射镜使入射光束以一定角度射入,记下出射光束打在光靶上的初始位置。

3、 启动计算机,在桌面上运行并口步进电机控制程序,选择界面的模式。

4、 单步模式下在界面上输入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速度、转度和方向参数。

5、 校准光路系统,使步进电机两次旋转360°,扫描时间在5~30间选择,点击单次模式,观察光点是否能回到原来位置。

7、使光束在1.8°~36°间旋转,记下出射光束在反射镜转动后打在光靶的终点位置。

8、将镜面上光点及光靶上的两次光点投影到桌面上,测出光点间的距离长度值。

9、利用所测参数计算光束实际转过的角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10、选择自定义模式,在右边窗口中填入光束需要偏转的最大角度,左(L )右(R)的参数以法线为参考点。

11、点击“自定义”,使光束在小于40°左右范围内来回扫描,观察采用一维方式的光束扫描情况,并测出实际扫描的角度。

四、实验框图图3五、实验设备1、激光器2、扫描装置3、稳压电源4、计算机5、光功率计六、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说明光束扫描实验中实际测试值与理论值间误差的原因。

实验三: 光电探测一、 实验目的1、理解光电转换的机理,了解光电导效应和光伏效应的原理特性。

2、掌握光电探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熟悉常用光电器件和光测试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用光敏电阻和光电二极管设计一光电探测电路。

2、对实现电路和参数测试要深刻领会。

三、实验原理及设计要求利用光电导效应原理而工作的探测器称为光电导探测器。

光电导效应是半导体材料的一种体效应,无需形成pn 结,故也称为无结光电探测器。

这种器件在光照下会改变自身的电阻率,光照愈强,器件自身的电阻愈小。

这类器件常用的有光敏电阻和光导管,光敏电阻是没有极性的,它的电阻值相当于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可变电阻器。

光敏电阻的主要特性有光谱响应、照度伏安、频率响应和温度特性。

理想情况下光电转换关系式为γαP Ku i = 式中K 、α、γ均为常数,u 为偏压,P 为光照度。

在低偏压(几伏至几十伏)和弱光照(3110~10-lx 条件下,α、γ可取1,光电转换式可变为KuP i =一般来说,光敏电阻的暗电阻在10M Ω以上,光照后电阻值显著下降,外回路电流明显变大,亮阻和暗阻之比在6210~10--之间,这一比值越小,光敏电阻的灵敏度越高。

利用pn 结的光伏效应而工作的探测器成为光伏探测器。

根据光伏探测器的不同工作模式,通常有光电池和光电二极管之分。

一个pn 结光伏探测器就等效为一个普通二极管和一个恒流源(光电流源)的并联,它的工作模式由外偏压回路决定。

在零偏压时为光伏工作模式;当外回路采用反偏电压时为光导工作模式。

光敏电阻和光电二极管的光电转换工作电路如图1和图2所示,g R 为光敏电阻,L R 为电信号探测电阻。

+V Vg RL R 图1 光敏电阻探测当不同的光强照射在探测器时,pn结的耗尽层宽度发生变化,回路电流发生变化,在R L上就可获得随光照强度不同变化的电压,从而实现了光电探测。

设计要求:分别用光电管和光敏电阻设计光路进行接收性能对比。

1、采用波长为532nm的连续输出激光器,测出其光功率。

2、利用声光调制器实现外调制,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的TTL方波信号。

3、校准光路,确定声光调制器已工作在调制状态。

4、将设计电路的光电转换器件对准光路,切换探测方式,用示波器分别对两种探测器电路中各点波形进行测量比较,调整电路参数,使接收灵敏度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5、改变发端调制信号的频率,观察接收端信号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种探测方式的频率图3 光电探测实验系统参考框图五、实验设备激光器声光调制器稳压电源信号源光功率计双踪示波器六、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设计报告。

2、说明光电导探测和光伏探测的区别。

3、分析信号经传输后影响波形失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