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综合

合集下载

333教育综合

333教育综合

333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教育综合是指通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以下是333个涉及教育综合的名词解释:1. 九年义务教育: 是指国家对6至15岁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为期9年的义务教育制度。

2. 全日制教育: 是指学生在一整天的时间内接受正规教育,包括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等。

3. 职业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形式。

4. 高等教育: 是指学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后,进入大学或其他高等学府继续学习的教育形式。

5. 成人教育: 是指针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

6. 在线教育: 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进行的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7. 远程教育: 是指通过邮寄、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教育。

8. 家庭教育: 是指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包括亲子关系建立、价值观培养等。

9. 幼儿教育: 是指对0至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等。

10. 特殊教育: 是指面向具有特殊需求学生进行的教育,包括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等。

11. 德育: 是指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12. 智育: 是指培养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教育,包括知识学习和逻辑思维等。

13. 体育: 是指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教育。

14. 美育: 是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15. 劳动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16. 心理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能力的教育。

17. 创新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教育。

18. 社会实践: 是指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9. 艺术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方面的兴趣和能力的教育。

20. 科技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21. 语言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母语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教育。

2024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

2024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

2024年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如下:
一、教育学原理
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2. 教育的分类和特点
3. 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4. 教育的目标和评价
5. 教育的管理和发展
二、心理学基础
1. 心理的本质和功能
2. 心理的发展和变化
3. 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4. 情感和情绪的调节
5. 人格和行为的形成
三、教育心理学
1. 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
2. 学生发展和学习差异
3. 动机和兴趣的培养
4. 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
5. 心理健康和辅导技巧
四、教育法律法规
1. 教育法律体系和法规内容
2. 学校管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3. 学生权益保护和校园安全
4. 教育资源分配和管理
5. 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
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应用
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
2. 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3. 电子教材和在线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4. 数据分析和评估工具的应用
5.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措施和技术
以上是2024年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333教育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333教育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333教育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一、语文部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和第2题】流水的温度当我小的时候,给生活添加点颜色是件困难的事。

当别人在玩扑克时,我知道游戏的目的。

但有时候,我们忽略了流水的温度。

【题目】根据上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 在文中,“流水的温度”指的是什么?A. 玩扑克的目的B. 游戏时流水的温度C. 给生活添加颜色的困难D. 给生活添加颜色的方法【参考答案】C【题目】根据上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2. 文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A. 游戏的目的B. 游戏时流水的温度C. 给生活添加颜色的困难D. 给生活添加颜色的方法【参考答案】C二、数学部分【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第3题】某班级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如果班级总人数为60人,则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题目】根据上面的问题,计算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参考答案】男生40人,女生20人三、英语部分【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单词填入句子空格中。

1. I usually __________ (go/goes) to the movie theater on Saturdays.【参考答案】go【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形容词短语填入句子空格中。

2. The movie was __________ (exciting/enjoyable) to watch.【参考答案】exciting四、科学部分【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第3题和第4题】厨房里的冰箱通常被认为是食物的棺材,因为在底部的抽屉中,维持着接近0℃的温度,能够延长食物的保鲜期。

【题目】根据上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 冰箱能够延长食物的保鲜期是因为 ____。

A. 底部抽屉中的温度接近0℃B. 冰箱是食物的棺材C. 冰箱也是一个家电D. 冰箱可以贮存食物【参考答案】A【题目】根据上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2. 冰箱为什么被称为食物的棺材?A. 因为冰箱可以贮存食物B. 因为冰箱是食物的储存地C. 因为冰箱可以延长食物的保鲜期D. 因为底部抽屉中的温度接近0℃【参考答案】C综上所述,本文为333教育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部分。

333统考教育综合参考书目

333统考教育综合参考书目

333统考教育综合参考书目
一、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原理》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 7年。

2.《教育学原理》项贤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二、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2.《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三、中外教育史
1.《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

四、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教育科研方法》袁振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33教育综合_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_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_名词解释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333教育综合是一种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对333教育综合进行全面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背景介绍333教育综合是“三个3”教育理念的简称,指的是乐器(Three Musical Instruments)、流行舞(Three Popular Dances)、美术(Three Fine Arts)。

这三个方面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二、乐器(Three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指的是音乐教育中的三个主要乐器:钢琴、小提琴和古琴。

钢琴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小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代表,而古琴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乐器。

通过学习这三种乐器,学生能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三、流行舞(Three Popular Dances)流行舞指的是三种常见的流行舞蹈形式:拉丁舞、街舞和现代舞。

拉丁舞源于拉丁美洲,节奏热情、动感强烈;街舞起源于美国的街头文化,具有自由奔放的风格;现代舞则是一种注重身体表达和情感传达的现代舞蹈形式。

通过学习这三种舞蹈形式,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节奏感和舞台表现力,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美术(Three Fine Arts)美术指的是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和摄影。

绘画是用画笔和颜料表达艺术的一种方式,可以表现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抽象的概念;雕塑则是通过塑造和雕刻材料来表现艺术形象,可以是立体的、实际的或抽象的;摄影是运用相机记录和捕捉瞬间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这三种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培养审美眼光、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五、333教育综合的意义333教育综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24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2024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2024考研教育综合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第39个教师带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老师,充分肯定与会教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的贡献,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新的贡献,教育家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对教师理想信念的要求是()A.心有大我,至诚报国B.启智润心、因材施教C.勤学笃行,求是创新D.言为士则,行为世范2.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实行教育先行战略,支持这种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论是。

A.社会再生产理论B.人力资本理论C.社会平衡器理论D.文化资本理论3.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在共同要素的教学上,采用了个别化的策略所遵循的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是。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4.教育概念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

下列故事所述的行为,行动中,称得上教育的是。

A.曹冲称象B.程门立雪C.岳母刺字D.公车上书5.下列关于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趋势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精英化发展B.特色化发展C.多样化发展D.加强与大学的前街6.某生在高一学期初,英语成绩不及格,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达到优良水平。

为此,老师在班会上对其英语进行了予以表扬。

老师对该生的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B.增值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7.育英中学初二6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附近小区内流浪猫的生存状况,调查问题包括流浪猫的数量饮水饮食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他们给爱猫人士提出建议,不仅要喂食,而且要注意喂水。

该案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属于()A.掌握学习B.观察学习C.接受式学习D.项目化学习8.根据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A.以学生集体为教育对象B.以学生个体为教育对象C.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D.对每个学生平等投入9.在固实发事件导致的学校停课期间,数字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儿童能够继续接受学校教育。

教育综合333考研题目及答案

教育综合333考研题目及答案

教育综合333考研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1.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A. 知识水平B. 道德品质C. 创新能力D. 社会适应能力答案:D2.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动机B. 学习风格C. 学习过程D. 学习结果答案:C3.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C. 反馈教学效果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是教育的基本原则?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教育公平D. 终身学习答案:A, B, C, D2.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包括: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社会文化理论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功能。

答案:教育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功能包括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反馈以改进教学,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选拔和鉴定人才。

2. 描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同时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四、论述题1. 论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答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基石,它关系到每个个体的发展机会和潜力的发挥。

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包括:制定公平的教育政策,提供均等的教育资源,消除社会经济背景对教育机会的影响,以及通过教育评价和反馈机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教育。

2. 分析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面临的挑战包括:适应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33科目名称:教育综合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高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是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

本课程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教育学基础理论、中外教育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的任务是研究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学生认识如何建立学科理念,掌握教育学基础理论、中外教育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专业素养提升和思辨能力加强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课程(一)《中国教育史》(第3版) 孙培青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 中国教育的起源2.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3.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 夏、商的教育概况2. 西周的教育概况3.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衰废和私学兴起4. 孔丘的教育思想及历史影响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1. 诸子百家与私学发展2. 齐国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3.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4. 孟轲的教育思想5. 苟况的教育思想6. 道家的教育思想7. 法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8.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1.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2. 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黄老之学”、“独尊儒术”3. 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经学教育的特点4.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5. 王充的教育思想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 魏晋的学校教育2. 南朝的学校教育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第八章明朝的教育第九章清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第十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第十一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第十二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第十三章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第十四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第十五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教育学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的认识2. 教育的历史发展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 教育学的价值第二章教育功能1. 教育功能的概述2. 教育的个体功能3. 教育的社会功能4. 教育功能的实现第三章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2.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3.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章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概述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 教师2. 学生3. 师生关系第六章课程1. 课程与课程理论2. 课程组织3.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七章课堂教学1. 教学与教学理论2. 课堂教学设计3. 课堂教学策略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1.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2.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3.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4.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5.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 班级组织2. 班级管理的内容3. 班主任工作第十章学生评价1. 学生评价概述2. 学生学业评价3. 学生品德评价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1. 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2.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3.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4.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师即研究者2. 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3.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心理学》莫雷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3.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 学习概述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 认知派学习理论4.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二篇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 知识学习概述2. 传统观点的知识学习3.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4.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四章学习策略的学习1. 学习策略概述2. 学习的认知策略3. 学习的监控策略4. 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1.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2.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1. 动作技能概述2. 动作技能的形成3. 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第七章学习的迁移1. 学习迁移概述2. 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其研究3. 学习迁移的当代理论4. 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与教学第八章品德的形成1. 品德及其结构2. 关于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3. 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及其教育启示4. 关于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启示5.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三篇影响学习的因素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1. 学习动机概述2. 学习动机理论3. 学习动机的培养第十章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1. 认知发展与学习2. 智力差异与学习3. 学习风格与学习4.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第四篇教学心理第十一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设计2.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3. 教学评价设计第十二章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概述2.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3. 课堂环境管理4. 课堂纪律管理第十三章教师心理1. 教师的职业角色心理2.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3. 教师的职业成长心理4. 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第一编古代文明与教育第一章、史前教育1. 教育的起源2. 史前教育的社会基础3. 史前社会的教育4. 史前社会的“成年礼”第二章、学校的肇端1. 文明的进程与学校的兴起2. 古代东方国家的世俗学校教育3. 古代东方国家的宗教学校教育第三章、古希腊教育的兴衰1. 荷马时代的教育2. 古风时代的教育3. 古典时代的教育4.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第四章、古罗马教育的蜕变1. 罗马共和时期的文明与教育2. 罗马帝国时期的文明与教育第五章、中世纪教育的兴衰1. 中世纪文明的基础2. 宗教教育3. 世俗教育4. 中世纪大学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1. 文艺复兴与“全人”理想的出现2. 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3.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变革第七章、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1. 宗教改革与国民教育思想的兴起2. 国民教育体制在新教国家的建立3. 宗教改革中各教派的教育改革4. 宗教改革时期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第八章、17世纪教育的沿革1. 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2. 科学教育的萌芽3. 实在论教育学说第九章、18世纪教育的演进1. 启蒙运动2.“新教育”的构想3. 教育世俗化与国民教育体制的起源4. 中等教育的革新5. 大学教育的演变第十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1.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2. 教育思想的多元化3. 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4. 实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5.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6. 教育科学化运动7. 高等教育的革新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十一章、现代教育的起源1. 新教育运动2.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3. 新传统教育思潮4. 儿童研究运动5. 综合中学运动6.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7. 现代教育的逆流第十二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1. 战后西欧国家的教育重建2. 亚洲国家的教育重建3. 非洲国家的教育重建4. 拉美国家的教育重建第十三章、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 冷战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2.“人造卫星事件”与西方世界的教育改革3. 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育变革第十四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2. 人力资本理论3. 终身教育思潮4. 激进主义教育思潮5. 环境教育思潮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了解基本概念——较低要求;理解、熟悉教育原理——一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较高要求。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2)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识”占15%,“理解(熟悉、能、会)”占40%,“掌握(应用)”占45%。

(4)试题主要题型有概念解释、简答、资料分析、论述等多种题型。

其中资料分析可以从文献资料和现实案例中选择。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

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