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法定节假日哪天

合集下载

2023法定三薪日表

2023法定三薪日表

2023法定三薪日表12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2023年放假安排,表示今年中秋国庆可连休8天,元旦休三天,那2023年法定节假日一览表是怎样的?三倍工资假有哪些?一、2023年法定节假日一览表:1.2023年元旦法定节假日一览表: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2.2023年春节法定节假日列表:1月21日至27日共7天。

1月28日(周六)、1月29日(周日)上班。

3.2023年清明节法定节假日列表:4月5日放假一天。

4.2023年劳动节法定节假日列表: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5天。

4月23日周日,5月6日周六上班。

5.2023年端午节法定节假日一览表: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

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6.2023年中秋节国庆假期列表: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周六)、10月8日(周日)上班。

二、2023年法定节假日三倍工资假有哪些?2023年法定节假日三倍工资假有元旦一天,春节三天,清明节一天,劳动节一天,端午节一天,中秋节一天,国庆节三天,共11天,具体三倍工资假日期如下:1.元旦:2023年1月1日。

2.春节:2023年1月22日、23日、24日。

清明节:2023年4月5日。

4.劳动节:2023年5月1日。

5.端午节:2023年6月22日。

6.中秋节:2023年9月29日。

7.国庆节:2023年10月1日、2日、3日2023年三倍工资计算方法:月工资基数÷21.75天÷8×加班小时数×300%。

2023年三倍工资计算方式:(1)21.75天为平均每月计薪天数。

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来确定。

(2)加班工资基数算法:(2.1)签订劳动合同:法律规定是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再除以8小时。

不包括年终奖,上下班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住房补贴,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加班工资等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法定节假日11天是哪些

法定节假日11天是哪些

法定节假日11天是哪些
一、11天法定节假日是哪11天
1、11天法定节假日,具体如下:
(1)元旦一天;
(2)春节三天;
(3)清明节一天;
(4)劳动节一天;
(5)端午节一天;
(6)中秋节一天;
(7)国庆节三天,总共十一天。

2、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二、强制上班仲裁流程是什么
强制上班仲裁流程,具体如下:
1、提交立案材料: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
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等;
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3、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仲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意见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5、仲裁裁决:如果双方调解不成。

那么仲裁委会在开庭后一段时间内给双方出具裁决书;
6、强制执行:如果对方不履行劳动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那么当事人可以去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

国家法定节假日日历表

国家法定节假日日历表

国家法定节假日日历表国家法定节假日日历表 1一、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2023年1月3日(星期二)上班。

二、春节: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

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4月6日(星期四)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

4月29日(星期六)4月30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

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星期五)10月8日(星期六)上班。

中国法定节假日都包括哪些《劳动法》中明文规定,法定节假日是带薪休假,应当按照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标准向职工发放工资,不能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而拒绝发放。

这种带薪休假是国家给予劳动者的福利之一,用人单位不得无故剥夺。

法定节假日,又称法定休假日,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各国法定节日一般从三个方面规定:政治性节日,如国庆节、解放日等;宗教性节日,如国外的圣诞节等;民族习惯性节日。

《劳动法》第四十条对法定休假日作了规定,根据本条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1.全体公民放假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2.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2023国家法定节假日表(完整版)

2023国家法定节假日表(完整版)

2023国家法定节假日表(完整版)2023国家法定节假日表一、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2023年1月3日(星期二)上班。

二、春节: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

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4月6日(星期四)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

4月29日(星期六)4月30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

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星期五)10月8日(星期六)上班。

中国法定节假日都包括哪些《劳动法》中明文规定,法定节假日是带薪休假,应当按照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标准向职工发放工资,不能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而拒绝发放。

这种带薪休假是国家给予劳动者的福利之一,用人单位不得无故剥夺。

法定节假日,又称法定休假日,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各国法定节日一般从三个方面规定:政治性节日,如国庆节、解放日等;宗教性节日,如国外的圣诞节等;民族习惯性节日。

《劳动法》第四十条对法定休假日作了规定,根据本条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1.全体公民放假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2.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2024年节假日三倍工资是哪几天

2024年节假日三倍工资是哪几天

2024年节假日三倍工资是哪几天2024年节假日三倍工资是哪几天1.元旦:1天,(1月1日)2.春节:3天,(2月10日至2月12日)3.清明节:1天,(4月4日)4.劳动节:1天,(5月1日)5.端午节:1天,(6月10日)6.中秋节:1天,(9月17日)7.国庆节:3天,(10月1日至10月3日)节假日加班的计算公式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和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加班费按下列方式计算︰(1)工作日加班∶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薪天数21.75×8小时)×150%;(2)休息日加班∶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薪天数21.75×8小时)×200%;(3)法定节假日︰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x(月薪天数21.75×8小时)×300%。

加班不给三倍工资怎么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金;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发差额;劳动者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支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额外补偿(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或者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3)安排加班而不支付加班费的;(4)依照本条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三倍工资要扣除原来的一倍吗三倍工资不包含原本的工资,就是当日工资的3倍。

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工资按日常工资标准的三倍计算,这里的三倍是指法定节假日加班当天实际得到的工资数额为三倍。

例如:日常工资标准为100元的,法定节假日加班时,每天工资数额为300元。

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都是占用了劳动者的休息时间,都应当严格加以限制,高于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报酬即是国家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

2023法定假日表一览表

2023法定假日表一览表

2023法定假日表一览表2023法定假日表一览表导读:2023年很快就到,我们迎接新年的同时,还会迎接新一年的假期安排,即使知道各个法定节假日在什么月份,但是具体放假安排还需查询得知。

那么,2023年放假日历去哪找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一览表,一起去看看吧。

2023年放假日历1月:元旦:2023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共3天。

2月:春节: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

4月: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5月:劳动节: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

6月: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

9月: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一览表一、元旦:2023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2023年1月3日(星期二)上班。

二、春节: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

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4月6日(星期四)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

4月29日(星期六)4月30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

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星期五)10月8日(星期六)上班。

2023兔年春节文案寄语1. 春节到,春节到,短信条条心意到。

短信虽然小,情意可以表;祝福不会少,问候跑不了;忘掉旧日的烦恼,迎接春节的美好。

祝你春节快乐,万事都好!2.春节来,春节到,愿你新的一年:工作顺利“元”满,繁忙疲劳全完“旦”;心情快乐“元”满,一切烦恼全完“旦”;生活幸福“元”满,所有霉运全完“旦”。

祝心想事成,心如所愿!3. 祝新的一年一如既往,二人同心,三口之家,四季欢唱,五福临门,六六顺意,七喜来财,八方鸿运,九九吉祥,十分美满。

2023年法定节假日及调休安排

2023年法定节假日及调休安排

2023年法定节假日及调休一、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2023年1月3日(星期二)上班。

二、春节: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

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4月6日(星期四)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

4月29日(星期六)4月30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

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星期五)10月8日(星期六)上班。

春节习俗一、新春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

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

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

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

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

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

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2024法定节春节三倍假日表

2024法定节春节三倍假日表

2024法定节春节三倍假日表
2024年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如下:
1. 元旦,1月1日(星期一),放假1天。

2. 春节,2月1日至2月7日(星期四至星期三),放假7天。

3. 清明节,4月4日(星期四),放假1天。

4. 劳动节,5月1日(星期三),放假1天。

5. 端午节,6月12日(星期三),放假1天。

6. 中秋节,9月30日(星期一),放假1天。

7. 国庆节,10月1日至10月7日(星期二至星期一),放假
7天。

根据法定节假日安排,2024年的春节假期为2月1日至2月7日,共计7天。

这是一个较长的假期,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
团聚,进行休息和放松。

在这段假期里,人们可以选择外出旅游、进行家庭聚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等。

同时,春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赏花灯等,以及拜年、走亲访友等社交活动。

在这段假期里,人们也可以选择进行文化活动,如赏花赏景、参观博物馆、观看文化表演等,丰富假期生活。

另外,也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假期出行安全。

总的来说,2024年的春节假期是一个难得的长假,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尽情享受假期带来的乐趣和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法定假日哪天
2017年1月27日(星期五)至2月2日(星期四),共7天。

其中,1月28日(初一)、1月29日(初二)和1月30日(初三)这3天为法定假期。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春节简介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1]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节日特点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

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

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

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

西周初
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

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

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

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春节起源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关来历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公元前104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

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放假通知推荐阅读:公司春节放假通知范文春节放假通知范文
最新公司春节放假通知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春节作文 |
春节日记 |
春节周记 |
春节资料 |
春节手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