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优选)

合集下载

园区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

园区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

园区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水土保持方案篇一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尤其是环城露天矿山大量固体废弃物被排弃在排土场,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周围大气和水体被污染,并严重破坏矿山周围的自然景观,威胁周围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与此同时,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矿山废弃地的综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治理维护费用的投入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姑山铁矿的钟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及示范,通过示范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彻底解决了排土场生态环境破坏对居民生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和危害,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改变了综合治理“投入大、产出小”的局面,减轻了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经济负担,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类似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区概况1.1 研究区简介姑山铁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马鞍山市,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开采规模为150万t/a。

钟山排土场主要排弃姑山铁矿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已于20xx 年停止排土,排土场南北长约550m,东西宽约350m,共形成5个排土平台,标高分别为20m(1平台)、30m(2 平台)、40m(3 平台)、50m(4 平台)及60m(5 平台)。

排土场总占地面积约22.8hm2,其中4平台是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约5hm2。

钟山排土场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 053mm,最大年降雨量1 895.5mm,最大1d 降雨量316.1mm。

梅雨期最长达43d,梅雨量最多达530.9mm,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

降水季节性强,5~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

所在地区年平均风速2.46m/s,最大风速39.9m/s,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NE 和10.75%,年次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和8.98%。

现代生态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生态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生态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现代生态农田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推进现代生态农田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土地利用规划。

1. 合理规划农田土地利用结构,科学确定农田用地的功能分区,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农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

2. 提倡农田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顺序和轮作周期,降低土地的单一作物连作连种弊端,减少土壤养分流失,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二、水资源利用。

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排灌工程,加强农田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障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三、农业生产方式。

1. 科学施肥,推广有机肥、绿肥等生态友好的施肥方式,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2. 积极推进绿色种植,采用生物防治、生物调控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四、生态保护。

1. 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平衡。

2. 积极开展农田生态修复,修复退化农田,恢复生态功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五、政策支持。

1. 加大对现代生态农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生态农田建设。

2. 加强对现代生态农田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六、技术培训。

1. 加强现代生态农田建设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态农业技术水平,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2. 组织农民参加现代生态农田建设示范田观摩学习,增强农民对现代生态农田建设的认识和信心。

七、监督管理。

1. 建立健全现代生态农田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2. 加强对现代生态农田建设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现代生态农田建设实施效果。

总之,现代生态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农民、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确保现代生态农田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设计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设计
> .) 2 2 的面积 占 9 . %。 42
等, 现平 均胸 径 为 2~ .e ; 拥林 3 0 3 3r 双 a 000株 , 积为 面
1 h 品种 有 枫 香 、 柏 、 7m , 乌 台湾 相 思 、 苞 木 、 蒴 、 红 黎 桃
收 稿 日期 : 0 0 0 2 9— 3— 3 0
植 被 面积 24 3 h 预测 可 能受 影 响 的植 物有 12科 1. 6 m , 3 1 8属 4 8种 。最大 的影 响是 对 保 存有 较 高 大 的乔 木 、 6 1 生 物量 和生 物多样 性 指 标 较好 的 阔 叶林 、 草 丛 、 灌 人工
被群落 现状 生态指 标见 表 1 。 由表 1可 见 , 查 区 的 综 合 生 态 指 数 ( 调 P)为 4 .9 , 15 % 现状 植被 的综 合生 态质量 等级 为 I 类 。其 中 I I 生 长量标 定指标 属 良好 水 平 ( a . ) P >0 6 以上 的群落 有 3
2 工 程建 设对生 态环境 的 影响
2 1 对 植被 生态环 境 的影 响 .
2 1 1 植被生 态现 状 .. 工 程植被 生 态 调查 评 价 区面 积 为 10 7 4 m , 9 . h 植
2 2 工程 建设 对植 被 的影 响 .
工程 建设 对植 被 的影响 主要是 上下 水库 的淹 没 、 库 间公 路和施 工 道路 的修 建 、 工 营 地 的 建设 等 , 减 少 施 共
第 4期
20 0 9年 4月
广 东水 利水 电
GUANGD0NG ATER W RESOURCES AND HYDROPOW ER
No. 4
Ap . 0 r 20 9
深圳 抽 水 蓄 能 电站 水 土保 持 生态 工 程 设 计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05]67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05]67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05]67号)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西、陕西、甘肃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为加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我部制定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部水土保持司。

附件:《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二00五年四月十八日附件: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国家水保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水保工程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工程建设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按项目区组织实施,严格立项审批,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

第四条工程建设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分级管理。

第二章前期工作与计划管理第五条国家水保工程分期规划、分期实施,每期五年。

第六条国家水保工程按项目区组织实施,项目区选择须符合下列条件:(一)项目区应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所在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重点治理区范围内;(二)项目区须具有一定的规模。

规划实施期末,每个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一般不少于100平方公里;(三)当地政府重视,项目区群众自愿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四)项目实施县制定并出台了封山禁牧的有关政策;(五)项目实施县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较强,能够承担工程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

水土的保持规划

水土的保持规划

水土的保持规划水上的保持规划第一节水土保持规划概述一、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一)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水土保持规划(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 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水土及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生产和经济发展,根据土壤侵蚀状况、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根据规划的区域范圉大小,可分为大面积总体规划和小面积实施规划两类。

大面积总体规划是指大、中流域或省、地、县级的规划,面积儿千、儿万到儿十万平方公里。

其主要任务是在水土流失综合调查基础上,按照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划分出若干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各类型区的自然、社会及经济悄况和优势,分别拟定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方向及模式,确定治理LI标和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及治理进度,作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预测。

小面积实施规划是指小流域或乡、村级的规划,面积儿个到儿十平方公里。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大面积总体规划提出的方向和要求,以及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具体地确定农林牧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置,针对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提出各项措施的技术要求,分析各项措施所需的劳工、物资和经费,在规划期内安排好治理进度,预测规划实施后的效益,提出保证规划实施的措施。

(二)水土保持规划的作用水土保持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主要依据,也是农业生产区划和国土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为了指导水土保持实践,使控制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匸作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进行,避免盲U性,达到多快好省的口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我国一些山地丘陵区,广种薄收,单一农业经营十分普遍,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项目水土保持计划书

项目水土保持计划书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肥力流失 河床淤积: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风险 水资源污染:泥沙携带污染物,影响水质 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施工期水土流失特点
施工期水土保持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施工期水土保持目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
植被恢复措施:在运营期间,定期进行植被恢复,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防止水土流失。
长期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长期有效地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促进可持 续发展。
综合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经济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是衡量水土 保持效益的重要指标。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就业 机会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 质量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公众 环保意识
监测方法:采用 遥感、GIS等手 段进行实时监测 和数据采集
评估标准:根据 国家相关法规和 标准,对水土流 失状况和防治措 施效果进行评价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和优化 水土保持措施, 提高防治效果
估算依据:国 家相关法律法 规、技术标准 及工程实际情

估算范围:包 括但不限于工 程措施、植物 措施和临时措
排水系统建设: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够顺利排出,以降低水流对土壤的 冲刷。
边坡防护措施:对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边坡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挡 土墙、护岸等。
土地利用调整:根据项目需求和当地环境条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以降低对土壤和生态 环境的破坏。
监测内容:包括 水土流失状况、 防治措施运行情 况等方面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2)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2)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2)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活动频繁,给水土保
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土保持是指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环境。

为满足建设项目不断增长的水土保持需求,本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二、水土保持措施
1.土方施工: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合理的坡度设计
和坡面处理,避免过陡坡导致坡面冲蚀。

2.植被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减少植被破坏,采
取必要的补植措施,保持生态平衡。

3.雨水收集: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施工和生
活,减少雨水径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排水系统: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保持施工现场排水畅通,避免因积
水引发的坍塌和滑坡等事故。

5.覆盖保护:对裸露的土地进行覆盖保护,减少土壤暴露,降低土壤流
失的风险。

三、施工流程
1.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区域范围,进行现场勘察和评估,制定详细的施
工计划和方案。

2.施工实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植被保护、雨水收集等工作,
确保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监测评估: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水土保持效果监测评估,及时调整施
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和效果。

四、总结
本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施工流程,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

各相关部门和施工方应严格按照本方案执行,确保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

二、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方案随着物流园区建设的扩展和深入,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也将日益剧烈,物流园区的自然组分对于干扰的抵抗能力及受干扰后的自然调节能力也将减弱,会形成较大范围的生态不稳定带。

因此,有必要根据物流园区以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考虑人口的发展与结构、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的发展和污染物防治措施变化等问题,按照区域制定的环境保护协调原则,进行综合环境规划。

1、绿地景观系统规划1.1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供给氧气、削减噪声、滞尘灭菌、吸滤有毒有害气体等净化环境的功能,而且有利于调节气候、防御风沙、保持水土。

同时还起到美化、香化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作用。

因此,绿地系统规划是物流园区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⑴绿地规划构思物流园区绿地规划主导思想为:根据物流园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物流园区污染物的特性、扩散特征与物流园区主导风向,结合景观美学,遵循生态原则,科学地规划林木、绿篱、草坪等绿地在物流园区内的时空分布格局,建立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相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且在时间上保持绿化的延续性。

⑵绿地系统规划目标规划区拟初步建立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点——线——面”的绿地系统框架,结合现状生态环境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增加公共绿地和生态防护绿地,严格控制不同地块间防护绿地;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重点建设城市公园,完成重要景观中心、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及主干道两侧的绿地建设,提升公共绿地人均占有量。

继续完善对自然地形的绿地景观建设,营造沿园区铁路、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带。

增强物流园区的生态、景观功能,在规划期内形成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功能完善的绿化系统。

并通过对整个评价区的科学、合理绿化减轻物流园区污染物主要是大气污染物对物流园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⑶绿地系统规划布局①公园绿地物流园区绿化应根据物流园区的规划结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方式,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地结合现有条件布臵公共绿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方案随着物流园区建设的扩展和深入,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也将日益剧烈,物流园区的自然组分对于干扰的抵抗能力及受干扰后的自然调节能力也将减弱,会形成较大范围的生态不稳定带。

因此,有必要根据物流园区以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考虑人口的发展与结构、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的发展和污染物防治措施变化等问题,按照区域制定的环境保护协调原则,进行综合环境规划。

1、绿地景观系统规划1.1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供给氧气、削减噪声、滞尘灭菌、吸滤有毒有害气体等净化环境的功能,而且有利于调节气候、防御风沙、保持水土。

同时还起到美化、香化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作用。

因此,绿地系统规划是物流园区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⑴绿地规划构思物流园区绿地规划主导思想为:根据物流园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物流园区污染物的特性、扩散特征与物流园区主导风向,结合景观美学,遵循生态原则,科学地规划林木、绿篱、草坪等绿地在物流园区内的时空分布格局,建立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相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且在时间上保持绿化的延续性。

⑵绿地系统规划目标规划区拟初步建立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点——线——面”的绿地系统框架,结合现状生态环境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增加公共绿地和生态防护绿地,严格控制不同地块间防护绿地;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重点建设城市公园,完成重要景观中心、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及主干道两侧的绿地建设,提升公共绿地人均占有量。

继续完善对自然地形的绿地景观建设,营造沿园区铁路、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带。

增强物流园区的生态、景观功能,在规划期内形成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功能完善的绿化系统。

并通过对整个评价区的科学、合理绿化减轻物流园区污染物主要是大气污染物对物流园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⑶绿地系统规划布局①公园绿地物流园区绿化应根据物流园区的规划结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方式,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地结合现有条件布置公共绿地。

规划在园区布置十个公园。

见图②道路绿化带沿街绿化带有九条,包括六横三纵,道路两侧绿化带控制20米。

③防护绿地规划在高速公路及铁路两侧分别布置绿化隔离带,减少对园区的干扰。

沿208高速、110高速以及铁路两侧预留绿化防护带,宽度不小于30米。

此外,京呼高铁预留通道全部保留防护绿带,两侧宽度分别为70米。

2、生态功能区划分根据项目区生态保护需要,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作用,应将园区环保规划范围划分以下几个生态功能区:(1)生态园林绿化区该区包括项目区内的各生产单元及其设施、办公单元及生活设施、发展用地及影响区。

区域防治的重点为园区整平过程中的开挖和填筑扰动原地貌区。

建设引入项目区的生态园林绿化区。

(2)道路系统防治区该区为项目区内各主干道,包括208 国道,规划道路“五横三纵”组成的公路系统。

本方案公路系统的重点治理区为路基和两侧扰动原地貌区。

在项目区主要道路两侧,以园林绿化规划为主,设计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植物群落,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巩固前期治理成果。

(3)生态防护绿带与山体保护区该区主要包括过境的京包铁路、集张铁路、110 高速、208 高速,区域防治重点为路堑与路堤的边坡防护,进行生态防护绿带的建设;以及对项目区西北部山体进行进一步的绿化,减少项目建设对山体生态环境的破坏。

(4)施工场地及取、弃土场植被恢复区该区应包括园区内各引入项目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等。

采用优化的工程和生态结构模式,重建植被,并开展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为目的的土地复垦,促进激励周边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5)供排水工程防治区该区域包括取、排水管线区,重点治理区排水和输水管线及其扰动原地貌区。

(6)水土流失治理区在一些沟壑地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展基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3、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的要求(1)生态环境影响的避免生态影响的避免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各种建设活动在选址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开农田、林地、地表水体等,尽可能利用未利用土地进行建设,最大限度地加大地面建构筑物与居民区的距离,避免扰民。

物流园区引入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避免的生态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引起的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风蚀沙化。

因此避免的方法主要是在设计上首先优化总图布置与施工工艺、减少项目与施工占地,施工期中加强对土壤和植被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防护发生,落实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程方案。

运营过程中需要避免的生态影响主要是减轻对周边沙化土地的干扰,按照生态学原理,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改善项目范围内原有恶劣的生态环境。

(2)生态环境影响的消减物流园区引入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尽量消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消减措施:在规划阶段,各种设施建设用地及临时占地,应尽最大可能避免占用林地、灌丛;同时选择在植被差的地方开挖、取土,以减少对地表土壤和植被的破坏,将项目建设对现有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施工期应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临时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最低限度,尽最大可能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施工完毕后,作好现场清理、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包括土地沙化防治设施等。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施工期应尽量避开雨季和大风气象条件,并配合实施相应的水保措施。

对于施工破坏区、开挖工作面和废弃土石,施工完毕,要及时平整土地,并首先培植适和当地生长的植物,以防止发生新的土壤侵蚀发生。

(3)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项目区的建设将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占用一部分原生状的土地,使植物生境受到影响,因此必须予以补偿。

对于临时性占地通常采用复垦方式进行补偿;对于永久性占地通常采用异地抚育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功能的恢复,或提高当地土地的生物产量,对被破坏的生境进行补偿,从而减少因项目建设对农、牧业生产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补偿保证当地农牧民生活质量不会降低并得以进一步提高。

(4)生态影响的恢复对于本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周边的生态影响恢复,应优先在保护现有植被的情况下,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准入的原则,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监管,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达到系统自我维护状态,建设新型的生态物流园区生态系统。

(5)保障区域生态用水对于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生态建设优先中水回用,保障景观生态的建设和绿化工作,保障生态用水。

尽快、尽早制定并实施中水用水方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因地下水超采而诱发的项目区周边土壤荒漠化的加剧。

4、植物物种的选择(1)植物物种选择根据项目所在区气候特征、土壤条件,本着“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和适宜美观原则,并兼顾环境保护效能,在充分调查当地乡土树种、草种,分析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各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成功的栽植模式,选择具有一定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能力的适宜树草种。

详见表1。

本区域种植较成功的草种主要有蒙古冰草、披碱草、紫花苜蓿等;灌木树种有柠条、沙棘、丁香、黄刺梅和沙地柏等,乔木树种有新疆杨、油松、国槐等;绿化草坪草种为早熟禾、野牛草等。

表1 适宜植物物种(2)树木与建筑物间距按相关规范要求,栽植的树木与建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等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详见表2。

表2 树木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间距一览表5、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规划5.1 施工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区面积较大,涉及的用地类型、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占地较多,为有效保证施工过程中最低限度的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施工前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对于用地类型要根据实地条件及功能分区进行准确划分并固定,不得在施工开始后随意改变,增加土地开挖次数;对于后期项目预留建设空地,应该及时进行绿化,增加植被覆盖度;区内各种工程管线的布置应该严格沿区内规划道路敷设,并保证管线开挖与道路建设同时施工,避免因多次开挖而引起水土流失与植被的破坏。

5.2 具体功能分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1)生态园林绿化区规划园区生态园林绿化设计一般以观赏植物群落和抗逆植物群落相结合的方式来组建基地人工植物群落。

在植物种的选择上根据各区的功能不同,既要选择抗旱、抗寒能力强的植物,又要适应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休闲环境。

选择具有观赏价值高、功能性强的植物,实行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创建一个稳定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来提高园区的生物多样性,达到绿化、美化和净化环境的效果。

该区内规划重点为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的绿化设计采用草坪、花坛、花架、绿篱、针阔叶树木等,并与各地块的建筑物相协调,与四季景色相呼应。

同时根据不同地块的主要功能及污染控制目标,适当的增加功能性强的植物种,在商住集中区公园绿地的建设中,适当增加观赏性强的植物,如金叶榆、丁香、榆叶梅等,而在主要以生产用地为主的地块,则可以多种植抗污性强的植物,如云杉、桧柏等针叶树。

绿地中草坪的种植必不可少,不仅可以增强景观效果,更可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2)道路系统防治区该区为项目区内各主干道,包括208 国道,规划道路“五横三纵”组成的公路系统。

道路施工建设期间,由于机械的碾压及人为践踏,开挖和堆垫活动破坏了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不可避免地加大了沿线的水土流失强度,因此该区也是本次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重点治理的区域之一。

重点治理区为路基和两侧扰动原地貌区。

道路绿化工程设计应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做好道路绿化、美化设计,结合园区地形、地貌、土壤等不同地理环境和背景条件及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种植各种适宜的植物,促进园区内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区内各主干道全长25.3km,在道路两侧各设置20m左右的绿化带,道路两侧考虑景观效果,同时考虑绿带的防尘效果,绿化树种采用乔灌结合,以抗旱、抗寒、耐贫瘠、耐盐碱的种类为主,行道树选择新疆杨、国槐,灌木选择丁香、榆叶梅等,并间隔草花、草坪。

运营期,对道路两侧和临时用地等种植的植物应有专门机构的人员进行抚育、管理、养护。

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和植被的恢复,提高沿线植被覆盖度。

(3)生态防护绿带与山体保护区规划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路基两侧分别布置绿化隔离带,减少对园区的干扰,继续完善对自然地形的绿地景观建设,营造沿园区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生态防护绿带。

高速公路每侧绿线控制宽度为50 米,铁路两侧绿线控制宽度为40—100 米。

生态防护绿带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防护林带建10-20行乔木,宽度50~100m 为宜。

在林带内外两侧或在林带乔木之间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增加防护隔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