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新《黄州快哉亭记》练习(答案版)

学习-----好资料《黄州快哉亭记》练习(答案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学常识《黄州快哉亭记》选自《栾城集》,其作者是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作者与其父苏洵(字明允)、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合称三苏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I.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就着,依着)(建造)(美景)2•南北百里,东西一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3•风云开阖(闭合)4.皆可指数(一一指点)5•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6.玉之言盖有讽焉(大概)(讽谏)7•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指机遇好,被重用)&而风何与焉(参与)9.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假使)(怨恨,忧愁)10.将何适而非快(往,去)II.今张君不以谪为患(忧愁)12.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自适,放情)13.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洗涤)(面对)14.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闲适)15.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承受,禁得起)16.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17.元丰六年^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农历每月初一)三、指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
1、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2、草木行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成行成列。
)3、将蓬户瓮牖(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4、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5、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6、西望武昌诸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7、动心骇目(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8、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从。
)9、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使……称快)10、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形作动,穷尽)学习-----好资料四、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黄州快哉亭记练习(附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奔放肆大 奔放肆 2、始得平地 3 、 王披襟当之 其势益 4、其势益张 而风何与 5、而风何与焉 波流浸灌 6、波流浸灌 7 、 盖有讽焉 人有遇 8、人有遇不遇 9、窃会计之余功 10、 有以过人者 10、宜 有以过人者 11、十一月朔日 十一月朔 其庐之西南为 12、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览观江流之胜 13、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不能胜 14、而不能胜者 将何往而非病 15、将何往而非病 变化倏忽 16、变化倏忽 17、谪居齐安 1 8 、 不以谪为 患 睹其为快 19、乌睹其为快也哉 20、 20, 成行成列,名作 草木行列 1、草木行列 动 子瞻名 2、子瞻名之曰 命名, 命名,名作动 3、昼则舟楫出没 在白天, 在白天,名作状 足以称快 称快世俗 4、足以称快世俗 ……称快 称快, 使……称快,使 楚襄王从 5、楚襄王从宋玉 动 ……跟从 跟从, 使……跟从,使 动
5、(我)现在竟然能够在小桌之旁的座席 、(我 之上玩赏这些风景,一抬眼便可看个够。 之上玩赏这些风景,一抬眼便可看个够。 主谓倒装) 6、这风真是畅快啊! (主谓倒装) 这风真是畅快啊! 7、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他心中不自在坦 、士人生活在世上, 那么去哪里会没有忧愁呢? 然,那么去哪里会没有忧愁呢? 8、这些都是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不能忍 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它们是畅快的呢? 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它们是畅快的呢?
6、皆可指数 皆可指 7、动心骇目 8、举目而足 举目而足 9、将蓬户瓮牖 10、 耳目之胜 10、穷耳目之胜 以自适 以自适也哉
用手指,名作状 用手指, ……惊动 惊骇), 惊动( 使……惊动(惊骇), 使动 看够、饱览, 看够、饱览,形作动 用蓬草编, 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尽 使……尽,使动 美景, 美景,形作名 使……闲适,使动 ……闲适, 闲适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5.苏轼(子瞻)为友人所建的亭子取名为“快哉亭”,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池鹤①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上。
②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高竹笼”“乱鸡群”,写出池鹤恶劣的生活环境,尽管如此,它仍有孤标傲世的品格。
B.颔联中的“丹砂”“白雪”运用借代手法,既写出了池鹤的形象之美,又写出了池鹤的品格之美。
C.颈联说池鹤觉得鸬鹚毛色污浊,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过谄媚,诗人以此突出池鹤不讨好取媚的风骨。
D.尾联用细节描写写出池鹤对青田云水的向往神态,白居易的《琵琶行》结尾一句也用了此种手法。
7.本诗借物抒怀,诗人借池鹤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正面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这与贾谊《过秦论》中描述的九国联盟瓦解后“”的现象是一致的。
(2)杜甫在《客至》一诗中“,”的家常话语,在歉疚之中更显主客亲近。
(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某种乐器抒发哀怨惆怅的情感,比如“,”。
附:参考答案1.DHK2.C(3分)【解析】“胜,即优美的”错,“意思相同”错。
文中指“美景”,《岳阳楼记》中是“优美的”意思。
3.B(3分)【解析】“亲耳听到鱼龙之悲啸”错,“心旷神怡”错。
4.(1)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吗?(得分点:“披”“当”“庶人”,3分;句意通顺1分。
)(2)读书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能不忧愁呢?(得分点:“其中”“何往”“病”,3分;句意通顺1分。
[古诗文阅读]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850d36866fb84ae55c8d17.png)
[古诗文阅读]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
(21分)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一舍一舍:三十里。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嬉戏。
C.使其中不自得中:内心D.收会计之余会计:管理钱粮财物等。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不以物伤性不赂者以赂者丧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1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中考文言文阅读《黄州快哉亭记》《岳阳楼记》练习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共15分,8-10题每小题3分,11小题6分)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③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③乌:哪里。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适:到、往D.窃会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指“利用”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B.览物之情无丝竹之乱耳C.不以谪为患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岳阳楼记》《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8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①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③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注释】①张梦得即张怀民,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零八三)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方),曾筑亭于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
②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窃……功”,利用……之余的意思。
③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④乌:哪里。
“乌……哉”有“哪里……呢”的意思。
10.解释加点的字。
(2分)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属②或异二者之为或③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④此皆……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11.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和主旨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3分)12. 甲乙两文“快乐”的内涵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答案:10.答案:①同“嘱”,嘱咐的意思。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黄州快哉亭记作者:苏辙作品原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波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甕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词句注释江:长江。
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始:才奔放:水势疾迅。
肆大:水流阔大。
肆,极,甚。
沅:沅水(也称沅江)。
湘:湘江。
两水都在长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长江。
汉沔(miǎn):就是汉水。
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
汉水在长江北岸。
益张:更加盛大。
张,大。
赤壁:赤鼻矶,现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
浸灌:浸,灌,意思都是“注”。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一舍一舍:三十里。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嬉戏。
C.使其中不自得中:内心D.收会计之余会计:管理钱粮财物等。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不以物伤性不赂者以赂者丧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1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
..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取名
B.将何往而非病.病:心情悲伤
C.窃会计
..之余功会计:征收钱粮等公务
D.将蓬.户瓮牖蓬:蓬草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B.其.流风遗迹其.皆出于此乎
C.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凌万顷之.茫然
D.而风何与焉.盘盘焉.,囷囷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长江水势落笔,写登临亭子能览观江流之胜,暗寓快哉之意,因此给这座亭子取名为“快哉亭”。
B.文章第二段从俯瞰、昼观、夜间、近睹、远眺等角度描写亭子周围的山川胜景,将景色的奇幻和壮观写得淋漓尽致。
C.文章引录了宋玉《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由此生发开去,指出风没有雌雄之分,而人有遇不遇之别,进而引向了文章主旨的讨论。
D.本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紧扣“快哉”着笔,一篇之中“快”字凡七见,既做足了题目,又把不以谪居为患,在逆境中自勉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
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2)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14.(3分)选D 蓬: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
15.(3分)选A ( A.均为介词,在。
B代词,那些/副词,加强祈使语气。
C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D语气词/形容词词尾。
)
16.(3分)选A。
给“快哉亭”起名的是作者的哥哥苏轼(子瞻)
17.(3分)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8.(8分,每句4分)
(1)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
(2)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
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
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
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
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
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
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
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
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
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
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
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
”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
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
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