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查体40654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神经查体的顺序·一般检查颅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系统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需要的器具n叩诊锤检眼镜棉签 128 Hz 音叉笔式电筒大头针一般检查意识状态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精神状态记忆力﹙近记忆力、远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定向力脑膜刺激征定义:软脑膜和蛛网膜的炎症,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使脊神经根受到刺激,导致其支配的肌肉反射性痉挛,而产生一系列体征。

症状①颈强直: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轻托患者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

如颈有抵抗,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则表明存在颈强直。

颈强直程度可用下颏与胸骨柄间的距离(几横指)表示。

②Kernig柯尼葛征:仰卧,检查者托起患者一侧大腿,使髋、膝关节各屈曲成90°,然后一手固定其膝关节,另一手握住足跟,将小腿慢慢上抬。

如果患者大腿与小腿间夹角不到135°就产生明显阻力,并伴有大腿后侧及腘窝部疼痛,则为阳性。

③Brudzinski 布鲁金斯基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托其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如患者双侧髋、膝关节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

颅神经检查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Ⅶ面Ⅷ听Ⅸ舌咽迷走副加舌下全舌咽、迷走神经检查1.运动:发音是否低哑或带鼻音,是否呛咳、有无吞咽困难。

嘱病人张口,观察腭垂是否居中,两侧软腭高度是否一致,患者发“啊”音时两侧软腭上抬是否对称,腭垂有无偏斜。

当一侧神经受损时,该侧软腭上提减弱,腭垂偏向健侧。

2.感觉:用棉签轻触两侧软腭和咽后壁粘膜检查一般感觉。

3.咽反射:嘱患者张口发“啊”音,用压舌板轻触两侧咽后壁,正常者可有恶心反应,舌咽、迷走神经损害时反射减弱或消失。

神经病变症状——舌下神经一侧舌下神经周围病变——伸舌偏向患侧,可有舌肌萎缩及肌纤维颤动。

一侧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伸舌偏向病灶对侧,无舌肌萎缩和肌纤维颤动。

双侧舌下神经病变——舌肌完全瘫痪而不能伸舌。

神经病变症状——嗅神经1 嗅觉减退或缺失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见于鼻病或先天性嗅觉丧失;单侧嗅觉减退或缺失见于嗅神经径路上的病损,如前颅窝骨折、脑膜炎、嗅沟或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额叶胶质瘤(额叶底部)。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1. 简介神经系统查体是医学领域中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全面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或疾病,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神经系统查体包括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和感觉评估等多个方面。

2. 检查项目与方法2.1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脑功能评估:包括意识、记忆力和思维功能等的评估,可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简单的认知测试等进行。

•运动功能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和协调能力等的评估。

通过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动作,观察其肌肉强度、肌张力和协调能力的表现。

•感觉功能评估:包括触觉、疼痛、震颤感和温度感等的评估。

通过刺激患者的皮肤、肌肉和关节等部位,观察其对刺激的感觉反应。

2.2 神经系统反射评估神经系统反射评估是通过检查患者的肌腱反射、腹壁反射和返跳反射等,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肌腱反射检查:包括叩击肌腱、观察肌腱反射的程度和对称性等,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艾氏反射、涂抹橡胶锤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通过刺激患者腹壁上的腹肌,评估腹壁反射的程度和对称性,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划痕法和叩击法等。

2.3 神经系统感觉评估神经系统感觉评估是通过检查患者的触觉、疼痛、震颤感和温度感等,来评估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触觉检查:通过轻轻触碰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感觉到触摸的刺激和感觉到不同的触感强度。

•疼痛感觉检查:通过针刺或压迫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感受到疼痛的刺激和疼痛的程度。

•震颤感检查:通过让患者伸出手臂或腿,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感觉到震颤感和震颤的强弱。

•温度感检查: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对冷热刺激的感觉和对温度的辨别能力。

3. 注意事项•在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包括是否有过去的神经系统疾病或家族遗传病史。

•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时,应选择一个安静、明亮的环境,让患者尽量放松自己,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
– 瞳孔:形态、大小,两侧是否等大等圆。直径3~4mm。
﹤2mm瞳孔缩小;﹥5mm瞳孔扩大。
光反射:(直接、间接)
调节、辐辏反射:先向远处看,然后注视放在眼前仅数 厘米远的物体应出现眼球内聚,瞳孔缩小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临床意义
动眼神经麻痹见于颅底肿瘤、结核性脑膜炎或脑出血合并脑疝 颅内高压时可出现双侧外展神经麻痹 Horner综合征见于一侧脑干或颈交感神经节病变
5/5 正常肌力
★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鉴别
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肌无力


肌萎缩


肌束震颤


腱反射
亢进
减弱
肌张力
增高
下降
瘫痪
痉挛性
驰缓性
中枢性瘫痪的类型
单瘫
大脑皮层 病变
偏瘫
大脑内囊 病变
交叉瘫
脑干病变
截瘫
脊髓病变
4. 共济运动
快速轮替运动 指鼻试验 跟膝胫试验
3. ★肌 力—— 肢体
自主运动的力量
嘱患者抵抗阻力活 动肌肉,检查肌力。
检查时需双侧对比。 肌力分级从0~5级。
肌力分级
分级


0/5 无肌纤维活动
1/5 有肌肉活动,无关节运动
2/5 有关节运动, 但不能抵抗重力
3/5 可以抵抗重力,但不能抵抗阻力
4/5 可以抵抗阻力,但较正常差
4. 语言功能
自发性语言: 注意患者语言的流利性、用词准确
性、语句的长短、速度和丰富程度。
理 解 力: 患者是否能理解简单的问题和命令?
命名能力: 让患者叫出常见物体的名字 复述能力: 患者能否重复医生说的简单词句

神经系统查体图文详解

神经系统查体图文详解

神经系统查体详解神经系统检查(一)一般检查一般检查主要是检查病人的意识状态。

通过与病人交谈并检查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进行评价.意识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类:1。

清醒状态(clear-headed state)被检查者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良好,应包括正确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和人物定向.当问诊者问及姓名、年龄、地点、时刻等问题时,被检查者能做出正确回答.2.嗜睡状态(somnolence state) 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的一种形式。

指病人意识清醒程度降低较轻微,呼叫或推动病人肢体,病人可立即清醒,并能进行一些简短而正确的交谈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但刺激一消失又入睡。

此时,病人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均存在。

3。

意识模糊(confusion)指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较嗜睡深,对外界刺激不能清晰地认识;空间和时间定向力障碍;理解力、判断力迟钝,或发生错误;记忆模糊、近记忆力更差;对现实环境的印象模糊不清、常有思维不连贯,思维活动迟钝等。

一般来说,病人有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时,即称为意识模糊.4。

昏睡状态(stupor state)意识清晰度降低较意识模糊状态为深。

呼喊或推动肢体不能引起反应。

用手指压迫病人眶上缘内侧时,病人面部肌肉(或针刺病人手足)可引起防御反射.此时,深反射亢进、震颤及不自主运动,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但对光反射仍存在.5。

浅昏迷(superficial coma) 指病人随意运动丧失,呼之不应,对一般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疼痛刺激如压眶、压甲根等有反应,浅反射消失,腱反射、舌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呼吸、脉搏无明显变化。

见于重症脑血管病、脑炎、脑脓肿、脑肿瘤、中毒、休克早期、肝性脑病等。

6.深昏迷(deep coma) 指病人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完全处于不动的姿势,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大小便失禁,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此时可有去大脑强直现象。

后期病人肌肉松弛,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濒临死亡。

神经系统查体(61页)

神经系统查体(61页)
1. 2. 3.
4.
5.
视觉失认:后枕叶、纹状体、角回 听觉失认:双颞上回中部 触觉失认:双顶叶角回、缘上回 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 Gerstmann综合症:优势半球顶叶角回
谢谢!
二.脑神经检查-III动眼、IV滑车、VI外 展
1.
2.
3.
外观: 眼球运动: 瞳孔及瞳孔反射: 光反射
调节反射
1.
二.脑神经检查-III动眼、IV滑车、VI外 展 周围性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麻痹:眼外肌麻痹: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不能向 上内及下运动,复视 眼内肌麻痹: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支配上斜肌 麻痹:眼球向外下方运动受限,复视 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麻痹:产生内斜视,复视 2.
1.
2. 3. 4. 5. 6. 7.
肌营养 肌张力 肌力 不自主运动 共济运动 姿势 步态
三.运动系统检查-肌营养
1.
2.
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假性肥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三.运动系统检查-肌张力
指肌肉松弛状态下做被动运动时检查者所 遇到的阻力 静止肌张力;运动肌张力 肌张力减低: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2.
大脑性
额叶性共济失调: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 顶叶性共济失调: 颞叶性共济失调:一过性平衡障碍
3. 4.
感觉性:脊髓后索受损。闭目难立症 前庭性:病变越接近内耳迷路症状越明显,平衡障碍
三.运动系统检查-共济运动
1.
2. 3. 4. 5. 6. 7.
指鼻试验 误指试验 跟-膝-胫试验 快复轮替试验 反跳试验 无撑坐起试验 闭目难立征
小脑病变 肌原性病变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方法,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关键意义。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通常包括一般检查、颅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等多个方面。

一般检查首先会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这是判断大脑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看患者是清醒、嗜睡、昏睡还是昏迷。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存在焦虑、抑郁、谵妄等异常。

还要检查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观察头颅的形状、大小有无异常,有无头皮损伤、肿块等。

检查颈部的活动度,有无颈项强直,这对于判断脑膜刺激征很重要。

颅神经检查共有 12 对。

第一对嗅神经,检查时让患者闭目,用不同气味的物品让其分辨,注意两侧对比。

第二对视神经,主要通过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来评估。

第三对动眼神经、第四对滑车神经和第六对外展神经,共同控制眼球运动,检查时观察患者眼球的运动是否灵活、对称,有无斜视、复视等。

第五对三叉神经,检查面部感觉和咀嚼肌力量。

第七对面神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肌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等。

第八对前庭蜗神经,通过听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检查来评估。

第九对舌咽神经和第十对迷走神经,主要检查吞咽、发音等功能。

第十一对副神经,检查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力量。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观察伸舌是否居中,有无舌肌萎缩、震颤。

运动系统检查包括肌肉力量、肌张力、肌容积、不自主运动和共济运动等方面。

检查肌肉力量时,让患者对抗阻力进行不同关节的运动,根据肌力的分级标准来判断。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紧张度,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和被动活动时的阻力来评估。

肌容积则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或肥大。

不自主运动如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等,能反映基底节等部位的病变。

共济运动的检查包括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等,用于评估小脑的功能。

感觉系统检查分为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

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用针、棉签、冷热物体等分别进行测试。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详解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详解

脑神经检查
(七)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1. 运动 ① 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② 双侧腭弓是否对称、悬雍垂是否居中; ③ 嘱患者发“啊”音,观察双侧软腭抬举是否一致,悬雍垂是否偏斜。 2. 味觉(舌后1/3):检查法同面神经。 3. 感觉:棉签轻触软腭和咽后壁。
脑神经检查
4. 反射 ①咽反射:作呕反应; ②眼心反射:中指与食指压眼球20~30秒,脉搏减少10~12次/分; ③颈动脉窦反射:中指与食指压一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引起心率减慢。
反射检查
(一)深反射:刺激肌腱和骨膜引起的肌肉收缩的一种反应。 1. 肱二头肌反射(C5-6) 2. 肱三头肌反射(C6-7) 3. 桡反射(C5-6) 4. 膝反射(L2-4)
反射检查
5. 踝反射(S1-2)强弱描述: ▪ 消失(-)、减弱(+)、正常(++)、亢进(+++)、阵挛
(++++)。 6. 阵挛: ①髌阵挛; ②踝阵挛。 7. 霍夫曼(Hoffmann)征(C7-T1) 8. 罗索里莫(Rossolimo)征
正常眼底的视神经乳头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生理凹陷清晰。 动脉色红,静脉色暗,其比例为2:3。
脑神经检查
(三)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1. 外观:观察双侧眼裂大小,是否对称,有无眼睑下垂、眼球凸陷、斜视。 2. 眼球运动: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运动,最后检查辐轴动作, 观察有无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球震颤。 3. 瞳孔及反射 ① 瞳孔正常3~4 mm; ② 光反射:直接/间接; ③ 调节反射:两眼平视远处时,再突然注视近处,出现两眼会聚,瞳孔缩小。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方法,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观察和测试患者的神经系统反应和体征,医生可以获取有关神经系统状况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引言概述: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种临床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观察和测试患者的神经系统反应和体征,为医生提供了关键的诊断依据。

正文内容:1.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基本方法1.1 神经系统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姿式和步态等,来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1.2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医生通过触摸、针刺和温度感觉等测试,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

1.3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医生通过测试患者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反射等,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状态。

2.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临床应用2.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和多发性硬化等。

2.2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通过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匡助制定治疗计划和监测疾病发展。

2.3 神经系统损伤评估: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评估神经系统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

3.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常见方法3.1 神经系统观察方法:包括观察面部表情、肢体姿式和步态等。

3.2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方法:包括触摸、针刺和温度感觉测试等。

3.3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方法:包括测试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反射等。

4.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注意事项4.1 检查环境:应保持肃静、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干扰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4.2 患者合作: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示和操作,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4.3 专业技能:神经系统体征检查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确保准确的结果和诊断。

5.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意义和局限性5.1 意义: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匡助医生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皮层强直表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去脑强直表现四肢伸直、 肌张力增高或角弓反张)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3、瘫痪体征
通过观察自发活动减少可判定昏迷患者的瘫痪肢体, 偏瘫侧下肢常呈外旋位,足底疼痛刺激下肢回缩反应 差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征。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4、脑干功能 头眼反射:轻扶患者头部向左右、上下转动时眼球
咀嚼肌运动:首先观察有否颞肌、咬肌萎缩,再用双手压紧
双侧颞肌、咬肌,让患者做咀嚼动作,感知肌张力、肌力,两侧 是否对称等,再观察患者有无下颌偏斜,如下颌偏斜提示该侧翼 肌瘫痪。
反射:角膜反射(细棉絮轻触角膜外缘,出现瞬目动作 )、下
颌反射(患者略张口,轻叩击置于其下颌中央的检查者的拇指, 引起下颌上提) 受试侧三叉神经麻痹,双侧角膜反射消失; 下颌反射正常人不易引初,脑干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反射增强。
. 跟膝胫试验:取仰卧位,上举一侧下肢,用足跟触及对侧膝盖, 再沿胫骨前缘下移。小脑损害抬腿触膝时出现辨距不良和意 向性震颤,下移时摇晃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眼时足跟难 寻到膝盖。
.闭目难立(Romberg)症: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 闭目。后索病变: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稳闭眼不稳, 即Romberg(+);小脑病变:睁眼闭眼均不稳,闭眼更明 显,蚓部病变向前后倾倒,小脑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
皮质下侧视中枢(脑桥) 破坏性病灶:表现为向健侧凝视
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 破坏性病灶(如脑出血):表现为向病灶侧凝
视 刺激性病灶(如癫痫):表现为向健侧凝视
瞳孔大小
瞳孔受动眼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动眼神经支 配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开大肌,使瞳孔散大。
瞳孔散大:多见于动眼神经受损(如大脑幕切 迹疝),当视神经病变失明及阿托品中毒时瞳孔也散
屈曲成直角,检查者于膝关节处施行伸直小腿,如伸 直受限并出现疼痛,大、小腿之间夹角<135度,为 kerning阳性。
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试验:颈部征(患者仰卧
屈颈时出现双侧髋、膝部屈曲);下肢征(一侧下肢 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使该侧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 肢亦发生屈曲)。
. 脑膜刺激征
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为主,尚支配舌前2/3味觉)
. 面肌运动:先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
然后再让患者做蹙额、皱眉、瞬目、示齿、鼓腮和吹哨等动作, 观察有无瘫痪及是否对称。周围性面瘫导致眼裂上、下的面部表 情肌均瘫痪,中枢性面瘫只造成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本身受损所导致的面部肌肉 的麻痹。中枢性面瘫:皮质脑干束受损,见于脑血管病等)
4、病理反射:是锥体束损害的确切体征,常与下至
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同时存在。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1、眼征 2、疼痛反应 3、瘫痪体征 4、脑干功能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1、眼征 瞳孔:如一侧瞳孔散大、固定提示该侧动眼神经受
损,常为钩回疝所致;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提示中脑 受损、脑缺氧和阿托品类中毒等;双侧瞳孔针尖样缩 小提示脑桥被盖损害如脑桥出血、有机磷中毒和吗啡 中毒等;一侧瞳孔缩小见于Horner 征,如延髓背外侧 综合征或颈内动脉闭塞等。
和脑桥上部
光反应(±)
脑桥下部 共济失调或 针尖样,
无运动
迟缓或下肢屈曲
和延髓上部 叹息样呼吸 光反应(±)
(潮式呼吸:表现或大或小的过度呼吸,间以短暂的呼吸暂停;长吸式呼吸:吸2-3次呼1 次或吸足气后呼吸暂停)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一、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二、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三、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的定位诊断
眼底:有否视乳头水肿、出血
眼球位置:可推测脑神经受损,如一眼球内收或
外展障碍,提示该侧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瘫痪;双眼 球分离说明双动眼神经受损,眼球内聚提示双外展神 经受损。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2、疼痛反应
用力按压眶上缘、胸骨检查患者对疼痛的运动反应, 有助于定位脑功能障碍水平或判断昏迷的程度。单侧 或不对称性姿势反应提示对侧大脑半球或脑干病变, 健侧上肢可见防御反应,病侧则无,观察面部表情判 断有无面瘫。疼痛引起去皮层强直提示丘脑病变或大 脑半球占位性病变从上方压迫丘脑,去脑强直提示中 脑受损。
Babinski征:用竹签轻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小趾跟
部足掌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屈,可伴其他足趾扇 形外展。
Chaddock征:由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足背外侧 Gonda征:用力下压4、5趾,数分钟后突然放松 Oppenheim征:用拇指和示指沿胫骨前缘自上向下用力下滑 Gordon征:用手挤压腓肠肌 Pussep征:轻划足背外缘
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桡反射 膝反射 跟腱反射 Hoffmann征
颈5-6 颈6-7 颈5-6 腰2-4 骶1-2 颈7-胸1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跖反射 肛门反射 角膜反射 咽反射
2、浅反射

胸7-8

胸9-10

胸11-12
腰1-2
骶1-2 骶4-5 桥脑 延髓
3、病理反射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脑干损害的定位
损害水平 呼吸模式
瞳孔及光反应 反射性眼球运动 对疼痛运动反应
间脑 潮式呼吸
小,光反应(+) 浮动,运动充分 伸展过度
中脑
潮式呼吸或深呼吸 居中,固定不规则 只有外展运动 去皮层(上肢屈曲,下肢伸直)
中脑下部 长吸气呼吸
针尖样,
只有外展运动 去大脑(四肢伸直)
Ⅲ动眼神经 Ⅶ面神经 Ⅺ副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Ⅷ听神经 Ⅻ舌下神经
动眼 滑车 外展神经(共同支配眼球运动)
. 检查内容: . 外观:观察眼裂是否对称,有否上睑下垂、眼球前突
或内陷、斜视、同向偏斜。
. 眼球运动:让病人头部不动,两眼注视检查者的手指,
并随之向各个方向运动,并检查辐辏动作。观察有否 眼球运动受限及受限方向和程度,有无复视和眼球震 颤。
大。
瞳孔缩小:多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受损(如脑桥 出血),镇静安眠药时也出现。
光反射通路损伤表现
患侧瞳孔
损伤 神经
直接
一侧视神 无 经
一侧动眼 无 神经
间接 无 有
三叉神经(主要支配面部感觉和咀嚼肌运动)
面部感觉:用圆头针或棉签测试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痛温觉
和触觉,两侧内外对比。分周围性和核性感觉障碍,前者病变区 各种感觉缺失,后者呈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
肌力
肌力分级:
0级: 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
即肢体不能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极: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 正常肌力。
共济运动
. 检查方法:
. 指鼻试验 :嘱患者用示指指尖触及前方距其0.5米检查者的示 指,再触及自己的鼻尖,用不同方向、速度、睁眼与闭眼反 复进行,两侧比较。小脑半球病变可见指鼻不准,接近目标 时动作迟缓或出现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感觉性共济失调 睁眼指鼻时无困难,闭眼时发生障碍。
临床意义:
脑膜刺激征阳性主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炎、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深昏迷时可消失。
如颈强(+)而kernig(-)称为颈强-kernig征分 离,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和小脑扁桃体疝等。
二、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Ⅵ外展神经 Ⅹ迷走神经
神经系统查体及其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
一般检查-------意识状态 精神状态 脑膜刺激征
颅神经检查 运动系统检查 感觉系统检查 反射系统检查 植物神经系统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检查
意识状态(评价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及意识障碍程度)
分级 对疼痛反应 唤醒反应 无意识自发动作 腱反射 光反射 生命体征
嗜睡 (+,明显) (+,呼唤) +
. 味觉:面神经瘫痪可使舌前2/3味觉丧失。
三、运动系统
检查内容: 1、肌肉形态和营养 2、肌张力 3、肌力 4、共济运动 5、姿势与步态
肌张力
肌张力: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肌张力增高: 折刀样强直:多见于椎体束损害. 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椎体外系损害. 肌张力减低: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反射系统损伤临床意义
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反射弧径路的任何部位
损伤均可引起。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重要体征。
2、深反射增强:当锥体损伤束损害时平面以下的
深反射增强或扩散。深反射亢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的重要体征。
3、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由脊髓反射弧的中断或
锥体束病变引起。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均可引起。 注意深昏迷、麻醉、深睡时浅反射也可消失。
. 共济运动
. 临床意义:
. 睁眼准,闭眼不准多提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 共济失调)。
. 睁眼闭眼均不准,多提示小脑病变,也见于前 庭病变、额叶病变。
. 前庭性共济失调常伴有眩晕、呕吐、耳鸣。 . 额叶性共济失调常伴有中枢性轻偏瘫、精神症
状。
5、步态
痉挛性轻偏瘫步态:见于一侧锥体束损害。 醉汉步态:见于小脑 前庭 或深感觉传导径路损害。 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病。
+
+
稳定
昏睡 (+,迟钝)(+,大声呼唤) +
+
+
稳定
昏迷浅昏迷 +-来自可有+
+
无变化
中昏迷 重刺激可有 -
很少
-
迟钝 轻度变化
深昏迷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