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针穿刺的细胞病理及组织病理125例诊断
CA153、CA125与细针吸取细胞学联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摘要 】 目的
诊 断 中的 应 用 。方 法 FA N C检查 。 结 果
而 FA N C的 敏 感 性 为 8 . 9 , 异 性 为 9 . 4 。 三 项 联 检 使 敏 感 性 提 高 到 9 . 7 , 特 异 性 稍 降 低 至 4 0% 特 8 4% 16% 仅
8 .8 。结论 82%
Gn -u C IQn -n . h eo dP o l’ o i lfLa ceg,T i a d a C lg , i i egp , A i l g T eScn epe S s t i hn gi H pao o as nMei l o ee Ln n h c l qg
sso r a tc n e . M e h ds T ee tt e b o d e u lv l o i fb e s a c r t o o d tc h l o s r m e e f CA1 3. 5 CA1 5 x m ia in a d t e 2 e a n t n h o FNAC e a n to e a aey i 2 ra tb nin t mo a e n 3 r a tc nc rc s s Re ut T e x mi ain s p rt l n 1 8 b e s e g u rc s sa d 1 2 b e s a e a e . sl s h CA1 3 e a n to Ss n i vt s4 7 5 x mi ain’ e st i wa 4. O% .s e i ct s 5. 1 . e CA1 5 e a n to Ss n i vt i y p cf iy Wa 9 3 % Th i 2 x m ai n’ e st iy i i wa 1 5 % ,s e i ct s 9 5 % . tt e F s5 . 2 p cf i wa 4. 3 i y Bu h ANC s n ivt s 8 0 % ,te s e iii s9 . 4% . e st i wa 4. 9 i y h p cf t wa 8 4 cy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6 — 4 1 4 1( 2 0 1 5)0 l 一 0 0 4 3 — 0 3
云南医药 2 0 1 5年第 3 6卷第 1 期
近 几 年 以来 ,随 着微 创 介 入 技 术 和 影 像 学 的 的 飞速 发 展 ,影 像 引 导下 放 射 性 粒 子 组 织 间 植 已 经 成 为 晚期恶 性肿 瘤 的主要 治疗 手 段之 一 l 1 ] 。放 射 性 粒 子 植 入 是一 种 近距 离 的放 疗 , 它 主要 是 应 用 计 算 机 立 体 定 位计 划 系统 (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s y s t e m, T P S ) 设 计方 案 , 在影像 引 导下将 放射性 粒子植 入 肿 瘤 内 ,使 肿 瘤 组 织 遭受 最 大程 度 的杀 伤 , 而 正 常 组 织 不损 伤 或 仅 有 微 小损 伤 , 以达 到 治 疗 和 提 高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的 目的。 现将 我科 从 2 0 0 9年 1 月 一 2 0 1 2年 4月 收 治 的 4 5例 晚期 恶 性 肿瘤 患 者 , 经C T引导 下 行 I粒 子植 入 治 疗 ,现 报 道 如 下 。
[ 5 ]F A N S T .P r e c i s e h e p a t e c t o m y g u i d e d b y t h e m i d —
d l e h e p a t i c v e i n [ J ]. H e p a t o b i 1 i a r y P a n c r e a t
1 i v e r t r a n s — p l a n t a t i o n[ J ]. N E n g l J M e d ,2 0 0 7 ,
肿瘤标志物CYFRA21-1、SCC、CEA、NSE及CA125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4] 陈莉,戴朦,李红旗,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4):433-436.[5] 富玮辰,王瑞英.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前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6):908-910.[6] 周丽,任娟,秦欢等.血清hs-CRP、Cys C、UA水平与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2):1465-1467,1472.[7] 李婷,王煜,张立,等.血浆胱抑素C、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病发病的关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9):2900-2901.[8] 谢军,孙媛媛,余其贵,等.高血压人群中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关系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9):1681-1684.肿瘤标志物CYFRA21-1、SCC、CEA、NSE及CA125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廖钰霖,吴立春,王 左,杨 杰,王东生(四川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糖类癌抗原125(CA125)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肺癌患者、6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66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
将肺癌患者作为A组,将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B组,将健康人作为C组。
检测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YFRA21-1、SCC、CEA、NSE及CA125的水平。
结果:经检测,C组研究对象血清CYFRA21-1、SCC、CEA、NSE及CA125的水平均低于A组患者及B组患者,P<0.05;B组研究对象血清CYFRA21-1、SCC、CEA、NSE及CA125的水平均低于A 组患者,P<0.05。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月间笔者所在科对28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实施了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其中肺癌9例,肝癌4例,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骨转移瘤5例,胃癌术后腹壁转移、腹膜后转移瘤3例,胰腺癌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6例。
术前1~3 d行CT增强扫描。
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
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
结果术后2、4、6个月CT复查随访,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4.3%、85.7%、71.4%。
伴有癌性痛疼者22例,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6.4%。
手术并发症,3例出现少量气胸,2例痰中带血。
结论125I 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标签:恶性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125I放射性同位素;CT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愈来愈得到重视。
其中组织间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高度精确适形,局部持续低剂量放疗,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特点[1,2],已被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接受。
笔者所在科自2009年6月~2011年1月,对2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1月间,笔者所在科28例恶性实体肿瘤住院患者,均系病理诊断确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5~76岁,平均57.6岁。
原发性肺癌9例(NSCLC 7例,SCLC 2例).其中中心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3例,病史2年以上,多次正规化疗,2例曾接受足量放疗,疗效不能进一步改善或不能耐受化疗者,无法接受外科手术者。
原发性肝癌4例,均接受过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3~5次,病灶增大进展,进一步栓塞治疗不理想者。
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肋骨4例,胸椎转移1例。
胃癌术后腹壁转移1例,腹膜后转移2例,胰腺癌1例,无法手术且化疗无效者。
开展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

开展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标签:125I粒子;恶性肿瘤;护理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肿瘤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亦称体力伽玛刀),是在手术中或在CT、B超的引导下,根据三维立体治疗计划将微型放射源精确植入肿瘤组织中或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其持续发出的低能量γ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毁灭性杀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
我科自2003年来对40例恶性肿瘤高龄患者实行此类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也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2岁,其中乳腺癌15例,晚期胃癌5例,直肠癌10例、肝癌5例,胰腺癌5例。
1.2手术方式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开放手术术中直视植入,采用粒子植入枪和粒子专用施源器。
1.3 125I粒子分布[2]手术前根据B超、CT、MR2由计算机模拟确定125I粒子在组织中的合理分布、剂量分布曲线及数目,达到粒子分布均匀合理。
1.4 放射源[3]125I粒子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所提供,采用封闭性放射性同位素125I 源,为0.8 mm×4.5 mm的圆柱形,能量为27.4~31.5 keV的γ源。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临床病例多为高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后对患者心理刺激大,病人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忧郁、紧张等消极心态。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同时担心医师的技术是否过关、125I粒子对其他器官有无伤害等,更加重了心理负担,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
针对患者的顾虑及其个体接受能力,应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教,向患者的家属介绍粒子植入治疗的优点、术中感受、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使患者获得有关信息,并做出选择。
通过健康宣教,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患者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提高了治疗效果。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临床药理学◇摘要目的:评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以及BRAF 、RAS 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行FNAC 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97例,其中25例因标本不满意予以剔除,282例患者进行了BRAF/RAS 基因检测,22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FNAC 、BRAF 、RAS ,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
结果:分析FNAC 诊断为非典型病变、且术后病理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BRAF/RAS 基因的阳性率为42.9%,其中超声TI-RADS 分类4B 以上的亚组,BRAF 的阳性率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16)。
单独应用FNAC 对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0%,联合BRAF 基因检测,其敏感性可提高到89.3%、特异性为96.6%,诊断的准确率由82.8%提升到85.9%。
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通过超声TI-RADS 分类筛查出高危患者(尤其是4B 及以上的),联合FNAC 和BRAF 基因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BRAF ;RAS ;TI-RADS 分类中图分类号:R736.1;R9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6-0653-05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6.007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提高,可达到20%~76%,其中恶性肿瘤仅占7%~15%[1]。
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并予以合理治疗,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超声检查利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TI-RADS )可筛查出高危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是目前公认安全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术前诊断技术,但对穿刺医师和病理医师要求较高,结果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
腮腺Warthin瘤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分析(附13例报告)

多数 病例 累及腮 腺 下极 ,0 1%发生 细胞极 少 ,考 虑为 嗜酸细胞腺 瘤 。1 结 , 3
例 术 后 组 织 病 理 资 料 均 确 诊 为 在 深 叶 , 有 报 告 发 生 在 颌 下 腺 者 , 偶 实
1 材 料 收集 2 0 ~ 0 6年 确 诊 Wati , 诊率 8 .%。本组 细胞 际 上 来 自于 腮 腺 前 尾 叶 或 淋 巴 结 。 . 1 04 20 r n瘤 确 h 46 r n瘤有 1%~ 0 h 2 2 %在 临床 上是 多 Wati r n瘤且 同时 有 详 细 F A h N C资料 病理 学表现 为 :成熟 型淋 巴细胞背 景 Wati
病理学 特点 。 方法 回顾 1 3例腮 腺 Wati 的 F AC资料 , 析其诊 断价值 , r n瘤 h N 分 观察 腮腺 Wati r n瘤 h
细胞病 理学 特点 。 结果 主要 表现为 成熟型淋 巴细胞 背景 中有 大小不 等的单层 成片 的嗜酸性 细胞 。 诊断 时须结合病 史 , 并注 意与 其他类 似病 变 的鉴别 。 结 论 减少 不必要 的手术活 检 , 简便 易行 , 得推广 。 且 值
【 关键词 】 肋 腺肿瘤 ; 巴瘤 ; 腺淋 细针 吸取细胞 病理学 ; 断 诊 【 中图分 类号 】 R 3. 79 7 8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7- 8020 ) - 48 0 6 100 (070 07 -2 6
O 一 在 本组 有 5例见 到完整 的嗜酸性 上皮 细 Wati 以往称 腺淋 巴瘤 、 巴 lml 次性注 射器 快速 刺入 肿块 , r n瘤 h 淋 囊 腺瘤 、 巴乳 头状囊 腺瘤 , 为 了避 持 续负压 下选 择不 同方 向反 复来 回多 胞乳 头状 结构 ,其 中 3例见 到淋 巴间 淋 但 3 5次后 去负 压退 出 , 迅速 将 质 , 1例 见鳞 状 上 皮 化 生 ,例 见 黏 液 l 免 与恶性淋 巴瘤 和独立 的疾 病淋 巴腺 点 吸取 ,~
颈淋巴结结核125例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观察研究 , 以期取得最好 的疗效和最少 的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肝功能衰竭是 严重 的消 化道并 发症 之一 , 发生 在肿瘤 多
体积较大 ( 超过 肝脏 体积 5 % ) 冷冻冰球 范 围过大及 肝 功 0 且
能 C i hl C级 患 者 。 本 组 5例 肝 功 能 衰 竭 患 者 中 , 4例 肝 功 d 有 能 为 C i hl C级 、 为 C i d 1例 hl B级 , 为癌 肿 较 大 者 , 中 2例 d 均 其
冻冰球过大及冷冻 时间 过长 致膈肌 发生 充血水肿 有关 , 在 多 术后 2— 3d出现。根据其不同程度 , 对少量 者不必处理 , 一般 1 周左 右多能 自行吸 收。本组 有 2 2例中到大量胸腔积液者 予
胸 腔 穿 刺 抽 液 或 行 胸 腔 闭 式 引流 3— 可 恢 复 。 5d均
出血 是手 术 最 为 担 心 的并 发 症 , 组 1例 针 道 大 出 血 是 本
出现在早期使用 5m m刀头 的病人 , 后期 全部采用 2— II 3IT刀 T I
头 直 接 穿 刺 未 再 有 大 出 血 发 生 。 因 此 , 头 的 损 伤 应 是 出血 刀
的主要原因 , 采用细 刀穿刺 是预 防出血 的最 好措施 。另外 , 2
( 0 : 0 3—10 7 1)1 4 . 4
于术后 2周治疗无 效死 亡。当肿瘤 已经 侵犯 到肠 管 , 冷冻边
缘 宜 留 1c 为 安 全 。2例肠 瘘 发 生 均 与 冷 冻 冰 球 范 围过 大误 m
伤肠管所致 , 症状 多 出现在术 后 2周左 右。术 中穿刺 只要避
关, 肌注阿托品 0 5—10m . . g即可恢 复。心动过 速 、 压升高 血 多为心理 紧张及 与术后 局部 疼痛 有关 , 一般予 镇静 止痛 剂及 心得 安 、 硝酸甘油等处理均可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发现,但要获得明确的定性诊断往往比较困难,而细针穿刺的 病理诊断不仅对患者损伤小,且其不受环境、经济条件限制,能快 速对肿瘤的性质作出定性诊断,成为临床上肿瘤诊断的一种重要
·2136·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7月30日 第28卷第14期 J Mod Med Health,July 30,2012,Vol.28,No.14
肿瘤细针穿刺的细胞病理及组织病理 125 例诊断分析
莫晚莉 1,赵海滨 2,雷练昌 3,杨引悟 4(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1. 病理科;2. 肿瘤科;3. 普外科;4. B 超 室,广西 南宁 530200)
【摘 要】 目的 研究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病理诊断及组织学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进行的 肿瘤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及组织病理诊断的 125 例病例,并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125 例病例以组织病理诊断 为最后诊断,恶性肿瘤 101 例,占总数 80.8%,良性肿瘤 18 例,占 14.4%,总确诊率 95.2%,疑癌或不能定性 5 例,占 4.0%, 误诊 1 例,占 0.8%;细胞病理诊断恶性肿瘤 96 例,占 76.8%,良性肿瘤 10 例,占 8.0%,总确诊率 84.8%,可疑恶性 9 例,占 7.2%,不能定性 10 例,占 8.0%。 结论 细针穿刺的病理诊断更能有效确定肿瘤的性质,而单采用细胞学诊断尚有一定的 误差,该研究采用细针穿刺获取的标本同时进行细胞病理诊断及组织病理诊断更能准确地确定肿瘤性质,避免误诊,值 得进一步推广。
表 1 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结果(n=125)
肿瘤性质
细胞学诊断
n
构 成 比 (% )
组织学诊断
n
构 成 比 (% )
良性 恶性 可疑恶性 不能定性 误诊 合计
10
8.0
96
76.8
9
7.2
10
8.0
0
0.0
125
100.0
18
14.4
101
80.8
3
2.4
2
1.6
1
0.8
125
100.0
3讨 论
细针穿刺术由于其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反复操作进 行等优点,且较之于手术取材活检其创伤性和难度小,风险与禁 忌 少 ,患 者 容 易 接 受 甚 至 可 取 代 部 分 剖 腹 或 开 胸 探 查 手 术 ,被 认
为是目前临床上肿瘤性疾病与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以及良、恶性 肿 瘤 的 定 性 诊 断 的 首 选 有 效 手 段[1]。以 往 大 多 数 资 料 中 细 针 穿 刺 均 只 进 行 细 胞 学 检 查 ,文 献 中 细 胞 学 确 诊 率 90.0%~95.8%,本 组 资料中肿瘤的细胞学诊断确诊率为 84.8%与此接近[1-2]。然而细胞 学 检 查 也 存 在 一 些 缺 陷 ,国 内 病 理 学 家 马 正 中 [3]指 出 : 细 胞 学 检 查 有 一 定 的 局 限 性 ,仍 有 10%的 假 阴 性 ,本 组 资 料 中 ,假 阴 性 率 为 10.4 %也 证 实 了 这 一 结 论 ,细 胞 学 检 查 虽 然 能 快 速 (一 般 能 当 天 出报告)诊断,但由于其快速固定,染色,细胞形态变异大,且其观 察范围仅限于细胞形态,无法与细胞周围组织形态相参照,故诊 断中常出现一些如可疑、高度可疑、有待组织活检定性等不肯定 报告,本组资料中细胞学诊断出现 19 例可疑及不能定性病例,占 总数 15.2%,国内王鹏等[4]报道:由于肿瘤 中很多病例无法进行手 术切除获得组织病理诊断,这些病例不能最后定性,最后仍需影 像学和实验室数据以及随访来进一步定性,而本组研究中同时进 行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病理检查,为肿瘤的定性诊断上了双保 险 ,确 诊 率 达 95.2%,此 外 细 胞 学 检 查 对 恶 性 肿 瘤 的 分 型 诊 断 准 确性较低,尤其是对一些低分化的恶性肿瘤,细胞学往往不能进 行分型诊断而必须依赖于组织学病理诊断,所以本研究中利用细 针穿刺术获取的标本同时进行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无疑 是一种创新又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肿瘤/009-5519(2012)14-2135-02 中图法分类号: R730.49 文献标识码: A
临床上各种各样复杂的肿瘤都是由不同的肿瘤细胞构成,而 每一种肿瘤又都是由其特征性肿瘤细胞构成,但临床上一些常见 的检查手段如 B 超、CT、核磁共振等对肿瘤的占位 病变虽都 能 及
2结 果
结果 125 例病例资料中 ,以组织病理诊断为确诊 ,从 表 1 中 可 看 出 细 胞 学 诊 断 恶 性 肿 瘤 96 例 ,占 总 数 76.8%,良 性 肿 瘤 10 例,占 8.0%,确诊率 84.8%,可疑 9 例,占 7.2%,不 能 定 性 10 例 , 占 8.0%;组织病理诊断恶 性 肿 瘤 101 例 ,占 80.8%,良 性 肿 瘤 18 例,占 14.4%,确诊率 95.2%,可疑 3 例(均由于标本量少,仅观察到 细胞异型,无法看到周围组织状况,建议重复取材或进行术中快 速病理检查 ),占 2.4%,不能 定 性 2 例 (由 于标 本 太少 ,无 法制 成 组 织切片),占 1.6%,误诊 1 例,占 0.8%,两 组 诊 断 比 较 发 现 细 胞 学 检查虽然能快速诊断,但仍有恶性肿瘤 5 例,良性肿瘤 8 例为阴 性,假阴性率 10.4%(5+8/125),7.2%可疑病例,8.0%不确定性诊断。
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收 集 2007 年 1 月 至 2010 年 12 月 在 广 西 南 宁 市邕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上疑诊为恶性肿瘤并进行细针穿 刺病理诊断的 125 例患者资料,本组资料中大部分病例为深部实 质器官(肝、肺)肿瘤,这是由于这些部位肿瘤难以取得活检标本, 仅 7 例为乳腺穿刺标本,2 例体表淋巴结穿刺标本。 1.2 细针穿刺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和凝 血 酶 原 时间,两项检测值正常者方可进行细针穿刺术,术前签署知情同 意书,所有患者术前应用止血药及镇静药。深部器官肿瘤采用 16G、长 10 cm 专用细 致 穿 刺 针 ,体 表 肿 瘤 采 用 7 号 注 射 器 针 头 , 在 B 超定位下,皮肤定位并标明进针方向,常规消毒皮肤、局麻 后进针,在 B 超实时引导下将穿刺针送入占位病灶,拔出针芯用 注射器反复 2~3 次 抽 取 肿 瘤 组 织 ,尽 量 抽 取 多 一 些 组 织 (该 项 操 作由临床医生执行),抽取得到的标本少量推涂于预先准备好的 干净玻片上并固定于乙醇丙酮液中,标本送细胞病理检查,另将 剩余的全部标本置于 10%甲醛液中送组织病理检查。 1.3 细胞病理检查 标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观察涂片 中的肿瘤细胞形态,发出诊断报告。 1.4 组织 病 理 检查 用 伊 红浸 染 标 本并 包 于 纱 纸 中 (避 免 在 脱 水 处 理 过 程 中 小 标 本 丢 失 ),组 织 脱 水 处 理 后 ,常 规 石 蜡 切 片 ,苏 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阅片,发出诊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