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
非连续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确定阅读策略
针对不同文本类型,选择合适 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旨和作者 意图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 略
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阅 读兴趣和动力
设计教学环节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非连续类文本 阅读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信息 筛选、分析、评价等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思考。
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案例:介绍一些成功的跨学科非连续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案例,以及其教 学效果和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非连 续类文本阅读教 学中得到广泛应 用,如数字化资 源、在线学习平 台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 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教学提供了更多的 可能性,如虚拟现 实、增强现实等技 术可以模拟真实场 景,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文本内容。
信息技术可以促 进师生之间的互 动和交流,如在 线讨论、实时反 馈等,提高教学 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帮 助教师更好地管 理和评估学生的 学习情况,如数 据分析、智能评 估等,为教学提 供有力支持。
多元化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 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评价内容多元化: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 要改进
改进措施
增加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强化阅读技巧: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引入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任教学科:语文任教年级:六(8)班任教老师:穆应波考情分析:非连续性文本是仁怀市近两年小考考查的热点,所选题材广泛,但主要涉及社会热点和现实相关的内容,其文本呈现的形式除了文字外,还有图表、漫画等。
其考查的难度不算大,但学生得分不尽人意。
教学目标:了解非连续性文本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常考题型。
通过练习,知道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思路和方法。
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备考自信心。
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图片导入1.观看图片,说出样式,导出所学内容。
2.板书。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非连续性文本:以文字说明、表、符号、单、图画等信息为单位,一种或几种信息组合而成,直观呈现信息内容的文本形式,阅读时以非线性阅读方法,需要组合多重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做出评价。
常见的类型有:图类(地图、导游图、统计图等)、表类(统计表、时刻表)、文字说明类(说明书、广告词等)、单类(车票、购物小票、报价单等)等等。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分为哪三种样式?①文本类(文字片段)②图表类(图画、图形、表格等)③图文类(前二者的结合)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题型(一)筛选辨析文本信息。
关注题干、关注关键词、关注逻辑(二)整合信息归纳要点。
原文摘抄或归纳,求同存异、合并同类(项)(三)分析品味文本语言。
结合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联系上下文(四)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结合材料五、不同类型方法讲解1.非连续性文本之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默性的绘画。
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注释文字、画面三部分组成。
答题思路:①仔细观察画面。
②联系主题或生活。
③挖掘深层含义。
④用上“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的谓语中心词。
2.非连续性文本之表格:分类:统计表、数据表、文字表等。
答题思路:①关注表头或标题。
②关注题干提示或暗示,辨析表格反映的主要问题。
非连续性文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阶段:导入教师可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非连续性文章,例如一篇关于动物的科普文章。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起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阶段:预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的标题、图片、图表等,并根据这些信息推测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生可以与同伴进行讨论,形成初步的预测。
第三阶段:阅读学生开始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提供一份阅读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学生也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四阶段:梳理信息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供的指导,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整理。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来梳理信息。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第五阶段:讨论与思考学生可以与同伴一起进行讨论,分享彼此整理出的信息。
可以就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第六阶段:评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总结性的小作文,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
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进一步探索。
通过上述的非连续性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这种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3. 提高分析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4. 练习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到关键信息的技巧。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和类型;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的练习。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课话题,例如:“你们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一些文本中有些信息不连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你们的阅读策略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非连续性文本的局限和挑战。
步骤二: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15分钟)通过示例文本向学生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并简要解释几种常见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例如:对话、广告、公告等。
步骤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20分钟)介绍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例如:先读整体了解大意,再回归关键信息的查找,通过上下文推断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策略在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应用。
步骤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的练习(30分钟)提供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策略和技巧找出关键信息,并整理成连贯的理解。
同步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对文本中可能存在的隐含信息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步骤五:巩固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在阅读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时的策略和技巧,并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引导他们讨论如何将这些策略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阅读中。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理解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并用所学的策略解读文本中的信息。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多种策略,并写出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特点以及阅读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练习和讨论,他们也提高了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查找关键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大概念视角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大概念视角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非连续性文本近年来成为人们生活常见的阅读内容,它以特有的方式将信息素材进行组合,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将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呈现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各个年段要求中,强调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
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从表面的阅读深化为实践。
目前的小学语文部编版12本教材中,并没有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实践作为单元要素罗列出来。
很多教师面对教材中出现的零零星星的非连续性文本无从下手,往往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者直接忽略。
大概念的大单元既可以是学生课本中显现的单元,也可以视实际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单元内容进行重组。
因此笔者尝试“以课标为导向,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重组的方式”设计“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单元”。
以期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落实在教学中,渗透到课堂上,最后输出在学生的实践里。
一、非连续性文本单元“大概念”的提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内容第24页中第一学段提到的“在革命遗址、博物馆、公园、剧场、车站、书店、超市、银行等社会场所中,学习认识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了解公共生活规则,学会有礼貌地交流。
”第二学段提到的“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第三学段提到的“阅读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书、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
”和一二学段相比,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要求,从简单的“标牌、图示……”到“日记、观察手记……”再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大纲、脚本、思维导图……”从阅读、理解到运用和创作。
对学生的思维素养和实践能力都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要求。
综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内容与生活实际,笔者将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单元大概念设定为:非连续性文本是由多个信息模块构成,以符号、表、单等信息组块为基本单位,用特有的方式将信息材料进行组合,综合起来将信息呈现给读者并以此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的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课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研究目标:1.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熟练掌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了解综合分析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
2.熟练掌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1.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2.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法选择:探究和练,采用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准备雄安新区设立的新闻截图和地图截图,引导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使用雄安新区设立的新闻截图和地图截图引导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意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二、分析课题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体是文字或符号。
呈现方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论文、政史地课文,中小学占多数的数、理、化式子都是如此,都属于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呈现方式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数据表格、图表和图解文字、调查报告、广告、公告、计划、产品介绍、使用说明、保修单据、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地图等。
三、展示研究目标学生能较熟练地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阅读练,把握答题思路与方法非连续性文本分为以下几种样式:1.文本类2.图表类3.图文类题型一:文本类材料一:某校举办“关注健康”主题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健康的身体】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低龄化,逐渐成为威胁城市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
15至17岁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7.0%。
学龄儿童血脂异常率为2.2%。
13至17岁少年糖尿病患病率为3.6%。
在包括高血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等一系列代谢异常指标的“代谢综合征”检测中,有4.1%的孩子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公开课教案_11

北师⼤版六年级语⽂下册《⾮连续性⽂本》公开课教案_11⾮连续性⽂本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在2011版的《语⽂课程标准》对⾮连续性⽂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连续性⽂本,能从图⽂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13页⽬标5)。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连续性⽂本,能领会⽂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15页⽬标8)。
今年⼩考,将增加此类阅读题的考察。
因此,⽆论从应考的⾓度还是实⽤的⾓度来说,⾮连续性⽂本的阅读指导很重要。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教学⽬标】1.了解⾮连续性⽂本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题型解题思路和⽅法。
【教学重点】1、学⽣能较熟练地把握⾮连续性⽂本的思路和⽅法,提⾼阅读能⼒。
2、学⽣熟练把握⼏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法。
【教学难点】教会学⽣熟练把握⼏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法。
【教学⽅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导⼊:1、请同学们检查桌上材料,数数共有⼏份。
2、仔细观察材料,你有什么发现?3、师总结引题:对,它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程不⼀样。
我们平时学习的课⽂都由连续的⾃然段组合⽽成。
这样的⽂本,我们把它叫做连续性⽂本。
今天,我们学习的⽂本叫做⾮连续性⽂本。
(板书)(出⽰课件)⼆、分类:1、请同学们齐读它的概念。
2、根据它的概念试着分⼀下类。
3、这样分类,⾮常杂乱。
我们得按照⼀定的标准来分。
(出⽰课件)4、按照⽂本样式,我们把它分为3类。
分别是:⽂字类——就是你们的材料(1);图表类——就是你们的材料(2);图⽂类——就是你们的材料(3)5、你们想先学哪类?三、图⽂类(漫画类):1、(出⽰漫画)像这样的⽂本就叫做图⽂类⽂本。
2、讲解它的构成及作⽤:标题、主体、注释3、出⽰题型⼀(课件)4、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你打算从画⾯的哪⾥⼊⼿?5、得出注意事项:先看画⾯主体,再抓主要细节,最后展开合理想象。
6、再得出解题技巧:看画⾯,抓细节,合理想象(板书)7、学⽣边说技巧,便归纳画⾯内容8、让⼀学⽣完整叙述,师出⽰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XXX《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拓展训练》教学设计XXX雷寿森【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较熟练地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熟练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较熟练地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熟练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熟练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观察课件,谈谈你有什么想法?师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打开的“另一扇窗”-----非连续性文本。
二、研读表格式非连续性文本。
1.请你研读一份表格,得出研读结论、阅读思路及答题技巧。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揭晓童贞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举行了统计。
(1)从图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2)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A.引导学生对图表信息进行推断。
B.总结解题方法。
(相机板书: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得出结论文字表达)2.请你研读一份表格,完成操演。
概括下列表格内容。
小学高段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阅读目的汲取文学素养人数比例25%应付考试55%消遣12%其他8%(1)从图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从这些信息当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针对表格的信息,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主研究,小组内探究,全班交流。
师述:刚才我们研读了表格式的非连续文本阅读,这其实长短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种形式,下面我们再研读一种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漫画类型的题型。
三、请你研读下面漫画,得出研读结论、阅读思路及答题本领1.阅读漫画《烦死了》,回答问题。
(1)(1)你认为图中孩子的是一种什么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引导学生对图表信息举行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会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漫画《啃老》,请同学说说此漫画的含义与思路。
思路点拨:我们通过对漫画的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老人身下那个盆上
“父母积蓄”的文字观察。将漫画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
四、小结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及答题思路
文本类 (文字片段)
浏览全文,了解大概;定位阅读,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解决问题
图表类(图画、 读标题,知主题;析图例,明内容;比数据,得结论。 图形、表格等)
图文类(前二者 读文读图,图文结合;提取信息,合理想象。 的结合)
五、课堂练习题: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4 分)(概括整合信息) [材料一]
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
发生的事情。它们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然而,12
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
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
再搭了。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
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陈筱卿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丰子恺 (选自《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年版) [注释]画中诗句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百雀诗》:“曲巷高檐避罗,朝来饱啄陇头禾。但令四海 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稔(rěn):庄稼成熟。 1、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6 分)
46%
8% 65% 37%
(一)、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并说 出你的答题思路。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题思路: 定位(抓关键词)、取舍(理关系)、 完善(深加工)、 表述(美表达)
1.看:看材料,圈点勾画; 2. 找:找定位,回原文; 3. 读:读题目,提取关键词; 4.想:想问题,提炼整合; 5.答:答周全,扣题目。 示例答案:扎堆出游; 注重形式(热衷拍照); 行为不文明 (二)、 根据【数据调查】“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和答题思路。
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秸
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
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
御雨水。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
材料二:【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旅
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不 文 明 行 乱 丢 不尊重风 对景区规定 公共场合 插队 随 地 乱 刻
为
垃圾 俗习惯 不以为然
大声喧哗
吐痰 乱画
投票结果 72% 31%
13%
材三:【漫画展示】
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生
息繁衍。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乙)小麻雀在能够飞
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也先
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
今年中考,将增加此类阅读题的考察。因此,无论从应考的角度还是实用的角度来说,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很重要。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能较熟练地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答题思路: ①关注表头或标题;②关注题干提示或暗示;③横看竖看比较数字特征 示例答案:“乱丢垃圾”获得 72%的投票,是国人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三)、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漫画的寓意和答题思路。
此题考察观察漫画,揭示寓意的能力 答题思路: 仔细观察画面,不忽略画中每个组成元素;联系主题或生活合理想象; 挖掘深层含义; ④用上“反映”“讽刺”“揭示”“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的谓语中心词。 示例答案:这幅漫画揭示了那些在旅游胜地乱刻乱画的可耻行为,告诫我们不要做这类可 耻的人。 (四)、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对“中国式旅游”的看法。 考点:发表个人观点
作者非常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屋檐和旧墙筑巢,因为这种窝巢省力又牢固;作者较为简 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树洞来筑巢,为了表现麻雀善于利用场地;作者详细说明了麻雀在树 枝间筑巢,为了充分表现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 3、甲、乙两处都用了拟人的方法,但语言各有特色,请分别举例说明。(4 分)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拟人修辞手法,仔细比较可以看出同是拟人,特色却不同,甲句侧重于 情感方面,乙句侧重于生活情趣。【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训练
东坡中学 杨惠
【设计意图】
在 2011 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 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 13 页目标 5)。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 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 15 页目标 8)。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3 题。(16 分) 【材料一】
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甲)麻雀,同鼠类一样,
眷恋人类的住宅。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
的麻雀比乡村还多。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
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
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
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
得很。因此,即使后来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
部分,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啃老》,画面上的子女将老人的积蓄挤了
出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就是社会上的啃老现象。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
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二、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
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
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
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江
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有删改)
【材料二】
麻雀 [法]法布尔
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
甲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如“眷恋”“不乐意”等词语,表现出麻雀对人类的依 赖;乙 处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如“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具体细致地 描摹了麻雀的生活情态。
(三)、下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 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并分析其寓意。
答题思路:1、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明确观点。2、观点要健康、积极、向上。3、联系现 实对比,言简意赅,逻辑严谨。 示例答案 例 1:我觉得不文明行为只是少数游客的个人行为,不能打上中国标签。国人的不文明的现 象只是少数游客的个人行为,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 游客横加指责。 例 2:我们没有办法禁止他人戴“有色眼镜”看中国人。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如 果每一个中国游客都能遵守当地的行为准则,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约束个人的不良行为 习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标签”终将消失。
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
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这种
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
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二]
某地学龄儿童生活习惯调查统计
调查内容及次数 每周自发体育锻炼 每天吃蔬菜水果 每周连续上网超过 1 小时
3 次以上 11.3% 10.2% 40%
1-3 次 18.8% 50.6% 44.5%
0—1 次 69.9% 39.2% 15.4%
示例答案:锻炼时间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的娱乐习惯等原因造成学龄儿童成年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超过半数儿童的"代谢综合征"指标异常。
材料一中,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 损失;材 料二中,作者欣赏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 ,可使用的 场地;材料三中,作者宽容爱护麻雀,因为作者希望丰收,人能与麻雀共享丰收的果实。 2、材料二中,作者详略得当地说明了麻雀是如何利用不同场地筑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 析。(6 分)试题分析:麻雀的筑巢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而是 利用屋檐和旧墙,先是详细写前者,对于后者只是一带而过,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 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宽敞得很。【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