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二首(池上)

合集下载

第十二课《古诗二首之池上》精选习题+详细解析(完美版)

第十二课《古诗二首之池上》精选习题+详细解析(完美版)

第十二课《古诗二首之池上》精选习题+详细解析(完美版)古诗二首之池上精选习题+详细解析汤恩伦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对词语在诗中具有对仗关系?A. 映山红,赤壁B. 山水,归来C. 挂帆樯,江湖内D. 日出相思,欲寄归船答案:C2.诗中的“武陵春色处处愁”中,下列哪一个词语是和“愁”音义相同的?A. 愁B. 陵C. 春D. 武3.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意思是:A.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剪下西窗上的烛光B.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吹灭窗外的烛光C.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纸D.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分享西窗下的烛光答案:A4.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池塘边静坐的意象?A.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 江湖一秋影如水,鬓色先衰还自怜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答案:B5.下列哪一个词用来形容“柔情似水”?A. 湖光B. 武陵C. 春色答案:A二、判断题1. 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答案:√2. 诗中的“不堪回首”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后悔之情。

()答案:×3. 诗中武陵山和黄鹤楼是两个具体的地点。

()答案:√4. 诗中的“香雾云鬟湿”形容了女主人公的服饰。

()答案:×5. 诗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在的向往之情。

()答案:√三、解答题1.试述诗人对武陵山和黄鹤楼的描绘。

参考答案:诗中描绘了武陵山青峰环抱下的美景,武陵春色的美丽形成了一副令人神往的画卷。

而黄鹤楼则被赋予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堪称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地方的描绘,同时展示了山水之美与文化之美的结合。

2.诗中的“不堪回首”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参考答案:诗中的“不堪回首”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旧之情,他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对现实的对比感到失落和悲伤。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他希望与心爱之人长久相伴,共同观赏月亮的美丽。

12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12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大家普遍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发言较为被动,可能是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被接受。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在回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仍然不够牢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课堂小结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池上》这一首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有没有去过池塘边玩耍,看到过什么样的景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夏日池塘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池上》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它描绘了夏日池塘边的宁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的韵律和谐,意境深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佳作之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中的描绘。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展示了初夏荷花刚刚露出水面,蜻蜓早已飞舞其上的生动画面。
12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一、教学内容
《池上》为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朗读并背诵《池上》。
2.学习生字词:荷、萍、波、痕、借、采、径、浮。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4.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领悟诗人白居易通过描绘夏日池塘景色所表达的情感。

一年级语文下12古诗二首池上 小池全面版

一年级语文下12古诗二首池上 小池全面版
光不会因你而停留,你却会随着光阴而老去。
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有的结局早已就预见,那么就改变你可以改变的,适应你必须去适应的。面对幸与不幸,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思维,也许心空就不再布满阴霾,头上就 是一片蔚蓝的天。一生能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渐渐模糊。而能随着岁月积淀下来,在心中无法忘却的,一定是触动心灵,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 伤痛是欢愉。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错过了清早的晨曦,正午的骄阳,夕阳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经历过很多世态炎凉之后,你终于能懂得:谁会在乎你?你又何 必要别人去在乎?生于斯世,赤条条的来,也将身无长物的离开,你在世上得到的,失去的,最终都会化作尘埃。原本就不曾带来什么,所以也谈不到失去什么,因此,对自己 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应怀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小小的不如意或是飞来横祸就能坦然接受,知道人有旦夕祸福,这和命运没什么关系;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台下的 鲜花掌声和头上的光环,身上的浮名都能清醒看待。花不常开,人不常在。再热闹华美的舞台也有谢幕的时候;再奢华的宴席,悠扬的乐曲,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刻。春去秋来, 我们无法让季节停留;同样如同季节一样无法挽留的还有我们匆匆的人生。谁会在乎你?生养我们的父母。纵使我们有千般不是,纵使我们变成了穷光蛋,唯有父母会依然在乎! 为你愁,为你笑,为你牵挂,为你满足。这风云变幻的世界,除了父母,不敢在断言还会有谁会永远的在乎你!看惯太多海誓山盟的感情最后星流云散;看过太多翻云覆雨的友 情灰飞烟灭。你春风得意时前呼后拥的都来锦上添花;你落寞孤寂时,曾见几人焦急赶来为你雪中送炭。其实,谁会在乎你?除了父母,只有你自己。父母待你再好,总要有离 开的时日;再恩爱夫妻,有时也会劳燕分飞,孩子之于你,就如同你和父母;管鲍贫交,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肝胆相照,从古至今有几人?不是把世界想的太悲观,世事白 云苍狗,要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懂得爱惜自己。不羡慕如昙花一现的的流星,虽然灿烂,却是惊鸿一瞥;宁愿做一颗小小的暗淡的星子,即使不能同日月争辉,也有自己无可 取代的位置其实,也不该让每个人都来在乎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单行道,世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家生活得都不容易,都有自己方向。相识就是缘分吧,在一起 的时候,要多想着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而不是想着去得到和索取。与人为善,以直报怨,我们就会内心多一份宁静,生活多一份和谐没有谁会在乎你的时候,要学会每时每 刻的在乎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回望过去生活的点滴,路也茫茫,心也茫茫。少不更事的年龄,做出了一件件现在想来啼笑皆非的事情:斜阳芳草里, 故作深沉地独对晚风夕照;风萧萧兮,渴望成为一代侠客;一遍遍地唱着罗大佑的《童年》,期待着做那个高年级的师兄;一天天地幻想,生活能轰轰烈烈。没有刀光剑影,没 有死去活来,青春就在浑浑噩噩、懵懵懂懂中悄然滑过。等到发觉逝去的美好,年华的可贵,已经被无可奈何地推到了滚滚红尘。从此,青春就一去不回头。没有了幻想和冲动, 日子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寂寞地走过一天天,一年年。涉世之初,还有几分棱角,有几许豪情。在碰了壁,折了腰之后,终于明白�

池上和小池古诗二首

池上和小池古诗二首

池上和小池古诗二首
以下是关于“池上“和“小池“的两首古诗:
《池上》 - 杨万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池上的景色,用黄河入海的景象来比喻自然界的广阔和无限,表达了诗人对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小池》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以小池为背景,描绘了清幽的景色。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小荷初露,蜻蜓在上空飞舞,展示了生机勃勃的场景。

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的作品,通过对池上和小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感叹。

这些诗句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一年级下11古诗二首《池上》

一年级下11古诗二首《池上》

一年级下11古诗二首《池上》《一年级下 11 古诗二首<池上>》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古诗是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神奇窗户。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走进《池上》这首充满童趣的古诗。

《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向来通俗易懂,就像在和咱们聊天一样,《池上》也不例外。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两句诗仿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娃,独自撑着一艘小小的船儿,偷偷地去采摘白莲花,然后又高高兴兴地划着船回来。

小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小娃娃是不是小心翼翼又满心欢喜的样子呀?他可能心里还在想着:“可千万别被发现啦!”诗中的“小艇”,就是小船的意思。

小朋友们有没有坐过小船呀?小娃娃独自一人撑船,这说明他很勇敢呢。

而“偷采”这个词,并不是说小娃娃做了坏事哦,而是表现出他那种调皮、好奇又有点小冒险的心情。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两句就更有趣啦!小娃娃根本不知道怎么隐藏自己的行踪,他不知道小船划过,水面上的浮萍被分开,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一下子就暴露了他的行踪。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个小娃娃是不是有点傻乎乎的可爱呀?这首诗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无忧无虑的小娃娃。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理解这首诗可以从画面入手。

比如说,咱们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小娃娃撑船采莲的样子,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

而且,这首诗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呢。

它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就像小娃娃留下的浮萍痕迹,如果我们不仔细看,可能就发现不了。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老师在教小朋友们这首诗的时候,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更好地理解。

比如说,可以一边讲小娃娃的故事,一边对照着诗句,让小朋友们更容易记住。

还可以让小朋友们自己来表演小娃娃采莲的情景,这样他们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中的乐趣啦。

家长们在家里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读这首诗,一起讨论小娃娃的行为,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 《池上》说课稿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 《池上》说课稿

《古诗二首》之《池上》说课稿一、说教材《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天真可爱的男孩隐瞒大人划船采莲的有趣场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说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四、说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五、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

一年级的古诗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诗歌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美妙的动画课件,先从视觉上感受诗歌所描绘情境,再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因此整体要遵从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想象中读、在读中感悟。

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对诗歌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唐朝著名的诗人不少,但你知道写诗最多的是谁吗?他就是白居易。

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

有一次他到荷塘边游玩,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于是白居易一时兴起,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好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池上》。

谁来读一读?还有谁?(二)通读全诗,整体感知1.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藏在这首诗里,你们想知道吗?要想透彻地了解,就要先知道作者的诗风。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0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0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池上》,认会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关于古诗的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2 古诗二首(“首”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池上》。

1.释题,简介诗人。

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导语:对了“池上”是在池塘上的意思。

诗人在夏日的池塘上看到了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

2.简介白居易。

3.理解古诗。

(1)导语:那么,诗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怎样的池塘上的画面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PPT示《池上》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想到什么?
(2)学习生字、词语。

①诗句:第一、二行。

意思:一个小男孩偷偷采摘了莲蓬,撑着小艇回家去。

(注:。

小学语文_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寻找“读诗小能手”,谁是啊?这么自信,敢不敢接受挑战。

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首古诗?难度升级了,看这是2000多年前的江南,知道是哪首诗了吗?诵读诗句。

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和采莲有关的诗,第12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池上》。

首是要求我们会读会写的字,点撇短而小,长横略抬肩,下面是自己的自,中间两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一起读。

【板书首池上唐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大诗人,被称为诗王。

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有个特点,就是通俗易懂。

因为他每次写成诗之后,都要把诗读给家里不识字的老仆人听,老仆人听得懂才录下来。

你们能自己读好、读懂这首《池上》吗?一、小组合作,初读古诗1. 学生自己读古诗。

2.我要考考你,打红的生字你认识吗?读一读采莲做个动作?采的字理采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那书写时该注意什么呢?请大家伸出小手“爪字头写紧凑,木字在下撇捺要舒展,撇有尖,捺有脚。

”描红一个写一个。

3.谁把整首诗读给我们听?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让节奏线来帮你。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到哪个字,你就看到哪个字。

4.同学们,读古诗和读现代文不一样,我们要把节奏放慢,有些字音要拉长,才能读出它特有的味道。

听老师读读看。

5.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自由读读古诗,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

放开声音读两遍。

6.请小小组合作读一读,如果你的同位读得好,你就给他点个赞,读不好你就帮帮他。

7.谁来读师生接读或男女生对读8.齐读【大家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能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三、诗画对照,明意悟情。

(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出示图】我们仔细来看这个小娃,他看到了什么?他想干什么?2.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图】(他偷偷划着小船,去采莲蓬)3.诗句怎么写?出示读一读诗句4.让我们加上动作读,让这幅画动起来。

5.小娃撑着小艇,偷偷采了莲蓬。

生活中,你有没有偷偷做的事?【独立学习合作讨论分享你偷偷做了什么事?被人发现了吗?心情怎么样?】6.那诗中的这个小娃心情怎么样?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加上动作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古诗二首池上课堂实录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有的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让我们想起《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相机介绍“采莲”: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既好吃又好玩。

【反思:古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当堂学习的一首古诗上,所以我由古诗《小池》和《江南》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我们的孩子不太了解“采莲”等极具地域特点的活动,所以我在这里相机介绍“采莲”的含义,为古诗中“偷采白莲回”做下铺垫。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3、出示古诗,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了作者资料介绍。

】(2)教师补充介绍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这里作者的资料介绍并没有给古诗的理解带来多大帮助,但我想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资料补充和渗透,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长久的好处和效果。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

(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

提示: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思吗?)(“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

)(“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这种船很轻便。

)(“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个三点水,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这三个字是本课较难并且很有特点的字,学生巧妙抓住字形,很好地掌握了生字并理解了字义。

】(3)对浮萍还有更多的了解吗?“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

(出示浮萍图片)3、出示生字(偷、艇、撑、解、藏、浮萍),指名组词并领读。

齐读古诗。

师生合作读。

【用教师的读引领学生的读】4、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非常美丽。

生: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偷偷地划着一个小船,出来偷采莲蓬了。

……3、相机品读:偷(1)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

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

(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生:瞒着别人、悄悄地。

(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学生交流自己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

【此处我巧妙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孩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3)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很快乐,因为他有莲子吃了。

(4)那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生:很可爱。

生:很调皮。

……【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4、这个小孩偷采莲蓬,真的没有被发现吗?5、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6、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个别读,齐读。

7.猜诗人:(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猜,他是谁?(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这小孩好玩,可爱。

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

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8.悟情感:(1)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

(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对童年的留恋。

)(2)(板书“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这份趣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齐读整首诗。

【通过让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在读中理解,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童年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

古代的儿童和你们一样,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有许多充满情趣的事情。

12 古诗二首池上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两首《池上》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全诗以活泼朴实的白描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

设计理念:语文课标前言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

”所以在设计该环节时,我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年龄特点与课文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如下设计。

学情分析:由于近一年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即:一、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重点留预习内容。

让他们通过长期的预习课文内容来并进行批注等的方法,使他们到课上学习时能得心应手,也能够由此形成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作探究能力。

课前的预习是浅层次上的读懂课文,上课再梳理文章必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矛盾就会产生火花,而火花就必定会引发思考,所以就会深层理解文章,而合作探究正是为达到让他们交流彼此学习经验,体验自我学习的成功感和博采众家所长的目的而进行的。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天天说不如日日记来得更有效果。

对于艺术而言,很多时候灵感转瞬即逝,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灵感与疑惑也是转眼间就不见,只有抓住这灵感与疑惑就能走近答案的边缘。

这也是自我学习成功感的体验。

三者紧密相联,可以顺向相生,行成良性循环,也可以逆向相克,造成恶性阻力。

我班学生由于进行了一定的训练,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上三点。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撑船偷采白莲蓬的情景,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此类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文章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学生理解。

学生在此诗之前已经有了学习诗词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利用此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感受到古诗并不是生涩难懂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领略到诗境我悠远与绵长。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2、学会结合图画理解诗文内容。

3、根据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3.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做过那些有意思的事交流一下吧!2、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伟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顽童在做些什么吧。

﹙板书课题﹚《池上》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4、课题质疑:看到《池上》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池上是什么池?什么人在池上?池上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要来到池上?……)﹙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自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合作探究 2.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2、巡视指导。

二、交流反馈(1)读诗解词。

(指名让学生读诗并让学生找到每一句中重点的词,并进行解答。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撑,说明很用力,孩子小,胖乎乎的表情动作多可爱。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偷:偷偷采:摘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2)懂诗句。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理解的诗句,一人一句,可以质疑,可以补充。

(在这一部分当中应该注意“偷”字的理解,“白莲”是莲花还是莲蓬,通过产生的质疑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重要性。

)(3)指导朗读,重点体会“撑、偷、藏、开”等字应该读出淘气、可爱、质朴、天真的意味来。

同桌读、指名读、赛读、欣赏学习读好的学生的优点。

找出自己的不足。

(掌握学生读的程度,以能完成感受到小孩子的天真可爱为完成任务。

)(4)明大意。

完整地说一说诗的大意。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说诗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⑵学生练说。

互相说,选说的好的说给大家听⑶教师引导指导说。

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通过“撑、偷、藏、开”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孩子当时怎么撑的小艇,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来详细描画诗外的形象,要俱体、生动,语句优美。

如:小家伙用力地支着船篙,把劲儿都用上了,也走不快,胖乎乎的小脸上满是汗水,弄得小脸都花了。

……实用标准文档3、写感受试一试能不能把你眼前的这幅画用手中的笔写下来呢,把诗变成一篇小文章呢?⑵交流评价写提好的作品。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说的时既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又能拮取别人的想法中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

听、说、读、写贯穿整个环节,不仅会听会说还要下笔成文。

四、总结全诗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感受。

(学习方法、内容感受……)五、布置作业1、背诵《池上》,并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