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池上

合集下载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白居易的池上是写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吧,欢迎借鉴!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篇1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是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的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写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篇2池上唐白居易xiao wa cheng xiao ting,小娃撑小艇,tou cai bai lian hui。

《池上》古诗原文及其赏析_古诗《池上》全部解释

《池上》古诗原文及其赏析_古诗《池上》全部解释

《池上》古诗原文及其赏析_古诗《池上》全部解释《池上》是由我国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所作,他与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古诗小池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目录池上古诗原文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池上古诗赏析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

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

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

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

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

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

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

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

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

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

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池上古诗译文注释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白居易《池上》解释大全

白居易《池上》解释大全

池上白居易〔唐代〕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译文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二、注释小娃:指小孩子。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三、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四、创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游于池边,见小娃撑船而作下此诗。

五、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白居易《池上》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白居易《池上》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池上》原文、译文、赏析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①,
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
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小学古诗:《池上》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池上》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池上》原文译文赏析《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扩展阅读:晚年生活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

830年12月,任河南尹。

831年七月元稹去世。

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课文讲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课文讲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课文讲解课文主题赏析《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íng
首 踪 迹浮

量词 “一首歌、一 首曲子”
形声字
左形旁,右声旁
识字方法

加一加:足+宗=踪

字谜: 撇和竖钩六中站, 要在路上走一遍。
组词: 足迹 踪迹

萍形声字,表示浮生在水中的草本植物。 “浮萍”,浮萍一道开。
我会写
首采
shǒu

不要写成“白”。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首先 首席 首次 造句: 小明今天学习了两首古诗。
诗的一、二句写小娃偷采白莲的事, 用朴素简练的语言写出了“偷采”过 程。三、四句用美丽的情景衬托出小 娃的天真无邪。
想一想 说一说: 在诗中有哪些描写小娃动作的词,通过这些动作,你看
到了什么呢?
撑、采、不解、藏
我仿佛看到一个淘气 的孩子偷采白莲后天 真可爱的样子。
《小池》一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夏日荷塘图”, 当反复朗读,感受诗的情趣的同时。朗读也要注 意层次。读出古诗的节奏,寻找诗中描绘的景物。
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 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或者词语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陶渊明《爱莲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温庭筠《莲花》
含苞待放、冰清玉洁、 婀娜多姿、亭亭玉立、 出水芙蓉……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照《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 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gāo zhào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 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 是 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舟过安仁》中表达了作者对儿童溢于 言表的喜爱之情和对他们在嬉闹中表现 出的聪明伶俐由衷地赞赏 。
| |
| |
《池上》,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一个小孩偷 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表 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词语积累(近义词)
藏——( 躲 ) 踪迹——( 足迹)
二、填空。
1.《池上》描写的是诗人在( 夏)季所见。 2.《池上》中的小娃是一个( 顽皮纯真)的孩子。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造句: 警察叔叔根据现场犯罪分子留下的 踪迹成功破案。
初读古诗,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因为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 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 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诗中的“偷采”与一 般意义上当“偷”表 达的感情一样吗?
不一样。一般的“偷”是可耻的,让人反感, 而小娃的“偷采”是光明正大的。他毫不掩 饰、天真调皮的举动使我们感受到他的纯真 和可爱。
新知探究
小娃偷采莲
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孩
莲花、莲蓬
从正面写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 形,细腻传神,很有趣味。
什么是莲蓬?
这就是莲蓬,它长在 荷花花瓣中间。莲蓬 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 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 成熟了。
这两句诗中,作者从侧面 描写了什么?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娃的可爱
cǎi

笔顺
组词 采下,它就像是一 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因此它的 本义就是用手指或者指尖轻轻摘取。
词语解释
采:摘取。
诗句: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藏:隐避。
造句: 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他藏 起来,我们都找不到他。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 里发生的事。
shǒu
12.古诗二首
池上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 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 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 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它的 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 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 人。
不知道
小娃有纯真的童心,不懂得藏匿行踪,船 冲开浮萍,池面上划开一道水路。
什么是浮萍?
这就是浮萍,它是 一种在水面漂浮生 长的水草,叶子扁 平,表面浅绿,背 面紫红,生有须根, 开白花,俗称"浮萍 ",亦称"漂子"。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什么叫白描呀?
白描是绘画的一种手法,是全 部用线条勾勒不用色彩涂抹。 在写作中是指以质朴的文字和 简练的笔墨进行描写。
池上 白居易
xiǎo wáchēng xiǎo tǐng, 小 娃 撑 小 艇,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偷 采 白 莲 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ī, 不 解 藏 踪 迹, fú píng yī dào kāi。 浮 萍 一 道 开。
我会认
shǒu zōng j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