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历史朝代列表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表(详细版)

割据政权 并存政权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统治民族
开国皇帝
末代统治者
重大战役
大事记
夏朝 商朝 西周 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 楚汉时期 西汉 汉 新朝 东汉 曹魏 三国 蜀汉 孙吴 晋 西晋 东晋 前赵(汉赵) 成汉 前凉 后赵 前燕 前秦 后秦 后燕 西秦 后凉 南凉 南燕 西凉 胡夏 北燕 北凉 *冉魏 *西燕 *西蜀(后蜀) 宋 齐 南朝 梁 陈 北魏 北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春秋各诸侯 战国各诸侯 秦 西楚 汉 西汉 南越 新朝 玄汉 东汉 魏 汉 吴
约公元前2146-1675年 约公元前1675-1029年 约公元前1029-771年 前770-476年 前475-221年 前221-207年 前206-前208 前206-前202 前206-公元8年 前203-前211 9-23年 23年 - 25年 25-220年 220-265年 221-263年 222-280年 265-316 317-420 304-318 319-329 306-347 314-363 319-351 337-370 351-394 384-417 384-407 385-431 386-403 397-414 398-410 407-421 407-431 407-436 397-439 350-352 384-394 405-413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386-534 534-550 535-556 550-577 557-581 581-618 618-907 907-923 923-936 936-947 947-950 951-960 891-925 925-965 892-937 937-975 893-978 893-945 896-951 905-971 907-963 951-979 960-1127 907-1125 937-1254 1032-1227 1115-1234 1206-1271 1127-1279 1206-1368 1368-1644 1368-1402 1644-1645 1644-1651 1616-1636 1616-1911 1644-1683 1678-1681
历史朝代更替表(含时间)

历史朝代更替表(含时间)一、列表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首称皇帝,共计:16年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计:5年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计:210年7、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计:16年8、玄汉:公元23-25年,共计:3年9、东汉:公元25-220年,共计:196年10、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计:38年14、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计:290年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16、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计:98年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计:277年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共计:268年二、朝代资料1、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
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
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中国历史朝代表【适合打印】

后凉
南凉 南燕
西凉 胡夏
北燕
北凉 *冉魏
*西燕 *西蜀
宋 南齐 朝梁
陈
南北朝 420-589
北魏
北 东魏 朝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朝
唐朝 后梁
五代 十国
后唐 后晋 后汉
386-403 397-414 398-410 407-421 407-431 407-436 397-439 350-352 384-394 405-413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商
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 商太祖(商汤) 子天乙 (前?---前 1589 年) 商代王(太丁) (前 1588 年---前 1588 年) 1 年 商哀王(外丙) 子胜 (前 1588 年---前 1587 年) 2 年 商懿王(仲壬) 子庸 (前 1586 年---前 1583 年) 4 年 商太宗(太甲) 子至 (前 1582 年---前 1571 年) 12 年 商昭王(沃丁) 子绚 (前 1570 年---前 1542 年) 29 年 商宣王(太庚) 子辩 (前 1541 年---前 1517 年) 25 年 商敬王(小甲) 子高 (前 1516 年---前 1500 年) 17 年 商元王(雍己) 子密 (前 1499 年---前 1487 年) 13 年 商中宗(太戊) 子伷 (前 1486 年---前 1412 年) 75 年 商孝成王(仲丁) 子庄 (前 1411 年---前 1401 年) 11 年 商思王(外壬) 子发 (前 1400 年---前 1386 年) 15 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 子整 (前 1385 年---前 1377 年) 9 年 商穆王(祖乙) 子滕 (前 1376 年---前 1358 年) 19 年 商桓王(祖辛) 子旦 (前 1357 年---前 1342 年) 16 年 商僖王(沃甲) 子逾 (前 1341 年---前 1337 年) 5 年 商庄王(祖丁) 子新 (前 1336 年---前 1328 年) 9 年 商顷王(南庚) 子更 (前 1327 年---前 1322 年) 6 年 商悼王(阳甲) 子和 (前 1321 年---前 1315 年) 7 年 商世祖(盘庚) 子旬 (前 1314 年---前 1273 年) 42 年 商章王(小辛) 子颂 (前 1272 年---前 1270 年) 3 年 商惠王(小乙) 子敛 (前 1269 年---前 1260 年) 10 年 商高宗(武丁) 子昭 (前 1259 年---前 1201 年) 59 年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年表 完整版

长安 陕西西安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397-414 398-410
西平 广固
青海西宁 山东益都
统治民族 开国皇帝
华夏族
禹
华夏族
汤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华夏族 华夏族 华夏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221-263 年 成都 四川成都
222-280 年 建业 江苏南京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351-394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会宁 阿城(黑)
金
1115-1234 中都
北京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完整版)

夏
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南 北 朝
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朝
北魏
公元386年一公元534年
商
约公兀前1600—约公兀前1046年
东魏
公元534年一公元550年
周
西周
约公兀前1046年一公兀前771年
北齐
公元550年一公元577年
东周
公兀前770年一公兀前256年
西魏
公元535年一公元557年
春秋
陈
公元557年一公元589年
明
公元1368年一公元1644年
[注]十国包括:前蜀、后蜀、吴越、闽、楚、 吴、荆南(南平)、南汉、北汉、南唐
清
公元1644年一公元1911年
中华民国
公元1912年一公元1949年
公兀前770年一公兀前476年
北周
公元557年一公元581年
战国
公兀前475年一公兀前221年
隋
公元581年一公元618年
秦
公兀前221年一公兀前206年
唐
公元618年一公元907年
汉
西汉
公兀前206年一公兀9年
五 代 十 国
后梁
公元907年一公元923年
新
公元9年一公元24年
后唐
公元923年一公元936年
东汉
公元25年一公元220年
后晋
公元936年一公元946年
国
魏
公元220年一公元265年
后汉
公元947年一公元950年
蜀
公元221年一公元263年
后周
公元951年一公元960年
吴
公元222年一公元280年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繁体-打印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年表(完整版)朝代起訖年代都城今地統治民族開國皇帝三皇五帝夏朝約西元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縣華夏族禹商朝約西元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華夏族湯周西周約西元前1029-771年鎬京陝西西安華夏族周文王姬昌東周春秋前770-476年洛邑河南洛陽華夏族周平王姬宜臼戰國前475-221年華夏族秦朝前221-207年咸陽陝西咸陽華夏族始皇帝嬴政漢西漢前206-206-西元西元8年長安陝西西安漢族高祖劉邦新朝9-23年常安陝西西安漢族王莽東漢25-220年洛陽河南洛陽漢族光武帝劉秀三國曹魏220-265年洛陽河南洛陽漢族魏文帝曹丕蜀漢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漢族漢昭烈帝劉備孫吳222-280年建業江蘇南京漢族吳大帝孫權晉西晉265-316 洛陽河南洛陽漢族晉武帝司馬炎東晉317-420 建康江蘇南京漢族晉元帝司馬睿十六國304-439 前趙前趙((漢趙漢趙))304-318 平陽山西臨汾匈奴族高祖光文皇帝劉淵319-329 長安陝西西安成漢306-347 成都四川成都巴氐族太宗武皇帝李雄前涼314-363 姑臧甘肅武威漢族高祖明王張寔後趙319-351 襄國河北邢臺羯族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337-370 龍城遼寧朝陽鮮卑族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前秦351-394 長安陝西西安氐族世宗明皇帝符健後秦384-417 長安陝西西安羌族太祖武昭皇帝姚萇後燕384-407 中山河北定州鮮卑族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西秦385-431 苑川甘肅榆中鮮卑族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朝代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統治民族 開國皇帝 十六國十六國 304-439後涼後涼 386-403 略陽略陽 甘肅平涼甘肅平涼 氐族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呂光 南涼南涼 397-414 西平西平 青海西寧青海西寧 鮮卑族鮮卑族烈祖武王拓跋烏孤南燕南燕 398-410 廣固廣固 山東益都山東益都 鮮卑族鮮卑族世宗獻武皇帝慕容德容德 西涼西涼 407-421 酒泉酒泉 甘肅酒泉甘肅酒泉 漢族漢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胡夏 407-431統萬城 陝西靖邊陝西靖邊匈奴匈奴世祖烈武皇帝赫連勃勃連勃勃北燕北燕 407-436 和龍和龍 遼寧朝陽遼寧朝陽 高句麗高句麗 燕惠懿帝高雲燕惠懿帝高雲 北涼北涼 397-439 張掖張掖 甘肅張掖甘肅張掖 盧水胡盧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蒙遜 *冉魏冉魏 350-352 鄴城鄴城 河北臨漳河北臨漳 漢族漢族 武悼天王冉閔武悼天王冉閔 *西燕西燕 384-394 長子長子 山西長子山西長子 鮮卑族鮮卑族 濟北王慕容泓濟北王慕容泓*西蜀西蜀((後蜀後蜀) )405-413 益州益州 四川成都四川成都 漢族漢族 譙縱譙縱 南北朝南北朝420-589南朝南朝宋 420-479 建康建康 江蘇南京江蘇南京 漢族漢族 宋武帝劉裕宋武帝劉裕 齊479-502 建康建康 江蘇南京江蘇南京 漢族漢族 齊高帝蕭道成齊高帝蕭道成 梁 502-557 建康建康 江蘇南京江蘇南京 漢族漢族 梁武帝蕭衍梁武帝蕭衍 陳557-589 建康建康 江蘇南京江蘇南京 漢族漢族陳武帝陳霸先陳武帝陳霸先北朝北朝北魏北魏 386-534 平城平城 山西大同山西大同 鮮卑族鮮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陽洛陽 河南洛陽河南洛陽 東魏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河北臨漳 鮮卑族鮮卑族 魏孝靜帝元善見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西魏 535-556 長安長安 陝西西安陝西西安 鮮卑族鮮卑族 魏文帝元寶炬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河北臨漳 鮮卑族鮮卑族 齊文宣帝高洋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北周557-581 長安長安 陝西西安陝西西安 鮮卑族鮮卑族 周孝閔帝宇文覺周孝閔帝宇文覺隋朝隋朝 581-618 大興大興 陝西西安陝西西安 漢族漢族 隋文帝楊堅隋文帝楊堅 唐朝唐朝618-907 長安長安 陝西西安陝西西安 漢族漢族 唐高祖李淵唐高祖李淵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後樑後樑 907-923 汴 河南開封河南開封 漢族漢族 梁太祖朱晃梁太祖朱晃 後唐後唐 923-936 洛陽洛陽 河南洛陽河南洛陽 漢族漢族 唐莊宗李存勖唐莊宗李存勖 後晉後晉 936-947 汴 河南開封河南開封 漢族漢族晉高祖石敬瑭晉高祖石敬瑭後漢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河南開封 漢族漢族 漢高祖劉暠漢高祖劉暠 後周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河南開封 漢族漢族 周太祖郭威周太祖郭威 前蜀前蜀 891-925 成都成都 四川成都四川成都 漢族漢族 高祖王建高祖王建 後蜀後蜀925-965成都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漢族漢族高祖孟知祥高祖孟知祥朝代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統治民族 開國皇帝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楊吳楊吳 892-937 揚州揚州 江蘇揚州江蘇揚州 漢族漢族 太祖楊行密太祖楊行密 南唐南唐 937-975 金陵金陵 江蘇南京江蘇南京 漢族漢族 烈祖李昪烈祖李昪 吳越吳越 893-978 杭州杭州 浙江杭州浙江杭州 漢族漢族 武肅王錢鏐武肅王錢鏐 閩國閩國 893-945 長樂長樂 福建福州福建福州 漢族漢族 太祖王審知太祖王審知 馬楚馬楚 896-951 長沙長沙 湖南長沙湖南長沙 漢族漢族 武穆王馬殷武穆王馬殷 南漢南漢 905-971 興王府 廣東廣州廣東廣州 漢族漢族 高祖劉龑高祖劉龑 南平南平 907-963荊州荊州 湖北荊州湖北荊州漢族漢族武信王高季興武信王高季興北漢北漢951-979 太原太原 山西太原山西太原 漢族漢族 世祖劉崇世祖劉崇 宋北宋北宋 960-1127 開封開封 河南開封河南開封 漢族漢族 太祖趙匡胤太祖趙匡胤 南宋南宋 1127-1279 臨安臨安 浙江臨安浙江臨安 漢族漢族高宗趙構高宗趙構遼國遼國 907-1125 皇都皇都 遼寧遼寧 契丹族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機太祖耶律阿保機大理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雲南大理 白族白族 太祖段思平太祖段思平 西夏西夏1032-1227興慶府 寧夏銀川寧夏銀川 黨項族黨項族景帝李元昊景帝李元昊金 1115-1234 會寧會寧 阿城阿城((黑) 女真族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中都 北京北京 開封開封 河南開封河南開封 元朝元朝 1206-1368 大都大都 北京北京 蒙古族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 北京北京 漢族漢族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清朝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滿族滿族清太宗皇太極清太宗皇太極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中国的朝代更替年历表

中国的朝代更替年历表三皇五帝夏朝(约前2146-约前1675)商朝(约前1675-约前1029)西周(约前1029-前771)东周(前770-前256)-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秦朝(前221-前207)西汉(前206-8)(新朝)(9-23)东汉(25-220)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西晋(265-316)东晋(317-420)——五胡十六国(304-439)南北朝(386-556)隋(581-619)唐(618-907)五代十国(公元907-978)北宋(960-1127) 辽(916-1125) 西夏(1038-1227)南宋(1127-1279)金(1115-1234)元(1206-1368)明(1368-1644)清(1644-1911)回答:2007-01-10 19:12评论银狐[学者]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400余年)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600年左右)周:约前11世纪~256年(800余年)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300余年)东周:前770年~前256年(400余年)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汉:前206年~公元220年(400余年)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与更始帝)(200余年)东汉:25~220(100余年)三国:220~280(60年,不过三国时代一般从184年黄巾之乱算起)魏:220~265(45年)蜀:221~263(42年)吴:222~280(58年)晋:265~420(100余年)西晋:265~317(52年)东晋:317~420(103年)南北朝:420~589年(169年)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东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齐(550~557)北周(557~581)随:581~618(37年)唐:618~907(200余年)五代:907~960(53年)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7)后周(920~960)宋:960~1279(300余年)北宋:960~1127(100余年)南宋:1127~1279(100余年)与宋同时期辽:907~1125(200余年)金:1115~1234(100余年)元:1206~1368(1206铁木真建国,1271年正是定国号为元,97年)明:1368~1644(200余年)清:1616~1911(200余年)中华民国:1912~1949(3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中国朝代年份表

中国朝代年份表
-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
- 东周: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
- 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 秦朝:公元221年至公元206年
- 西汉:公元206年至公元8年
- 新朝:公元8年至公元23年
- 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
- 三国: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
- 西晋:公元265年至公元316年
- 东晋: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
-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
- 隋朝: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
- 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
- 宋朝: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
- 元朝: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
- 明朝: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 清朝: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2年。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朝代顺序表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速记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高祖李渊(566-635)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
617年出任太原留守。
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
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649年即位,在位34年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
683年病死,时年56岁。
则天皇帝(624-705)690年即位,在位15年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
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
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
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中宗李显(656-710)(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
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
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
710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李隆基,睿宗第三子。
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
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
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756年即位,在位7年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
“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
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726-779)762年即位,在位17年代宗李豫,肃宗长子。
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
平乱守成,中才之主。
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德宗李适(742-805)779年即位,在位25年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死于805年,时年64岁。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
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805年即位,在位15年李纯,顺宗长子。
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
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
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
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820年即位,在位25年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
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
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824年即位,在位3年敬宗李湛,穆宗长子。
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
时年18岁。
文宗李昂(809-840)827年即位,在位14年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
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
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宣宗李忱(810-859)846年即位,在位13年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懿宗李温(833-873)859年即位,在位14年懿宗,宣宗长子。
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僖宗李儇(862-888)873年即位,在位15年僖宗,懿宗第五子。
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
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888年即位,在位15年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
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北宋(公元960——1127年)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1)宋太祖赵匡胤生卒:927——976.12 50岁在位:960——976.12建隆(960——963.11)乾德(963.11——968.11)开宝(968.11——976.12)三弟(2)宋太宗赵匡义(又名赵光义、赵炅)生卒:939——997.3 59岁在位:976.12——997.3太平兴国(976.12——984.11)雍熙(984.11——987)端拱(988——989)淳化(990——989)至道(995——997)因箭伤屡发而死(3)宋真宗赵恒(原名赵德昌)生卒:968——1022.2 55岁在位:997.3——1022.2咸平(998——1003)景德(1004——1007)大中祥符(1008——1016)天禧(1017——1021)乾兴(1022)六子(4)宋仁宗赵桢(原名赵受益)生卒:1010——1063.3 55岁在位:1022.2——1063.3天圣(1023——1032)明道(1032——1033)景佑(1034——1038)宝元(1038.11——1040.2)康定(1040.2——1041.11)庆历(1041.11——1048)皇佑(1049——1054.3)至和(1054.3——1056.9)中毒暴亡堂侄,收为养子(5)宋英宗赵曙生卒:1032——1067.1 36岁在位:1063.4——1067.1治平(1064——1067)子(6)宋神宗赵顼(原名赵仲针)生卒:1048——1085.3 38岁在位:1067.1——1085.3熙宁(1068——1077)元丰(1078——1085)长子(7)宋哲宗赵煦(原名赵名佣)生卒:1077——1100.1 24岁在位:1085.3——1100.1元佑(1086——1094.4)绍圣(1094.4——1098.5)元符(1098.6——1100)弟生卒:1082——1135 54岁在位:1100.1——1125.12建中靖国(1101)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政和(1111——1118.10)重和(1118.11——1119.2)宣和(1119.2——1125)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子(9)宋钦宗赵桓(原名赵亶)生卒:1100——1156 57岁在位:1125.12——1127.3靖康(1126——1127.3)国亡被俘后被马踩死金灭北宋北宋亡南宋(公元1127——1279年)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兴(1127.5——1130)绍兴(1131——1162)禅位于子养子(2)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生卒:1127——1194.6 68岁在位:1162.6——1189.2隆兴(1163——1164)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禅位于子三子(3)宋光宗赵敦生卒:1127——1194.6 68岁在位:1189.2——1194.6绍熙(1190——1194)被废三子(4)宋宁宗赵扩庆元(1195——1200)嘉泰(1201——1204)开禧(1205——1207)嘉定(1208——1224)服金丹中毒而死侄,养子(5)宋理宗赵昀(原名赵与莒)生卒:1205——1264.10 60岁在位:1124.8——1264.10宝庆(1225——1227)绍定(1228——1233)端平(1234——1236)嘉熙(1237——1240)淳佑(1241——1252)宝佑(1253——1258)开庆(1259)景定(1260——1264)侄(6)宋度宗赵禥(原名赵孟启)咸淳(1265——1274)二子(7)宋恭宗赵显生卒:1271——1323 53岁在位:1274.7——1276.2德佑(1275——1276.2)被俘送入西藏,后被冤杀长兄(8)宋端宗赵昰生卒:1268——1278.4 11岁在位:1276.5——1278.4景炎(1276.5——1278.4)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弟(9)宋祥兴帝赵昺生卒:1271——1279.2 9岁在位:1278.4——1279.2祥兴(1278.5——1279)由陆秀夫背负投海而死元灭南宋南宋亡元朝皇帝谱太祖铁木真(1162-1227)1206年称汗,在位22年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
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
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
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1242-1246)年称制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
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
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1248-1251)年称制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