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合集下载

最新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最新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疾病、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应按卫生部“卫医[2001]286号”文件执行,首页中的出院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编码,手术操作按(ICD一9一cM一3)编码。

(一)编码人员要求1、必须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一9一CM 一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技能。

2、接受过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 一9一CM一3)培训。

3、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4、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5、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经常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编目工作要求1、建立国际疾病分类(ICD—l0)和手术操作(ICD一9一CM一3)系统库。

2、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每章节的编码规则、注释和定义。

3、每份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和手术名称必须按要求编码并签名。

4、对疑难病、少见病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确保编码的准确。

5、对主次诊断不清,手术名称不正确、诊断术语不全或遗漏,应及时通知医师修改、补缺后再编码。

6、掌握各种术式的内涵,对新术式应用扩展码加以补充,以弥补(ICD一9一CM一3)原著编码的不足。

7、编目的准确率大于95%。

8、在编码中要结合第一卷核对,重点看第一卷中包括与不包括的注释及指示性说明,采用多编码方法,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完整性。

(三)编码的原则遵循(ICD一9一CM一3)、(ICD—l0)编目的总规则:1、单一编码和多编码:医院各种报表均采用单一编码,对于因其他目的使用疾病分类的情况一般采用多编码方法,要求必须对3个疾病诊断和2个手术操作名称进行编码。

2、编码级别:(ICD一9一CM一3)、(ICD一10)有类目、亚目和细目之分,如有亚目、细目者必须编码至亚目或细目(对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的细目必须使用),(ICU一10)前3~4位数有统一要求,3位数编码是核心分类,5—6位数可根据需要而扩展。

3、星剑号编码系统:星剑号双重分类涉及统计编码的选择,由于剑号编码是明确的病因编码,要严格选择剑号编码为统计编码,星号编码是附加编码,要求一起使用,剑号编码在前,星号编码在后。

病案编码基础知识

病案编码基础知识

病案编码基础知识一、病案编码概述病案编码是指将病历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代码,以便于存储、检索、统计和分析。

病案编码是病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

二、疾病分类与代码疾病分类是指将疾病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和命名。

国际上常用的疾病分类系统包括ICD-10和ICD-9-CM等。

其中,ICD-10是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系统,ICD-9-CM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制定的手术操作分类系统。

三、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是指将手术操作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和命名。

国际上常用的手术操作分类系统包括ICD-9-CM和CPO等。

其中,ICD-9-CM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制定的手术操作分类系统,CPO是德国临床术语编码协会制定的手术操作分类系统。

四、医学术语与编码规则病案编码需要使用标准的医学术语和编码规则,以确保病历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常见的医学术语包括症状、体征、诊断、治疗等,而编码规则通常包括使用标准的缩写、使用特定的符号和格式等。

五、病历书写规范与编码对应病历书写规范是指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必须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为了便于病案编码员进行编码,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该使用标准的医学术语和缩写,并且应该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进行书写。

同时,编码员也应该了解病历书写规范,以便准确地将病历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代码。

六、编码质量管理与审核为了确保病案编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编码质量管理和审核。

常见的编码质量管理和审核包括:建立编码质量标准、定期进行编码质量检查、对编码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等。

同时,为了确保病案编码的质量,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包括对编码的审核、对病历质量的审核等。

七、编码信息系统与应用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病案编码信息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病案编码信息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医学影像系统(PACS)等。

医学临床路径与疾病、手术编码

医学临床路径与疾病、手术编码

• 为了顺利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卫 生部成立了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 由10位院士任首席专家,组织了22个临床 专业组,1个护理管理组和1个综合管理组, 负责临床路径审核和技术指导工作。
• 卫生部医政司共组织专家编写了22个专业 112个病种临床路径。 • 确定14个省73家医院作为试点医院。
临床路径 • 是对医生就诊流程的规范,也是对病人治 疗最公开透明的交待,可避免医生诊疗的 随意性。
临床路径 • 是针对某一个病种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 式与治疗程序,使单病种治疗有了标准化 流程。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or Clinical Paths, CP)定义: • 从入院到出院的过程 • 核心是将某种疾病(手术)所涉及的关键 性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确保 病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 确的诊疗服务,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ICD – 10 的组成
第一卷:类目表 A01-Z99 M800-M998 第二卷:分类指导(死亡原因) 第三卷:索引表 (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
4、 ICD – 9 –CM – 3 的组成 合订本:一个类目表和一个字母索引 表 类目表: 00 – 99 (编码至细目) 索引表: 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
• 章、节、类目、亚目、细目的归组方 法
章: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E00E99) 节:糖尿病(E10-E14) 类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0) 亚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昏迷 ( E10.0 ) 细目:—— 开放性锁骨骨折 S42.01 扩展码: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E10.901
• 二、疾病与手术分类的应用 1、为医疗机构的医、研、教服务 临床论文的85%来源于病案的统计与分析。 2、为医疗机构的管理服务 评估医疗质量与医疗效率 评估医疗管理效率 设计临床路径方案 设计临床准入方案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四项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一、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和方法(一)疾病诊断编码规则ICD-10医保版编码的前3位为“类目”,由1位大写英文字母加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疾病大类;第4位为“亚目”,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疾病大类的细分;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目)”,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临床疾病诊断名称。

疾病诊断编码主要结构见图1。

图1 疾病诊断编码主要结构(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ICD-9-CM3医保版编码全部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前2位为“类目”,代表手术章节;第3位为“亚目”,代表手术大类;第4位为“细目”,代表手术大类的细分;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目)”,代表具体手术操作名称。

手术操作编码结构见图2。

图2 手术操作编码主要结构(三)中医诊断编码规则中医诊断编码使用“95国标”,包含中医病名和中医证候名编码,均为由阿拉伯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组成的6位码。

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编码结构见图3。

图3 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编码结构二、医保药品编码规则和方法(一)西药编码规则西药编码分6个部分共23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

其中,第1部分是西药药品识别码,第2部分是西药药品类别码,第3部分是西药药品名称码,第4部分是西药药品剂型码,第5部分是西药药品规格包装码,第6部分是西药药品企业码。

西药编码结构见图4。

图4 西药编码结构第1部分:西药药品识别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X”表示。

第2部分:西药药品类别码,对西药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代码,采用层次代码结构。

根据药品活性物质治疗解剖系统、治疗用途及药理学作用划分,分为4个层级,共5位。

其中第1层器官/解剖系统分类采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第2层药理学/治疗学分类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3、4层化学/药理学/治疗学分类分别采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第3部分:西药药品名称码,西药药品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称(不含剂型),原则上不包含命名中的盐基、酸根部分。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疾病、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应按卫生部“卫医[2001]286 号”文件执行,首页中的出院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 一10)编码,手术操作按(ICD 一9 一cM 一3)编码。

(一)编码人员要求1、必须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 一9 一CM 一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技能。

2、接受过国际疾病分类(ICD 一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 一9 一CM 一3)培训。

3、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4、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5、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经常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编目工作要求1、建立国际疾病分类(ICD —10)和手术操作(ICD —9 一CM 一3)系统库。

2、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 一1 0)每章节的编码规则、注释和定义。

3、每份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和手术名称必须按要求编码并签名。

4、对疑难病、少见病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确保编码的准确。

5、对主次诊断不清,手术名称不正确、诊断术语不全或遗漏,应及时通知医师修改、补缺后再编码。

6、掌握各种术式的内涵,对新术式应用扩展码加以补充,以弥补(ICD 一9 一CM 一3)原着编码的不足。

7、编目的准确率大于95% 。

8、在编码中要结合第一卷核对,重点看第一卷中包括与不包括的注释及指示性说明,采用多编码方法,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完整性。

(三)编码的原则遵循(ICD —9 一CM 一3)、(ICD —10)编目的总规则:1、单一编码和多编码:医院各种报表均采用单一编码,对于因其他目的使用疾病分类的情况一般采用多编码方法,要求必须对3 个疾病诊断和2 个手术操作名称进行编码。

2、编码级别:(ICD 一9 一CM 一3)、(ICD 一10)有类目、亚目和细目之分,如有亚目、细目者必须编码至亚目或细目(对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的细目必须使用),(ICU 一10)前3〜4位数有统一要求,3位数编码是核心分类,5—6位数可根据需要而扩展。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如下:
疾病诊断编码规则采用ICD-10医保版编码。

具体结构如下:
1. 前3位为“类目”,由1位大写英文字母加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疾病大类。

2. 第4位为“亚目”,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疾病大类的细分。

3. 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目)”,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临床疾病诊断名称。

手术操作编码规则采用ICD-9-CM3医保版编码,全部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结构如下:
1. 前2位为“类目”,代表手术章节。

2. 第3位为“亚目”,代表手术大类。

3. 第4位为“细目”,代表手术大类的细分。

4. 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目)”,代表具体手术操作名称。

这些编码规则是医保管理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地保障参保患者的权益,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编码和统计的分类系统。

ICD编码是医学界广泛使用的一种标准,用来记录和统计不同疾病、疾病的原因、死因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

ICD编码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每一个疾病或健康问题都被赋予了一个唯一的编码,这样可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信息交流和研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编码应该根据疾病的特征进行分类,即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疾病归类到同一组中。

比如将所有感染性疾病分类到一个大类中,所有心脏病归类到另一个大类中。

3.编码应该基于科学的和最新的医学知识,以确保疾病和健康问题能够准确地被分类和识别。

因此,ICD编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4.编码应该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即将疾病和健康问题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大类到子类,以方便使用者在需要详细了解一些疾病时能够找到相关信息。

ICD编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医疗保险索赔、疾病监测和统计、医学研究等方面。

ICD编码的准确性对于保证医学信息的可比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在使用ICD编码时需要严格按照指导原则进行。

手术与操作编码是另一种国际医学分类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报销、医疗统计分析等领域。

手术与操作编码的指导原则如下:1.编码应该基于手术的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即将具有相似手术目的和技术操作的手术归为一类。

比如将所有清创手术归类到一个大类中,所有心脏手术归类到另一个大类中。

2.编码应该基于标准的医学术语和术语定义进行,以确保手术和操作能够被准确地描述和识别。

3.编码应该具有层次结构,从大类到子类,以方便使用者在需要详细了解一些手术时能够找到相关信息。

4.编码应该是可扩展的,即可以不断添加新的手术和操作编码,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试题

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试题

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试题导言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编码是医学信息管理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疾病和手术进行分类编码,可以方便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和管理。

掌握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编码的知识,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人员和临床医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编码进行一些试题的探讨,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问题1:什么是ICD编码系统,它有哪些特点?ICD编码系统是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的缩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套疾病分类编码系统。

特点如下:•全球通用:ICD编码系统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和发布的,被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广泛使用。

•可扩展性强:ICD编码系统在每个版本中都会不断更新和扩展,以适应新的疾病情况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分类精细:ICD编码系统将疾病细分为多个章节和类别,并为每个类别分配了独特的编码,以实现对不同疾病的准确分类和统计。

•编码编制规范:ICD编码系统有明确的编码编制规范,确保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之间的编码操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多语言支持:ICD编码系统提供多种语言的编码版本,方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进行编码工作。

问题2:请简要介绍下ICD-10编码系统的结构组成。

ICD-10编码系统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编码系统的第十个修订版本,它由多个层次的分类组成,包括: - 第一层次:章(Chapter):将相关的疾病按照系统或器官进行分类,目前共有22个章。

- 第二层次:大类(Category):在每个章中,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和关系进行进一步分类,目前共有196个大类。

- 第三层次:小类(Subcategory):在大类下,继续细分疾病,更加具体和准确,目前共有1088个小类。

- 第四层次:细分(Subdivision):在小类下,进一步划分患者的特定情况或疾病的其他特征,目前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疾病、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应按卫生部“卫医[2001]286号”文件执行,首页中的出院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一
10)编码,手术操作按(ICD一9一cM一3)编码。

(一)编码人员要求
1、必须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一9一CM 一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技能。

2、接受过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 一9一CM一3)培训。

3、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4、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5、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经常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编目工作要求
1、建立国际疾病分类(ICD—l0)和手术操作(ICD一9一CM一3)系统库。

2、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每章节的编码规则、注释和定义。

3、每份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和手术名称必须按要求编码并签名。

4、对疑难病、少见病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确保编码
的准确。

5、对主次诊断不清,手术名称不正确、诊断术语不全或遗漏,应及时通知医师修改、补缺后再编码。

6、掌握各种术式的内涵,对新术式应用扩展码加以补充,以弥补(ICD一9一CM一3)原著编码的不足。

7、编目的准确率大于95%。

8、在编码中要结合第一卷核对,重点看第一卷中包括与不包括的注释及指示性说明,采用多编码方法,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完整性。

(三)编码的原则
遵循(ICD一9一CM一3)、(ICD—l0)编目的总规则:
1、单一编码和多编码:医院各种报表均采用单一编码,对于因其他目的使用疾病分类的情况一般采用多编码方法,要求必须对3个疾病诊断和2个手术操作名称进行编码。

2、编码级别:(ICD一9一CM一3)、(ICD一10)有类目、亚目和细目之分,如有亚目、细目者必须编码至亚目或细目(对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的细目必须使用),(ICU一10)前3~4位数有统一要求,3位数编码是核心分类,5—6位数可根据需要而扩展。

3、星剑号编码系统:星剑号双重分类涉及统计编码的选择,由于剑号编码是明确的病因编码,要严格选择剑号编码为统计编码,星号编码是附加编码,要求一起使用,剑号
编码在前,星号编码在后。

4、急、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原则按急性编码,但对于在治疗中没有其他特异性治疗的仍按慢性病编码。

5、怀疑诊断:在患者出院后对疾病仍不能肯定诊断时,有两种处理方式:
(1)只有一个怀疑诊断,把怀疑诊断按确定码处理。

(2)当某一个症状或体征后面跟随一个或多个怀疑诊断时,只对症状编码,怀疑诊断不予编码。

6、晚期效应(后遗症):是指疾病本身已不复存在,但残存着某些影响身体情况的症状、体征。

晚期效应类目有:B90一B94、E64、E68、G09、169、097、T90一T98、Y85一Y89。

7、疾病外因编码:对于外因所致的损伤和其他情况,无论情况的性质和外因的环境都应编码,描述情况性质的应优先编码,这个编码通常是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第十九章的疾病,外因的编码是作为选择性附加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