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是一套用于统计和监测疾病、残疾和相关健康问题的标准。
这套规则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并被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卫生
部门和研究机构广泛采用。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各种疾病被分为不同的类别、组、类和亚类,通
过特定的编码进行标识和记录。
编码规则基于特定的诊断标准和疾病描述,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统计信息。
这些编码可以用于医疗保险索赔、流行病学研究、医院管理和国际卫生比较等领域。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不仅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如
受伤、职业病、行为障碍、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这种全面的分类系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卫生数据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编码规则的更新是持续进行的,以反映新的疾病形式和医学知识的发展。
最新
的版本是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1),于2018年发布。
该版本引入了
许多新的概念和编码,如人类的健康和功能、医疗安全、健康服务组织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这些更新使得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更加现代化和全面。
总之,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是一套用于统计和监测全球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标准。
通过准确的编码和分类,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卫生数据共享和比较。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2)

❖
❖
❖
❖
❖
本标准在某些疾病或其他诊断用语的代码之后跟有剑号“†”
或星号“*”。例:沙门菌肺炎A02.201+ J17.0*
1、 剑号“†”
代表诊断疾病的原因,在单原因统计中,必须对该代码进
行汇总和统计。
2 、星号“*”
代表该诊断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对该代码进行统计。
ICD-10中认为星号编码是选择性使用的附加编码,而建立
如脑炎后智力低下。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有晚期效应的。
六、基本编码规则
❖
❖
❖
❖
❖
❖
❖
❖
❖
晚期效应的类目有:
B90-B94 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后遗症
E64.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
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
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
I69.脑血管病后遗症
O97
由于直接产科原因后遗症的死亡(这是死因编码)
三、ICD-10的专用术语、符号与略语
❖ 形态学编码:是说明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动态
的编码,用字母M加五位数字表示。
❖ 如:M8000/0良性肿瘤
❖
M8000/1是否良性或恶性未肯定肿瘤
❖
M8000/2原位癌
❖
M8000/3恶性肿瘤
❖
M8000/6转移性(继发性)肿瘤
三、ICD-10的专用术语、符号与略语
码I69.3.此例发病时间不是问题,国为已明确
知道语言困难是脑梗死所致。
六、基本编码规则
❖ 当后遗症的表现没有指出,又不能获得进一
步的说明时,后遗症可以作为主要编码。如: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编码是B91,因为是唯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与临床诊断书写

长春市中心医院 张一辉
第一部分 疾病与手术分类的应用现状
一、ICD-10在医院等级评审 (评价)方面的应用
● 卫生部(2011年版)《医院等级评审(价)标准》 中多项指标是用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操作分 类(ICD-9-CM-3)评价医院管理、医疗、信息等项 指标。
七、主要诊断选择原则
3、当两个以上疾病,其中一个疾病更能清 楚地表明疾病的性质或部位时,应选择 这个疾病为主要诊断。
七、主要诊断选择原则
■ 4、多处损伤时,主要情况应选择危害健 康最重的损伤做主要诊断。
● 如:肝破裂 股骨骨折 胸壁挫伤 多处擦伤 ● 主要疾病的选择为:肝破裂 。
(ICD-9-CM-3:36.06/36.07)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第一诊断
(ICD-10:E10.2- E10.9)等。
三、ICD-10与单病种管理
■ 单病种质量指标: 第一诊断 按ICD-10和ICD-9-CM-3。
● 如:急性心肌梗死(ICD-10:I21.0-I21.3, I21.4,I21.9)
伴有.0-.2,.4-.6亚目编码, K29.0,K92.2 6)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ICD-10:T00-T07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J10.0,J11.0, J12-J18 (不包括J17*)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CD-10: J44 9) 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与长期并发症 ICD-10: E10-E14 10)结节性甲状腺肿 ICD-10: E04 11) 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ICD-10: K35.0,
第二部分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一、ICD-10的概念
国际疾病分类基础知识、编码查找及规则

②、指出是“砍伤”、“穿刺伤”等具有开放性的损伤,要以“伤 口”为主导词。
③、没有指出任何类型的以“损伤”为主导词
⒐部位一般不能作为主导词,但当它被修饰时,可以作为主导词
⒑第1-9点是一般的主导词选择规则,各章有些疾病还有特殊的规 定 例如:喘息性支气管炎 此诊断不能分类,必须区分急性、慢性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主导词:支气管炎 -慢性 --气喘J44.8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主导词: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性)(亚急性)J21
特殊组合章:包括几大类 *强烈优先分类章(按某一特定阶段) 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 例如:妊娠期二尖瓣闭锁不全加重 编码 O99.4 主导词:关闭不全 —二尖瓣 I34.0 主导词:妊娠 -并发 -- 疾病 ---心血管系统O99.4
*一般优先分类章: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二章:肿瘤(按照特定的疾病) 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十七章: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国际疾病分类的基础知识
国际疾病分类的基础知识 ㈠、ICD-10的结构
由三卷书组成 卷一为类目表(字母数字) 卷二为指导手册(最薄) 卷三为字母顺序索引(带拼音检索的)
卷一的内容与排列方法: 前言 致谢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 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国际修订会议报告
三位数类目表(A00-Z99) 主
在第一卷,页出现在第三卷,在第一卷中以全称形式出现。含义 为能分类到其他编码,不要分类到此编码。
注:NOS和NEC都有提示作用,提示资料不完整,需要进一步在 病案中查找
编码的查找方法: 三个步骤:确定主导词 第三卷中查找编码 第一卷中核对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国际疾病分类(ICD)是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识别和统计各种疾病、病伤、死因和与健康相关的问题的代码分类系统。
该分类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用于统计和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从而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进行国际比较提供了依据。
ICD分类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而现代的ICD第十版(ICD-10)于1990年发布。
ICD-10通过对每种疾病、病伤和死因进行编码,使医疗专业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准确记录和统计。
它是一套三位数字和四位数字的代码,具体到更细的疾病和病伤分类。
ICD-10的管理规定包括对疾病编码的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定确保了编码在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为了正确地应用ICD-10,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其目的是提高疾病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ICD-10的使用要求医疗保健机构在患者的病历记录中准确编码相关的疾病和病伤。
这种编码对于医疗保险结算和医疗费用追溯也非常重要。
此外,许多国家要求医疗机构定期报告ICD-10编码的数据,以便进行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ICD-10的管理规定不仅限于编码的准确性,还包括对编码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医疗机构需要确保负责编码的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ICD-10的编码规则。
此外,监督机制的建立和维护也是管理规定的一部分,以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医疗从业人员和疾病研究者来说,熟悉和遵守ICD-10的管理规定至关重要。
这能保证疾病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为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ICD-10的有效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险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医疗欺诈和误差。
综上所述,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在医疗保健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地编码和统计各种疾病和病伤,ICD-10为疾病研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医疗保险结算提供了基础。
ICD-10临床版编码使用说明

ICD-10临床版编码使用说明ICD-10是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Of Diseases)第十次修订的简称,它是用编码的方法,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疾病分门别类,以实现对医院疾病统计分析、科研、检索、综合利用、医疗管理的目的。
国际疾病分类是以病因为主的多轴心的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是国际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世界范围内疾病、损伤以及死亡原因的统一分类标准和方法之一,又是医学统计和卫生统计的基础工作。
作为一个分类系统,它的基本原则是分类准确与完整。
ICD-10临床版编码原则ICD-10临床版的主要编码原则概括如下:1、只允许使用标准字典库名称和编码,不得擅自增加编码和名称,确需增加者需要通过编码维护机制。
2、肿瘤诊断和编码采用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分别书写和编码方式,通过双条目实现信息完整;与之配套,标准的肿瘤临床诊断名称避免使用病理诊断术语。
3、肿瘤诊断编码原则:肿瘤确诊和/或手术次住院,主要诊断应选肿瘤诊断和编码;非手术次住院,例如因化疗等住院,在主要诊断选化疗诊断并编码的同时,在其它诊断中编写原肿瘤诊断。
4、主要诊断只选一个并且准确编码,诊断书写和编码要求必须符合ICD-10编码原则,其它诊断完整填写并完整编码。
5、特殊的“术后”编码原则:表示某部位实施了手术的诊断和编码应从Z98.8的诊断名称和编码表中选取,同时应将原疾病的诊断和编码填入其它诊断中。
6、对并发于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其他特指的疾病和情况,在编码时需要先编一个概括性编码,然后将具体合并症直接编入其它诊断。
7、患者病历首页中的其它诊断只能是对患者本人疾病和健康状态的诊断,如果需要记录非本人的诊断信息,需要另设条目。
产科常见疾病诊断ICD-10的选择卫生部病案首页填写说明中明确指出产科的主要诊断是指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而产科疾病诊断书写习惯有别其他学科,一直沿用传统及按时间顺序进行书写:妊产次+妊娠时间+胎方位+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然后书写有关并发症或伴随疾病:如:孕1产1 38+3周LOA顺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足月活女婴。
疾病编码的国际标准与分类体系

疾病编码的国际标准与分类体系疾病编码是指对各类疾病进行分类和编码的过程,它在医学诊断、流行病学研究、医疗管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全球范围内疾病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国际上制定了统一的疾病编码标准和分类体系。
本文将就疾病编码的国际标准与分类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一、疾病编码的背景与意义疾病编码的出现与发展源于对疾病信息管理的需求。
早在20世纪以前,人们对疾病的识别和分类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个人判断,给疾病统计和信息管理带来了困难。
为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标准的疾病编码系统。
疾病编码的推出,不仅可以实现疾病信息的规范管理,还有助于国际间的疾病数据比较与共享,为疾病防控和治疗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支持。
二、国际疾病分类(ICD)作为疾病编码的国际标准,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负责制定和修订。
ICD每个版本都代表了一次世界性的疾病分类修订,以适应新的医疗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
ICD主要通过对疾病进行编码,将疾病按照不同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分类。
目前最新的ICD版本是ICD-10。
它将疾病分为数千个类别和细分类别,并为每一类别赋予了唯一的编码。
通过ICD编码,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进行疾病的统计和信息管理,从而实现疾病数据的比较和汇总。
此外,ICD还提供了疾病的定义和描述,有助于医生和研究人员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研究。
三、ICD编码的结构与应用ICD编码是一种系统的、层级化的编码体系。
它以疾病分类的粗细程度为基础,将疾病划分为不同的章节、类别和子类别。
每个编码由多位数字和字符组合而成,代表了疾病的不同属性和特征。
比如,ICD-10的编码格式为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例如“A00”、“B26.1”等。
ICD编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它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的疾病分类和统计工作,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疾病监测提供了依据。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操作分类讲课文档

第十页,共68页。
第一部分:国际疾病分类(ICD-10) • 肿瘤的形态学编码采用英文字母“M”加三位数字或四
位数字表示,从M800~M998。在四位数后加“/”和
一位数字,表示肿瘤的性质:
• a) /0:表示良性肿瘤; • b) /1:表示良性或恶性未肯定(交界恶性); • c) /2:表示原位癌; • d) /3:表示原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 e) /6:表示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不同身体区域的同种类型的损伤,综合编码为T00-T05。 例:左肩挫伤及腕和手擦伤T00.200 左肩挫伤S40.000 腕和手擦伤S60.800 综合编码为多发性上肢浅表损伤 T00.200
第二十九页,共68页。
第一部分: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多处损伤未特指损伤部位和类型的编码于T07
T07.X00多处损伤 当多处损伤不能确定哪一处损伤更严重时,以综合编码作为主
例如,可疑肝炎,按肝炎编码。 3.2当某一个症状或体征后,跟随一个或多个怀疑诊断
时,只编码症状,怀疑诊断可视情况编码或不予编码。 例如:厌食 肝炎? 精神性?只需编码厌食,怀疑性 诊断可以不编码。
第二十二页,共68页。
第一部分:国际疾病分类(ICD-10)
4、晚期效应 后遗症
晚期效应(后遗症)是指疾病本身已不复存在,但残存着某些 影响身体情况的症状、体征。 4.1 诊断特指为后遗症或晚期效应或陈旧性或静止性或非活动性的疾病。
如:非活动性肺结核。
4.2 某些疾病情况在发病1年以后的残留表现。如脑炎后智力低下 。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有晚期效应的。
第二十三页,共68页。
第一部分:国际疾病分类(ICD-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疾病分类 (一) 编码查找方法、主导词查找方法 第一步:确定主导词; 第二步:在索引中查找编码; 第三步:核对编码。 确定主导词有九种方法: 1. 主要是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担任,常被置于诊断术语尾部; 2. 疾病的病因常可作为主导词,不过细菌、病毒虽然是病因,但不能作为主导词,因此要以临床表现作为主导词; 3. 以人名、地名命名的疾病(包括综合症)可以直接查找 4. 寄生虫病直接查“侵染”; 5. “综合症”可以直接作为主导词,但以下的修饰词不含有人名、地名; 6. 以“病”结尾的诊断,首先要按全名称查找(去除明显的修饰词),如果查不到可以将“病”作为主导词; 7. 第15章妊娠、分娩、产褥期是对其并发症的分类,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妊娠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妊娠”作为主导词,分娩阶段的主导词主要以“妊娠”为主导词,产后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产褥期”为主导词; 8. 损伤如果指出了类型如:脱位、撕裂,就要以损伤的类型为主导词,如果指出的是砍伤、穿刺伤等具有开放性的损伤,要以“伤口”为主导词,没有指出任何情况的以“损伤”为主导词; 9. 解剖部位一般不做主导词,但部位作为被修饰词时,可作主导词。 10.ICD—10三部分索引常见主导词: 疾病和损伤性质索引:常采用医学术语、名词或形容词、疾病的临床表现词汇为主导词。 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采用药物和化学制剂的名称为主导词。 (二)基本编码规则 1、单一编码与多数编码:统计报表只要求一个主要编码,三级医院至少采用5个疾病诊断编码和3个手术操作名称编码才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编码级别:有亚目的必须编码至亚目。统计报表只要求编码到亚目。ICD-10中有一些类目没有亚目编码,如:新生儿破伤风(A33),这时只有编码至类目。对三级医院要求编6位数扩展码,对于手册中没有的疾病编码各医院可以采用临时增加六位数编码。 3、慢性病急性发作:原则上按急性病编码,但对于一些在治疗中没有其他特异性治疗的,仍将按慢性病编码。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要编码于:J44.1(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中)。 4、怀疑诊断:在病人出院后仍不能做出肯定诊断时,按下列方法处理: ①只有一个怀疑诊断,要假定为实际情况编码,如可疑肝炎,按肝炎编码。 ②当一个症状或体征后面跟随一个和多个怀疑诊断时,只编症状或体征码,怀疑诊断可视情况编码或不予编码。 5、晚期效应(后遗症): ①定义:指疾病本身已不复存在,但残存着某些影响身体情况的症状、体征。在ICD—10中,后遗症的类目都有定义性说明,可归纳为: A、医生诊断特指为后遗症、晚期效应、陈旧性、静止性、非活动性的疾病。 B、某些疾病情况在发病一年以后的残留表现。晚期效应类目: B90-B94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 E64.-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 E68营养过度后遗症 G09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 I69.-脑血管病后遗症 O97由于直接产科原因后遗症的死亡(这 是死因编码) T90-T98损伤、中毒和外因的其他后果的后 遗症 Y85-Y89外因的后遗症导致的疾病和死亡(外 因编码) 晚期效应编码原则:在医院疾病分类中的规定 ①要优先编码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②当没有指出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又不能获得进一步的说明时,后遗症可以作为主要编码。 (三)主要疾病诊断选择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疾病诊断的要求,影响疾病编码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病因+病理+解剖部位+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的核心成份: 解剖部位+临床表现 医师在填写诊断名称时,要尽量将上述的成份描述清楚,才能保证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 总则:突出治疗的疾病(住院原因) 选择在本次医疗事件中治疗的疾病,对健康危害最严重、花费医疗精力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诊断为主要诊断。 主要诊断选择的一般规律: 本科疾病在前,他科疾病在后; 治疗疾病在前,未治疾病及陈旧性情况在后; 严重疾病在前,轻微疾病在后; 原发疾病在前,继发疾病(并发症)在后; 急性疾病在前,慢性疾病在后; 后遗症在前,原手术或疾病在后; 危及生命的疾病在前,其他疾病在后; 传染性疾病在前,其他疾病在后; 罕见病例在前,其他疾病在后; 病因疾病在前,症状、体征在后; 住院时间长的在前,住院时间短的在后。 2、对于复杂诊断的主要编码选择 ①如果病因诊断能够包括一般的临床表现,则选择病因为主要诊断。 ②如果临床症状不是病因的常规表现,而是疾病某种严重的后果;是疾病的发展的某个阶段,那么要选择这个重要的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但不能选疾病的终未情况(呼吸衰竭)为主要诊断。 3、对已治和未治疗疾病,选择已治疾病为主要诊断。 4、治疗结束时仍未确诊,那么症状、体征或异常发现可以作为主要诊断。 注意:症状、体征和不明确的情况一般不能作为主要诊断,当确无其他诊断时,症状、体征才可以作为主要诊断。 5、因怀疑诊断住院,在出院时仍没有确诊,怀疑诊断要按肯定诊断编码,而经检查后排除的可能情况要分类到Z03.-(对可疑疾病和情况的医疗观察与评价)。 在做索引时必须用某种方式标明它不是肯定诊断,这样在检索时才能与其他肯定诊断的病例区别开来。 6、当多个诊断没有一个更为突出,而多诊断又可分类到被称为“多发——”的类目时,选择“多发——”为主要编码,而对所列出的逐个情况可加用附加编码。这样的编码主要用于与HIV病有关的情况以及损伤和后遗症。 7、当两个疾病或一个疾病伴有相关的并发症,而此时有合并编码的要选择合并编码作为主要编码,不能分开编码。 8、后遗症的类目: 是用来指出不复存在的情况是当前正在治疗疾病的原因。主要编码要选择这个正在治疗的疾病,后遗症编码可以作为附加编码。 9、急慢性情况: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有合并编码的选择合并编码为主要诊断;没有合并编码的,而且索引中对急慢性情况有分别编码,则选择急性编码为主要诊断。 10、损伤主要诊断选择: ①多处损伤要以综合编码为主要编码,对于逐个损伤情况可作为附加编码。 ②内部损伤伴有浅表性损伤或开放性伤口时,以内部损伤作为主要编码。 ③颅骨和面骨骨折伴随有颅内损伤,以颅内损伤作为主要编码。 ④颅内出血伴随有头部其他损伤,以颅内出血为主要编码。 ⑤骨折伴随有同一部位的开放性伤口,以骨折为主要编码。 11、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主要诊断选择 本章要选择影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处理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作为主要编码。 ①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伴有绝育,选择绝育为主要诊断。分娩伴有绝育,选择分娩的并发症为主要诊断。 ②产科的诊断常常是多个,在选择主要诊断时要注意突出统计报表序号的疾病。 ③当产科病人进行了某种操作(剖腹产,产钳分娩),如果指出了操作原因,则要这个原因作为主要编码,操作按手术分类进行编码。只有当未提及操作的原因时,操作才能作为主要编码。 12、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 ①原发肿瘤伴有转移:首次就医,选择原发肿瘤为主要诊断,否则按治疗的情况选择。 ②未指明原发部位的继发性肿瘤,选择继发性肿瘤为主要编码。 ③肿瘤的化疗或放疗:如果是首次就诊,按上述原则或选择。如果是再次住院进行维持性治疗,选择化疗或放疗的情况(Z51.-)为主要诊断。病人在化疗或放疗期间死亡的,则要选择肿瘤编码为主要编码。 (三)修饰规则 1、其他诊断被记录为主要诊断,而主要诊断却被记录为其他诊断。当一个次要的或长期存在的疾病、伴随的疾病被记录为主要诊断,而另一个更重要的,与病人接受治疗专科相关的诊断被记录其他诊断,则要选择后者。 2、主要诊断栏中有几个诊断名称: 几个独立的疾病诊断被同时列于主要诊断中,而病案记录中又指出其中之一为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疾病,选择这个疾病为主要诊断。 3、记录为主要诊断的名称是其他诊断所表现的症状或体征,则选择其他诊断为主要诊断。 4、突出疾病的特异性 选择更能说明疾病病因、性质、部位等情况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5、主要诊断的取舍 ①若记录的症状或体征可能是由于两个疾病中的某一个所引起时,则选症状或体征状为主要诊断。 ②当怀疑症状或体征是某个可疑诊断的表现时,选择症状或体征为主要诊断。 ③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诊断被描述为主要诊断而又无法认定哪一个是主要治疗的疾病时,选择首先提到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1.主病划分: ①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时,以收治的主要疾病为主。 ②急性疾病与慢性病,以急性病为主。 ③外伤、中毒与其他疾病,以外伤、中毒为主。 ④严重病症与较轻疾病,以严重疾病为主。 ⑤原发病与并发病,以原发病为主。 ⑥患有两种以上病情相似疾病时,以报表中列出的疾病为主。 ⑦同时患有跨科病症时,以收治科病症为主。 2.转科病人的疾病统计 ①同种疾病转科者,按这个疾病统计。 ②转入病人患有两种不同疾病者,按收住院科室的疾病统计。 ③因误诊转科者,按确诊后的疾病统计。 3、几项特别规定 ①除因本次住院是由外伤引起者外,其余骨、关节、肌腱、滑膜等损伤性疾病,应归入M编码。 ②女性乳腺炎,产后引起的归入O编码中,否则归入N编码中。 ③新生儿疾病,均归入P编码。新生儿菌痢归入传染病中,新生儿畸形归入Q编码中。 ④除先天性肠梗阻归入Q编码病外,其他肠梗阻均归入K编码中。 ⑤视神经疾病(包括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归入眼病小计中。 ⑥男、女生殖器病均不包括性病(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