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1年D. 365天答案:A2. 地球上的经度线是:A. 垂直于赤道B. 与赤道平行C. 与赤道相交D. 与赤道垂直答案:A3.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A. 鄱阳湖B. 洞庭湖C. 太湖D. 青海湖答案:D4.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鄱阳湖B. 洞庭湖C. 太湖D. 洪泽湖答案:A5.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 巴丹吉林沙漠D. 腾格里沙漠答案:A6.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A. 台湾岛B. 海南岛C. 崇明岛D. 舟山岛答案:A7.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答案:A8.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A. 四川盆地B. 塔里木盆地C. 准噶尔盆地D. 柴达木盆地答案:B9.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答案:A10.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珠江三角洲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西高东低2. 我国最大的半岛是______。

答案:山东半岛3.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

答案:台湾岛4.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

答案:塔克拉玛干沙漠5.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

答案:鄱阳湖6. 我国最大的河流是______。

答案:长江7.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______。

答案:塔里木盆地8.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______。

答案:青藏高原9.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______。

答案:东北平原10.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

答案:青海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答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系发达,多丘陵山地;西北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地势较高,多沙漠和草原;青藏地区以高原气候为主,地势高峻,气候寒冷。

高二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B. 地球和太阳系的关系C. 地球的形状和旋转D. 地球磁场和气候变化答案:A.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2. 下列地理要素中,属于人文地理要素的是()A. 河流B. 水资源C. 人口D. 山地答案:C. 人口3. 下列地球系统中,负责维持地球能量平衡的是()A. 大气系统B. 水文系统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A. 大气系统4. 下列对地球自转说法错误的是()A. 自转方向是从东向西B. 自转周期为24小时C. 自转轴倾斜引起了昼夜交替D. 自转导致了地球的赤道膨胀答案:D. 自转导致了地球的赤道膨胀5. 下图中标记为A、B、C、D的地理现象分别是()(图片略)A. A:蛇形河 B:火山 C:三角洲 D:湖泊B. A:河口 B:冰川 C:河流 D:峡谷C. A:都市 B:平原 C:丘陵 D:山脉D. A:半岛 B:海岛 C:湾泊 D:航道答案:A. A:蛇形河 B:火山 C:三角洲 D:湖泊第二部分:判断题1.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正确2. 大洋洲形状狭长,纬度跨度较小。

()答案:错误3. 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特点是湿热。

()答案:正确4. 靠近大陆边缘的地区,岩石的年代越早,厚度越大。

()答案:错误5.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核产生的。

()答案:正确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地理格局”这一概念。

答案:地理格局是指地理现象、地理要素以及地理关系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空间组成的总体特征。

地理格局涉及到地形地貌、气候气候带、植被分布、水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2. 解释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答案:大气是地球围绕在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大气的主要作用包括: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强烈辐射的伤害,对地球进行维持能量平衡的调节,提供氧气供生物呼吸等。

高二选修一地理练习题

高二选修一地理练习题

高二选修一地理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地貌类型中,属于表层风蚀地貌的是:A.冲沟地貌B.喀斯特地貌C.冰川地貌D.河流地貌2.下列属于第四纪冰川地貌形成的地方是:A.青藏高原B.亚马逊河流域C.新疆天山地区D.长江流域3.气温指标中,下列哪个指标可以反映某地区年内气温变化的大小?A.最高气温B.最低气温C.年平均气温D.季节平均气温4.以下哪一项不是影响气温变化的自然因素?A.地理位置B.海洋暖流C.地形D.人类活动5.下列哪个地理要素不属于地形要素?A.地貌B.气候C.水系D.土壤6.下列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不属于因果关系的是:A.人口数量与资源消耗B.气候类型与植被分布C.地貌类型与河流走向D.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网络建设二、填空题1.我国国土面积约为______万平方千米。

2.地球上存在着______大洋。

3.郑州位于中国的中部,属于______地理区域。

4.中国的最大河流是______。

5.钻石之国是______。

三、问答题1.简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溶蚀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独特地貌类型。

其特点主要包括岩溶裂隙发育、地表下溶蚀发育、地表下水系发育等。

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天坑、地下河等景观形态丰富多样。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质构造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裂隙和断裂带的存在会加速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其次,气候因素也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有影响,如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最后,岩石成分和结构的差异也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之一,不同岩溶地貌区的岩石类型和组成不同,所以形成的地貌类型也各异。

2.简述气候的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气候的四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温度是指空气或物体的热度高低,是气候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温度的变化会受到太阳辐射、地形、云量等因素的影响。

高二地理练习题大题

高二地理练习题大题

高二地理练习题大题一、选择题1.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位于哪个洋?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2. 下列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a) 加拿大b) 意大利c) 中国d) 巴西3. 长江是世界第几长河流?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4. 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不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喷发c) 降雨d) 山脉的形成5. 气旋是哪个气象系统的一种天气现象?a) 亚热带高压b) 前冷锋c) 反气旋d) 暖锋二、填空题1. 河流的流速等于__________除以横断面积。

2. 位于地球南极洲的冰盖叫做__________。

3. 现今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__。

4.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

5. 光年是衡量__________的单位。

三、解答题1. 请解释地理学中的“侵蚀”和“沉积”两个概念,并举例说明。

2. 地球上的气候带有哪些特征?请以图示说明,并解释形成气候带的原因。

3. 请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说明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4. 在地球的地壳板块中,什么是板块边界?请简要介绍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的地质现象。

5. 请解释干旱、荒漠化和沙化的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a) 太平洋太平洋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洋之一,也是最深的海沟的所在地,如马里亚纳海沟。

2. a) 加拿大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长达202,080公里。

3. b) 第二长江是世界第二长的河流,长约6,300公里,仅次于尼罗河。

4. c) 降雨降雨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并通过重力作用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上的过程,并不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

5. b) 前冷锋气旋是指大气中空气团旋转而形成的天气现象,前冷锋是气旋中的一种,由冷空气迎着暖空气移动而形成。

二、填空题1. 河流的流速等于水流经过的距离除以横断面积。

高二地理练习题推荐

高二地理练习题推荐

高二地理练习题推荐练习题一:题目:亚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1. 亚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边界特征是什么?2. 亚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分布的?3. 亚洲地区的自然景观有哪些?请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景观进行详细描述。

4. 解释亚洲地区的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的原因。

5. 亚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练习题二:题目:气候与农业1. 解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 气候因素如何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3. 选择一个地区,探讨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4. 农业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5. 怎样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应对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练习题三:题目:人口与城市化1. 什么是人口密度?它是如何计算的?2. 解释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比较其城市化水平和农村人口的分布情况。

4. 城市化对环境和资源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5. 如何有效管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问题?练习题四:题目:能源与环境保护1. 列举常见的能源资源类型,并介绍它们的利用方式。

2. 能源需求的增长对环境有哪些影响?请具体说明。

3. 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介绍其优势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4. 解释化石能源的开采和消耗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5. 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平衡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练习题五:题目: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挑战1. 描述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解释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挑战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5.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国际社会应该采取怎样的合作措施?以上是高二地理练习题推荐,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题目内容自行设计答题的格式和样式,以便更好地展示你的知识和理解。

祝你学业进步!。

高二地理考卷

高二地理考卷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气候差异D. 地球形状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哈尔滨3. 下列哪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最大?A. 山地B. 平原C. 高原D. 盆地A. 中国B. 俄罗斯C. 加拿大D. 美国5. 下列哪个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

()2. 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3. 地形对气候没有影响。

()4.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5.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

2. 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

3.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____。

4.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

5.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描述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3. 解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 列举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三个国家。

5. 说明太平洋为什么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3. 比较世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并说明原因。

4. 描述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

5. 解释为什么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方面的差异。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观察昼夜更替现象,记录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2. 绘制世界地图,标注出主要国家、地形区和洋流。

高二中国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中国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中国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是: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经济2. 下列哪个城市不属于中国四大直辖市?A. 北京B. 上海C. 重庆D. 广州3. 黄河的源头位于:A. 青海B. 四川C. 甘肃D. 内蒙古4. 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高原气候5. 下列哪个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沙漠?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戈壁沙漠C. 巴丹吉林沙漠D. 腾格里沙漠6.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鄱阳湖B. 洞庭湖C. 太湖D. 青海湖7. 中国的海岸线总长度约为:A. 1万公里B. 2万公里C. 3万公里D. 4万公里8. 下列哪个地区是中国的“煤海”?A. 山西B. 内蒙古C. 辽宁D. 陕西9.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的是:A. 能源问题B. 粮食问题C. 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D. 交通问题10. 中国的“三江并流”地区是指:A. 长江、黄河、珠江B. 黄河、珠江、黑龙江C. 澜沧江、怒江、金沙江D. 珠江、澜沧江、怒江11.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A. 台湾岛B. 海南岛C. 崇明岛D. 舟山群岛12. 中国的“东数西算”工程主要解决的是:A. 能源问题B. 粮食问题C. 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问题D. 交通问题13. 下列哪个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林区?A. 东北林区B. 西南林区C. 华北林区D. 华南林区14.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涉及:A. 经济合作B. 文化交流C. 军事联盟D. 政治联盟15. 中国最大的盆地是:A. 塔里木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6. 中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西高东低。

17. 中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_________气候。

18. 中国的三大林区分别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_________。

高二地理练习题加答案

高二地理练习题加答案

高二地理练习题加答案题目一:世界人口问题1. 请简要解释“人口老龄化”现象,并列举与之相关的问题。

答: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趋势。

与之相关的问题包括:- 社会福利问题: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需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福利。

- 劳动力供给下降:老年人口增加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 经济负担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逐渐由劳动力承担转变为老年人承担,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增大。

2. 什么是人口密度?请列举两个影响人口密度的因素。

答: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数量与该范围内的面积的比值。

影响人口密度的因素包括:- 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等,能够影响一个地区的适宜居住程度,从而影响人口密度。

- 经济因素:如城市化程度、工业发展等,人口更容易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导致人口密度较高。

3. 请解释“人口流动性”这一概念,并简要介绍其中的两种类型。

答:人口流动性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动性和迁移性。

其中两种类型包括:- 内部人口流动:指同国内不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如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或者城市内部人口的迁移。

- 国际人口流动: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的流动,如国际移民。

题目二:城市化与城市规划1. 请简要解释“城市化”的含义,并列举两个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答: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及其结果。

带来的问题包括:- 城市扩张问题:随着城市化,城市面积扩大,城市用地的需求变大,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紧张。

-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工业和交通带来的污染问题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2. 请简要介绍城市规划的目标,并列举其中的两个原则。

答: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规划来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平衡各类用地需求。

- 优化城市布局:通过规划来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

其中两个原则包括:- 人文原则:考虑城市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要素,在规划中保护和弘扬城市特色和人文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练习题读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河流②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A、甲B、乙C、丙D、丁3、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A、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C、干旱、水土流失、台风D、青稞、小麦、水稻4.根据甲图风向玫瑰图,判断乙图中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布局合理的是下图为“某地区气温等温线示意图”,不考虑地形因素。

据此完成5~7题。

5.若图中a、b、c三地温度分别为T a、T b、T c,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T a>T bB.T b=T cC.T c>T bD.T a>T c6.此时,c地的季节和月份为A.夏季 1月B.夏季 7月C.冬季 1月D.冬季 7月7.此季节该地区河流A.补给两岸潜水B.处于丰水期C.可以得到两岸潜水的补给D.两岸对河川径流起到削弱洪峰的作用国外一些媒体报道:东亚地区沙尘暴的源地主要在中国境内。

而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2/3源于国外。

据此回答8~9题。

8.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位于下列哪个国家境内A.蒙古B.阿富汗C.吉尔吉斯斯坦D.俄罗斯9.当沙尘暴发生时,我国南方地区常伴有泥雨发生,其主要原因是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团相遇后被抬升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的沙粒冲刷下来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空气混合,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所致图3是同处北纬30o的开罗与武汉降水量与蒸发量曲线图。

回答10~11题。

10.造成两地降水量差异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开罗位于山地背风坡,受焚风影响B.武汉常年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丰富C.武汉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开罗附近海陆热力差异小,没有形成季风环流11.当武汉正值图3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时,常受下列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读“江苏如皋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12~14题:12、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13、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气流下沉造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14、此系统易造成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回答15~16题。

15. 图中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A. aB. bC. cD. d16. 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a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A. 地表高低起伏B.气温水平变化C. 煤炭资源分布D.经济发展水平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图。

回答17题。

1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A.1月B.4月C.7月D.10月18、下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24℃26℃28℃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19-20题。

19.图示区域A .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 .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 .A 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D .B 处比A 处的气温年较差大20.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 .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C .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D .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21-22题。

河流 赣州 112°E N A B 12 10 8 28 28 6 28 1月等温线(℃) 7月等温线(℃) 图例: 桂林15º 50º 45º 40º 35º 30º 25º 20º (纬度) 2 3 4 5 6 7 8 9 10(月)a b c d efg h2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 .③和① B.③和② C .④和② D.④和①2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主要有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大气环流影响 ③距海远近不同 ④地势高低差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②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A .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B .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C .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南风,南侧盛行偏北风D .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24.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 .雨带位于a 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B .雨带位于d 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 .雨带位于f 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D .雨带位于g 时,松花江大汛结束25、从图中可知,我国各地雨季出现的时间规律大致是A 、纬度低的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也早B 、纬度高的地区,雨季开始晚、结束也晚C 、纬度低的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B 、纬度高的地区,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6~27题。

26.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C.反气旋过境D.热带气旋影响27.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回答28~30题。

28.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A.全年干旱多晴区 B.夏半年多雨区 C.夏雨集中区 D.夏雨区29.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A.受西南季风影响 B.受高压脊的影响 C.受台风影响 D.多对流雨30.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人为活动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

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

据此回答31~32题。

31.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①.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②.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③.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④.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2.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②.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③.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④.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图为我国南岭山地中段的自然景观剖面图。

读图4,回答33~35题。

33.图中A.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B.7月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C.降水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地的北坡D.低山丘陵为主,山河相间分布34.与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更低B.受冬季风影响更强C.海拔更高D.受夏季风影响更强35.南岭地跨的省区有A.湘、赣、桂、粤B.赣、湘、渝、桂C.湘、滇、闽、桂D.闽、粤、湘、赣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右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6~37题。

36.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37.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 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38、据图比较昆明和北京两地气温特征的差异,并概括主要影响因素。

39、读图32,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0、阅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上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41.读下图及表,回答问题。

地点①②③④⑤⑥⑦海拔高度(m) 4 2895 1288 1302 2261 23 8年降水量(mm)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975年均温(℃)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42、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广网乌鲁木齐2008年5月9日电 5月8日,伊犁河谷普降大雨,位于河谷南部的昭苏县当天下午大雪飞扬。

这场由乌拉尔山入侵的冷空气所形成的大风降水天气目前已经在伊犁河谷造成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

材料二西北某局部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1)图中A、B、C三地位于伊犁河谷的是地,判断理由是。

材料中描述的冷空气有可能来自洋。

(2)写出A、B、C三地的气温T1、T2、T3的范围:< T1 < ; < T2 < ; < T3 < 。

试分析B地附近区域气温高的原因。

(3)据测定A地年降水量达277.6毫米,而B地虽与A地相隔较近,但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成为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试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4)图示地区所在省区生产优质长绒棉,试分析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