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专题教学和学习要点学习总结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含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正确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和规律的独创性革命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形成。
2、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发展。
3、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4、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1、中国革命实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产生积极地指导和促进作用。
4、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一、明确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革命性质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4、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的根本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近代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①、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
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 1919 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②、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第一,时代条件不同。
第二,领导阶级不同。
第三,指导思想不同。
第四,目标前途不同。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六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

第六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二)主要内容: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二、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理论教学重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教学内容: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的论述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根本理论依据。
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无论某一个政党或是某一派势力,欲夺取政权,首先都要攻打中心城市,这是普遍规律,而且俄国十月革命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的辛亥革命也是打大城市,所以,只要具备了主客观条件,就应该首先夺取中心城市,以获得全国政权,这是无疑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拘泥于城市武装起义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走了一条相反的革命道路,即先农村,后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这样这样一条道路?道路理论又是怎样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经历了3个阶段:奠基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
我们先讲奠基阶段。
(一)奠基阶段——井冈山时期必胜的信心在革命的低潮时期尤为重要,然而,面对艰苦的根据地创建工作,再加上国民党的不断的进剿和会剿,许多人流露出悲观的情绪,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革命队伍中的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否则革命队伍便会面临存亡。
伟大的实践必须经过理论的升华,才能化为真理。
毛泽东就是把中国革命的实践上升为真理的杰出代表。
从1928年10月到11月,他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深刻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总结了井冈山和各地的斗争经验,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48页)毛泽东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及条件,集中说明了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我们自己的路。
毛概专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阶段:1927大革命失败后---1940年
党内出现了两条道路: 第一条是党中央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照搬苏 联经验, 第二条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以农村为中心”, 主张把革命的重心放到农村去
第一次:1927.11-1928.4以瞿秋白 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主张在上海、武汉、长 沙等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既然中国社会还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既然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既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而推翻这两个敌人的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的参加即使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成了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第二次:1930.6-9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 倾冒险主义主张进攻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 并要求红军配合。
第三次:1931.1-1935.1以王明为代 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红军占领中心城市,实 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 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革命道路。
油画:毛主席 在井冈山上
农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 在,这就为无产阶级在农 村坚持长期革命斗争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政 治 条 件
经 济 条 件
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的 是分裂剥削政策,就造成了 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分裂和战争,因此,也就给 革命以可乘之机
(2)客观条件:
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领导权
革命范畴 革命指导思想
06第六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它实际上发挥了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它实际上发挥了 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作用 。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 ●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积极探讨建党问题。 这些工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 合,为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思想和干部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引发西方 思想界对资本主义制度与文明的反思和批判。这些反思与 批判对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影响,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西方 文明的价值产生怀疑。 中国在“巴黎和会” 中国在“巴黎和会”再次遭到列强宰割的事实,打碎了中 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浪漫想象,他们开始寻找“ 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浪漫想象,他们开始寻找“第三 种文明” 种文明”。 俄国十月革命后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促使中国的先进知 识分子开始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俄国,开始把马克思主义 当作改造社会的理论工具来学习、研究和宣传。
十月革命后,中国第一个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李大钊。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 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 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确切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内容(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学说)。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出现激烈 的思想变化和政治分化。一批年轻学生和激进的民主主义 者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 思主义者。
第六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六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内容提要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就决定了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是创造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3)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政治上:侵占中国领土主权经济上: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另外,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是中国近代政治进步的主要障碍。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是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在中国反对封建主义,根本上就是要在政治上消灭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尤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毛概版重点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

毛概版重点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
毛泽东同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方针。
本文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关键内容进行整理,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时期的历史事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是以农民和工人为主体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这样一种理论原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以武装斗争为手段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确立。
在革命的初期,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
他认为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只有在农村中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权,才能有效地实现对城市的夺取。
同时,毛泽东还强调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紧密结合,认为只有通过团结两个阶级的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总结了革命斗争的经验,提出了“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这三大法宝。
1. 武装斗争: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他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强调武装力量在革命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断壮大,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
2. 党的建设: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对革命胜利的重要性。
他强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要求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正式的独立的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正确性,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最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统一战线:毛泽东提出了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相结合的策略,强调需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来推动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根据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再加上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逐步地建立和完善起来。
在整个理论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道路和基本经验,而这其中包含的内容相当的丰富,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就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一场新式的、特殊的资本主义阶级革命。
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但又由于它的新式和特殊,使得这场资本主义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系。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会出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原因之一。
但了解清楚它的性质之后,现在我们再来分析它的内容。
从毛泽东所表述的总路线的内容中,我们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首要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中国无产阶级是最基本动力,农民阶级是主力军,城市小资阶级是可靠的同盟者,而民族阶级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尽可能地发挥其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要保证好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接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公共基础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华图网校:
公共基础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