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明天要远足》教学PPT课件

作者介绍
方素珍
台湾宜兰人,是台湾儿童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
• 儿童诗《娃娃的眼睛》《明天要远足》; • 童话《一只猪开博客》; • 图画书《祝你生日快乐》等。
资料链接
大海在大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大海的面积约占 大洋的百分之十一,海的深度比较浅。有的海域的海水在冬 季有时还会结冰,河水流入附近海水盐度会变淡。
字词学习
tóng
同
拼音 tóng 笔顺 组词 同伴 同学 共同 结构 半包围
字词学习
xué
学
拼音 xué 笔顺 组词 学习 学问 科学 结构 上下
字词学习
多音字
种
zhǒnɡ (种子) zhònɡ (种地)
字词学习
洁白 柔软
近义词 反义词
雪白 坚硬
词语辨析
词语解释
远足 造句
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我要和妈妈爸爸在暑假去远足。
课文解读
01 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睡不着呢?
睡不着的原因: 因为她明天要去远足,心情激动。
02 文中的感叹词“唉”一共出现了几次,边读边找,用“ ” 圈出来。
感叹词“唉”在文中出现了3次。
课文解读
03 文中的感叹词“唉”为什么重复出现?
可以很好地体现小朋友对远足充满了期待的心情。
04 文中的3句问话的最后一字都是什么?用“——”画出来。
海多种颜色 云洁白柔软
充满期待
随堂小结
一、用“√”给加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睡不着(sh√uì shiú) 真的(zh√ēn zhēnɡ) 老师(sh√ī sī) 什么(shé√n shénɡ)
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课文内容

一、明天的远足活动明天,一年级的孩子们将参加一次远足活动。
远足是一种室外教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可以增进他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和体验。
这次远足活动将在附近的森林进行,孩子们将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准备工作1. 早上家长应帮助孩子穿着合适的衣服和鞋子,以便于在森林中活动。
2. 孩子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午餐和水,以防在活动中饥饿或口渴。
3. 老师将组织孩子们携带环保袋,将垃圾带回学校,不留下任何垃圾。
三、安全须知1. 孩子们在活动中需听从老师和领队的安排和指导,不得私自离裙。
2. 在森林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地势,防止摔倒或受伤。
3. 爱护植物和小动物,不可随意摘取花草或捕捉昆虫。
四、活动内容1. 孩子们将在老师和领队的带领下,跟随指定路线在森林中行走,感受自然的美妙。
2. 带着放大镜,孩子们将观察各种植物和昆虫,了解它们的生长和特点。
3. 老师还将给孩子们讲解一些关于森林的知识,如树木的种类、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等。
五、活动目的远足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加孩子们对自然界的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六、希望希望这次远足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一天,也希望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积极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为美丽的地球尽一份力量。
七、感受与体会经过一整天的远足活动,孩子们带着疲惫却充实的心情回到了学校。
他们激动地共享着在森林中发现的各种植物和昆虫,讲述着老师给他们讲解的关于森林的知识。
在这次远足活动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八、自然的美丽在森林中,孩子们被自然的美丽所震撼。
他们看到了参天巨木,顽强成长的小草,五彩斑斓的花朵,还有那些隐藏在叶片下的昆虫。
这些自然景象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伟大,也让他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情。
一年级上册语文《明天要远足》教案【三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明天要远足》教案【三篇】《明天要远足》教案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一个偏旁:目字旁“目”(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语气变化。
(三)情感目标:体验要去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读好课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明天我们去远足了,你们会因为什么而睡不着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一个要去远行的孩子睡不着觉的心情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明天要远足》,远足的意思是是远行,出远门。
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uìnàhǎizhēnlǎoshīmɑtónɡxuéshéncáiliànɡmín ɡ睡那海真老师吗同学什才亮明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学习生字睡: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目字旁“目”。
认识偏旁目字旁“目”结构:左右结构,组词: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zhe看着zhǒnɡ多种着种zháo睡不着zhònɡ种地yāo要求de轻轻地要地yào要去dì地方shuō说话de好的说的shuì游说dì目的反义词来——去那——这真——假明——暗多——少远——近这节课我们要记住目字旁“目”(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明天要远足》知识点+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明天要远足》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我会写才cái(口才、才干、刚才)明mínɡ(明天、明月、明日)同tónɡ(同学、共同、相同)学xué(学习、学生、小学)二、我会认睡shuì(睡觉、午睡、睡着)那nà(那天、那日、那里)海hǎi(海边、海洋、大海)真zhēn(真假、认真、真正)老lǎo(老师、老人、年老)师shī(大师、师父、师哥)吗ma(有吗、好吗、对吗)什shén(什么、什锦)亮liàng(光亮、明亮、亮光)三、认识新偏旁目:目字旁,第一笔竖要写直,带“目”的字有“眼、睛”等。
亠:京字头,带“亠”的字有“交、充、亡”等。
四、多音字种zhǒng(种子)zhòng(种下)着zhe(看着)zháo(着急)五、近义词洁白——雪白柔软——软和六、反义词来——去多——少柔软——坚硬七、理解词语地方:指地面上某一个特定的地区。
颜色:色彩,如红、黄、蓝、绿等都是颜色。
柔软:软和,不坚硬。
八、句子解析翻过来,翻过去,唉——到什么时候,才天亮呢?写出了小朋友对天亮的无限期待,更觉得黑夜漫长。
这句话写出了小朋友对远足的期待,急切希望天快点亮,远足快点到来。
九、问题归纳小朋友睡不着,在想什么?小朋友可能在想,那地方的海是不是真的有很多种颜色。
十、课文主题本文写了小朋友在远足的前夜激动得睡不着觉,盼着天亮,表现了小朋友激动、期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
我就要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非常开心,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我去学校学习的场景。
图文解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文 9 明天要远足》公开课教案_3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明天要远足》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以“儿童生活”为人文主题编写。
《明天要远足》的作者是方素珍,台湾资深儿童文学作家,被读者亲切地称为“花婆婆”。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
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通过对儿童远足前夜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期盼远足而情绪起伏,难以入睡的情景。
全诗共三小节,一、二两节句式相同,“唉”字反复三次,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应注意培养良好读书、倾听、观察、思考等学习习惯,扎实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应以朗读为重,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味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课外阅读习惯。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的教学情境。
全诗短短三节,三节中作者都用同一个感叹词“唉”,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童趣,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好轻声词。
2.认识“目”字旁。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好疑问句和感叹词“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疑问句和感叹词“唉”。
教学难点:体验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过程设计:第2课时一、激趣导入1.播放儿歌《小脚丫走天下》。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明天要远足》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明天要远足》听课记录1.1 教师行为导入•教师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要去远足的经历呢?想象一下,当你们得知明天要去远足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是期待、兴奋,还是有点小紧张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远足的话题,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1. 课文朗读•教师首先示范朗读《明天要远足》的课文,注意语速、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并鼓励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情感。
2. 课文内容理解•教师逐段解释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睡不着觉?”、“他为什么反复翻看已经装好的背包?”等。
3. 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小朋友即将远足前的激动和期待之情。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远足经历或即将要去远足的心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远足的意义和好处,如锻炼身体、亲近自然、增强团队合作等。
•分享一些远足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板书设计•黑板中央写上课题《明天要远足》。
•旁边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远足”、“背包”、“激动”等。
•画出一个小人背着背包、面带微笑的简笔画,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明天要远足》这篇课文,并分享自己的远足经历或即将要去远足的心情。
•鼓励学生绘制一幅关于远足的图画或写一段关于远足的话,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远足的意义和好处。
•表扬积极参与、表现优秀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1.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导入和课文朗读,对《明天要远足》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积极参与课文内容理解环节,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课文中小朋友即将远足前的激动和期待之情,并积极分享自己的远足经历或即将要去远足的心情。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9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9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明天要远足》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3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尽在“唉”声中。
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二、教学目标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三、教学重点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
会写“才、明”等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四、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开始第七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会跟文中的小朋友一起体验明天要远足的兴奋期待,经历成长中大还是小的内心矛盾,感受到大海边玩耍拾贝的快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童年的无限美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诗《明天要远足》。
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你知道“足”指的是什么吗?远足是什么意思呢?你喜欢远足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拨:“足”指的是脚,“远”表示距离远,“远足”就是步行走比较远的路去游玩看风景。
3.教师提问:如果老师说明天带我们去远足,今晚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交流。
4.有一个小女孩她和你们的想法一样,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认识她吧。
(设计意图: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通过谈话,让学生感受郊游前的心情,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读准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教学设计

《明天要远足》教案一【教材分析】《明天要远足》是台湾著名文学家方素珍的一首儿童诗,这是一首凝练、传神、充满艺术张力的诗。
作者把“睡不着觉”和“明天要远足”两件事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三言两语就把“我”渴望秋游的那种喜悦,那种忐忑,那种淡淡的忧虑写得惟妙惟肖。
细腻地描写了“我”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情。
全诗短短三节中作者都用了同一个感叹词“唉”,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
所有的兴奋、激动、盼望……尽在“唉”中。
作品完全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远足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
【学情分析】低年级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喜欢出去游玩,喜欢探知未知的事物。
尤其对自己熟悉和经历过的事情更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有过相似经历的孩子能够体会诗中主人公的心情,能够在朗读中达成共鸣。
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深刻体会主人公要远足时的复杂情感时还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认2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体会大自然的美好,联系亲身经历体会文中的主人公无比激动、兴奋、期待的心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我”“明天”就要远足的激动、兴奋、期待的心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幻灯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睡不着的时候吗?什么事情会让你们睡不着?(生自由谈。
)看来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睡不着的时候,有的是高兴、兴奋的,有的是紧张的,有的是害怕的,有的是担心的,不过漫漫黑夜终会过去,光明终会到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睡不着觉的小朋友,同学们看看他到底怎么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把不会的生字词画出来。
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还不明白?课件出示:睡那海真老师吗同什才亮(1)齐读,去拼音读。
(2)指导识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
2.会写“同”和“才”。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看这幅画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睡觉)那她睡着了吗?看下面这幅图,根据预习情况说说小朋友为什么睡不着。
(因为她明天要去旅行,她很高兴,很兴奋,也很激动……)2.今天我们来学习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
方法识记:日+月=明。
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
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
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小组合作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然后再读两遍。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
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
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
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
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学生练读。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课件出示)
目——()
3.游戏时间:“‘我’在哪”
师读本课生字,学生在自制卡片中找出老师所说生字。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
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