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1年度初二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4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九年级语文2011.1 说明:1.全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检查试卷和答题卷是否完整无破损;然后将考生信息用规定的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作文写在作文格内;不得使用涂改液。
4.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单项技能考查(每题2分,共10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写法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A.勾.当(gōu)阴晦.(huì)亵渎.(dú)面面相觑.(qù)心无旁鹜.(wù)B.栖.息(qī)狡黠.(jié)繁衍.(yǎn)怒不可谒.(è)味同嚼.蜡(jiáo)C.发窘.(jiǒng)陨.落(yǔn)留滞.(zhì)根深蒂.固(dì)恪.尽职守(kè)D.惘.然(wǎng)鞭笞.(chī)绽.开(dìng)鸿鹄.之志(hú)棱.角分明(líng)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2分)A.对于脚踝扭伤这种常见运动伤害,许多人常常不以为然....,致使旧疾未愈,新伤复发,影响运动机能与日常生活。
B.我真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来。
C.对于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温总理都毫不回避,不言而喻....。
D.尽管..老师和同学们怎么批评,他爱讲小话的毛病一点儿都.没改。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①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②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③他就是自己的伯乐!④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
⑤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
”A.①③⑤④②B.⑤②①④③C.⑤②④①③D.①④③⑤②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恰当的一项()(2分)A.“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
2010—2011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年海湾中学中考语文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综上表可得:本年语文A+和A人数相比前两年不升反降。
二、试卷评析(一)试题难度降低选择题部分,无论是语音认读、词语运用、语病判断,还是语文常识,都比往年降低了难度。
非选择题部分,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都以《考试说明》为中心,以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也降低了难度。
(二)选材富有新意深圳市今年的这份语文试卷在选材方面富有新意。
如说明文选自《海外文摘》(2013年第6期)登载的马克·伊佛斯的《萌眼杀手》。
文学作品阅读文章选自《读者》(2012年第15 期)登载的作家宗璞的散文《柳信》。
这篇文章与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的主题基本一致,是关于生离死别的感伤、生命的价值以及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思考。
再如文言文选自教材中南朝梁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
(三)试卷结构稳定今年的试题虽然所考查的内容与往年相比略有不同,如今年没有考常考的语序题,但试卷的结构保持稳定不变,题量也基本维持在18—19道题,每个版块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也基本保持不变,这与《考试说明》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保持一致性。
(四)关注语法常识深圳市已考语法多年,有时是将语病判断单独成为一个选择题,有时将句子主干分析、简单单复句判断、短语类型判断作为一个选项放在选择题中考。
尽管所考语法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益处,值得借鉴。
三、存在问题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知识积累不足,导致A+和A人数降低。
古诗文名句出错率较高,这说明记忆不准确、不牢固,不注意辨识。
3.专业术语掌握欠佳,分辨不清。
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知识不明确。
4.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所作出的答案仅限于文本局部,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偏差的现象。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期中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缥碧(piǎo)发髻(jì)和蔼(ǎi)鸢飞(yuān)B.匿名(nì)幼稚(zhì)骤雨(zhòu)瞥见(piě)C.纠正(jiū)扒手(bā)XXX(xuān miǎo)不逊(xùn)D.凄然(qī)曦月(xī)解剖(pāo)飞漱(shù)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四时俱备(全,都)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B.夕日欲颓(坠落)急湍甚箭(超过)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XXX亦未寝(睡)D.五色交辉(辉映)属引凄异(连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XXX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XXX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检查,大家讨论、解决、发现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B.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声音,一滴滴落在地上。
C.既然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因此你的成绩不会令大家失望。
D.我区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最美学生”,提升学生精神品质。
5.名句填写(8分)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2)亭亭山上松,势如挺霜枝;风声一何盛,数声入耳里。
(《赠从弟(其二)》)3)《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重叠,山势雄伟峻拔的句子:峡远天高处,云山一色中。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汕头市龙湖区2010-2011八年级上期末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龙湖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本卷满分150分。
附加题10分可计入总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卷分试卷和答题卷,学生须将答案填入答题卷。
3、答卷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4、答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不能用铅笔和红色字迹的笔。
一、基础(30分)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2分)(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2分)(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2分)(3)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郦道元《三峡》)(2分)(4)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望岳》)(3分)(5)将苏轼《浣溪沙》的下片补充完整。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上下一白 / 通计一舟B. 藻荇交横 / 阡陌交通C. 沿溯阻绝 / 绝类弥勒D.陶后鲜有闻 / 芳草鲜美3.圈出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到田字格中(4分)张惶失措大廷广众唯妙唯肖消声匿迹物竟天择无动于中频临绝种炯然不同4、下列词语都来自课文中,请你至少用上其中2个,写一段语言流畅的话。
(4分)悠闲蹒跚颓唐惶恐狼藉湛蓝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这学期要求阅读的名著,你读了吗?故事取材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小说主人公是:。
小说中有一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请你填充完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也不因。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识字与写字1.看拼音写汉字,注意把字写规范、端正。
k ǎi j ù ɡé y ì l ǚ y óu2.读一读,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1)宿舍.(sh ě sh è) (2)衣着.(zhu ó zh e) (3)沼.泽(zh āo zh ǎo ) (4)思索.(s ǒu su ǒ) 3.比一比,组成词语。
尊( ) 渴( ) 溉( ) 遵( ) 竭( ) 概( ) 4.下面四组词语中只有一组没有错别字.........,是第( )组,将前面的字母涂黑。
[A] 检查 美丽绣人 [B] 纠缠 一片膝黑 [C] 连棉 豪不犹豫 [D] 钥匙 旭日东升 5.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迎接( ) ( )剧烈 新鲜的( ) 接受( ) ( )乐趣 精心地( ) 6.读一读,给“掉”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掉”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落;②遗失;③回,转;④互换;⑤减少,降低。
掉头( ) 掉换( ) 掉价儿( ) 掉泪( ) 7.在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解释只有一个....是错误..的.,是第( )个,将前面的字母涂黑。
[A] 望而却.步 却.:后退。
[B] 忍饥挨.饿 挨.:靠近,紧接着。
[C] 尽.开颜 尽.:全部。
8.读句子,每句话下面的三个词语中只有一个最恰当,请选出来,将前面的字母涂黑。
(1)我双手抚摸着毛主席送给我的这床( )的被子,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A] 柔和 [B] 柔弱 [C] 柔软(2)星期天上午,四(1)班同学参加宣传活动,活动目的是( )过往行人“自觉排队,做文明顺义人”。
[A] 呼声 [B] 呼吁 [C] 呼唤第二部分 阅读与积累一、语言积累 9.按原文填空。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
那__________,那__________,那__________,那__________,怎么不叫人陶醉呢?(选自《语言的魅力》)10. 写一句鼓励自己立志或努力学习的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2010年初一上册期中阶段考语文试卷(人教版)

2010-1初一年级期中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总分_100_分、考试时间_90_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37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10分)①cù然②蹂lìn ③ chuò泣④è运⑤静mì⑥栖.息⑦伫.立⑧霎.时间⑨雏.形⑩萧瑟.2.下列八个词语中有4个词语有别字,请把该字找出并在之后的括号中改正它。
(4分)①忍俊不禁②专心至志③获益非浅④心旷神怡⑤头晕目炫⑥问心无愧⑦改斜归正⑧玲珑剔透3.朗读要注意情感、语调、节奏等。
下列朗读较为得当的是()(2分)A.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D.山那边的山啊(降调),铁青着脸(升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升调)。
4.根据理解,你认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仍然不停地追求它。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篇记叙文,回忆了“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涵了有关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生活哲理。
C.《紫藤萝瀑布》中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了“我”,使“我”浮想联翩,原有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
D.《童趣》一文中作者将癞蛤蟆“驱之别院”的原因主要是癞蛤蟆是个“庞然大物”,年幼的作者被它吓着了。
5.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虚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相当于“的”)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两个“之”都为代词,且指代对象相同)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介词,当“被”讲)D.以丛草为.林(动词,意思是“当作”、“看作”)6.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孙疃中心校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孙疃中心校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 : 考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4分)随机映变引经据典 相形见绌 相辅相承 慷概大方 一视同仁 盛气凌人 明思遐想2、你已阅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
(共6分)⑴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⑵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⑶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⑷同为道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 ,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3、某同学用表格形式做读书卡片时,遇到了困难,请帮助他把表格填充完整。
(3分)4 本报讯 从即日起至本月28日,宝鸡市统一为8月龄至14岁儿童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
通过摸底登记。
全市共有应接种儿童58万名。
9月19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民义在市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前往渭滨区金陵小学和长岭幼儿园,检查儿童接种活动开展的情况。
截至19日下午,全市共有35万名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未发生一例异常反应。
根据工作进度,全市在9月21日完成集中接种阶段的工作,随后开始查漏补种;在28日前时未及时接种儿童进行补种。
(1)给这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赶过15个字)。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针对这则新闻的内容进行简要评论。
(2分)5、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
下面是有关部门根据调查数据而制成的图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分)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
6、某电台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
假定你打算去应聘,请按不同目的各与一句话,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
初二语文试卷命题意图阐述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二语文试卷命题意图阐述一、命题指导思想1.本次考试是对我区初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比较全面的检验与反馈,因此,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对本学期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2.命题兼顾课内与课外,意在考查学生语文学习上的迁移与拓展能力,对综合语文素养的考查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导向。
3.从初二、初三年级教学上的衔接要求考虑,命题上逐渐渗透中考的有关考试目标和命题要求,如现代文阅读能力之整体把握能力和试卷的基本结构、考试时间(下面具体阐述),但在具体的难度上贴合初二教学要求,不盲目拔高。
本次考试采用试卷纸与答题纸分开的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集中阅卷的效率,更能使学生早日适应中考的考试形式。
4.对我区初二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诊断,意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进入初三年级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试卷结构与分值分配1.试卷的总分为100分,分为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其分值各为60分和40分,分值比例与中考保持一致。
3.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与中考保持一致。
三、试题特色1.突出双基考查的要求●默写的内容从本册教材中选取,包括熟读成诵和默写的篇目,忽略精读与范读篇目的区别;只考查机械性默写,不涉及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文言课内语段阅读考查着眼于精读篇目(本册教材共3篇精读课文),从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等方面命题,落实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外文言语段阅读题的分值约占文言文阅读题总分值的30%,分值比例略高于中考同类试题,但命题难度设置上控制为0.7,低于中考,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题型包括词语解释、句子解释以及内容理解,与课内阅读保持一致,●现代文阅读语段选在课外,但从文体选择上贴近教材的阅读篇目,确定为小说和文艺性说明文,考查的主要能力点也主要出自该文体的基本要求,如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以及内容梳理、主旨把握、语言理解与运用等。
试卷的题型包括了填空、选择、简答、综合等四种语文测试的基本题型,在试卷总题量的占比分别为:、55%、25%、1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2011年度初二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选择所给注音有错误的一组()(3分)A、矜持(jīn)披挂上阵(guà)序幕(xù)笼罩(lǒng)B、邻近(lín)水泄不通(xiâ)掩映(yìng)秧苗(yāng)C、淘汰(tài)世人瞩目(zhǔ)障碍(zhàng)搅拌(jiǎo)D、承诺(nuî)矢志不移(shī)迂回(yǘ)遗传(yí)2、下加点字形和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睿.智(ruì) 愚昧.(mâi) 污.蔑(wū) 恕.不可遏B、弥.留(mí) 喝.彩(hâ) 扶掖.(yâ) 重蹈.复辙C、陨.落(yǔn) 亵.渎(xiâ)佣.碌(yōng) 强聒.不舍D、灵柩.(jiù) 骈.进(pián) 暑.光(shǔ) 登峰.造极3、所给读音组词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曲(qǔ)歌曲乐曲弯曲B、降(jiàng)降落投降空降C、相(xiàng)相片宰相洋相D、累(lâi)劳累积累拖累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5、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
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3分)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6、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_____,思想______,意志______。
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①③7、下面宣传语中四字短语之间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凝聚爱心,支援灾区(街头横幅)B.保护草坪,请勿踩踏,爱护花木,请勿采摘(公园告示牌)C.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社区标语牌)D.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药品广告)8、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3分)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城下联:三山载福育榕城A、人杰地灵B、四季如春C、人文鼎盛D、海西明珠9、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
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3分)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10、综合性学习(共8分)2009年3月2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下面是从该报告中提取出的两则材料:材料一:调查发现,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56.7%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每天在家学习时间在2小时以上,而美国、日本、韩国普通高中学生分别仅为24.7%、20.5%、15.4%。
26.0%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在课外补习班或跟家教学习时间在2小时以上,韩国为20.6%、日本和美国仅分别为5.8%、2.2%。
材料二: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休息日里常做的事(前三位)【1】综合两则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有关中国高中生的主要信息(2分)(1)(2)【2】在日韩美三国高中生的休闲方式中,你认为哪一种比较有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3分)【3】你在休息日里一般都安排哪些活动?活动内容是你自己安排还是父母或老师安排?你对这样的安排有何评价?(3分)答:二、默写填空(28分)1、《桃花源记》当中哪些句子反映了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好客:A ,,,。
B ,。
2、《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很久了:,,。
3、《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4、《陋室铭》中表明室主人超凡脱俗的胸襟的句子:,。
5、《陋室铭》中用类比引古代名室证明主人有古人志趣、抱负的句子是:,。
6、《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7、《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
8、通过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感时伤世的感情:,。
9、表现兵役繁重,战争的惨烈的句子是:听妇前致词:。
,。
三、阅读理解(37分)(一)村校(21分)老教师拿出他的“下水”作文给我看,告诉我,这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
他佩服叶圣陶。
深夜投宿,结识一位山村教师,是种缘分。
我累了,他很兴奋,说个没完,仿佛早巳储存了很多话,单等我来。
山里老是停电。
他没油漆的白板桌上,竖着两盏油灯,灯罩上遮着一张烤黄了的白纸。
我来了精神,逐字逐句读他的文章,不时为文中的真诚所感动,不时停下来望望他。
他屈身桌旁,很羞怯,我刚看他,他就双手交又,慌忙退身,好像吃了一惊。
这样的文章,是永远也不会发表的吧。
这是一位山村教师的自传,专写自己心灵的秘密。
我知道了,他18岁就拴在这个山腰,一直是复式教学,有近40年的教龄了。
山那边是家,按山里人的说法,“才”40里。
就不要求调动吗?文章里没有这方面情绪的流露。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信仰,简直近乎宗教,这常常使我们这些世俗观念很重的人惭愧。
有史以来,山里没出过一名大学生,但是,凡从他门下出去的学生,都学会了生活的本领。
文章中,他作自我批评,说自己“水平低”,“争取在退休之前培养出个把能上重点中学、大学的”。
我说,教会孩子们生活的本领,也是教育的成功。
“不行啊!”他瞪着善良的眼睛说,“人家现在强调升学率,你教了一辈子,没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被人看不起。
”“出不了大学生,”我说,“你一个人能负责吗?再说,真是你水平低,真是山里的娃娃智力低吗?”旅途中的觉睡得很惬意。
一觉醒来,周身舒畅。
老教师已生起火,正挽着袖子一只手在和面,一只手在瓷盆里翻搅。
一个男生挑水进来,顿时带入一股寒气。
这是水桶里清澈得发蓝的泉水冒出来的。
全体学生都来了,望着我,抿嘴笑。
老教师正要介绍我,见一位学生拉抽屉,取出一块旗子样的红绸,便匆匆搓掉手上的面块,跟着他出去。
我莫名其妙也出了屋。
他们在升旗!一个后脑勺很凸的学生,缓缓地拉着绳索;已晒得发白的国旗,摩擦着山风,顺着一株无枝无杈的白杨,徐徐上升。
六个学生,连同他们的老师,目光追随着旗子。
等旗定在上端,学生们行了少先队队礼;老教师双手贴着裤缝,努力挺直自己再也直不起来的腰。
国旗飘起来了,浸在朝晖里。
“旗杆”上的绿叶瑟瑟抖动。
前山是白蒙蒙、金闪闪的一片。
后山尖顶抹着铜色的亮光,山势阴阳分明。
太阳还在山那边。
我奇怪树能当旗杆,问了老教师。
他告诉我:“本来是当旗杆伐的,但埋到土里后……哈哈,我们这里,插根铁棍儿也能成活。
”“你们每天升旗?”“每天。
”1本文采用的是第人称的写法。
(3分)2.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其语言标志是、、等。
(3分)3第5段中加点的“拴”字的含义是()(3分)A、老教师被村校拉住不放B.山里的农民不让老教师离开C.老教师没办法离开山区D.老教师把自己系在山区教育事业上4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区土地肥沃。
B.表现老教师热爱山区的思想感情。
C.表现老教师的乐观开朗。
D.写出老教师的风趣幽默。
5文章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表现了老教师怎样的思想品质?()(3分)A、培养人才壮心不已。
B.为人谦虚严于责己。
C.紧跟形势追求升学率。
D.为人谦虚但不片面追求升学率。
6第5段中“才”如何解释?(3分)7根据以上描写能概括出老教师的性格特征是什么()(3分)A、质朴,善良,虚心,无私奉献。
B.质朴,勤劳,自卑,有些迂腐。
C.质朴,认真,虔诚,不怕辛苦。
D.质朴,谦虚,认真,献身教育事业。
(二)竹子(16分)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
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
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suō( )。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
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
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
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pǐ(),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③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文化的国度”。
1.根据注音,把文段②中括号里应填的字写在下面。
(2分)①绿叶婆suō( ) ②爱竹成pǐ()2.文段②中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作用有二,一是表明;二是说明竹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2分)3.仔细揣摩文段③中“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话,回答问题。
(2分)①“节”的本义是“竹节”,由此引中出一个意思是。
“虚心”的本义是,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谦虚”。
②由这两句话,你能联想到怎样的人生境界?(3分)4.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
凌云劲竹真君子空谷幽兰绝美人①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上联对竹子的赞美,这两个词是。
(2分)②下联赞美了兰花怎样的品格? 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兰花品格的,这个词语是。
(A.纯朴坚韧B.桀傲不群C.高雅绝俗D.默默无闻) (2分)③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他本人的名言诗句。
(选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