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阅读拓展:写景文章阅读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写景阅读教案

小学语文写景阅读教案

小学语文写景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景文章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写景文章。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对写景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写景文章的基本特点: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作者情感、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2. 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抓住文章的主题、关注描绘景色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景文章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写景文章。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关注描绘景色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选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写景文章。

2.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对写景文章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选定的写景文章,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描绘景色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的写景文章,让学生分析文章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写景文章和阅读心得。

5.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尝试创作一篇写景文章。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写景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邀请本土作家或画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创作练习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选取国内外经典的写景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色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学语文写景阅读教案

小学语文写景阅读教案

小学语文写景阅读教案第一章:认识写景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写景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写景阅读的定义和作用。

2. 写景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精选的写景文章阅读与分析。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观察和描述经验。

2. 讲解写景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3. 介绍写景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 进行写景阅读的实践练习。

5. 分享和讨论精选的写景文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写景阅读实践中的表现。

2. 评估学生对写景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对精选写景文章的阅读反馈和感想。

第二章:观察自然景物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然景物的特点和美感。

3.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物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2. 描述自然景物的恰当词语和句式。

3. 实践练习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经验。

2. 讲解自然景物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3. 教授描述自然景物的恰当词语和句式。

4. 分组进行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的实践练习。

5. 分享和讨论学生的观察和描述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时的表现。

2. 评估学生对自然景物观察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对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的反馈和感想。

第三章:描绘人文景观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文景观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人文景观的特色和历史价值。

3.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人文景观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2. 描述人文景观的恰当词语和句式。

3. 实践练习观察和描述人文景观。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人文景观的观察经验。

【精编】2019秋统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扩展-写景文章阅读-.pdf

【精编】2019秋统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扩展-写景文章阅读-.pdf

好雨知时节,()。

——《春夜喜雨》杜甫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千里黄云白日曛,()。

——《别董大》高适日出江花红胜火,()。

——《忆江南》白居易【阅读】景物类阅读(一)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原来阳光明媚的天气忽然就变成了阴天,原来蓝蓝的天气骤然变得黑沉沉的。

满天乌云密布,接着,就是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只听“哗啦啦,哗啦啦”,那一滴滴粗大的雨点落到地上,发出许许多多的声音,这些杂乱的声音听起来,却反而奇妙地组成了一曲优美动听的雨中小曲。

我又看了看街道,那原本生意红火的街道,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

过了许久,街道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雨中的音乐也渐渐停了下来。

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立即朝我迎面扑来,这空气中还夹杂着一点泥土的气息。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

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

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

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

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观潮》文段选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feì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

部编版语文四上写景类文章阅读复习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上写景类文章阅读复习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写景类文章阅读复习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美丽的景色, 今天我们对阅读理解中的写景文进行 复习。老师这里有学习写景文的妙招, 你们想学吗?
写景文一般分为三类
(1)游记,写的是在旅行过程中的见闻,可 以描绘名山大川、记录风土人情等; (2)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刮风、 下雨、闪电、彩虹、日食等; (3)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色,如气势磅 礴的建筑物、宽阔的柏油马路等。
无不为之倾倒,流连忘返。庐山瀑布分三级叠下,三
叠泉每叠各具特色......阳光下,瀑布水面泛起银光,
在泉边形成一条五颜六色的彩虹,像是给这壮观的景
象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爱庐山,更爱庐山瀑布。
找出作者抒情 的语句,再体
会作者的感情。
牛刀小试
完成练习《迷人的海滨夏夜》 用时12分钟
迷人的海滨夏夜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写景类文章的写作顺序
1、按照空间顺序(方位顺序)描写 2、时间推移顺序描写 3、观察的先后顺序
写景类文章的写作顺序
1、按照空间顺序(方位顺序)描写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
(1)明确表示方位的词 方位词:东、南、西、北、上、下、左、右、里、外、高、低、四 周、中心 (2)按照方位的变化,写出不同地方的景物特点,也是我们判断的 一大标准
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 的灯光也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 灯光,它们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 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和那苍穹中的点点星光互相辉 映,煞是好看。
在这迷人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 慢慢地向前走。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 唰唰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心里,有着说不出 的愉快和兴奋。

写景文章阅读教学设计

写景文章阅读教学设计

写景文章阅读教学设计写景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旨在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来引发读者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写景文章。

本文将针对写景文章的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背景引入和目标设定在引入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美景图片或播放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目标:通过阅读写景文章,学会捕捉作家的描写手法,感受自然之美,并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景物的赞美。

二、预习导入在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预习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写景文章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可以提供一篇简短的写景文章,并结合图片、音频等多种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预测、猜测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三、阅读策略指导针对写景文章的特点,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体验其中的美感。

比如,提前了解常见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和排比等,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并分析这些手法的运用。

四、阅读活动设计1. 图像呈现: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经典的写景文章,提供相关的图片,并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观察图片,推测与文章内容的关联,并提出自己的猜测和感受。

2. 情景模拟:教师可以针对写景文章的背景、气氛和情感进行情景模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感受到的美景,并就其中的细节进行解释和赞美。

3. 词语追踪:教师提供一篇写景文章,并在其中选择几个精彩的描写词语,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前准备好的词汇表中找到相应的释义,并探讨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情感投射:教师提供一篇优秀的写景文章,并要求学生阅读并挑选出其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朗读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陈述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投射。

五、创作实践阅读写景文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自然风光为主题,展开创意写作,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完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完整教案
1.诗词学习环节约占20分钟,确保学生对诗词有充分的理解和背诵时间。
2.阅读理解环节约占25分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文章,培养阅读技巧。
3.写作练习环节约占25分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
4.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约占10分钟,巩固所学,明确课后任务。
三、课堂提问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避免封闭式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完整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三》,主要内容包括:诗词欣赏《题西林壁》,阅读理解《奇怪的大石头》,以及写作练习“写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7.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时间分配、课堂管理等方面,如何进行调整和改进。
8.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b.学生现场进行“写景”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c.学生互评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诗词背诵、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1.《题西林壁》诗词原文及意境解读。
2.《奇怪的大石头》阅读理解重点内容。
3.写作技巧及练习要求。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a.背诵《题西林壁》。
b.根据《奇怪的大石头》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c.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写景作文。
2.答案:
a.背诵内容见教材。
b.课后问题答案见教材。
c.写作范文参考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我家附近的一处景物——学会写景物(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我家附近的一处景物——学会写景物(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我家附近的一处景物——学会写景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我家附近的一处景物——学会写景物》,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景物,并能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身边的景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

2. 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景物之美。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作文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身边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景物的主要特点。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景物特点,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观察身边的景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身边的景物进行观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景物的形态、颜色、动态等特点。

3. 讨论景物特点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景物特点,其他组补充。

教师点评并总结景物的主要特点。

4. 学习写作方法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5. 练习写作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景物,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写作中的问题。

6. 交流与评价学生完成写作后,分组交流作品。

每组推荐一篇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我家附近的一处景物2. 学会写景物3. 观察景物特点4.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5. 练习写作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景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之美。

2. 修改并完善课堂写作作品。

3. 收集身边的景物图片,为写作积累素材。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观察身边的景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

2. 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语言表达不够生动,需加强写作指导。

阅读教案写景状物类文章

阅读教案写景状物类文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写景状物类文章的一般特点。

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阅读步骤1、每篇短文读两遍。

2、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读题目要求,并作批注。

4、根据要求解题。

二、例文阅读出示例文1美丽的珊瑚岛我们在走廊旁边的帆布椅上坐下来,从这里望出去,一幅美丽的珊瑚岛景色展现在我面前。

小岛前面,是一个圆形的、平静的礁湖。

湖水低浅清澈,湖底铺着一层白色的细沙,阳光照耀下,礁湖闪闪发光,倒映着南方天空的蔚蓝和深邃,如同一面翡翠的镜子。

湖的四周,一圈环形礁环绕着它,环形礁上长着一排椰子树,蓝天白云衬托着它们那高大的剪影,显得分外美观。

环形礁外面,就是浩瀚无边的大海了。

一排巨浪奔腾而来,撞在珊瑚礁上,溅起细雨般的浪花。

整个珊瑚岛,就像嵌在一条雪白的、由碎浪组成的带子当中。

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这样的和平,这样的静谧。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围绕()格外()2、用“——”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3、第二自然段是按()顺序写的。

先描写了(),又描写了(),最后描写了()。

三、讲解订正,问题反馈四、学生独立练习出示例文2竹子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材料,又是造纸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和茹可供药用;竹笋不仅味道鲜美,还可以助消化,防便秘。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

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吮吸着雪水,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衣,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畏压力和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的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术家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四年级第三讲课题:写景文章阅读
教学目标:学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相转化;如何阅读写景类文章。

教学重点:学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相转化;如何阅读写景类文章。

教学难点:怎样读懂写景类文章。

教学准备:奖分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工作:15分钟
课前沟通及预习:引导提前到校区的学生阅读“基础知识”部分。

教学流程:
第一节课:基础知识+阅读知识(50分钟)
第一环节:国学经典(10分钟)
目的:积累词语,了解古代文化。

导入语:你知道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是什么吗?生答
师: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所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

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

下面这句话我们经常听到,它就出自这部书中。

生齐读。

师:什么意思呢?
生理解后一起背诵原句。

第二环节:基础知识(20分钟)
目的:讲解关于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知识
操作流程:
1.了解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方法。

2.做127、128页的练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每完成一部分对一下答案。

学生可以在原句上修改。

每做对一题奖2分。

第三环节:阅读知识(5分钟)
师:什么是写景类文章?
师:怎样阅读写景类文章?首先写景的文章需要突出景物的特征,有的景清新,有的大气磅礴,有的幽深。

所以我们看写景的文章,首要的是要判断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往往在文章头尾或段首都会有必要的句子点明。

其次要注意写景文章的顺序,通常空间顺序较多,时间顺序也有。

弄清了顺序也就弄清了文章的脉络。

第三,要善于通过朗读品味文中使用了修辞的句子,或比喻,或拟人,这些句子往往非常美,很生动,品味出句子中作者寄予的感情,就品味出了写景文章的味道。

第四环节:考场练笔(1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春》阅读练习题,老师巡视,及时帮学生解惑,然后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

第二节课:阅读(1小时)
第四环节:考场练笔(35分钟)
《塞上初春》和《秋色》阅读练习题,老师巡视,及时帮学生解惑,然后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塞上初春》第2题,不选生机盎然的原因是:第三段的生机盎然指的是人们在街上的样子,显得生机盎然,并不是直接形容春天的生机盎然。

而在第一自然段,开篇就说南方的三月,相必已是春暖花开时节。

其中,春暖花开是直接形容春天的。

第五环节:高分冲刺(20分钟)
《云海特写》。

根据时间,只能做一个,其他有时间可以继续把《威尼斯之夜》做完。

《威尼斯之夜》第3题,为什么不选地点变化,而选空间顺序,是因为第二段第四行,地点没变,但空间方位有了变化,从上面的树顶到水面的花瓣,从远处的圣玛利亚教堂到周围的碧水、蓝天和大理石上的银辉。

都只涉及观察角度的变化,并不是地点有变化。

《威尼斯之夜》第4题(3)选段首开头的恬静或结尾处的安谧都可以,都表示安静。

第六环节:总结收获(4分钟)
第五环节:课后工作(1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