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公平吗》教案 教学设计
《游戏公平》(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游戏公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游戏公平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公平。
2.能够应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比较大小、加减乘除等,判断游戏是否公平。
3.能够在游戏中倡导公平,认识到公平对于游戏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游戏公平的概念、认识公平对于游戏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加减乘除等,判断游戏是否公平。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游戏材料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老师和两个学生进行抽签赢奖的场景,让学生讨论是否游戏公平。
2.引导学生了解游戏公平的概念,什么是公平。
大致让学生得到“公平是指经过一定规则、规定达到的平等、公正的状态”这一概念。
步骤二:样例分析
1.教师出示一组样例,让学生分析各场景是否公平。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加减乘除等方法,判断游戏是否公平。
3.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游戏,让同学们判断是否公平。
步骤三:游戏实践
1.学生按小组分好,分别设计游戏,在其中注重公平的原则。
2.每组游戏结束后,大家互相进行游戏,然后共同评判游戏是否公平。
步骤四:总结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游戏公平的概念,重要性和判断标准。
2.特别强调在游戏中倡导公平的重要性,树立公平游戏意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将公平的概念贴近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注重公平意识。
同时,在游戏实践中,使学生直接体验到公平对游戏整体的重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公平意识并不断加深其对公平的理解和认识。
游戏公平吗 Microsoft Word 文档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消除一些错误的经验。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可能性问题的学习,已经能区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对可能性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树立了一定的随机观念。由学生喜闻乐见的转盘游戏,抛掷硬币和投掷6骰子等活动切入主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并促进同伴间的交流。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体会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教
材
分
析
“游戏公平吗”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概率的内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的一节课,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游戏活动,进一步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概率的意义,树立概率思想,为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奠定基础。
方法目标
1、借助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由学生亲自试验,收集试验结果,并分析试验结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
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情景,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为都有收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情感与态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流程
一、讨论引入课题:通过熟悉的事件,同学讨论引入新课。
二、新知识传授:采用四人一组试验→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组完成试验总结得出结论“游戏是不公平的”。引导学生分析试验→公平与否,并进行验证,使学生在试验、游戏的过程中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树立随机观念。
2023年《游戏公平》教学设计

2023年《游戏公平》教学设计2023年《游戏公平》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结合教材设计多个游戏活动,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游戏活动,目的是要让学生切身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组织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公平的游戏,在小组内玩一玩,引导学生亲自从事试验,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教学重点: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2、能够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设计:一、摸球游戏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5个男同学和5个女同学参加,谁愿意来?(在不透明的盒子里装6个白球和1个黄球)师:老师讲一下游戏规则,这个盒子里装了一些黄球和白球,女同学摸到白球加1分,男同学摸到黄球加1分,每个人只有一次摸球的机会。
(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男同学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较小,感受到这个游戏不公平)师:男同学,你们认输了吧?(不认输)为什么不认输呢?(学生感受到黄球的数量少)师:那咱们就打开盒子看一看是不是象你们说的这样呢?请前面的同学数一数几个黄球几个白球。
师:果然象男同学说的这样,黄球的数量少一些,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也就小一些,那你们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不公平)所以男同学才不认输呢。
看来我们要玩游戏,就要玩什么样的游戏呢?(公平的游戏)(出示课题:游戏公平)。
师:刚才这个游戏是不公平,你能想办法使这个游戏公平吗?(只要白球和黄球的数量相等,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也就相等,这样就公平了)2、师:现在有四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装了红球、绿球和蓝球,如果同桌玩摸球游戏,男同学摸到红球加1分,女同学摸到绿球加1分,哪个盒子里的球对双方是公平的呢?(红球和绿球的数量相等就可以,这样摸到红球和绿球的可能性就相等,与蓝球的数量无关)二、掷骰子游戏1、师:咱们同桌两个人再来玩一个掷骰子的游戏,在玩之前有一个问题,由谁先来掷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决定谁先来掷骰子呢?(只要公平就可以,学生会想到定杠锤的方法)师: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先掷骰子的方法公平吗?小组讨论,汇报。
游戏公平教学设计

《游戏公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在活动中,能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在游戏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的理解。
2、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事件的发生有多种的可能,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实验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公平”的意识,再通过各样的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游戏必须公平才合理。
教具准备:各色球、转盘、扑克牌、图片课前交流:1、老师想认识一下各位,能介绍一下自己吗?(生随意介绍)2、我想认识一下班中最高的一位男生,是谁?还想认识最矮的一位女生!(师与他们握手)问:如果让他俩进行一次拔河比赛,请你猜猜结果会是怎样的呢?(说出不公平的原因)师:要选择身高、体重相当的两个人比赛才比较公平、合理。
3、在生活中,只有合理的分配一些事情才能令大家满意。
在数学中会不会也有这种情况呢?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初步体会游戏的公平性活动一:猜球比赛(4个红球、1个黄球)隐藏(出示袋子)老师在袋子里装了一些球,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①规则:全班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女生各派10个代表摸球,每人各摸1次。
摸到红球多算女生赢、摸到黄球多算男生赢,其余学生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
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出现?②记录可要有方法,你想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记录呢?(学生介绍)③师摇匀袋子,男女生依次摸球;同桌合作记录:一人记录,另一人监督他记录的是否正确。
(指名一组上台记录)师:谁赢了呀?女生你们真厉害,祝贺你们获得胜利。
《游戏公平吗(2)》教学设计

《游戏公平吗(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经历掷硬币试验和对试验数据处理的过程,通过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体会到掷硬币中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是50%,深化游戏公平的认识。
教学重点:掷硬币实验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游戏对双方公平的认识。
教学难点:掷硬币试验规律的发现和游戏公平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右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6个相等的扇形。
利用这两个转盘做与上一节课相同的游戏。
这样的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对于转盘A ,“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这个事件是必然的;对于转盘B ,“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这个事件是不确定。
由于转盘A 、B 使“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所以这样游戏对双方是不公平的。
二、创设情景境,进一步研究游戏公平问题1.出示课本图文的投影。
学生看图读字,教师提问:小明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导入本节课题。
2.组织学生做掷硬币试验。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试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每人掷10次,一人掷币时,另一人记表)(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120次、240次、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以试验总次数为横轴、正面朝上的频率为纵轴的折线统计图。
3.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
观察图形看到折线始终在频率为0.5的这条虚线上下波动;当试验总次数较少时,波动幅度会大些,当试验总次数增大时,波动幅度将减小,可以想到当总次数很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非常接近0.5,也就是说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为0。
小结:1.通过做实验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什么是游戏公平原则?怎样评价一个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教后记:学生在做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要让学生有目标,有目的的做试验,学生对于游戏的公平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实验。
小学四年级数学《游戏公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公平概念,了解不同游戏中的公平和不公平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义感和关注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公平概念,在游戏中观察和分析公平和不公平现象。
教学难点:区分游戏中的公平和不公平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
教学准备:1.游戏素材:纸牌、骰子、石头剪刀布等。
2.图片和视频素材,用于引起学生对公平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几张图片,图片上可以是两个人在玩游戏的场景,然后与学生分享一些游戏中的公平和不公平现象,例如:比赛时有人作弊、赌博输赢不公平等。
让学生围绕这些现象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在玩游戏时有没有遇到过不公平的情况?”“你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导入本课主题,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关于《游戏公平》的内容,并告诉学生:“公平是什么?不公平又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公平?”二、概念解释(10分钟)1.教师以游戏公平、不公平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
通过示意图、实例等方式,给学生进行解释。
2.引导学生思考:游戏公平是指什么?不公平又是指什么?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三、游戏体验(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体验,例如石头剪刀布、纸牌游戏等。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和公平观念。
2.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游戏中的公平和不公平现象,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提出改进的办法。
四、分组讨论(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游戏中的公平和不公平现象,并思考解决办法。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情境,例如:班级中的组队游戏、家庭中的家务分工等。
2.学生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不同意见,进行探讨。
五、小结(10分钟)1.教师做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游戏公平》的知识。
《游戏公平》教案教学设计

《游戏公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游戏公平的含义,知道公平游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设计公平游戏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游戏公平的定义与特点2. 设计公平游戏的步骤与方法3. 分析与评价游戏公平性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设计公平游戏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游戏公平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游戏公平性。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师生互动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游戏公平的定义与特点,引发学生对游戏公平的思考。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游戏的公平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公平游戏,并分享设计思路。
4.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游戏公平性。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游戏公平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1. 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互动提问环节的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游戏公平概念的理解、设计公平游戏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游戏公平性的策略。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游戏案例,包括公平游戏和不公平游戏。
2. 准备教学PPT,涵盖游戏公平的定义、特点、设计方法等内容。
3. 准备小组讨论材料,包括白板、记号笔等。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游戏公平的论文、案例和实际应用。
2. 纸质资源:相关教材、论文和案例分析。
3. 教学工具:PPT、白板、记号笔等。
小学四年级数学 《游戏公平》教学设计

《游戏公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9-81页谁先下教学目标:1.经历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2.师生交流中会判断规则的公平性并能设计公平的规则;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知识与技能: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互相交流、质疑、讨论、积极评价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交流、讨论、分析、判断、推理等,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具准备:转盘、骰子、探究单。
一、游戏导入师生一起玩玩幸运大抽奖游戏。
看来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
(揭题:游戏公平)二、探究游戏两人下棋时,你们用什么方式来决定谁先下呢?1. 探究抛硬币游戏知道他们是怎么制定抛硬币规则的吗?为什么这样制定?只要可能性相等,游戏就是公平的(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和统计数据)师:结果我赢了,可小豆豆说不公平,你们觉得这种抛硬币的规则公平吗?师:既然这个游戏规则是公平的,那为什么是我赢呢?如果继续玩下去,小豆豆有机会赢吗?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掷硬币试验:蒲丰试验、皮尔逊等人的试验。
2.探究摇骰子游戏(出示摇骰子规则,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探究。
)师:小组内议论一下,这个摇骰子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为什么?可能性不相等,游戏就不公平小华赢的可能性小,可这一次他怎么还赢了呢?小结:可能性小,游戏不公平,但也并不一定输3.修改摇骰子游戏规则师:刚才的摇骰子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谁能修改一下,让它变得公平?小结:游戏规则很多,总之一句话,要使得游戏公平,可能性必须相等。
三、石头剪刀布游戏(师生玩石头剪刀布)玩石头剪刀布游戏最终会得到那些结果?请同学们拿出探究纸,试着连一连,填一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戏公平吗》教案教学设计
一、概述
课名是《游戏公平吗》,是北师大版初中一年级的一堂数学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这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引入的教学活动课,训练学生对大量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情境引入,任务驱动;(2)游戏活动,分析探究;(3)自主设计,完成任务。
二、教学目标分析
对该课题预计达到的教学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掌握什么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实现潜在的学习结果。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个数学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可能事件;理解相关概念并能举例说明。
(2)能用数学语言说明游戏公平的原则。
(3)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概率事件。
2.过程与方法
(1)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体验“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的探究活动过程。
(2)体验“几何画板“与Excel相结合进行数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对数学猜想作出检验,增强大胆假设的意识,学习检验假设的方法。
(2)使学生对“概率“一章的学习充满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佛山市汾江中学的初一学生。
2.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及网络教学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3.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4.所有学生在经过大半年的北师大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基础教育创新设计跨越式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运用“几何画板“以及在V-class平台的讨论组上发表意见。
5.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