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民以食为天,吃得饱之外还要吃得好, 您对“饮食小康”有什么梦想?
2.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您对“ 居住小康” 有什么梦想?
3.生命的健康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您对 “生命小康” 有什么梦想?
4.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与我们日常行为息息 相关,您对“生态小康” 有什么梦想?
5.国民素质是未来竞争的首要条件,教育 是强国之路强民之术,您对“教育小康” 有什么梦想?
教育
197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6.5 万,2006年有377.6万
说一说你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 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邓小平“三步走”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中国走进春天里
上海三十年
上海弄堂
交通
猜一猜这是哪里?
农村
通讯
电脑
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 我国的国际地位: 教育: 医疗: 交通: 生活水平: ……
国际地位
我国已经与世界上近180个国家 或地区建立外交关系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 “民意劳止,汔可小康”,是指 可以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经 济状况,过上不愁吃、不愁穿, 并略有结余的生活。 现代意义的小康,是指在温饱的 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达到丰衣足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3、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利用经济、法律、行 政、技术和道德等手 段,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促进生态良性 循环,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构建资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五课__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
![第五课__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https://img.taocdn.com/s3/m/688d03751711cc7931b716a2.png)
2011、2012(春)班研究课授课者:黄浩森地点:105室、时间:10月25日星期四第一节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目的:认知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和“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等。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从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从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授课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内容、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程。
讲授新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1)微观成就表现P381)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从占世界1.8%升至6%,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到45%左右;4)外贸规模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二位,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1.95万亿美元;5)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国家平均水平,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宏观成就表现P38-392、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小康的含义P39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39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三步走”战略的内容: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40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5《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五课_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包括生产上的“集约”和消费上的“节省” 两个方面的涵义 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态,其内 涵式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 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
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利用经济、法律、 行政、技术和道德等手段,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 人口明显增加,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 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第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 的生活。
知识链接
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 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它的城市化和工业 化进程会加速发展,居民消费类型也将发生大 的转变。 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200美元,正 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第一步: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 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2、新三步 走战略
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 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 现代化
3、30年跨越的3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个台阶:实现总体小康,城乡居民生活
恩格尔系数在60% ~50% 温饱
小康 富裕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在50% ~40% 恩格尔系数在40% ~20%
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
生活十分富裕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主要有
以下目标: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 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 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 体系。
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
• 1)资源节约型社会: • 生产上的“集约”:建立以节约使用土 地和水资源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建 立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为中心的工业生 产体系。 • 消费上的“节省”:建立以杜绝浪费和 资源循环使用为中心的消费体系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
• 2)环境友好型社会:
• 讨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该怎 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
• 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 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三大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 快又好发展的关键
• 必须做到:把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由原来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 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管理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 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
太湖蓝藻事件,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为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中国工业化面临严峻的资源约束 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一些沿海地区的人均耕 地不足0.8亩。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全国600多个城 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在2004年的国内需求中,约有50%的铁矿石和铜矿、33%的铝土 矿、40%的原油和44%的木材依靠进口满足
• 第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 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 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 调发展
•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 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 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 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 ——《十七大报告》
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才真正步入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才真正步入 了快车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为工业化插上了翅膀,国民经济以年均9.8%的速 为工业化插上了翅膀,国民经济以年均9.8%的速 度递增,农业人口以年均近1%的速度递减,城市 度递增,农业人口以年均近1%的速度递减,城市 人口从站总人口的17.6%上升到2008年近45%。 人口从站总人口的17.6%上升到2008年近45%。 但是,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仍按存在科学 技术相对缓慢,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 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对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与生 态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1.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 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2 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 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 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在近代发展中却大大落 后了。当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国家纷纷进入工业 后了。当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国家纷纷进入工业 化国家行列时,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中国开始 了艰难的工业化进程。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建立 知识的近百年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不到10%。 不到10%。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要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改造传统专业、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 变、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走出一条中国 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 发展方式,实现工业有大变强。 经济结构的调整还包括促进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
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共同富裕是不是“同步富裕”、 “同时富裕”?
3、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
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 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 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在根据自己 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个方面支持了 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国家 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推动先富起来 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共同富裕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也是 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的。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什么是共同富裕?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立义的根本原则
2、含义: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共同富裕 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部 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再带动和帮助其他 人和地区富裕起来。
A
10、“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 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体现了( )
AD
A先富要带动后富,走向共富 B只有同时、同 等程度地富裕,才是真富 C防止悬殊,实现贫 富均等 D允许和鼓励先富,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11、为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党和政府 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体现 了( )
十一五制定 理念将发生 变化 ,提 “共同富裕” 主调:从先 富到共同富 裕,让中国 每一个角落 都富起来。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忆一忆:在生产关系中产品分配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产品如何分配
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程度
的精神生活, 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 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 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不平衡, 缩小地区、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 差距, 城乡差距、 距、城乡差距、工农 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发展程度 差距较大,部分地区 差距较大, 尚未达到
邓小平同志的战略谋划: 邓小平同志的战略谋划: 第一步: 第一步:GNP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 第二步:20世纪末GNP再翻一番,达到小康; 第三步: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 当前已经实现了第一、二步目标。 当前已经实现了第一、二步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提出: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提出: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 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主讲:李伟年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1、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区 标 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较高标准,人均GDP 较高标准,人均 低标准, 低标准,人均 只有800多美 超过 准 GDP只有 只有 多美 超过3000美元 美元 元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 提高外, 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 小康, 小康,不全面
•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 好转; •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 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面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 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 的经济体系。
2016第五课_坚持科学发展观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人力资源优势 得到充分发挥 科技含量高
环境污染少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中国的“硅谷”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 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要以改善需求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 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1984年创业初期海尔冰箱厂原貌
1985年砸掉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
2004年海尔入选世界100最具影响力品牌
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 三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现今全球白电第 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消费的要 求是( ) ①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 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②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文化氛 围 ③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那么节俭了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③ ④ D ① ③ ④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前言
在前面的学习当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经济微 观和宏观方面的具体知识,包括商品和货币、市 场和价值规律、企业与国家经济等等。今天要学 习的内容是涉及国家经济战略和政策的内容。 本课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小康社会的提出、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中国共产党 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
1、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从占世界1.8%升至6%,成为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请阅读课本40页,找到 “新三步走”指哪三步
“新三步走”——第三步战略部署的 具体化
(1)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 宽裕;
(2)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的实现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要实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1页,找出 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时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1)经济实力: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 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材料2: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 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 待提高。
材料3: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在综合国力增强的同时,城乡之 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收入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按照2006 年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的比值是3.26:1.09:1;上海 人均GDP达到75990元,而贵州只有5750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看, 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近1.2万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 足3600元。
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占一定比重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
所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 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 的艰苦奋斗。
探究: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
过去有三间瓦房就已满足
以前,买一辆自行车是 人们多年的梦想
过去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 是:吃过了吗?现在人们见 面的问候语是:买车了吗?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什么叫小康?
“小康”,在现代意义上说,是指在温 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 到丰衣足食。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的提出
(2)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 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3)政治文化: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权利更 加充分,公民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更高,充满活力 和安定团结的国家
(4)国际关系:更加对外开放,更加具备亲和力、 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1页,找出 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是什么?
材料1:在经济总量上,2006年我GDP突破21万亿元,中国经济
总这量种在小世康界还的是位低次连水升平两的位、,不跃全居第面四的。、在发人展均很收入不上平,衡我的国小人康均 。 G巩D固P跨和入提2高000目美前元达的到平台的。小我康国水人平均,GD还P虽需然要快进步行跃长升时,但期还的排艰 在将苦世长奋界期斗处1。0于0位社之会后主。义农初村级还阶有段2,00仍0万然贫是困一人个口发。展我中国国目家前。仍处于并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 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 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 邓小平同志又多次重申“小康”概 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1981年-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 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城镇人口 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 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GDP(国内生产总 值):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生产的产品和服 务的价值总和,是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 水平的主要指标
2、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 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 18%上升到45%左右
4、外贸规模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3位, 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19500亿美 元
第二步:1991年-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 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 实现现代化。
30多年跨越的3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个台阶:实现总体小康,城乡居民生活水 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个台阶:迈向全面小康,城乡居民收入快 速增长
(4)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 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全面小康的特点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 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 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 平,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实现了由贫困 到温饱、再有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
华 西 村 一 瞥
我国东西部教学条件差距惊人
太湖美?!
畸形动物,人类文明 的牺牲品
吃什么好
国家平均水 平,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 发展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 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 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 便食品,种类繁多。
今天住着别墅还 觉得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