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最简洁)

合集下载

个人所得税速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速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速算公式
一、工资扣税计算方法:
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
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520
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6920
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31920
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52920
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85920
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81920
二、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金)-5000元
三、个人工资扣税标准
1、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免征额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缴税。

2、工资扣税标准: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8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8000*12-5000*12)×3%-0=900/12=75元。

个人工资所得税怎么算

个人工资所得税怎么算

个⼈⼯资所得税怎么算⼯资个⼈所得税计算⽅法: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资收⼊⾦额-五险⼀⾦(个⼈缴纳部分)-费⽤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所得税怎么算应纳税所得额=⽉度收⼊-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资税=应纳税所得额×⼯资税税率专项附加扣除的项⽬有:⼦⼥教育、继续教育、⼤病医疗、利息、住房租⾦、税率标准:1、⼯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个⼈所得税税率为0%;2、⼯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个⼈所得税税率为3%;3、⼯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个⼈所得税税率为10%;4、⼯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个⼈所得税税率为20%;5、⼯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个⼈所得税税率为25%;6、⼯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个⼈所得税税率为30%;7、⼯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个⼈所得税税率为35%;8、⼯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个⼈所得税税率为45%。

⼆、劳务报酬怎么纳税(⼀)个⼈提供劳务取得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前劳务报酬)所得个⼈所得税的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1.1含税劳务报酬所得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劳务报酬所得-800;1.2含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劳务报酬所得×(1-20%)。

2、个⼈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个⼈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速算扣除数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查对应适⽤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个⼈提供劳务取得不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后劳务报酬)所得个⼈所得税的计算个⼈为企业提供劳务,双⽅约定的劳务报酬更多情况是⼀后⽀付额,即企业⽀付给个⼈的劳务报酬是个⼈的税后所得,因此,企业必须将税后所得转换为税前报酬,按照税前报酬列⽀企业的成本费⽤,同时代扣代缴个⼈所得税。

9种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9种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9种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个税的计算方法。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界定。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职工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职工个人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该项奖励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

对于职工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但考虑到该项收入与年度工作业绩相关且数额往往比较大,在计算税款时采用“按年平均取低税率”的方法,降低税额、减轻个人负担。

具体分两个步骤进行计算: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减除标准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方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的,税款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果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的,税款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注意事项。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方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上述计税方法执行;个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该笔奖金是单位对王某全年工作情况的考核奖励,属全年一次性奖金。

因此,需要首先确定该笔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之后再计算其应纳税款。

王某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的费用减除标准,故其每月平均奖金=[20000-]÷12=1625元,对照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105。

王某应纳税额= [20000-]×10%-105=19500×10%-105=1845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比照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税计算方案

个税计算方案

个税计算方案第一篇:个税计算方案个人所得税计算一、个税计算方法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4500元-个人交四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速算扣除数。

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如下: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105元;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555元;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1005元;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5505元;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3505元。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叁仟元伍佰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二、五险一金计算缴费基数与计算企业比例个人比例养老20%8%失业1%0.2%工伤0.3%0生育0.8%0基本医疗10%2%+3公积金12%12%缴费基数要看你的税前工资和当地平均工资想比较,如果你的工资大于当地平均工资的60%,而且小于当地平均工资的300%,那么基数就是你的税前工资,如果不是,最低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60%计算基数,最高是300%。

三、2010年东营社会保险交纳基数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自2010年4月1日起,东营市缴费单位在申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缴费基数时,需按照2009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688元进行调整,最高缴费基数按7422元/月的标准确定,最低按1485元/月的标准确定。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2010年养老保险时,经本人同意,最低缴费基数可仍按2009年度最低缴费基数1320元/月的标准确定。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税所得金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4.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下)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X20%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收入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收入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收入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5•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X20%X(1-30%)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20%X(1-30%)"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X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20%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额=每次所得收入X20%8.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税率扣除项目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税率扣除项目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税率扣除项目与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是指按照个人获得的各类收入进行计税,纳税人需要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自己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税率扣除项目和计算公式两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包括税率的递进扣除方式和计算公式的具体应用。

一、税率扣除项目个人所得税税率扣除项目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

具体来说,个人所得税税率扣除项目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减除费用-专项扣除-特定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中,收入总额是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全部收入的总和。

减除费用是指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给予个人的生活津贴、住房津贴等,以及个人因特殊情况发生的医疗费用、赡养费用等。

专项扣除是指依照国家税务部门规定,个人可以根据特定情况进行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

特定扣除是指专门针对某些行业或职业的个人所得,如个体工商户的成本、开支等。

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对符合特定条件的纳税人,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附加扣除的项目,如赡养老人、赡养残疾人等。

二、计算公式根据税率扣除项目的结果,在中国个人所得税计算中应用了递进税率制度,税率按照收入递增的方式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根据不同的税率档次,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不同的。

中国个人所得税采用了7个档次的递进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和45%。

以年收入为例,收入在不同区间时使用不同的税率,并且每个档次都有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国家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查询。

三、税率扣除项目与计算公式实际应用个人所得税的实际应用需要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5条个税计算的函数公式简单好用

5条个税计算的函数公式简单好用

5条个税计算的函数公式简单好用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根据国家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以下是五
条个税计算的函数公式,简单易懂并且实用。

1.计算综合所得:
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人所得税根据综合所得的金额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所得=工资所得+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根
据具体情况继续添加)
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综合所得减去各项税前扣除和减免后的金额。

根据
国家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个人其他减除项目-个人专项附加扣除
3.计算税前扣除:
税前扣除是指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可以从综合所得中扣除的一些费用,如基本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计算税前扣除的公式如下:税前扣除=基本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根据具体情况继续添加)
4.计算个人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在提取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可以享受相应的专项附加
扣除。

计算个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公式如下:
个人专项附加扣除=教育支出+医疗支出+住房租金+...
5.计算个人所得税: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税率区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有几种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有几种

个⼈所得税计算⽅法有⼏种应纳税所得额=(⽉收⼊-五险⼀⾦-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税率-速算扣除数。

⼯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资薪⾦所得 -“五险⼀⾦”-扣除数)×适⽤税率-速算扣除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均收⼊得到了⼤幅度的提⾼,税收政策也与时俱进,经常见到有明星的⾏为,这⾥提到了,为什么光鲜亮丽的明星要冒着违法的危险逃税漏税呢?这跟个⼈所得税的计算⽅法息息相关,下⾯将详细介绍个⼈所得税计算⽅法有⼏种,揭开它神秘的⾯纱。

⼀、什么是个⼈所得税个⼈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然⼈(居民、⾮居民⼈)之间在个⼈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也包括⾮居民纳税义务⼈。

居民纳税义务⼈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所得税;⽽⾮居民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所得税。

个⼈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的所得和境外个⼈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种所得税。

在有些国家,个⼈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中占较⼤⽐重,对经济亦有较⼤影响。

⼆、征收对象1、征收对象法定对象国个⼈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员和港、澳、台同胞。

2、居民纳税义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住所⽽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是居民纳税义务⼈,应当承担⽆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所得税。

3、⾮居民纳税义务⼈在中国境内⽆住所⼜不居住或者⽆住所⽽在境内居住不满⼀年的个⼈,是⾮居民纳税义务⼈,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所得税。

三、计算⽅法应纳个⼈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5000元/⽉(2011年9⽉1⽇起正式执⾏)(、薪⾦所得适⽤)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后⽉收⼊-扣除标准个⼈所得税的制定,是为了使各阶层的收⼊达到相对的平衡,从⽽避免社会贫富差距太⼤引起社会动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最简洁)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是以个人为纳税主体,按分类所得设置税率,实行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征税方法。

随着社会各阶层个人收入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源增长显著,在沿海开放地区,个人所得税在地方税收中已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以由纳税人直接缴纳,也可以由扣缴义务人扣缴。

从2011年9月1日起,它以纳税人每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扣除费用3500元(或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所得,根据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其应纳所得税额。

例:某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财务经理2014年3月取得月薪收入5000元,取得2013年度一次性奖金30000元。

该经理3月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1 )3月份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 x3% =45(元)(2) 3月份取得的2013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_0 + 12 = 2500(元)先确定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

30000 x 10% -105 = 2895(元)(3) 3月份应缴个人所得税合计:45 +2895 =2940(元)二、劳务报酬所得应纳所得税的计算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1) 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 x 20%(2)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 (1 - 20% ) x 20%(3) 每次收入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次收入额x (1 - 20% ) 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值得注意的是,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即个人一次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部分,依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例:2013年8月歌星刘某应邀参加C公司庆典活动的演出。

按照协议刘某演出四场,每场出场费为15000元。

刘某演出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应税所得额=1500(^4父(1-20%)=48000(元)应纳税额=48000 x30% -2000 = 12400(元)三、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未满一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当月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实际在中国天数/当月天数)如果外籍个人取得的是日工资薪金,应以日工资薪金乘以当月天数换算成月工资薪金后,按上述公式计算应纳税额。

例:—外籍个人担任我国境内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财务总监,每月工资由该企业支付15000元,由外方公司支付6000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0元),该个人2013年度1月至6月在我国境内工作,其余时间在境外履行职务。

根据税法规定,其2013年度在我国的纳税义务确定为:(1) 由于其系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因此,根据税法规定,该人员于2013年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在华任职期间,由该企业支付的15000元工资薪金所得,应按月依照税法规定的期限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2) 由于其2013年度来华工作时间未超过183天,根据税收协定的规定,其由外方公司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在我国可免于申报纳税(如果该个人属于与我国未签订税收协定国家的居民,则其由境外公司按每月6000美元标准支付的工资薪金,凡属于在我国境内180天工作期间取得的部分,应与我国境内企业每月支付的15000元工资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013年度该人员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 若该人员属于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国家的居民,则月薪应纳税所得额=15000 -4800 = 10200(元)任职期间应纳税额=(10200x25% -1005) xl2 =18540(元)(2) 若该人员属于与我国未签订税收协定国家的居民境内工作期间月薪应纳税所得额=(15000 +40000) -4800 =50200(元)境内工作期间应纳税额=(50200 x30% -2755) x6 + (50200 x30% -2755) x [1 - 40000 + (15000 +40000) ] x6 =93965.45(元)四、境外所得的已纳税款的扣除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

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例:王某2013年1月至12月从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收入66000元,从A 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000元,已按A国税法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1400元,则王某2013年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为:(1) 月工薪收入=66000 + 12 = 5500(元)(2) 月应纳税额= (5500-3500) xlO% -105=95(元(3) A国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抵扣限额)= 8000x(l-20%) x20% =1280(元)该纳税人在A国实际缴纳的税款超出了抵扣限额,只能在抵扣限额内抵扣1280元。

剩余部分可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的A国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

(4) 应纳所得税额合计=95 x 12 = 1140(元)五、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自2000年1月1日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纳税所得额;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

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5号)的规定确定。

(1) 个体工商户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起,为4200元/年(3500元/月)。

个体工商户业主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2) 个体工商户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其业主和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个体工商户为从业人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从业人员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个体工商户业主本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以当地(地级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为计算基数,分别在不超过该计算基数5%标准内的部分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3)除个体工商户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从业人员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个体工商户业主本人或者为从业人员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4) 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

个体工商户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扣除。

(5) 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向非金融企业和个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6) 个体工商户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部分外,准予扣除。

(7) 个体工商户向当地工会组织拨缴的工会经费、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工资薪金总额的2%、14%、2.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工资薪金总额是指允许在当期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支出数额。

职工教育经费的实际发生数额超出规定比例当期不能扣除的数额,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个体工商户业主本人向当地工会组织缴纳的工会经费、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以当地(地级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为计算基数,在本条第一款规定比例内据实扣除。

(8) 个体工商户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业主自申请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之日止所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个体工商户的开办费。

(9) 个体工商户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10) 个体工商户代其从业人员或者他人负担的税款,不得税前扣除。

(11) 个体工商户按照规定缴纳的摊位费、行政性收费、协会会费等,按实际发生数额扣除。

(12) 个体工商户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13) 个体工商户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

(14) 个体工商户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

(15) 个体工商户自申请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之日止所发生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费用,除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以及应计入资产价值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外,作为开办费,个体工商户可以选择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自生产经营月份起在不短于3年期限内摊销扣除,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开始生产经营之日为个体工商户取得第一笔销售(营业)收人的日期。

(16) 个体工商户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额不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

个体工商户直接对受益人的捐赠不得扣除。

公益性社会团体的认定,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17) 个体工商户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以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置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的购置费准予直接扣除;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按固定资产管理,不得在当期直接扣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