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不锈钢和耐热钢_牌号及化学成分

不锈钢和耐热钢_牌号及化学成分

不锈钢和耐热钢_牌号及化学成分
不锈钢是一种合金钢,添加了铬等元素,能够在大气或化学介质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具有耐腐蚀性,并能够抗氧化、耐磨、耐高温等特性。

常见的不锈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如下:
1. 304不锈钢(UNS S30400):含18-20%铬,8-10.5%镍,少
量的碳、锰和氮。

2. 316不锈钢(UNS S31600):含16-18%铬,10-14%镍,2-3%钼,少量的碳、锰和氮。

3. 430不锈钢(UNS S43000):含16-18%铬,少量的碳和铁。

4. 201不锈钢(UNS S20100):含16-18%铬,3.5-
5.5%镍,
少量的碳和锰。

耐热钢是一种能够在高温环境中保持良好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钢材。

常见的耐热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如下:
1. 310耐热钢(UNS S31000):含25-28%铬,19-22%镍,少
量的碳、锰和硅。

2. 304H耐热钢(UNS S30409):含18-20%铬,8-10.5%镍,
少量的碳、锰和氮。

3. 321耐热钢(UNS S32100):含17-19%铬,9-12%镍,少
量的碳和钛。

4. 601耐热钢(UNS N06601):含22-25%铬,61-63%镍,少量的铝、铁和硅。

以上仅为常见的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具体的成分比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应用需求进行调整。

不锈钢材料化学成分对照表

不锈钢材料化学成分对照表

3)
9Cr18MoV
0.85-0.95 17.00-19.00
3)

淀 630不锈钢化学成分 0Cr17Ni4Cu4Nb
≤0.07 15.50-17.50 6.50-7.50

化 631不锈钢化学成分
0Cr17Ni7Al
≤0.09 16.00-18.00 6.50-7.50
型 632不锈钢化学成分 0Cr15Ni7Mo2Al
-
≤0.035 ≤0.030 1.20-2.75 ≤1.00 1.00-2.50
-
-
≤0.035 ≤0.030 3.00-4.00 ≤1.00
-
-
-
≤0.035 ≤0.030 3.00-4.00 ≤1.00
-
-
-
≤0.035 ≤0.030 2.50-3.50 ≤1.00
-
-
Ti5(C%-0.02)~0.08
17.00-19.00 9.00-12.00 ≤2.00
17.00-19.00 9.00-13.00 ≤2.00
17.00-19.00 8.50-10.50 ≤2.00
15.00-20.00 11.50-15.00 ≤2.00
23.00-28.00 3.00-6.00 ≤1.50
|
1Cr18Ni11Si4AlTi 0.10-0.18 17.50-19.50 10.--120.. ≤0.80
3)
体 410J1不锈钢化学成分
1Cr13Mo
≤0.08-0.18 11.50-14.00
3)
420J1不锈钢化学成分
2Cr13
0.16-0.25 12.00-14.00
3)
型 420J2不锈钢化学成分

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

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

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其化学成分(见表1~表5),并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列入了部分牌号的物理参数、国外标准牌号或近似牌号对照表、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适用标准等。

本标准规定的牌号及其化学成分适用于制、修订不锈钢和耐热钢(包括钢锭和半成品)产品标准时采用。

2 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以不锈、耐蚀性为主要特性,且铬含量至少为10.5%,碳含量最大不超过1.2%的钢。

2.1.1奥氏体型不锈钢 austenitic grade stainless steel基体以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奥氏体组织(γ相)为主,无磁性,主要通过冷加工使其强化(并可能导致一定的磁性)的不锈钢。

2.1.2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型不锈钢 austenitic-ferritic(duplex)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体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组织(其中较少相的含量一般大于15%),有磁性,可通过冷加工使其强化的不锈钢。

2.1.3铁素体型不锈钢 ferritic grade stainless steel基体以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铁素体组织(α相)为主,有磁性,一般不能通过热处理硬化,但冷加工可使其轻微强化的不锈钢。

2.1.4马氏体型不锈钢 martensitic grade stainless steel基体为马氏体组织,有磁性,通过热处理可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

2.1.5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grade stainless steel基体为奥氏体或马氏体组织,并能通过沉淀硬化(又称时效硬化)处理使其硬(强)化的不锈钢。

2.2耐热钢 heat-resisting steel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或较高强度的钢。

3 确定化学成分极限值的一般准则3.1 碳在碳含量大于或等于0.04%时,推荐取两位小数;在碳含量不大于0.030%时,推荐取3位小数。

304、304L、316L化学成分

304、304L、316L化学成分

304、TP304、304L化学元素的区分[我的钢铁] 2010-04-21 08:32:08304不锈钢管以其良好的耐热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制作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

目前,304不锈钢管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原子能等工业设备以及装潢领域。

国标304化学成分:牌号0Cr18Ni9,C≤0.08,Si≤1.00,Mn≤2.00,P≤0.035,S≤0.030,Ni:8.00-11.00,Cr:17.00-19.00TP304化学成分:C≤0.08,Si≤1.00,Mn≤2.00,P≤0.045,S≤0.030,Ni:8.00-11.00,Cr:18.00-20.00304L化学成分:牌号00Cr18Ni10,C≤0.03,Si≤1.00,Mn≤2.00,P≤0.035,S≤0.030,Ni:8.00-11.00,Cr:18.00-20.00,304、TP304、304L简单区分:①304和TP304:304属国标,牌号0Cr18Ni9,TP是Tube/Pipe的缩写,是美标的表示方法,它主要用作配管用不锈钢钢管;国标304与TP304的主要区别在于其Cr铬含量,其中TP304的铬含量要高一个,达到18个以上,所以其耐腐蚀性以及价格方面都比国标304稍微高些。

②304和304L比较:304L和304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其中304的含碳量是小于等于0.08,而304L的含碳量是小于等于0.03;其次,304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而304L是碳含量较低的304不锈钢的变种,用于需要焊接的场合。

较低的碳含量使得在靠近焊缝的热影响区中所析出的碳化物减至最少,而碳化物的析出可能导致不锈钢在某些环境中产生晶间腐蚀。

国内外304牌号对照表:序号国标日本美标英国德标3040Cr18Ni9SUS304TP304304S15X5Cr-Ni18美标316L不锈钢的成分是怎么样的?与国标316L的成分有什么区别?C Si Mn P S Ni Cr Mo00Cr17Ni14Mo2C 0.0352.00 1.00 0.030 0.030 12.00~15.0016.00~18.00 2.00~3.00A312 316L2.001.00 0.035 0.030 10.00~14.00 16.00~18.00 2.00~3.000.045无论从力学性能还是化学成分上来说,他们都有共同点。

[不锈钢化学成分]316不锈钢化学成分表

[不锈钢化学成分]316不锈钢化学成分表

[不锈钢化学成分]316不锈钢化学成分表不锈钢化学成分不锈钢化学成分不锈钢化学成分一201不锈钢化学成分% C:≤0.15 ,Si :≤0.75 ,Mn :5.5~7.5,Cr :16.0~18.0 ,Ni :0.8~1.2,S :≤0.03 ,N≤0.25 , P :≤0.06 , Cu:0.8 202不锈钢化学成分% C:≤0.15 ,Si :≤1.0 ,Mn : ≤7.5~10.0 ,Cr :17.0~19.0 ,Ni :4.0~6.0,S :≤0.03 ,N≤0.25 , P :≤0.06 301不锈钢牌号1Cr17Ni7 ;301不锈钢化学成分% C:≤0.15 ,Si :≤1.0 ,Mn :≤2.0 ,Cr :16.0~18.0 ,Ni :6.0-8.0,S :≤0.03 ,P :≤0.045 304不锈钢牌号:0Cr18Ni9(0Cr19Ni9);304不锈钢化学成分% C:≤0.08 ,Si :≤1.0 ,Mn :≤2.0 ,Cr :18.0~20.0 ,Ni :8.0 ~10.0,S :≤0.03 ,P :≤0.045 304L不锈钢牌号:00Cr19Ni10(0Cr18Ni10);304L 不锈钢化学成分% C:≤0.03 ,Si :≤1.0 ,Mn :2.0 Cr :18.0~20.0 ,Ni :9.0~13.0,S :≤0.03 ,P :≤0.045 316不锈钢牌号:0Cr17Ni12Mo2;化学成分% C:≤0.08 Si :≤1.0 Mn :≤2.0 Cr :16.0~18.0 Ni :10.0~14.0 S :≤0.03 P :≤0.045 Mo≤2.0-3.0 316L不锈钢牌号:00Cr17Ni14Mo2;化学成分% C:≤0.03 Si :≤1.0 Mn :≤2.0 Cr :16.0~18.0 Ni :12.0~15.0 S :≤0.03 P :≤0.045 Mo:2.0~3.0。

304和304l不锈钢国标牌号

304和304l不锈钢国标牌号

304和304L不锈钢是常见的不锈钢材料,它们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这两种不锈钢材料也有着明确的国标牌号,即GB/T 20878-2007。

本文将对这两种不锈钢的国标牌号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1. GB/T 20878-2007对304和304L不锈钢的定义在国家标准GB/T 20878-2007中,304不锈钢的牌号为0Cr18Ni9,化学成分要求中,其中Cr含量为17.00-19.00%,Ni含量为8.00-11.00%,C含量≤0.07%,Mn含量≤2.00%,Si含量≤1.00%,P含量≤0.035%,S含量≤0.030%。

304L不锈钢的牌号为00Cr18Ni10,与304不锈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其C含量≤0.030%。

这意味着304L不锈钢具有更好的焊接性能,更适合于焊接结构的制造。

2. 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根据GB/T 20878-2007标准,304和304L不锈钢的密度均为7.93g/cm³,属于高密度不锈钢材料。

在常温下,它们的抗拉强度分别为≥520MPa和≥485MPa,屈服强度分别为≥205MPa和≥175MPa。

从化学成分上看,这两种不锈钢材料均含有Cr和Ni等耐腐蚀元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3. 应用和推荐行业由于304和304L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

其中,304L不锈钢由于其更优秀的焊接性能,更适合用于制造焊接结构的产品,如焊接管道、容器等。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国标牌号对304和304L不锈钢的定义以及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来看,这两种不锈钢材料具有明确的特点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我认为了解和掌握国标牌号对304和304L不锈钢的定义对工程师、设计师和生产制造企业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合适的不锈钢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04化学成分和标准

304化学成分和标准

304化学成分和标准304是一种不锈钢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其化学成分和标准如下:一、化学成分304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铁、铬、镍、氮、碳等元素。

其中,铁是主要的基体元素,铬和镍是主要的合金元素。

具体的化学成分标准因不同厂家和标准而略有差异,但一般遵循以下范围:1.铁(Fe):含量在90%~95%之间。

2.铬(Cr):含量在18%~20%之间。

3.镍(Ni):含量在8%~12%之间。

4.氮(N):含量在0.08%~0.2%之间。

5.碳(C):含量在0.08%以下。

此外,304不锈钢中还可以含有一定量的钛(Ti)、钼(Mo)、锰(Mn)等元素,这些元素可以进一步改善材料的性能。

二、标准304不锈钢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标准不锈钢材料,其标准主要参考了美国ASTM标准和中国GB标准。

其中,ASTM A240和ASTM A276是分别针对304不锈钢板材和锻件的标准,而GB/T 3280则是针对304不锈钢冷轧钢板的标准。

这些标准对304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1.ASTM A240标准对304不锈钢板材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冲击性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其中,对于化学成分的要求是铁含量在90%~96%之间,铬含量在17.5%~19.5%之间,镍含量在8.0%~11.0%之间,氮含量在0.18%~0.28%之间。

2.ASTM A276标准对304不锈钢锻件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其中,对于化学成分的要求是铁含量在90%~96%之间,铬含量在18.0%~21.0%之间,镍含量在8.0%~12.5%之间,氮含量在0.18%~0.28%之间。

3.GB/T 3280标准对304不锈钢冷轧钢板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冲击性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304不锈钢板 钢号 成分

304不锈钢板 钢号 成分

304不锈钢板是一种常见的不锈钢材料,其钢号为06Cr19Ni10。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碳(C)≤0.08%,硅(Si)≤1.00%,锰(Mn)≤2.00%,磷(P)≤0.035%,硫(S)≤0.030%,铬(Cr)18.00-20.00%,镍(Ni)8.00-10.50%。

304不锈钢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厨具、食品加工设备、化工设备、建筑装饰等领域。

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可塑性,易于成型和加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304不锈钢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但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强酸、强碱等腐蚀性介质中,仍然可能会发生腐蚀。

因此,在使用304不锈钢板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处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30
8.50~10.50
17.00~19.00
Cu3.00~4.00
0Cr18Ni13Si4
≤0.08
3.00~5.00
≤2.00
≤0.035
≤0.030
11.50~15.00
15.00~20.00

奥氏体-铁素体型
0Cr26Ni5Mo2
≤0.08
≤1.00
≤1.50
≤0.035
≤0.030
1.00~2.00
≤0.035
0.030
4.50~5.50
18.00~19.50
2.50~3.00
铁素体型
OCr13Al
≤0.08
≤1.00
≤1.00
≤0.035
≤0.030

11.50~14.50
A10.10~0.30
00Cr12
≤0.030
≤1.00
≤1.00
≤0.035
≤0.030

11.00~13.00
≤0.060
≤0.030
4.00~6.00
17.00~19.00
N≤0.25
1Cr18Mn10-Ni5Mo3N
≤0.10
≤1.00
8.5~12.00
≤0.060
≤0.030
4.00~6.00
17.00~19.00
2.8~3.5
N0.20~0.30
1Cr17Ni7
≤0.15
≤1.00
≤2.00
≤0.035
⑥除专用外,一般不推荐使用。
表61经固溶处理的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体钢的力学性能
牌号
固溶处理/℃
拉伸试验
硬度试验
ó0.2
ó b
δ5(%)≥
Ψ(%)≥
布氏硬度HBS≤
洛氏硬度HRB≤
维氏硬度HV≤
MPa≥
奥氏体型
1Cr17Mn6Ni5N
1010~1120快冷
275
520
40
45
241
100
253
1Cr18Mn8Ni5N
≤0.030
6.00~8.00
16.00~18.00
1Cr18Ni9
≤0.15
≤1.00
≤2.00
≤0.035
≤0.030
8.00~10.00
17.00~19.00
Y1Cr18Ni9
≤0.15
≤1.00
≤2.00
≤0.20
≥0.15
8.00~10.00
17.00~19.00

Y1Cr18Ni9Se
≤0.15
表60不锈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
牌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Si
Mn
P
S
Ni
Cr
Mo
其他
奥氏体型
1Cr17Mn6-Ni5N
≤0.15
≤1.00
5.50~7.50
≤0.060
≤0.030
3.50~5.50
16.00~18.00
N≤0.25
1Cr18Mn8-Ni5N
≤0.15
≤1.00
7.50~10.00
18.00~20.00
OCr19Ni9N
≤0.08
≤1.00
≤2.00
≤.035
≤0.030
7.00~10.50
18.00~20.00
N0.10~0.25
OCr19Ni10-NbN
≤0.08
≤1.00
≤2.00
≤0.∞15
≤0.030
7.50~10.50
18.00~20.00
Nb≤0.15
N0.15~0.30
≤0.09
≤1.00
≤1.00
≤0.035
≤0.030
6.50~7.50
14.00~16.00
2.00~3.00
A10.75~1.50
1可加入不大于0.60%钼。
②必要时,可添加上表以外的合金元素。
③允许含有不大于0.60%镍。
④可以加入不大于0.75%钼。
⑤00Cr30Mo2和00Cr27Mo允许有不大于0.50%镍,不大于0.20%铜,但镍+铜不大于0.50%,必要时,可添加表列以外的合金元素。
3.00~6.00
23.00~28.00
1.00~3.00

1Cr18Ni11-Si4AlTi
0.10~0.18
3.40~4.00
≤0.08
≤0.035
≤0.030
10.00~12.00
17.50~19.50
A10.10~0.30
Ti0.40~0.70
00Cr18Ni5-Mo3Si2
≤0.030
1.30~2.00
OCr18Ni-16Mo5
≤0.040
≤1.00
≤2.00
≤0.035
≤0.030
15.00~17.00
16.00~19.00
4.00~6.00
1Cr18Ni9Ti⑥
≤0.12
≤1.00
≤2.00
≤0.035
≤0.030
8.00~11.00
17.00~19.00
Ti5×(C%-0.02)~0.80
OCr18-Ni10Ti
2.00~3.00
1Cr18Ni12-Mo2T⑥
≤0.12
≤1.00
≤2.00
≤0.035
≤0.030
11.00~14.00
16.00~19.00
1.80~2.50
Ti5×(C%~0.02)~0.80
OCr18Ni12-Mo2Ti
≤0.08
≤1.00
≤2.00
≤0.035
≤0.030
11.00~14.00
205
520
40
50
187
90
200
Y1Cr18Ni9Se
1010~1150快冷
205
520
40
50
187
90
200
OCr18Ni9
1010~1150快冷
205
520
40
60
187
90
200
00Cr19Ni10
1010~1150快冷
177
480
40
60
187
90
200
0Cr19Ni9N
1010~1150快冷
≤0.035
≤0.030
12.00~15.00
22.00~24.00
OCr25Ni20
≤0.08
≤1.00
≤2.00
≤0.035
≤0.030
19.00~22.00
24.00~26.00
OCr17Ni-12Mo2
≤0.08
≤1.00
≤2.00
≤0.035
≤0.030
10.00~14.00
16.00~18.50
≤1.00
≤2.00
≤0.20
≥0.060
8.00~10.00
17.00~19.00
Se≥0.15
OCr18Ni9
≤0.07
≤1.00
≤2.00
≤0.035
≤0.030
8.00~11.00
17.00~19.00
00Cr19Ni10
≤0.03
≤1.00
≤2.00
≤0.035
≤0.030
8.00~12.00
16.00~18.00
2.00~3.00
N0.10~0.22
00Cr17Ni13-Mo2N
≤0.030
≤1.00
≤2.00
≤0.035
≤0.030
10.50~14.50
16.00~18.50
2.00~3.00
N0.12~0.22
OCr18Ni12-Mo2Cu2
≤0.08
≤1.00
≤2.00
≤0.035
16.00~19.00
1.80~2.50
Ti5x C%~0.70
00Cr17Ni-14Mo2
≤0.030
≤1.00
≤2.00
≤0.035
≤0.030
12.00~15.00
16.00~18.00
2.00~3.00
OCr17Ni12-Mo2N
≤0.08
≤1.00
≤2.00
≤0.035
≤0.030
10.00~14.00
205
520
40
60
187
90
200
0Cr25Ni20
Y3Cr13
0.26~0.40
≤1.00
≤1.25
≤0.060
≥0.15

12.00~14.00

3Cr13Mo
0.28~0.35
≤0.80
≤1.00
≤0.035
≤0.030

12.00~14.00
0.50~1.00
4Cr13
0.36~0.45
≤0.60
≤0.80
≤0.035
≤0.030

12.00~14.00
00Cr18Ni10N
≤0.030
≤1.00
≤2.00
≤0.035
≤0.030
8.5~11.50
17.00~19.00
N0.12~0.22
1Cr18Ni12
≤0.12
≤1.00
≤2.00
≤0.035
≤0.030
10.50~1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