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危重患者的血糖监测及护理

合集下载

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根据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护理过程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采取及时的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循环、呼吸和体温调节情况,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恶化或者治疗效果。

2.意识状态评估:评估患者的神志清醒程度,可以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工具进行评估,监测意识状态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3.呼吸机管理指标: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可以监测呼吸机的设置参数和气道压力,监测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和氧合情况。

4.疼痛评估:对于危重症患者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以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等,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疼痛治疗方案。

5.感染指标:危重症患者易于感染,可以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结果等,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及时采取抗感染治疗。

6.肠内营养指标:对于不能正常摄入食物的危重症患者,可以通过监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深静脉补充的营养支持情况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肠内营养的效果。

7.血糖控制指标:对于危重症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以监测血糖水平,评估血糖控制的效果,及时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8.药物使用指标: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包括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抗凝治疗的效果监测等,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良反应。

9.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患者的反馈了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评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临床实际确定适用的指标,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的血糖监测及护理

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的血糖监测及护理
月第 6卷第 4 下旬版( 期 总第 15期 ) 0
・14 ・ 07
人根 据 发热 的程度 给予 物理 降温 或遵 医嘱 药物 降温 。 3 3 2 变 态 反 应 病 人会 出 现 如 皮疹 、 吸 困难 、 .. 呼 心 慌等 情 况 , 出现 变 态 反应 立 即停 止 输 注 , 氧 , 医嘱 吸 遵
5 讨 论
[ ] 陈复兴 .自身细胞 因子诱导 的杀伤细胞过 继性 免疫治疗恶性肿瘤 2 的临床观察 []癌症 ,0 2 2 ( )77 8 1 J. 2 0 ,1 7 :9 — O . [ ] 刘雪琴 , 3 彭刚艺 .临床护理技 术规范 [ . M]广州 : 东科技 出版社 , 广
后症 状 消失 。 4 出 院前 健康 宣教
活质量 , 长病人 的生 命 , 延 因此 , 用 CK 细 胞 治疗 被 应 I 认 为是新 一代 的过继 细胞 免 疫治 疗 的首 选 方 法 。在护 理上 , 必须 通过对 病 人 的护理 观察 及 健康 教 育 , 证 回 保
参考文献 :
及 观察 , 已成 为 I U 护 理 工 作 的 新 挑 战 。 现 将 我 院 然流 出法 、 C 挤血 法采 血 , 果 只有 自然 流 出法 的血 糖值 结
IU 危重 病人 强化 胰 岛素 治疗 时 的血糖 监 测及 护理 报 与实验 室测 得 的值 相 近 。 因此 , 使 用 快 速法 监测 血 C 在
危 重 病 人 强 化 胰 岛 素 疗 的 血 监 测 及 护 理 治 糖
黄 涛
摘要: 危重病人应激性血糖增 高, 用强化胰 岛素治疗时 , 使 要进行 血糖监测 , 保证监测结果的及 时、 准确 、 客观 。 关键词 : 危重病人 ; 高血糖 , 应激性 ; 岛素治疗 ; 胰 护理

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

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

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患有重症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密切监测其血糖水平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血糖的监测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血糖监测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1.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ICU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手段的复杂性,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

不良的血糖控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等。

因此,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血糖监测方法在ICU环境中,血糖监测通常使用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或间断血糖监测系统(IGMS)。

CGMS可以提供实时的血糖数据,并通过报警系统提醒医护人员。

IGMS则需要定时采集血样进行测定,一般是每4-6小时进行一次。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3. 血糖目标范围对于ICU患者,血糖目标范围的确定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对于非危重患者,血糖应维持在6.1-8.0 mmol/L之间。

而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伴有脑损伤或心脏手术等情况的患者,应将血糖目标范围控制在8.1-10.0 mmol/L。

但是,这些目标范围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血糖管理策略血糖管理策略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来制定。

一般而言,对于ICU患者,采用靶控制血糖策略比固定剂量血糖管理更为有效。

靶控制血糖策略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以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胰岛素治疗,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5. 多学科合作血糖监测与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糖尿病专科医生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护士负责监测血糖和执行治疗措施,营养师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糖尿病专科医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只有多学科的合作才能确保患者的血糖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总结: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PPT课件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PPT课件
对于因故延迟进食或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 呕吐的患者应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或停药
体力活动增加、运动量加大时需及时加餐,注射 胰岛素30分钟后必须按时就餐。
13
监护要点
对于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的患者,应在明确诊断 后立即给予50%GS 40~60ml静脉注射
根据血糖值可重复使用,再给予5%~10%GS 500~1000ml使血糖维持在6~10mmol/L,直到 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
空腹血浆血糖在7.0毫摩尔/升(126 毫克/分升) 或以上; 注:1mmol/l=18mg/dl
在口服糖耐量试验中,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 血浆血糖在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或以 上;
有高血糖症状,并且随机血浆血糖在11.1毫摩尔/ 升(200毫克/分升)或以上;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或以上
的程度
18
胰岛素抵抗三种形式
胰岛素的效应器官(靶器官)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降低。即正常浓度的胰 岛素不能发挥相应的效应,超常量 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量反应。
靶器官对胰岛素的 反应性降低,增加胰 岛素用量也不能达
到最大效应。
合。而足部难以愈合的伤口则可能导致坏疽(俗称“糖尿病足”),进而导
致患者截肢
8
糖尿病低血糖症
定义 糖尿病患者由于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或
疾病本身所导致的低血糖,称为糖尿病低血糖 低血糖的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2.5mmol/L(45mg/dl)
9
治疗
神志清醒者: 可口服含糖糕点、饮料, 或口服15%~20%GS,数分钟后,患者血糖可提
治疗
胰升糖素的应用 仅对难治的低血糖病例或一时难以进行葡萄糖
静脉注射者采用,可皮下或肌内注射1mg(儿 童0.5mg)

危重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

危重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

危重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任珊;宫蕊;房雨萌;杜全胜;何聪;申丽旻;赵鹤龄【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重症患者血糖监测及管理情况,寻找实践与循证医学证据间的差距,制定有效的方案和改进措施,以更好地指导危重患者血糖管理,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河北省2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自2015年5月15日~7月15日收治的重症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每例入选患者填写《河北省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评估与营养支持现状调查—病例报告表》,填写血糖监测表中的"每日血糖最高值及最低值,血糖波动幅度等指标,根据患者28 d生存或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应用t检验、COX生存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1例(3.4%)的重症患者未行血糖监测.其余患者血糖的平均水平为(6.6±1.1)mmol/L.研究期间,有3500人次(27%)的血糖值超过10 mmol/L,有152人次(1.2%)的血糖值<3.5 mmol/L,血糖波动的平均值为(9.2±3.2)mmol/L.除年龄外,28 d死亡组与生存组中,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及血糖波动值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糖波动值这一指标对于预测28 d病死率较好(曲线下面积最大0.874).较高的APACHEⅡ评分可能对28 d病死率危害最大(RR 1.222).结论重症医师应提高对危重患者血糖监测的重视程度,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避免大幅度波动.血糖波动值能够较好的预测重症患者28 d病死率.%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circumstance of 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llness in Hebei province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blood sugar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llnes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by looking for the gap between practic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set up effective scheme andimprovement measures.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llness in ICU of 25 tertiary hospital in Hebei province from May 15, 2015 to July 15, 2015 were enrolled in the investigation. A database of information was built by the Epidata,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questionnaires named " The survey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ssessmen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current situation to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Hebei province-case report".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 T test,COX survival analysis and ROC curve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statistically by means of software SPSS 24. 0. Results Among the patients,11 patients (3. 4%)did not receiv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he averag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were (6. 6 ± 1. 1)mmol/L.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3500 patients (27%) were more than 10mmol/L,which in 152 patients (1. 2%) were below 3. 5mmol/L,with the average fluctuation range of blood glucose being(9.2±3.2)mmol/L.Except for patient's ag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PACHEⅡscore,SOFA score,maximum value of blood glucose,minimum value of blood glucose and fluctuating value of blood glucose between 28-day death group and survival group.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blood glucose could better predict 28-day mortality (AUC=0. 874). Moreover there wa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er APA CHEⅡscores and 28-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llness (RR 1. 222). Conclusion Clinicians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llness, use insulin to control blood sugar, keep blood glucosestable and avoid sharp fluctua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moreover,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can predict 28-day mortality better.【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8(040)012【总页数】5页(P1823-1827)【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低血糖;营养支持;血糖;危重患者【作者】任珊;宫蕊;房雨萌;杜全胜;何聪;申丽旻;赵鹤龄【作者单位】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老年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肿瘤血液科;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3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应激性高血糖,即:因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出现的血糖升高,伴或不伴有糖尿病,并且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1],随着2001年van den Berghe等[2]率先开展重症患者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治疗的研究起,重症患者血糖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持续研究了近二十年。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现状
智能化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的血糖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自动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生理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管理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血糖管理认识和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
静脉胰岛素治疗
通过静脉注射胰岛素,迅速降低血糖水平,适用于血糖严重升高的患者。
胰岛素泵治疗
通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更精确地控制血糖。
1
2
3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
磺脲类药物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
双胍类药物
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血糖波动会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加治疗难度和不确定性。
血糖波动影响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和致残率均有所上升。因此,控制血糖波动对于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糖波动与预后密切相关
03
CHAPTER
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策略
皮下胰岛素治疗
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适用于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汇报人:XX
目录
引言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与评估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策略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结论与展望
01
CHAPTER
引言
危重症患者常出现血糖波动,良好的血糖管理有助于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维持血糖稳定
改善预后

护理糖尿病老人的护理记录

护理糖尿病老人的护理记录

护理糖尿病老人的护理记录时间:2022年6月15日患者基本信息:赵XX,75岁,糖尿病患者。

护理记录:上午测量患者血糖,结果为8.5mmol/L,正常范围内。

给患者做了全面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

中午为患者准备了低糖、低脂肪的饮食,患者饮食量适中,配合进食。

下午陪同患者进行了户外散步,患者情绪较好,步行能力尚可。

晚上督促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物,血糖监测结果为7.2mmol/L,略有下降。

护理总结:患者情绪稳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配合护理工作良好。

需继续定期监测血糖,并按时服药,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另外,患者家属已受过相关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培训,能够合理地管理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与患者家属进行了交流,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进行了再次强调和宣传。

同时,提醒患者家属注意患者在饮食、运动和用药方面的协助和督促,确保患者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在日常护理中,我们尤其要关注患者足部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感染和溃疡,因此要注意定期为患者检查足部的情况,保持足部清洁,并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针对糖尿病老人的护理工作,我们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与患者家属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管理,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ICU患者的血糖控制与监测

ICU患者的血糖控制与监测

ICU患者的血糖控制与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高血糖与不良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且在ICU期间,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更容易出现血糖异常。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监测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1. 患者监测在ICU中,患者的血糖水平需要密切监测。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血糖仪、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定时采血等方法。

血糖仪是最为常见和便捷的监测工具之一,通过简单的检测过程可以迅速得出血糖水平结果。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则可以连续地监测血糖水平,并通过无线传输数据,便于医护人员实时观察和调整治疗方案。

定时采血则是一种更为传统的监测方式,可以得到准确的血糖水平数值,但操作较复杂。

2. 血糖调控ICU患者的血糖调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110-150 mg/dL范围内,而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则需要根据其病情及内外分泌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

血糖调控包括静脉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治疗两个方面。

静脉血糖控制主要通过限制葡萄糖的摄入来实现。

在ICU中,高营养支持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但需要注意葡萄糖的摄入量和速率,避免引起血糖急剧升高。

营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代谢需求来调整葡萄糖的输注量。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ICU患者血糖的关键手段之一。

胰岛素可以通过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连续静脉滴注或予以剂量化胰岛素注射。

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营养状态和胰岛素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3. 监测与干预除了常规监测和调控之外,ICU患者的血糖控制还需要加强监测和及时干预。

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例如,如果发现血糖水平过高,即超过目标范围,可以适量增加胰岛素剂量。

相反,如果血糖水平过低,即低于目标范围,可减少或停止胰岛素的使用,并适量提供葡萄糖补充。

此外,ICU患者的营养状况也需要被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键词 】 血 糖 监测 关 护理 【 中图分 类 号】 Q5 78
【 献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编 号】 l 0 4— 7 8 ( 0 ) 0 9 一 0 4 4 2 1 0 —0 6 a 0 0 3 I 响较小, 作为 皮肤 消毒 剂 更为安 全 可靠 。 2 5 检测 的及 时性 . 早期频 繁监 测 血糖每 1 h一次 , —2 血糖 稳定后 常规 每 1 h测 一 2
2 2 正确 的采血方 法 . 在使用快速 糖仪 测定法时 , 待消毒液干后 , 据患者皮肤 角质化 根
4讨论
快 速 血糖 监测 仪 监测 血糖 简 便 、快 捷 、准 确 、需血 量 少 , 老年 危重患者病 情变化快 , 使用快速 血糖监测仪定时 监测血糖 , 动态 了解血 糖变化 , 及时 给予治 疗及护 理 , 避免不 良后果 , 对改 善老年危 重症患者
采血 后 2分 钟 测 试 。
3胰 岛素的使 用及调节
胰岛素 是控制血 糖 的首选药 物 , 我科应 用微量 注射泵持 续输注 方
法是 用生理 盐水稀释胰 岛素 至 1 / , u m1 准确 匀速 静脉输 注根据血 糖监 测结 果及时 调整胰 岛素用量 维持血糖 在理想范 围内 ( . - . mmo / 44 6 1 l 1。 )
292.
进行血 糖测试 前 , 查血糖 仪显示 的代码 必须与试纸 瓶标 签上的 检 代码 相 同 。试 纸 是否 干 燥 、 清洁 、失效 。选 择 对 血糖 影 响较 小 的 消毒 液消毒 皮肤 , 周雷 等川 别以 7 %酒精 与 0 1 分 5 . %洗必 泰对手 指消 毒, 发现两者 皮 肤消毒效 果 相当 。而 冼 必泰对 皮肤 刺激小 , 对结 果影
孔 冬 梅 冯 玉梅 陶 丽 华
【 要 】 急 性有 机磷 中毒 后 的最 佳 饮食 时 间为 中毒 48 摘 h后 进 食 。本 文 报 告 了 1 例 急性 有 机磷 中毒 患者 的饮食 护 理 , 9 正确 把 握
饮 食 时 间可 以提 高患 者 治 愈 率 ,并 可 以减 少 有 机磷 中毒 后 出现 的反 跳 现 象 。 【 键词 】 急性有 机磷 中毒 关 饮食 护理
Ch n e lh Ca eN u rt i a H a t r tii on \

’ 、


老年 危重患者 的血糖监 测及 护理
权 超 李静 波 吴 吉 祥
【 要】 临床 上 重症 患 者 常 出现 高 血 糖 ,即使 既往 没有 糖 代谢 紊 乱 的基 础 病 史 , 激 性 高血 糖 亦 非 常 普遍 。应 激 性 高血 糖 在 摘 应
次 。
1临 床 资 料
我院 2 0 -2 0 0 7 0 9年共收治老年 危重患者 2 4例 , 中男 1 0例 , 5 其 7 女 8 4例 , 年龄 6 —8 2 4岁均为 各种 人手术后 患者 。
2血糖的监测及护理 :
2 1监 测方法利 用强生稳步 倍加型血糖 仪进行 监测 . 采用快速血糖 仪测定法 , 采末梢血( 指尖 血) 一滴 自然滴落到血 糖试 纸粉 红色测试 I 的 巾 位嚣 , × : 翻转试纸 , 查看确认 点是否全部 变蓝 , 丁
指 甲角 皮肤 薄 处 。 2 4 确保 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 .
参考文献
【】 秦 龙治 疗[] 中 国临床营 应 J.
养 杂志 , 0 4 l ( )5 -5 . 2 0 , 2 1 .0 4
【 陆 丽萍 , 2 】 影响指尖血 糖监测的 因素 分析… , 护理研 究 ,0 2 1 () 2 0 ,65 ;
严 重创 伤 , 感染 等 危重 病人 中普遍 存 在 , 是衡 量 疾病 严重 程度 的标 志之 一 , 血糖 水 平越 高 , 续 时 间越 长 , 后越 差 。 年龄 也 与 持 预 高血 糖 发生 率相 关 , 在对 创伤 患者 的研 究 中 6 0岁 以上 的老年 人 同年 轻人 相 比 , 其高血 糖发 生率分 别 为 3 % 和 0 。如 何 严密 , 8 % 准确 地 对老 年 危 重患者 进 行血 糖 监测及 观 察 ,已成 为 I u护理 工 作 的新 挑 战 。现 将 我 院 1 年 患者 血 糖 监测 及护 理 报告 如下 : c u老 0
【】 周雷 , 3 周玲 丽 , 孙文瑞 , 2种消毒 剂对末 梢血唐检 测结 果的影响 .
【] 理研 究 , 0 2,6 5 :6 -2 . J护 2 0 1 () 2 0 61
作者 单位 : 辽宁省肿 瘤医院 IU科 1 0 4 G 02 1
急性 有机磷 中毒患者 的饮食 护理
【 中图分 类 号】 R2 48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1 0 4— 7 a (0 00 — 0 9一 2 0 4 42 l)3 0 6 b 0
有机磷 中毒症状 和体征 出现与否 、程度 轻重 , 主要取 决于有 机磷 农 药的种 类、侵 人体 内的途 径和剂 量 。诊断的 主要 依据 : 接触 史 , 尤
的愈 后 起到 了极其 重 要的 作用 。
情 况调节采 血笔 , 使采血时 进针深 度以针尖 刺到皮 肤乳头 层毛细 血管
为宜 , 一般进针深 2 rm, -3 a 自然流出血液抹 吸到试纸 的粉红色 测试区 的 J f央。注 意不 要补 加 第二 滴血 样 , 否则 会导 致 测量 结 果不 准确 。 2 3 正确 的采血部位 . 因危再病人经 常是 2 h维持静脉 输注 , 4 在泵入胰 岛素肢 体的指端 采血 测得 的 f糖 值偏低 ; m 在输 注 葡萄 糖的指 端采 血测 得的 值偏 高【 。 2 】 因此 采血时 应选 择不输 液 的肢体 指端 采 血。一 般选择 手指 指 头两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