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的设计

合集下载

烟囱原理的建筑设计

烟囱原理的建筑设计

烟囱原理的建筑设计
烟囱原理在建筑设计中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物内部烟道通风和排烟的问题。

烟囱是一种特殊的结构,通过其内部产生的气流来实现空气的流动,起到通风、排烟的功能。

在建筑设计中,烟囱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烟囱高度和截面积:烟囱的高度和截面积是影响其通风、排烟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烟囱越高,自然抽风效果越好。

而烟囱的截面积要根据建筑物内部的面积和需要通风的空间大小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通风效果的同时不会损失过大的热量。

2. 烟道与烟囱的连接方式:烟道是烟囱与建筑物内部通风空间之间的连接通道,其设计需要考虑烟道与烟囱的密封性和连接方式。

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烟道与烟囱之间使用密封垫片进行连接,以保证烟囱的通风效果。

3. 烟囱的结构和材料选择:烟囱的结构和材料选择要考虑到其抗风压能力和抗高温能力。

通常采用具有良好抗风压和耐高温性能的材料,如钢结构、混凝土等。

4. 烟囱的降温措施:烟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烟气温度高会产生辐射热,因此需要采取降温措施,以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降温措施包括在烟囱表面添加保温材料或冷却设备,以降低烟囱表面温度。

总之,烟囱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内部通风、排烟需求,合理设计烟囱的高度、截面积和连接方式,选择适当的结构和材料,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以实现良好的通风、排烟效果。

烟囱设计标准

烟囱设计标准

烟囱设计标准
烟囱设计标准是指制定出来的符合安全、环保、节能和经济性等要求的针对烟囱的技术规范。

以下是常用的烟囱设计标准:
1. GB 50016-2014 建筑结构防火设计规范
烟囱的设计必须符合建筑结构防火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如防火材料的选择、布置和间距等。

2. GB 12523-2011 建筑暖通空调技术标准
烟囱的设计必须符合建筑暖通空调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如烟气排放口的位置、高度、长度和直径等。

3. GB 50974-2014 建筑钢结构技术规范
钢制烟囱的设计必须符合建筑钢结构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如钢筋、焊接和防腐等。

4. GBJ 87-1985 工矿企业烟囱设计规范
工矿企业烟囱的设计必须符合该标准的相关规定,如抗风能力、抗震能力和烟气排放量等。

5. DL/T 1073-2007 烟囱工程建设及验收标准
对烟囱工程的建设和验收必须符合该标准的相关规定,如烟囱的安装位置、材料、
结构、制作、安装和验收等。

烟囱新建工程方案设计

烟囱新建工程方案设计

烟囱新建工程方案设计一、前言烟囱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必备设施,用于排放工业废气和烟尘。

在新建烟囱工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环保、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本文将从烟囱选址、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安装和调试等方面对烟囱新建工程方案进行设计。

二、烟囱选址1. 地理位置选择烟囱的地理位置选择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周围的建筑物、自然风向、气候条件等。

烟囱应该尽量远离居民区、观光景点等区域,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和人民的影响。

2. 地质条件选择在选择烟囱的地质条件时,应考虑地区的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表水位等因素,以避免因地质条件不利而引发烟囱倒塌、倾斜等安全事故。

三、结构设计1. 烟囱高度设计烟囱的高度设计需要根据烟气排放量、烟气排放温度、周围环境的气象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烟囱应该高出周围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高度,以保证烟气排放的畅通。

2. 烟囱结构设计烟囱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其受力情况、稳定性和耐用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烟囱的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保证其承载能力和耐用性。

3. 烟囱内部通风设计烟囱内部的通风设计需要考虑到烟气的流速、流向等因素,以保证烟气的排放顺利。

一般来说,烟囱内部应该设置导流板、烟气冷却装置等设施,以保证烟气的稳定排放。

四、材料选择1. 烟囱主体材料选择烟囱的主体材料应选择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不锈钢等。

2. 烟囱内部材料选择烟囱内部的材料应选择耐高温、耐磨损、不易积灰的材料,以保证内部通风畅通、烟气排放稳定。

五、安装和调试1. 烟囱的安装烟囱的安装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因安装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2. 烟囱的调试烟囱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以保证烟气的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保证烟囱的结构稳定、通风畅通。

六、总结在新建烟囱工程方案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选择、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因素。

烟囱高度、直径及烟囱取样口的设计规范

烟囱高度、直径及烟囱取样口的设计规范

烟囱高度、直径及烟囱取样口的设计规范1.烟囱高度设计的几个原则1.1.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原则GB16297-1996本标准设置下列三项指标:∙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通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到,任何通过烟囱有组织排放的废气必须满足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1.2.周围建筑高5m原则GB16297-1996标准规定: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1.3.等效烟囱原则GB16297-1996标准规定: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

2.烟囱直径及厚度设计原则排气筒的直径:根据HJ2000-201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中 5.3.5表述: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宜取15m/s左右。

当采用钢管烟囱且高度较高时或烟气量较大时,可适当提高出口流速至20~25m/s。

排气筒的厚度:根据GB50051-2013《烟囱设计规范》中10.3.3表述:钢烟囱的筒壁最小厚度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烟囱高度不大于20m时:tmin=4.5+C烟囱高度大于20m时:tmin=6+C式中,tmin……筒壁的最小厚度(mm)C……腐蚀厚度裕度,有隔热层时取C=2mm,无隔热层时取C=3mm。

3.烟囱取样口的设计规范排气筒中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按GB/T16157-1996执行。

烟囱设计一般规定

烟囱设计一般规定

烟囱设计一般规定3基本规定3.1设计原则3.1.1烟囱结构及其附属构件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烟囱结构或附属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如发生强度破坏、局部或整体失稳以及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2烟囱结构或附属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规定的限值,如达到变形、裂缝和最高受热温度等规定限值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1.2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根据不同的设计状况分别进行基本组合和地震组合设计。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分别按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进行设计。

3.1.3烟囱应根据其高度按表3.1.3划分安全等级。

表3.1.3烟囱的安全等级注:对于高度小于200m的电厂烟囱,当单机容量大于或等于300MW时,其安全等级按一级确定。

3.1.4对于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烟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下列公式的最不利值确定:7& ( 7% Sdic + 7L1 Sqik + T Q四/Ljbqjk ) W Rw(3, 1, 4-1)m i?7口(之了因$心注+ eyg^^yuSoik)& Rd (3.1- 4-2) t —l j = L式中:Y o——烟囱重要性系数,按本规范第3.1.5条的规定采用;Y Gi——第i个永久作用分项系数,按本规范第3.1.6条的规定采用;Y Q1——第1个可变作用(主导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按本规范第3.1.6条的规定采用;Y Q——第j个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按本规范第3.1.6条的规定采用;S Gik——第i个永久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 Q1k——第1个可变作用(主导可变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 Q.k——第j个可变作用标准值的效应;^,——第j个可变作用的组合值系数,按本规范第3.1.7条的规定采用;Y L1、Y Lj——第1个和第j个考虑烟囱设计使用年限的可变作用调整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采用;R d——烟囱或烟囱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工厂烟囱的设计标准

工厂烟囱的设计标准

工厂烟囱的设计标准
工厂烟囱的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烟囱高度:烟囱的高度是根据工厂排放物质的性质以及周围环境条件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烟囱的高度越高,烟气排放的距离越远,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根据污染防治要求,烟囱的最低高度一般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周围最高点的高度。

2. 烟囱截面尺寸:烟囱的截面尺寸大小对烟气的排放速度和排放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气流力学原理,烟囱截面面积一定时,烟气排放速度越高,排放效果越好。

因此,一般来说,烟囱截面应尽量大,以增加烟气的排放速度。

3. 烟囱材质:烟囱的材质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特点,以保证烟囱的使用寿命和排放效果。

常见的烟囱材质有钢结构、砖石结构和耐火材料等。

4. 烟囱内部结构:烟囱内部结构的设计对于烟气的排放速度和排放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烟囱内部应尽量减少曲线、弯头等阻力,以提高烟气的排放速度和流动效果。

5. 烟囱的维护和管理:烟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清洗和维护,以保持其正常运行和排放效果。

同时,对于高大的烟囱,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抗风措施,防止风力对烟囱的损坏。

总之,工厂烟囱的设计标准主要是基于环保要求和气流力学原
理,并综合考虑工厂排放物质的性质和周围环境条件来确定的。

只有按照设计标准建造烟囱,才能保证工厂排放的烟气能够得到有效的排放和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gb50051-20XX烟囱设计规范

gb50051-20XX烟囱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gb50051-20XX烟囱设计规范篇一:烟囱设计规范锅炉房烟囱设计新建锅炉房的烟囱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燃煤、燃油(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高度的规定:1)每个新建锅炉房只允许设一个烟囱,烟囱高度可按表8.4.10-1规定执行。

表8.4.10-1燃煤、燃油(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gb13271-20xx)表8.4.10-3燃煤锅炉砖烟囱出口内径参考值表8.4.10-4燃油、燃气锅炉钢制烟囱出口内径参考值6.当烟囱位于飞行航道或飞机场附近时,烟囱高度不得超过有关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

烟囱上应装信号灯,并刷标志颜色。

7.自然通风的锅炉,烟囱高度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保证烟囱产生的抽力,能克服锅炉和烟道系统的总阻力。

对于负压燃烧的炉膛,还应保证在炉膛出口处有20~40pa的负压。

每米烟囱高度产生的烟气抽力参见表8.4.10-5。

表8.4.10-5烟囱每米高度产生的抽力(pa)2.计算方法二:烟囱的阻力计算:1.烟囱的摩擦阻力pycm(单位为pa):2.烟囱出口阻力pycc(单位为pa):3.烟囱总阻力pyc(单位为pa):砖烟囱和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砖烟囱的最大高度不宜超过50m。

2.烟囱下部应设清灰孔,清灰孔在锅炉运行期间应严密封好(可用黄泥砖密封)。

3.烟囱底部应设置比水平烟道入口低0.5~1.0m的积灰坑。

4.当烟囱和水平烟道有两个接入口时,两个接口一般应相对设置,并用与水平烟道成45o角的隔板分开,隔板高出水平烟道的部分,不得小于水平烟道高度的1/2。

5.烟囱应设置维修爬梯和避雷针。

钢烟囱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烟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烟囱壁厚要考虑一定量的腐蚀裕度,当烟囱高度为20~40m,直径为0.2~1.0m 时,无内衬的筒体壁厚取4~10mm,有内衬的壁厚取8~18mm。

2.当烟囱高度和直径之比超过20时,必须设置可靠的牵引拉绳,拉绳沿圆周等弧度布置3~4根。

烟囱设计规范

烟囱设计规范

烟囱设计规范烟囱设计规范烟囱是建筑物中用于排放废气或烟雾的管道系统,其设计规范是确保其安全性和效率的关键。

以下是烟囱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考虑因素:1. 尺寸和高度要求:烟囱的尺寸和高度必须能够满足烟气排放的需求。

一般来说,烟囱的高度越高,烟气排放效果越好。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用途来确定烟囱的高度。

烟囱的截面积也需要根据燃烧设备的烟气量来确定。

2. 材料选择:烟囱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必须能够耐受高温和腐蚀。

常见的烟囱材料包括不锈钢、陶瓷和耐火砖。

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3. 热量损失控制:烟囱的设计应最小化热量的损失,以提高燃烧设备的效率。

这可以通过在烟囱上加装绝热材料来实现。

绝热材料可以减少热量的传导和辐射,从而减少能量的浪费。

4. 烟囱的结构和支撑:烟囱的结构必须足够稳固和坚固,能够承受高温和风力等外部力量的作用。

支撑和固定烟囱的结构物应符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确保烟囱的稳定和安全。

5. 引风系统:烟囱的引风系统是为了增加燃烧设备的排烟效果。

这可以通过在烟囱顶部设置引风装置来实现,以增加烟气的流动速度和排出量。

6. 烟囱喷淋系统:烟囱喷淋系统可用于降低烟囱内壁的温度,防止积灰和腐蚀。

喷淋系统要求可靠、易于维护,并与烟囱的排烟系统相互配合。

7. 排烟效果测试:烟囱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排烟效果测试,以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测试包括测量排烟量、烟雾浓度和温度等指标,并调整烟囱的设计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排烟效果。

总之,烟囱设计规范是确保烟囱安全性和效率的基础。

设计师在进行烟囱设计时需要考虑尺寸和高度要求、材料选择、热量损失控制、烟囱的结构和支撑、引风系统、烟囱喷淋系统等因素,并进行排烟效果测试,以保证烟囱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囱的设计
1. 设计参数 :
车间平均温度:25℃
环境温度:-9℃
当地气压:100KPa
按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浓度排放:60mg/m^3
假设处理风量:6000m3∕h ;出口流速:
2.计算:
(1)烟气热释放率:
式中:H Q —烟气热释放率,kw ;
a p —大气压力,取邻近气象站年平均值;
v Q —实际排烟量,s m 3
s T —烟囱出口处的烟气温度,433K ;
a T —环境大气温度,K ;
取环境大气温度a T =293K ,大气压力a p =978.4kP
=0.35*1000000*6000/3600*(25+9)÷(25+273)=665KW
(2)烟囱出口内径:
m A d 376.014.311
.044=⨯==π
(3)由H Q ≤1700KW 或△T <35K
△ H=2*(1.5Vd+0.01Qh)÷v
=2*(1.5*0.376*15+0.01*665)÷3
=10m
(4)则以大气污染物地面绝对最大浓度来确定烟囱几何高度(这里U S 采用危险风速计算)。

其公式为:
式中:H S1 - 烟囱口距地面的几何高度,m ;
Q - 污染源源强,mg/s ;
ΔH - 烟气抬升高度,m ;
U S =B/H s 危险风速(此时ΔH =H s ),m/s ;
C 0 -污染物规定浓度限值,mg/m 3;
C B - 地区污染物背景浓度,mg/m 3;
бz/бy-垂直与横向扩散参数之比。

H s
烟囱最后确定的选取高度H S 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H S 应高于或等于H S1和H S2中的较大值;
②H S 应符合烟囱设计模数系列,即30、45、60、80、100、120、150、180、210、240m 高度。

即所取高度为45m 。

()H
C C eu Q H B o s Y Z s ∆--⨯≥πσσ/21;
0.15.0-
(5)烟囱下部内径:D2=D+2*i*H=0.376+2*0.02*45=2.176m
2.选择风机:
(1)风量计算
在确定管网风量的基础上,考虑到风管、设备的漏风,选用风机的风量应大于管网计算测定的风量,计算公式如下:
Q K Q Q =0
式中:0Q —选择风机的计算风量,m ³/h
Q K —风量附加安全系数,一般管道系数取1.0~1.1,吸收系统去1.1~1.5,且吸收器漏风另加5%~10%,
本设计取 1.1=Q K
则 h Q K Q Q /m366006000.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