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基础设计
烟囱烟道施工方案

烟囱烟道施工方案一、概况:烟囱和烟道是本工程建设工程中的一个构筑物工程项目,本项目工程布置于一期建设工程范围内,是个砖砌体构筑物,其设计标高±0.000m,相当于确定标高3.300m,和室内外标高相差300mm。
烟囱的编号50/2.0—0.7—400,即烟囱高度50m,顶部口内径为2.0m,基本风压为0.7KN/㎡。
基础为桩基,桩接受预制钢筋砼方桩,规格型号为JAZHb—235—1111C,共计26根桩。
桩顶标高-2.5m,烟囱承台底标高为-2.6m。
烟道基础为筏板基础,厚度为300mm。
基础底标高为-1.3m,烟道纵向设置5个进烟口,烟道端部设一个出灰口。
烟道顶部为半圆拱顶。
烟道基础须置于老土上(即为○2层土质)假如超深接受C15砼填充。
二、施工技术要求:烟囱、烟道施工参照00G211—3图集。
施工技术要求如下:1、烟囱、烟道的筒壁砖砌体,接受MU10机制粘土砖,砌筑砂浆接受M7.5水泥混合砂浆。
2、依据业主及设计院要求燃煤含硫量为3~4%,烟囱、烟道内衬须实行防腐措施。
(1)、内衬砌筑材料:砖接受机制粘土砖,等级为MU10,砌筑砂浆接受水玻璃耐酸砂浆。
(2)、隔热材料接受岩棉板,容重量小于2.0KN/m3。
(3)、烟囱、烟道的圈梁砼接受水玻璃耐酸砼。
(4)、烟囱、烟道筒壁内表面应涂刷2mm厚沥青防腐层。
3、烟囱筒身外表面坡度均为2.5%4、烟囱、烟体壁厚:±0.000m~10.000m标高之间壁厚为620mm,10.000~20.000m标高壁厚为490mm,20.000~30.000m标高之间壁厚为370mm,30m顶部标高之间壁厚为240mm。
5、烟囱内衬隔热层厚度:±0.000m~10.000m标高之间内衬厚为240mm,隔热层为100厚。
10m标高以上内衬厚度均为120mm,隔热层厚度均为50mm。
6、每隔10m筒体砌筑节点参照00G211—3图集31页2、4、6节点大样,32页11节点大样,烟道连接口见33页13节点大样。
烟囱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一:本工程设计烟囱总高度102m,出口内径2.0m,基本风压0.55KN/m²,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水平地震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Ⅱ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基础埋深为4m,烟气温度为150℃~250℃,烟气腐蚀性等级为无腐蚀,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烟囱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设计依据《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三:烟囱型号3.1烟囱编号:YC100/2.0-0.55-2-150-b3.2筒壁型号选用:TB100/2.0-13.3基础型号:J100/2.0-4四:主要建筑材料4.1 混凝土4.1.1 筒壁:高度为102m,烟囱采用C35。
4.1.2 基础:采用C30。
4.1.3 垫层及散水:C15。
4.1.4 混凝土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
4.1.5 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宜大于0.5。
4.1.6 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应超过45kg/m³,不应低于300kg/ m³(C35)。
4.1.7 环境类别为二(b)类时,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3%、0.2%和0.1%。
4.18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 m³。
4.2 钢筋:HRB335级钢筋,fy=300N/mm²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要求。
烟囱基础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1.1设计概况本工程为陕西国华锦界煤电工程烟囱基础工程,烟囱中心坐标为:A=669.04 B=1076.25,土0.00m 相当于黄海高程1153.00m,基础埋深为-5m,地基处理采用桩基,基础采用环形承台,半径为17.6m,底板厚2.8m,基础环壁外半径分别为:12.6m 10.7m,内半径为:9.9m,钢内筒支墩坐落在烟囱基础上,外半径为:5.05m,内半径为:4.15m。
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0 ;底板及钢内筒支墩C30 ;基础环壁C40。
基础底部钢筋保护层厚度为:130mm,其它处为:40mm。
钢筋采用HRB335级,HPB235级钢筋。
1.2工程量钢筋:总计:184.8t混凝土:2施工应具备的条件2.1人员资质要求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混凝土工、钢筋工经培训并考试合格。
2.2场地及力能供应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水电源引至使用地点,满足施工需要。
详见场地平面布置图。
2.3材料准备各种原材均已到场,经复试检验合格。
2.4机械准备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机具均需要做到性能良好,安全可靠,在使用中按其性能特点进行保养,并按照安全工作规程合理使用。
施工机械、机具的操作规程固定在机械附近明显的地方,对于用电机械的漏电及接地试验调试后方可使用。
2.5施工技术准备建立烟囱测量控制网,烟囱测量控制网由业主提供的厂区测控网引测,测量设备使用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烟囱控制网设在基础外侧,设八个测控点通过烟囱中心呈十字布置,精度达到国家二级控制网验收标准,根据主控制网做施工轴线控制桩,精度达到国家三级标准,烟囱测控网、轴线控制桩经四级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完成图纸会审,无未明确设计问题。
施工方案切实可行、审批手续齐全。
并向管理层、操作层交底。
34施工方法、步骤及工期要求4.1施工步骤地基处理-垫层模板支设-基础垫层―基础放线及验收-底板钢筋制作及绑扎f底板钢筋验收f底板模板支设f底板模板验收f底板浇筑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养护-底板拆模-底板混凝土工程验收-环壁放线-环壁钢筋制作及绑扎-环壁钢筋验收-环壁模板支设-环壁模板验收-环壁混凝土浇筑-环壁混凝土养护-环壁拆模-环壁混凝土工程验收。
自立式钢烟囱基础顶面内力计算

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自立式钢烟囱基础顶面内力计算与基础设计钢烟囱基础顶面内力计算 一、钢烟囱基本信息烟囱直径:d =2500mm ; 烟囱高度:H =20000mm烟囱运行重量:15T (折合150kN ) 二、烟囱基础地震作用计算1)罐体基本自振周期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13)钢烟囱基本自振周期按如下公式计算,dH T 2211024.026.0-⨯+= (1) 式中,1T 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H 为结构高度;d 为烟囱直径。
已知H =20m ,d =2.5m ,代入公式(1)求得T 1=0.644s 。
2)地震动设计参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面基本加速度0.20g ,场地类别为Ⅲ类,地震分组为二组。
根据《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表5.1.5-1及5.1.5-2得,对于多遇地震场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 =0.16,场地特征周期T g =0.55s 。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取钢烟囱的阻尼比为0.01。
根据5.1.6条第2款:当构筑物阻尼比不等于0.05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需参考下述公式计算。
ζζγ63.005.09.0+-+= (2)式中,γ为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ζ为阻尼比。
代入数据求得γ=1.0111。
ζζη6.108.005.012+-+= (3)式中,2η为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0.55时取为0.55。
代入数据求得2η=1.4167。
根据5.1.6条1款图5.1.6地震影响系数曲线:T g <T 1<5T g ,故计算地震影响系数,19325.016.04167.1644.055.00111.1max 2g =⨯⨯⎪⎭⎫ ⎝⎛=⎪⎪⎭⎫ ⎝⎛=αηαγT T (4) 且max 12.0αα>。
3)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烟囱基本自振周期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 =150kN 。
根据5.2.1条第1款,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 9875.28eq EK ==G F α,则水平地震作用倾覆弯矩标准值kN.m 875.289EK =M 。
烟囱设计一般规定

烟囱设计一般规定3基本规定3.1设计原则3.1.1烟囱结构及其附属构件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烟囱结构或附属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如发生强度破坏、局部或整体失稳以及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2烟囱结构或附属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规定的限值,如达到变形、裂缝和最高受热温度等规定限值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1.2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根据不同的设计状况分别进行基本组合和地震组合设计。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分别按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进行设计。
3.1.3烟囱应根据其高度按表3.1.3划分安全等级。
表3.1.3烟囱的安全等级注:对于高度小于200m的电厂烟囱,当单机容量大于或等于300MW时,其安全等级按一级确定。
3.1.4对于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烟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下列公式的最不利值确定:7& ( 7% Sdic + 7L1 Sqik + T Q四/Ljbqjk ) W Rw(3, 1, 4-1)m i?7口(之了因$心注+ eyg^^yuSoik)& Rd (3.1- 4-2) t —l j = L式中:Y o——烟囱重要性系数,按本规范第3.1.5条的规定采用;Y Gi——第i个永久作用分项系数,按本规范第3.1.6条的规定采用;Y Q1——第1个可变作用(主导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按本规范第3.1.6条的规定采用;Y Q——第j个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按本规范第3.1.6条的规定采用;S Gik——第i个永久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 Q1k——第1个可变作用(主导可变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 Q.k——第j个可变作用标准值的效应;^,——第j个可变作用的组合值系数,按本规范第3.1.7条的规定采用;Y L1、Y Lj——第1个和第j个考虑烟囱设计使用年限的可变作用调整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采用;R d——烟囱或烟囱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烟囱设计素描结构知识点

烟囱设计素描结构知识点烟囱作为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排出废气和烟雾的功能。
为了保证烟囱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烟囱的设计要考虑到结构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烟囱设计的素描结构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一、烟囱的基础设计烟囱的基础设计是烟囱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烟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烟囱的基础通常采用混凝土基础或者钢筋混凝土基础。
在素描中,可以使用直接表现基础形状和尺寸的简单线条,例如使用长方形或圆形来表示相应的基础。
二、烟囱的主体结构烟囱的主体结构是烟囱的主要承重部分,需要根据烟囱的高度和直径来设计。
常见的主体结构包括砖砌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在素描中,可以使用粗线条来勾勒主体结构的轮廓和细节,以突出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三、烟囱的隔热层设计隔热层是烟囱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起到降低烟囱表面温度、减少能量损失的作用。
常见的隔热层材料包括耐火砖、耐火混凝土和隔热材料等。
在素描中,可以使用线条和阴影效果来表示隔热层的存在,并强调其保温隔热功能。
四、烟囱的顶部设计烟囱的顶部设计是为了保护烟囱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提供良好的烟气排放和风阻。
顶部设计常见的形式包括圆锥形、拱形和平顶等。
在素描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描绘烟囱顶部的形态,使其符合实际设计的要求。
五、烟囱的辅助结构设计烟囱的辅助结构是烟囱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例如支撑结构、接口连接、防雷装置等。
在素描中,可以利用细节线条和标识来表现烟囱的辅助结构,使其与主体结构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结:烟囱设计素描结构知识点涵盖了烟囱的基础设计、主体结构、隔热层设计、顶部设计和辅助结构设计。
在素描中,可以运用不同的线条、形状和阴影效果来表现烟囱的各个结构部分,并突出其特点和功能。
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设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烟囱设计,以满足安全、稳定和高效的要求。
gb50051-20XX烟囱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gb50051-20XX烟囱设计规范篇一:烟囱设计规范锅炉房烟囱设计新建锅炉房的烟囱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燃煤、燃油(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高度的规定:1)每个新建锅炉房只允许设一个烟囱,烟囱高度可按表8.4.10-1规定执行。
表8.4.10-1燃煤、燃油(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gb13271-20xx)表8.4.10-3燃煤锅炉砖烟囱出口内径参考值表8.4.10-4燃油、燃气锅炉钢制烟囱出口内径参考值6.当烟囱位于飞行航道或飞机场附近时,烟囱高度不得超过有关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
烟囱上应装信号灯,并刷标志颜色。
7.自然通风的锅炉,烟囱高度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保证烟囱产生的抽力,能克服锅炉和烟道系统的总阻力。
对于负压燃烧的炉膛,还应保证在炉膛出口处有20~40pa的负压。
每米烟囱高度产生的烟气抽力参见表8.4.10-5。
表8.4.10-5烟囱每米高度产生的抽力(pa)2.计算方法二:烟囱的阻力计算:1.烟囱的摩擦阻力pycm(单位为pa):2.烟囱出口阻力pycc(单位为pa):3.烟囱总阻力pyc(单位为pa):砖烟囱和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砖烟囱的最大高度不宜超过50m。
2.烟囱下部应设清灰孔,清灰孔在锅炉运行期间应严密封好(可用黄泥砖密封)。
3.烟囱底部应设置比水平烟道入口低0.5~1.0m的积灰坑。
4.当烟囱和水平烟道有两个接入口时,两个接口一般应相对设置,并用与水平烟道成45o角的隔板分开,隔板高出水平烟道的部分,不得小于水平烟道高度的1/2。
5.烟囱应设置维修爬梯和避雷针。
钢烟囱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烟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烟囱壁厚要考虑一定量的腐蚀裕度,当烟囱高度为20~40m,直径为0.2~1.0m 时,无内衬的筒体壁厚取4~10mm,有内衬的壁厚取8~18mm。
2.当烟囱高度和直径之比超过20时,必须设置可靠的牵引拉绳,拉绳沿圆周等弧度布置3~4根。
钢筋水泥烟囱新建工程方案

钢筋水泥烟囱新建工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建钢筋水泥烟囱工程,设计参数如下:1. 烟囱高度:50m2. 烟囱直径:2m3. 材料:钢筋混凝土4. 负荷计算参数:按照设计标准规范进行计算5. 施工时间:约3个月6. 工程造价预算:200万元二、设计方案1. 烟囱结构设计本工程采用钢筋水泥为主要材料进行烟囱的新建,烟囱为圆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烟囱高度50m,采用32MPa的C30混凝土进行浇筑。
2. 基础设计烟囱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基础采用环形的方式进行设计,根据土壤条件和荷载要求进行计算,基础深度为2m,直径为6m。
3. 抗震设计考虑到烟囱在地震条件下的受力情况,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使其在地震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行。
4. 防风设计在烟囱顶部设置风向标,根据风载荷的大小确定设置的数量和尺寸,确保烟囱在风力条件下的稳定性。
5. 烟囱内衬为了防止烟囱被腐蚀和磨损,设计烟囱内衬的材料为耐火材料,提高烟囱的使用寿命。
6. 施工方案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从地基开挖开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制作和混凝土浇筑,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7.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设置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8. 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用水量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9. 烟囱运行在烟囱建成后,进行试车和调试工作,保证烟囱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具体实施方案1. 建设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设备的准备、材料的采购,土方开挖等。
2. 地基基础施工对烟囱基础进行地基开挖、浇筑混凝土,确保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钢筋混凝土烟囱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制作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内衬施工进行耐火材料的内衬工作,提高烟囱的耐腐蚀性能。
5. 通风与检修平台安装在烟囱上设置通风与检修平台,方便日常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电厂120m高烟囱,经程序计算,基础上部荷载(M、N、V)标准值分别为:Mk=110234.4kN.m;Nk=40574.1kN;Vk= 2171.9kN;设计值分别取:M=154328.16kN.m;N=48688.91kN;V=3040.66kN;基础埋深H=6.0m,经计算基础外形尺寸分别为:
(圆形基础)
通过比较新规范的计算公式仅将旧规范计算公式中的r2替换为rz其余部分均一致。下面我们以实例计算结果,看一下新规范本次修订的结果是否与条文说明中所说一致。
3.实例比较
例一(环形基础):
某电厂180m高烟囱,经程序计算,基础上部荷载(M、N、V)标准值分别为:Mk=141759.7kN.m;Nk=69693.6kN;Vk=1337.9kN;设计值分别取:M=198463.58kN.m;N=83632.32kN;V=1873.06kN;基础埋深H=5.5m,经计算基础外形尺寸分别为:
r1=10.2;r2=8.55;r3=7.24;r4=5.2;rz=7.895;
根据规范得出:
;分别代入ຫໍສະໝຸດ 旧规范:《安徽院烟囱设计绘图程序》采用标准值计算结果=1911.7 kN.m/m
调整基础外形尺为:仅r4=5.3;r1、r2、r3、rz不变,根据规范得出:
;
分别代入新旧规范:
《安徽院烟囱设计绘图程序》采用标准值计算结果=1754.8 kN.m/m
- - -(环形基础)
- - - - - - - - - - - - - - -(圆形基础)
《烟囱设计规范》(GBJ 51-83)
- - -(环形基础)
- - - - - - - - - - - - - - -(圆形基础)
以上公式中的弯矩符号均与规范中的标注符号一致
公式中基础几何尺寸见下图
(环形基础)
r1=9.5;r2=7.3;r3=5.455;rz=6.377;
根据规范得出:
;
分别代入新旧规范:
=631.3 kN.m/m
=1695.0 kN.m/m
《安徽院烟囱设计绘图程序》采用标准值计算结果=1297.7 kN.m/m
同样仅将本例中r2改为6.7:MT=-50.6 kN.m/m
看以上两例的计算结果,新规范的计算结果远小于旧规范,甚至为负值。
关闭窗口
【内容提要】对于火电厂烟囱的设计,由于原《烟囱设计规范》(GBJ51-83)一直未更新,部分设计院一直使用根据《烟囱设计规范》(GBJ51-83)编制的烟囱设计绘图程序进行烟囱的施工图设计,按规定2003年5月1日起烟囱设计开始执行《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由于现阶段烟囱设计绘图程序未及时更新,本文通过新旧规范实例计算结果的简单比较,论述了按《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对烟囱板式基础底板环壁内上部单位宽度的弯矩计算,是偏于不安全的。
除去上条基础上部荷载取值不同外,新规范仅在计算基础底板上部弯矩时,与旧规范不同,其余部分均相同。按《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条文说明,此条修改使计算更为合理,使弯矩值有所降低。当环壁较厚时,可使弯矩降低10%以上。
新旧规范环壁内上部单位宽度的弯矩计算公式的比较:
《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
2.规范比较
为保证烟囱基础设计能满足《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本人对新旧规范基础部分作了详细的比较:
首先在基础上部荷载(M、N、V)取值,新规范在确定基础外形尺寸时采用标准值,计算基础内力时采用的是设计值,而旧规范均采用的标准值。新规范的此条修改是与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相一致的。
4.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和分析,可看出,按《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计算的板式基础的环壁内上部单位宽度的配筋计算是混乱的,并非象其条文说明中所说——“这种修改使计算更为合理,使弯矩值‘有所降低’。当环壁较厚时,可使弯矩降低10%以上”。
建议在无新规范程序的情况下,可暂时将旧规范程序计算的基础上部荷载乘以1.2~1.4的系数,然后代如旧规范公式进行基础强度计算。
【关键词】《烟囱设计规范》(GBJ51-83)、《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烟囱设计绘图程序、板式基础、环形基础、圆形基础
1.概述
烟囱是火电厂中较重要构筑物,而烟囱基础设计的安全与否是整个烟囱设计安全度的重要保障之一。
由于新规范(GB50051-2002)于2003年5月1日才开始执行,对于钢筋混凝土烟囱设计,过去电力设计采用较普遍的是按旧规范(GBJ51-83)编制的《西北院烟囱设计绘图程序》和《安徽院烟囱设计绘图程序》,烟囱基础一般采用板式基础,板式基础又分为圆形基础和环形基础,对于底板直径较大的板式基础,采用环形底板较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