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域文化第一次作业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第一次作业参考(第一章 总论)(整理)

一、填空题1、江苏境内以平原为主,包括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四部分。
2、江苏省的名称,始于清代康熙六年即_1667年,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组成。
3、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块人类头骨化石,是距今约_30万年的“南京猿人”。
4、明清_时期,宜兴以紫砂陶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
5、唐代,苏州成为江南运河的交通枢纽,人口稠密,百工兴旺。
6、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南京丝织业在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7、隋唐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8、宋代时,人们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苏州的繁荣程度。
9、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因此而名为“彭城”。
10、张之洞在南京创办了江南储才学堂,后改为江南高等学堂。
11、每年正月十六南京人都有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上城头览胜的习俗。
12、徐海风味,指徐州、连云港一带的地方风味。
二、名词解释1、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金陵)。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又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2、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3、维扬文化: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又有“淮左名都”之称,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4、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今徐州、淮阴、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5、苏东海洋文化:江苏东部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沿海的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三地主体的文化圈。
6、书院:是封建教育制度下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
三、简答题1、简述江苏的地理特征。
地域文化作业(一)

★地域文化★一、填空题1.文化源地是文化事务、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主要由习俗、服饰、(艺术)、(饮食)、(生产方式)、(制度)等文化要素组成。
2.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周代的(夏历)。
3.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三秦文化指的是附加在三秦大地上自然景观上的秦人的活动形态、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必然联系,具体表现为民族传统、(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等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3.关中因四大关隘(函谷关)、(武关)、(陈仓大散关)、(萧关)而得名。
4.有“中华第一陵”之称的陵墓是(轩辕黄帝陵墓)。
5.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游幸的温泉胜地是(华清池)。
6.素有“八百里秦川”美誉的地区是(关中平原)。
7.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将陕甘革命根据地更名为(陕甘宁边区)。
8.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典型的(母系)氏族文化遗址。
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反映的是秦末项羽焚毁(阿房宫)的史实。
二、名词解释1.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2.三秦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
陕西还称“三秦”。
3.半坡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
195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
遗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区、制陶器窑场,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
彩陶花纹以动物形象为多。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列举题1.列举秦汉时期关中修建的水利设施。
(1)、战国时期郑国渠。
(2)、龙自渠。
西汉关中灌渠的穿凿,以龙首渠较早,约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问。
(3)、六辅渠。
六辅渠足武帝元鼎六年由左内史倪宽主持兴建.为六条辅助性渠道的总称。
(4)、白渠。
西汉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
(5)、成国渠。
指西汉时新建的关中地区另一重要农田水利工程。
2.列举十处三秦文化遗址(地点、名称)。
地域文化第一次平时作业

地域文化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编)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要求:答案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Array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萌发的、经过漫长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的代称,后来泛指以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万年,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年以前的旧石器。
7. 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9. 《山海经》称巴人是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
11. 后世多以的、、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 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其东西长约公里,南北长约公里,总面积达万平方公里。
14. 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性与性。
15. 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16. 雾季期间,日机轰炸大大减少,1941年10月到1944年6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3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
2023年成人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作业1

2023年成人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作业1引言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
江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于了解江苏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江苏的地域文化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江苏的独特魅力。
江苏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地理特点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临杭州湾,地理位置优越。
江苏省幅员辽阔,总面积为102,600平方千米,是中国较小的省份之一。
江苏地势较为平坦,但也有着部分山脉和丘陵。
江苏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纵贯全境,为江苏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历史背景江苏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江苏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公元前3世纪,江苏地区成为楚汉之间的争夺重点。
汉代,江苏地区纳入中国统一的版图,成为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交汇地。
唐宋时期,江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明清时期,江苏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代以后,江苏经历了苦难和风雨洗礼,但也迅速崛起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
江苏的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文化江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音乐、戏曲、绘画、建筑等多个方面。
苏州评弹、苏州园林、扬州花鼓戏等都是江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苏州评弹是江苏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以独特的声腔和婉转的旋律而闻名。
苏州园林是江苏地区独特的建筑艺术,以精致的设计和细腻的园林景观吸引了世人的赞誉。
扬州花鼓戏是江苏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以其激情四溢的唱腔和高超的表演技巧而著称。
美食文化江苏的美食文化也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菜、徽菜、淮扬菜等都是江苏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细腻的烹饪工艺和独特的风味而享誉中外。
苏菜是江苏地区的主要菜系之一,以其精细的烹饪技巧和清淡爽口的口味而著称。
徽菜是江苏和安徽交界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注重色香味形俱佳而受到食客的喜爱。
淮扬菜是江苏扬州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选材严谨、烹饪精细而享誉江南。
《江苏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作业 (1)

1、简述镇江文化的特征。
答:(1)历史悠久,文脉绵长。
文献记载2500年前的朱方是其最早的地名。
考古证明镇江从南朝宋设南徐州,至今有1600年历史。
镇江历代名人辈出,鸿篇巨制迭见,《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开山之作”或“千古名篇”的地位。
(2)“吴头楚尾”的移民文化。
京口(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先秦时受吴越文化影响,号称“吴头楚尾”;历史上受北方移民影响很大,成为吴文化与北方文化冲突融汇的典型地带。
(3)以“城市山林”著称的山水文化。
镇江处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交通极为便利。
境内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茅山等著名山峰和诸多的寺观园林,历史上吸引过无数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来此,或归隐,或陶冶情操、或访古探幽、或山水寻游,并留下了众多著称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
(4)镇江使用的语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其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吴方言特征。
2、简述苏州文化的特征。
答:(1)厚重辉煌的吴文化底蕴。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的文物距今已有5900多年;苏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
苏州价值取向多元的传统,容许和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园林、丝绸、服装、刺绣、灯彩、木刻、盆景、绘画、医药等方面均获得较高的成就。
(2)海纳百川的水文化特征。
苏州濒临长江和太湖,浩瀚的长江和太湖水,碧波万顷,浩浩荡荡,成为苏州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之流。
水是柔和的,但能克刚。
苏州人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容纳各个方面的各种事物,呈现出新旧杂糅的文化景观。
刚柔相济,包容开放,精细雅致成为苏州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3)崇文、仁爱的传统。
“状元群”、“院士群”人文现象的出现,说明苏州具有滋养和吸引智者的优越山水环境与发达的经济条件,也反映了苏州人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心态。
苏州人怀着克己仁爱之心,最先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响亮口号。
(4)秀外慧中,精细雅致。
地域文化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要求:答案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古代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多万年,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9. 《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廪君。
11. 后世多以的槃瓠、板楯、廪君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 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其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总面积达8.2 万平方公里,14.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大熔炉性与多元性性。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练习题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1、江苏的文化由吴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和组成。
2、江苏省的名称取和二府的首字组成。
3、六朝指、、、齐、梁、陈。
4、东晋“二王”指建康人和父子。
5、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和。
6、明以后,“官话”是以为基础语言、以为标准音、以为其语法楷模的市民社会语言。
7、年代,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了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校。
8、梁文帝时编辑的是世界教育史上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
9、南朝《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提倡教育和教育的著作。
10、清代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名词解释题1、维扬文化2、金陵文化3、吴越文化4、秦淮5、两江三、简答题1、简述江苏传统文化经历的四次南北文化大交流2、简述江苏经济文化的基本特征3、简单江苏洋务教育对江苏教育的促进4、简述江苏园林的基本特点五、论述题举例说明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综合练习(一)答案一、填空题1、徐淮文化苏东海洋文化2、江宁苏州3、东吴东晋宋4、王羲之王献之5、扬州成都6、江淮方言南京语音白话小说7、30 晓庄学校8、《千字文》9、家庭教育儿童教育10、顾炎武二、名词解释题1、维扬文化是以扬州和泰州为为中心的区域文化。
历史上明代曾经设立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
2、或称“宁镇文化”。
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金陵)。
以三国吴先建都京口(镇江)后移都建业(今南京)为契机,以江淮方言与晚方言的并存互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春秋中期,吴王寿梦以邗邑(今扬州)为政治、军事中心,自称邗王。
后吴王阖闾任用伍子婿和孙武,破楚克郢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后勾践败夫差灭吴,范蠡在今脑筋长干里筑越城,为南京古城的雏形。
这段时间形成的文化和产生的影响称吴越文化4、秦始皇三次东巡途经吴楚,见金陵有帝王之气,于是改金陵为秣陵,凿钟阜,所开河道称之为“秦淮”。
5、清初,今江苏隶属江南省,今安徽地称“上江”,苏沪地称“下江”,合称“两江”。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题目及答案.doc

《江苏地域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_姓名: __ _ _____ ____学号: __ _ _ ___班级: ___ _ ____ _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占25%)成绩:时间: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_30 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汉代以后,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__中原__文化融合的进程。
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_江浙__行省,以北属__河南__行省。
4、__1667(康熙六年)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__阿拉伯__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_ 天京省和__苏福__省。
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_徽派__风格。
8、__郑和_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__苏常__熟,天下足”的民谚。
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_黄道婆_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淮盐,顾名思义以__淮河__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12、宜兴以__紫砂陶__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可以上溯至宋代13、1863年,__李鸿章__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4、常州西郊距今__2800_年的周__淹城__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的一条有11米长。
15、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__彭城__”。
16、无锡__薛氏__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江苏地域文化答: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名姓
码课程代
地域文化课程名称江苏
评阅教师
次任务一第
次任务四共
江苏开放大学
第一单元江苏文化总论考核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江苏历史悠久,但江苏省的得名是在公元_1667_年。
2、按地理特征,江苏文化可分为__苏南__文化、_苏中__文化和_苏北__文化三种类型。
3.纵贯江苏八个省辖市的京杭_运河_把苏北、苏中、苏南文化紧紧地连在一起。
4.流经江苏的长江与黄海交汇,给__苏南__、苏北文化注入了开放、包容的元素。
5.得于水的滋润,江苏农业大部分地区以__水稻__为主,副业以淡水养殖为胜。
6.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其中___太湖___居第三位,__洪泽湖___居第四位。
7.连云港市云台山主峰高624.4米,为___全省___第一高峰;宜兴市黄塔顶高611.5米,为___苏南___第一高峰。
8.苏菜主要由__淮扬菜__、苏锡菜、南京菜、_徐州菜__组成,其中南北又各有差别。
9.江苏境内可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_北方__方言区。
10.清康熙至嘉靖年间,__南京_ 丝织业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11.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__张陵____是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
12.老字号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___文化___现象。
13.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__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14.苏南地区利用江南的气候条件,在__清___代已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
15.宋代时,人们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__苏杭地区的繁荣程度。
得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吴文化
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无锡梅里(今无锡梅村一带)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金陵八家2.
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芩、胡慥八人,其中成就最高者为龚贤。
3.维扬文化
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又有“淮左名都”之称,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4.徐淮文化
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今徐州、淮阴、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得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省树银杏树和省花茉莉花的象征意义。
银杏为江苏的省树,茉莉花为江苏的省花。
省树、省花不仅是江苏省的文化符号,也是江苏人的精神和品格的象征。
银杏树是我国最古老珍贵的特有树种。
银杏高耸挺拔的身姿,坚忍不拔的品格,刚毅顽强的精神,象征着江苏江苏文化的悠久、厚重,江苏人坚毅、智慧、包容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健康长寿的标志。
茉莉花,芳香纯正、清雅而悠远。
茉莉名与实相称,随迁而安,品格高洁,符合江苏人不张扬,朴实无华而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
旋律优美的民歌《茉莉花》诞生于江苏,传唱世界,影响广泛。
茉莉花已成为江苏乃至中国魅力的一个符号。
2.简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特征。
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
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
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
三是社会和谐。
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
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
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江苏水文化的特征。
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试述明清时期江苏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小说创作方面,元末明初兴化人施耐庵的《水浒传》、淮安人吴承恩的《西游记》、寓居南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名作。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创作以苏州人冯梦龙纂辑的《三言》尤为突出。
《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全书共120篇,不少作品是以市民为主角的,具体生动地反映当时江南地区处在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相应而来的新的思想意识。
完成日期:2017 年月日
得分:
评阅时间:2017 年月日
课程名称:江苏地域文化第一次任务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