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化学反应原理教材解读》(鲁科版2020年)

合集下载

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交流分析结果: 与电源“+” 极相连:Cl-→Cl2 (失电子,氧化反应) 与电源“-” 极相连: Cu2+→Cu(得电子,还原反应)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阅读)课本P12,电解、电解池 (引导学生归纳) 1、电解的概念和电解池的概念及组成。 2、阴、阳极的判断及阴、阳极发生的半反应。写出电极反应 式及总反应式
教学程序 第二环节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阅读探究)课本P14资料在线:离子放电顺序
用实验结论和预测的认知冲突,提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带着探究目的阅读。
(学生归纳)1、离子阴、阳离子放电顺序及原因。 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Mg2+>Na + >Ca2+> K +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 Cu>Hg >Ag>S2->I->Br->Cl->OH->( NO3-、SO42- 等含氧酸根)
以化学史为契机, 感悟化学的魅力。
及时巩固电解原理,并渗透可利用电解原理冶炼金属。
教学教程学序程第序二第环二节环探节究探离究子离放子电放顺电序顺序
(设疑)若电解氯化钠溶液是否产生一样的结果? (演示)以石墨为电极材料,电解食盐水,并检验产物。
NaCl溶液
变“要我接受”为 “我要验证”,学生 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从学生熟悉的解释出发建立探究氛围。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以石墨为电极材料,给CuCl2溶液通电, 并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概念,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概念,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1.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原因,掌握热量变化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热量变化的概念,热量计的使用,热量变化的计算。

教学活动:热量变化的实验观察,热量计的操作练习,热量变化的计算练习。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1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反应速率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测量和计算,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计算练习,影响反应速率的讨论。

2.2 化学平衡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平衡现象,平衡常数的计算练习,平衡移动原理的解释。

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电子转移的计算。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练习,电子转移的计算练习。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学习目标: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方法。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方法。

教学活动:氧化还原反应应用实例的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调控方法的讨论。

第四章:酸碱反应4.1 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理解酸碱反应的概念,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酸碱反应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pH值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酸碱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练习,pH值的测量和计算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力 学
定量描述: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共 同
条 件 的






影响因素:T 、c 、P
化学反应速率有差别:
化 影 响

动速
反应历程、基元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力 率 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因素: c 、T、催化剂
合 成 氨
教材栏目介绍
多样化的栏目使得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联想·质疑

活动·探究


观察·思考

栏 目
交流·研讨
迁移·应用
本章自我评价
方法导引

历史回眸 一 般
资料在线 资
高 要 求 栏
化学前沿 料

化学与技术 身体内的化学
追根寻源 拓展视野
较深入
学海无涯 *内容 更深入
方法导引
一般资料性栏目
较深入分析问题、较全面拓展知识
更深入的提高内容
电解精 炼铜
电镀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电解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装置: 原电池
电极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
产生直流电
化学电源
金属腐蚀 (电化学腐蚀)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化学反应 判据:反应焓变(△H)
化 学
化方
反应熵变(△S)

认 识 化
学 向 影响规律:△H — T△S 热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模块的教材编写特点
突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
1.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 2.强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 学会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意义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限度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3.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意义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能量与热量2. 热化学方程式与热效应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第五章:化学反应与实际应用1.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2. 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3. 化学反应与环境污染及防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化学反应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2. 辅助教材:《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指导》3. 多媒体课件:用于讲解复杂概念和示例分析。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学术文章和实际应用案例。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用于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2. 实验试剂:配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3. 教学挂图:用于展示化学反应原理的结构和过程。

4.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现象和微观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课时,每课时45分钟。

高中化学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课件:1.1.1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课件(39张)

高中化学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课件:1.1.1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课件(39张)
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7时3
9分15秒下午7时39分19:39:1521.11.18
3.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_释__放__或__吸__ _收__的__热__量_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 (1)表示方法:用符号Q表示;Q>0,反应_吸__热__;Q<0,反应_放__热__。 (2)单位:_J_·_m_o_l_-_1_或__k_J_·m__o_l-__1。 (3)意义:定量描述化学反应_释__放__或 吸收的热能。
反应前后溶液温度 的变化值。 (3)计算公式:Q=-C(T2-T1) 。其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 热容 ,T1、 T2分别表示 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
2.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先将反应器置于绝热容器 中,然后在反应器中使酸、碱稀溶液混合,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传 入水(稀溶液)中,测量出 水(稀溶液)的温度变化 ,根据水的质量、热容等 可求出反应放出的热量。
CO(g)和1 mol H2O(g)要放出41 kJ热量
二 反应热的测定
新知导学
1.反应热的数据可以运用理论计算求得,也可以通过实验测得。测定反 应热的仪器——量热计,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使反应充分进行,体系的温度均匀 保温作用 反应容器
(1)根据图示,填空。
(2)测定方法:将反应物溶液加入到量热计内筒并迅速混合,搅拌,测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 热量 的变化。 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放热反应和 吸热 反应。下列图中,图1表示 放热 反应,图2表示 吸热 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热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因,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1.2 化学反应的焓变学习目标:理解焓变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教学内容:焓变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方法。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1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

2.2 化学平衡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原理,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教学内容:电子转移的计算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实例。

第四章:离子反应4.1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4.2 离子反应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离子反应中离子的守恒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离子反应计算。

教学内容:离子守恒的计算方法,离子反应的计算实例。

第五章:有机化学反应5.1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有机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5.2 有机化学反应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有机化学反应中碳原子守恒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学反应计算。

教学内容:碳原子守恒的计算方法,有机化学反应的计算实例。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精编版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精编版

2020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精编版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导入】:神舟十号火箭上台致词【新授】:同学们,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把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之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对于反应热的定义老师要强调以下几点:(一)反应热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

【提问】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认为反应热的意义是什么?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我们用一个字母Q来表示,对于绝大多数化学反应来说,当反应温度升高了,说明反应放热Q 大于零。

当反应温度降低了,说明反应是吸热的,Q小于零。

好,同学们根据之前学过的,我们知道反应热可以根据反应的类型分为多种,比如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和热以及如何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板书】(二)中和热【实验】又到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实验环节,我发现有的同学眼睛都亮了,很好!兴趣啊是你们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呢老师将采取分组的方式,同学们利用手头的实验材料,相互探究中和热的测定,我看看哪组的同学动手能力最强思维最活跃,好,动起来吧!好同学们停下来,我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探究完成了,那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同学们准备好抢答!1、你用到了哪些实验仪器?答:烧杯,环形玻璃棒,温度计2、实验仪器选定了,你用到了哪些实验试剂?答:浓度均为1mol/L的氢氧化钠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硝酸,氢氧化钾和盐酸3、你所测得的中和热值是多少?答:57.3kj/mol这位同学你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原理是什么?答:Q= —C m (T2—T1)(C为比热容)4、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个疑惑为什么大家用了不同的试剂所测得的中和热值都一样呢?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你们可以从中和热的实质出发?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水,其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优质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优质课件

则发生反应时就需要从外
吸收 能量 ( 即 ______ 吸热 界 _______
反应) ΔH____0。 反应过程
>
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1-1- 1 所示:
图 1-1-1
│ 新课探究
【思维拓展】 1.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 这种说法对 吗? 2.物质的能量与其稳定性有什么关系?
提示:1.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 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 2.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 新课探究
C
[解析]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 反
应放热,故 C 项正确;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如铝热 反应需要高温引发,D 项错误:
│ 新课探究
【特别提醒】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由于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均会放热 ,若是放 热反应,生成固体放出的热量 ____生成液体放出的热量 ____ 生成气体放出热量; 若是吸热反应, 生成气体吸收的热量____ 生成液体吸收的热量 ____生成固体吸收的热量;由固体变成 液体、液体变成气体时则相反。
│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 知识点一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1.焓的意义 能量 的物理量,符号为____ H 。 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______ 不同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其焓也不同,用焓的变化来 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2.反应焓变 ΔH 表示,单位为_________( 用符号_____ kJ· mol-1 或________) J· mol-1 ,数学表 H(生成物)-H(反应物 达式为Δ H=________________ 。 )
│ 新课探究
【思维拓展】 1.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或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 是 57.3 kJ 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