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书目列表
2018年茶人必读十大茶书(文末有福利)

2018年茶⼈必读⼗⼤茶书(⽂末有福利)1、《茶经》。
如果只能推荐⼀本茶书,那我⼀定会回到茶书的源头,回到伟⼤的茶圣陆⽻所开启的专业茶书时代。
茶之圣者⽴茶之德、⽴茶之功、⽴茶之⾔。
想必每⼀个喜欢读茶书的⼈都接触过《茶经》,但我希望在2018年能够再重新精读⼀遍《茶经》,能让唐朝茶⽂化精神,依旧滋润着今天的我们。
书中⾦句:茶之为⽤,味⾄寒,为饮,最益精⾏俭德之⼈。
或⽤葱、姜、枣、橘⽪、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
斯沟渠间弃⽔⽿,⽽习俗不已。
其⽔,⽤⼭⽔上,江⽔次,井⽔下。
2、《中国茶经》。
如果⼀本茶书需要涵盖绝⼤多数知识点的话,那这本《中国茶经》是当之⽆愧的⾸选。
这本书集合了当今中国茶学术界的⼤咖,其中的内容涵盖⾯⼴、知识点选择严谨,是不可多得的⼯具类茶书,能认真读上⼏遍,茶学知识⽔平应该能达到研究⽣的学历⽔平了,当然读书不完全是为了学历,更所的是为了答疑解惑。
如果你对关于茶某个知识点有困惑,找这本《中国茶经》准没错。
书中⾦句:邀请茶学界、医学界名家编著成的《中国茶经》是继唐代陆⽻《茶经》之后,⼜⼀部⽂化性和经典性相结合的茶叶百科全书。
全书的内容,⽆论是深度还是⼴度、深度,还是在精度上,都体现了当代中国茶学研究的最⾼⽔平,可谓是⼀部继陆⽻《茶经》问世1200余年之后的具有现代中国⽔平的新茶经。
3、《茶之书》。
冈仓天⼼的《茶之书》向西⽅世界系统介绍东⽅茶⽂化,其中关于中国茶⽂化以及⽇本茶⽂化的见解也是⾮常深刻,极具洞察⼒。
书⾥⾯有对中国茶的偏颇之处,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常优秀,是每⼀个做茶的⼈都应该要读的。
书中⾦句:盖⽇常⽣活⾥的庸碌平凡⾥,也存在着美好——对这种美感的仰慕,就是茶道茁⽣的源由。
本质上,茶道是⼀种对“残缺”的崇拜,是我们都明⽩,不可能完美的⽣命中,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的温柔试探。
茶,不再只是诗情画意的娱乐,⽽成为了⾃我实现的⽅法。
4、《绿⾊黄⾦:茶叶帝国》。
这本书让我对茶在世界历史⽂化中进程的影响的认识,提升到了⼀个全新的⾼度。
世界茶史三大名著之《茶叶全书》.doc

世界茶史三大名著之《茶叶全书》《茶叶全书》是美国威廉·乌克斯编著, 1935 年出版,是一部涉及面很广的世界性的茶叶巨著。
全书共分 6 大部分: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艺术方面。
历史方面,作者第一章叙述传说之中的茶叶起源约在公元前 2737 年。
公元前 550 年见于孔子之著作,但最早的可信记录为公元前 350 年,原始之自然茶园位于东南亚洲,此地区主要是中国的西南省份。
茶树栽培和饮茶习惯广布于中国和日本,乃由于佛教僧侣之推广,僧侣以茶节欲。
约在 780 年第—部茶叶专著《茶经》出版。
第 2 章作者专门叙述。
日本文学中最早之茶叶记录始于850 年,其栽培则始于 805 年。
第 3 章记述了 850 年茶叶消息首先传到了阿拉伯;1559 年传到了威尼斯; 1598 年传到了英国; 1600 年传到了葡萄牙。
荷兰人在 1610 年首次将茶叶带至欧洲;1618 年传到俄国; 1648 年传到巴黎,1650 年传到英国及美洲。
第 4 章叙述了茶叶首次在英国销售的情况。
第 5 章叙述反抗茶叶税而战的国家;第 6 章叙述了世界最大的茶叶专卖公司;第七章叙述了运茶快剪船;第8、9、 10 章荷兰人在爪哇与苏门答腊,英国人在锡兰(现斯里兰卡 )经营茶叶之发展。
第11 章叙述了各地的种茶历史。
以上11 章都是记述了茶叶的历史方面。
技术方面,是从第12 章开始一直到22 章。
第12 章叙述了世界上的商品茶。
第13 章叙述了各种商品茶的贸易价格和特征,并附有总表。
以后 8 章专门谈中国、日本、爪哇 (印度尼西亚 ) ,苏门答腊 (印度尼西亚 )、印度、锡兰 (斯里兰卡 )及其他国家茶叶的栽培与制造。
第22 章叙述了自中国的手工制茶到机械化制茶。
科学方面,是从 23 章至27 章。
23 章论述了“茶”字的起源,是汉字广东音“CHAN”但厦门音则是 TAY”,后音大部分传到欧洲国家.其他欧亚国家发音为“ CHA”以。
应看的茶学书

张宏庸编的《陆羽全集》、《陆羽茶经译丛》、《陆羽研究资料汇编》、《陆羽图录》、《陆羽书录》和《茶艺》,
吴智和的《中国传统的茶品》、《中国茶艺》、《中国茶艺论丛》、《明清时代饮茶生活》等
廖宝秀著《从考古出土饮器论唐代的饮茶文化》、《宋代吃茶法与茶器之研究》等,都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如李传轼编选的《中国茶诗》,吕维新、蔡嘉德著《从唐诗看唐人茶道生活》,朱自
振、沈汉著《中国茶酒文化史》等。
而在香港,相当部分有影响的茶书系由内地学人撰写,如陈彬藩的《茶经新篇》、《古今茶话》,陈文怀著《茶的品饮艺术》,韩其楼著《紫砂壶全书》等。
1981年后,庄晚芳等编著的《饮茶漫话》,张芳赐等译释的《茶经浅释》,陈椽编著的《茶业通史》,刘昭瑞著《中国古代饮茶艺术》,陆羽研究会编《茶经论稿》
庄晚芳先生也发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日本茶道与径山茶宴》、《茶叶文化和清茶一杯》、《中国茶德》、《略谈茶文化》等
1991年) 月,由王冰泉、余悦主编的《茶文化论》和王家扬主编的《茶的历史与文化》两本论文集出版,集中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茶文化论文
余悦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茶文化博览丛书》,沈冬梅的《宋代茶文化》
1981年11月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陈祖规、朱自振编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
而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成为收录古代茶文化资料最全面的资料集。
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和《中国茶叶大辞典》
朱世英主编的《中国茶文化辞典》等。
陈文华的《长江流域茶文化》,关剑平的《茶与中国文化》,滕军先有《日本茶道文化概论》,后有《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茶学研究法

前言《茶学研究法》是高等院校茶学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
自1987年起,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学生开始选修《茶叶研究法》,1999年赖明志教授等首次编著出版《茶叶研究法》,作为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的教学用书。
本教材是在茶学科技发展迅猛,茶学学科文理兼招的新趋势下,由全国多所院校共同参与,重新编著《茶学研究法》。
《茶学研究法》是讲述茶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学习茶学科技项目申请、茶学试验设计、茶业经济调研、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科技论文撰写的重要课程。
通过《茶学研究法》课程学习,可以了解茶学科技发展状况,初步具备茶学科研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以及茶学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在茶学研究中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现代茶学学科的发展。
本教材的内容涉及茶学科技发展简史、茶学教育与科研、科技项目的申请、茶学常用试验设计方法、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仪器分析法的应用、茶业经济研究方法、茶学科技论文的写作以及茶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方面,适用于高等院校培养茶学专门人才的教学用书(可根据茶学不同专业方向,选择相关章节进行教学),也适用于茶学科技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教材除绪论外,共分十一章。
各章节作者如下:叶乃兴编写绪论、第五章、第七章;章传政编写第一章;叶乃兴、杨江帆编写第二章;刘伟编写第三章第一、四节;叶乃兴、林金科编写第四章;郑德勇编写第六章;朱永兴编写第三章第二、三节、第八章、第九章;林畅、杨江帆编写第十章;房婉萍编写第十一章。
全书由主编叶乃兴统稿,湖南农业大学罗军武教授审稿。
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福建农林大学谢向英副教授、高水练讲师,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硕士研究生刘威、李鹤、常玉玺、王丽,本科生暨秀莲、张梅华等同学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同时本教材参考和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与资料,在此谨表谢意!本教材的出版得到了福建农林大学出版基金的资助。
茶学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现代学科,学科内容广泛,由于编著者的学识有限,书中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读者赐教惠正。
做白茶基础知识的书

做白茶基础知识的书
如果你想了解关于白茶的基础知识,并希望有一本书来作为参考,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书籍:
《中国茶经》(作者:陆羽):这是一本古代经典的茶学著作,包含了广泛的茶叶知识,其中也有对白茶的介绍。
它可以让你了解到茶的历史、品种、制作方法以及品饮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白茶品鉴与鉴赏》(作者:林柏榕):这本书专注于白茶的品鉴和鉴赏,涵盖了白茶的各个方面,包括品种、产地、采摘、制作工艺和保存等内容。
它还提供了关于如何选择和品味白茶的指导,对于想要更深入了解白茶的人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白茶之道》(作者:李汉祥):这本书从茶文化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白茶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它还深入探讨了白茶与生活、健康的关系,对于想要在品味茶的同时体验到更多茶文化的人来说是一本不错的选择。
《中国白茶文化》(作者:刘冠华):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白茶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品种的特点。
它还探讨了白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包括诗词、绘画、艺术等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白茶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这些书籍都可以为你提供关于白茶的基础知识,涵盖了白茶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品鉴方法以及与茶文化的关联等方面。
根据你
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其中一本或多本进行阅读,将能够帮助你对白茶有更深入的了解。
茶文化的典籍文献有什么

茶⽂化的典籍⽂献有什么 中国茶⽂化博⼤精深,包容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哲学、社会学、⽂艺学、宗教学等多门类的学科。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茶⽂化的典籍⽂献,⼀起来看看。
茶⽂化的典籍⽂献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茶⽂化典籍⽂献的滥觞期。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茶叶的故乡。
虽然地球上拥有茶树植物已达七⼋千万年的漫长历史,但茶被⼈类所发现和利⽤却仅有四五千年,⾄多不过上万年的历史。
⽽这标志着社会⽂明进程和影响着⼈类⽣活质量的历史性发现,却是处于原始社会农业初期阶段的中华民族的先辈们所完成的。
茶树从野⽣到⼈⼯栽培,茶叶种类从单⼀到多项,茶区从传统的巴蜀等地到江南⼀带的异军突起,这些都是茶叶科技史上具有⾰命性的创造,也是中国茶⽂化不断丰富发展的物质基础。
虽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有茶的记载,西汉末年已有"武阳买茶"的初级茶叶贸易形态,但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对饮茶的认识,主要还限于药⽤、解渴、解酒、佐餐、祭祀、养⽣等功⽤性的⽅⾯,⽽将饮茶看成某种精神旨趣的倾向则逐步萌芽。
饮茶风尚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逐渐普及,品茗旨趣由低级向⾼级在缓慢⽽坚定地演进,使中国茶⽂化终于⾛向完善和成熟。
中国茶⽂化的漫长⾜迹,印进了中国先秦典籍的字⾥⾏间。
虽然对于这些零星记载,由于时代的变迁,⽤词的变更,认识的不同,也在学术界引起争议。
但专家学者们⼀致推崇,并在世界茶史上具有不可动摇地位的唐代陆⽻《茶经》,对先秦的茶事则是⾸肯的。
南北朝之后,关于茶事的记载逐渐增多,特别是有关南北饮茶习俗的不同,时⼈饮茶追求的轶事,有了更多的⽂化意味和价值。
⽓度恢弘、舞台壮阔的唐代,是中国茶⽂化典籍⽂献的定型期。
随着唐朝以来的"茶道⼤⾏",民间的茶叶贸易更为活跃,封建王朝也推⾏⼀系列的茶政茶法,实⾏茶叶专卖、以茶易马,茶叶贸易和政治、经济、军事都紧密地联系在⼀起。
随着社会⽂明的进步,茶叶从药⽤变为饮⽤,⼜从解渴保健变为重视⾼尚礼仪的茶宴、茶道、茶礼、茶仪、茶艺。
茶学书目列表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馆藏地址四川茶叶杜长、闵未儒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国家农业图书馆速溶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傅亮(张家年)华中农业大学论文1991.6国家农业图书馆中国茶经陈宗懋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5
茶叶生产实用技术秦大东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国家农业图书馆山茶花巢阳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国家农业图书馆茶叶科学研究论文集陈宗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国家农业图书馆茶的历史张宏庸茶学文学出版社1987.3国家农业图书馆茶业经营管理学陈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9国家农业图书馆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庄晚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国家农业图书馆茶树速成高产栽培技术陆启清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国家农业图书馆茶树病虫害防治陈宗懋气象出版社1992.12国家农业图书馆茶叶采收与加工白元气象出版社1992.12国家农业图书馆茶的保健功能与药用便方刘强金盾出版社1990.6国家农业图书馆茶树栽培姚国坤气象出版社1992.12国家农业图书馆食品标准汇编.茶分册商业部科技质量司标准处
抗寒性及体内脯氨酸、膜脂脂肪郑雷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9国家农业图书馆茶识关世德利通图书有限公司1992.4国家农业图书馆中国茶文化王玲中国书店1992.12国家农业图书馆
论茶与文化陈椽农业出版社1993.5国家农业图书馆栽茶高产致富技术谢庆梓气象出版社1993.3国家农业图书馆茶树硫营养特性及品质效应的研叶勇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3国家农业图书馆。
茶学中的美学书籍

茶学中的美学书籍
茶学是一门深深扎根于东方文化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饮料的制作技艺,更具有一种“道”的意蕴。
在茶学中,美学是一部分极为重要的内容。
《茶经》是茶学领域中一部经典的美学书籍,它讲述了怎样品味茶叶的滋味,以及怎样欣赏茶的色泽、香气和形态,从而领悟茶的品位。
在这里,茶被视为一种艺术品,要求人们在饮用茶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和谐、平和的状态,以此来感受茶的美。
除《茶经》之外,还有一部分著作探讨了茶艺与文化的关系。
例如《茶文化》就围绕着茶文化如何形成、演变和传播进行了探讨。
这部书描绘了中国茶艺的源头,并介绍了茶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它不仅讲述了茶的美学,还表现了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的茶具集合书籍。
这些书籍展示了不同类型茶具的造型、颜色和纹饰特点。
例如《中国名瓷美术品鉴赏》就是一本以茶具为主题的书籍,以举世闻名的瓷器为例子,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茶具的变化和演变。
茶学中的美学一直都是追逐者追求的东西,在不同茶文化和茶道的实践中进行体验和领悟。
通过阅读这些茶学美学书籍,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来更好的欣赏茶的美,领悟茶的品味,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馆藏地址
四川茶叶杜长、闵未儒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国家农业图书馆速溶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傅亮(张家年)华中农业大学论文1991.6国家农业图书馆中国茶经陈宗懋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5
茶叶生产实用技术秦大东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国家农业图书馆山茶花巢阳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国家农业图书馆茶叶科学研究论文集陈宗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国家农业图书馆茶的历史张宏庸茶学文学出版社1987.3国家农业图书馆茶业经营管理学陈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9国家农业图书馆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庄晚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国家农业图书馆茶树速成高产栽培技术陆启清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国家农业图书馆茶树病虫害防治陈宗懋气象出版社1992.12国家农业图书馆茶叶采收与加工白元气象出版社1992.12国家农业图书馆茶的保健功能与药用便方刘强金盾出版社1990.6国家农业图书馆茶树栽培姚国坤气象出版社1992.12国家农业图书馆食品标准汇编.茶分册商业部科技质量司标准处
抗寒性及体内脯氨酸、膜脂脂肪郑雷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9国家农业图书馆茶识关世德利通图书有限公司1992.4国家农业图书馆中国茶文化王玲中国书店1992.12国家农业图书馆
论茶与文化陈椽农业出版社1993.5国家农业图书馆栽茶高产致富技术谢庆梓气象出版社1993.3国家农业图书馆茶树硫营养特性及品质效应的研究叶勇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3国家农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