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专业学习资料:制茶学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制茶学知识点总结

制茶学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二、是非题(5*2分=10分)三、填空题(20*0.5分=10分)四、选择题(三选一,单选,5*2分=10分)五、简答题(4*5分=20分)六、论述题(10分、15分、15分)第一章茶叶分类我国茶叶种类很多,茶叶分类的方法也比较多。
1、按制茶阶段,分为初制茶、精制茶和再加工茶。
鲜叶经初制成为毛茶(初制茶);毛茶经精制成为精茶(精制茶);精茶经再加工成为再加工茶,主要指花茶和紧压茶。
2、按采制季节,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
3、依销路不同,分为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
4、依发酵程度,分为全发酵茶(红茶)、半发酵茶(青茶)、微发酵茶(白茶)、后发酵茶(黄茶、黑茶)和不发酵茶(绿茶)。
5、按初制第一道工序,分为杀青茶类和萎凋茶类。
杀青茶类,是鲜叶经过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按非酶性氧化程度轻重分为绿茶、黄茶、黑茶。
萎凋茶类,是鲜叶经适温萎凋,提高酶的活性,促进酶性氧化,按氧化程度轻重分为白茶、青茶、红茶。
6、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特征和外形差异,分为绿、黄、黑、白、青、红茶六大茶类。
这种分类方法科学全面,因为制法不同,品质特点也不同。
每个茶类都有各自共同的制法特点。
因此,目前一般都以制法系统性和品质系统性作为茶叶分类的依据,采用系统分类法。
一、绿茶类初制方法:杀青→揉捻(造形)→干燥。
初制特点:高温杀青,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酶促氧化。
品质特征:清汤绿叶。
关键工序:杀青。
二、黄茶类初制方法:杀青→闷黄→揉捻→干燥。
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杀青→揉捻→初干→闷黄→足干。
初制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湿热作用,促进多酚类自动氧化和叶绿素破坏。
品质特征:黄叶黄汤。
关键工序:闷黄。
三、黑茶类初制方法: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毛茶)。
初制特点:主要是渥堆过程,利用湿热作用,促进多酚类自动氧化。
品质特征:叶色油黑或暗褐色,汤色褐黄或褐红。
(完整版)制茶学

1怎样感官评定鲜叶质量?答:主要观察嫩度即芽伸育的成熟度、匀净度(芽头多少)、新鲜度(叶色是否变暗,有无异味,叶态是否舒展)。
2鲜叶管理方法和意义?答:首注意验收(不发热、无损伤、不红变)轻采轻放盛叶器要清洁透气;及时收集、运送和贮青;贮青要阴凉、清洁,空气流通避免阳光直射;堆放厚度适当(普通15-20cm,名优2-3cm)适当翻拌。
意义:可以提高制茶品质3绿茶杀青的主要目的:彻底破坏酶的活化,制止酶促作用;改变叶绿素存在形式,保持汤色碧绿叶底嫩绿;除去鲜叶青草气,散发良好香味和一部分水分,减弱鲜叶弹性,便于揉捻4绿叶杀青为什么要“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答:首先高温杀青可以迅速、及时地破坏酶的催化,火温先高可以把叶绿素从叶绿体中释放出来,改变叶绿素组织汤色叶底呈绿色;可使游离水大量迅速蒸发,结合水继续蒸发,去水闷味,是滋味浓醇,同时带走低沸点青草气,产生良好香气;可以迅速彻底破坏酶的活化,其次一可避免焦气二可避免水分散失过多,杀青程度过头,揉捻难以成条和碎片多的毛病。
5绿叶杀青为什么要“拋闷结合,多拋少闷”:拋闷结合,拋炒时可使鲜叶的水分迅速蒸发使杀青也具有浓香,闷炒可利用高温水蒸气迅速破坏酶促作用,阻止叶中不良化学反应。
6为什么“嫩叶老杀,老叶嫩杀”: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老杀(如不老杀则易产生红梗,揉捻加压时也易短碎),老叶反之。
7怎样感官评定绿叶杀青程度:手握叶质柔软且成团,略有粘性,松手能慢慢弹散;茎梗折不断;叶色由绿变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清香显露。
8简述冷热揉优缺点:所谓冷揉即杀青出锅后,摊凉一段时间,使叶温下降到一定阶段后揉捻。
优:能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
缺:茶叶易短碎,不易成形。
热揉优点:有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获得良好外形。
缺点:叶色易变黄,并有水闷气,且会失去一部分叶绿素。
9绿叶杀青干燥的目的:是形成茶叶品质不可缺少的过程;除去水分发生复杂的有水参与下的化学反映。
制茶学知识点总结

制茶学知识点总结一、茶叶的分类茶叶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每一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二、制茶的基本工艺1. 采摘:茶叶的采摘时间对于茶叶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嫩叶含水量高,口感鲜爽,适合制作绿茶;老叶含水量低,适合制作红茶和黑茶。
2. 杀青:杀青是指将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高温处理,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不同类别的茶叶杀青的温度和时间有所差异,绿茶一般使用高温杀青,红茶使用中温杀青。
3. 揉捻:揉捻是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破坏茶叶细胞结构,有利于茶叶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反应。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会影响茶叶的形状和口感。
4. 发酵/发酵:发酵是指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过程,产生茶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不同类别的茶叶发酵的时间和温度有所不同,有些茶叶需要完全发酵,如红茶;有些茶叶只需部分发酵,如乌龙茶。
5. 干燥:干燥是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茶叶发霉。
干燥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口感需求进行调整。
三、茶叶的保存方法1. 避光保存:茶叶容易受光线的影响而氧化变质,因此应选择不透明的容器进行保存。
2. 密封保存:茶叶容易吸湿,导致品质下降,所以应将茶叶放入密封容器中保存,避免湿气的侵入。
3. 避免异味:茶叶具有较强的吸味性,容易受到周围异味的影响,应避免与其他有味道的物品放在一起。
4. 低温保存:茶叶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能够延缓茶叶中的化学反应,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四、茶叶的冲泡技巧1. 选用合适的茶具: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茶具来冲泡,如玻璃杯适合冲泡绿茶,紫砂壶适合冲泡乌龙茶。
2. 控制水温: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水温来冲泡,一般来说,绿茶需要80℃左右的水温,红茶和乌龙茶需要95℃左右的水温。
3. 控制冲泡时间:茶叶的冲泡时间也会影响茶叶的口感,一般来说,绿茶和白茶需要较短的时间,红茶和黑茶需要较长的时间。
制茶培训课件

3
茶道规范
茶道礼仪包括鞠躬礼、伸掌礼、叩指礼、奉茶 礼、寓意礼等,规范的礼仪能体现茶友之间的 友好与尊重。
茶器种类与使用方法
茶器种类
茶器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茶巾等,不同地区和流派会有一些差别。
茶器使用方法
茶器的使用需根据不同的茶叶和泡茶方式来选择,如紫砂壶、玻璃杯、盖碗等。 使用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03
商标与知识产权保护
了解如何保护商标和知识产权,以避 免侵权行为。
制茶行业就业方向与前景就业方向介绍制茶行业的就业方向和岗位设置,如制茶师、品质经理、 销售专员等。
职业发展规划
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规划,提升个人职业 发展水平。
行业前景
分析制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从业者提供参考。包括消费 升级、绿色发展、智能化等方向。
制茶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茶文化与历史 • 制茶工艺流程 • 茶叶品鉴与冲泡技巧 • 茶道礼仪与茶器使用 • 制茶培训实践操作 • 茶叶市场现状与前景 • 创业计划与就业指导
01
茶文化与历史
茶的起源和传说
茶的起源
茶的发现、驯化和传播。
茶的传说
茶圣陆羽的传说和故事。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发酵与干燥
发酵
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茶叶本 身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形成红茶或黑茶等不同种类的茶叶。
干燥
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提高茶叶 的品质和保质期。干燥方法包括炒干、烘干等。
03
茶叶品鉴与冲泡技巧
茶叶品鉴要素与方法
茶形
观察茶叶的形状、大小、厚薄等特 征,以及茶叶的色泽、光亮度等。
茶叶专业知识培训教材

消费者对茶叶的个性化需求将更加突出,定制化服务和个性化产品 将受到欢迎。
谢谢
THANKS
亮。
滋味
品尝茶叶的滋味是否醇 厚、回甘,品质好的茶 叶滋味醇厚、回甘强。
02 茶叶的冲泡技巧
CHAPTER
茶具的选择与使用
01
02
03
茶具种类
根据不同茶叶的特性,选 择合适的茶具,如紫砂壶、 瓷器、玻璃杯等。
茶具使用
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如 如何正确使用茶壶、茶杯 等,以保证茶叶冲泡效果。
茶具保养
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 用,是茶叶中最重要的营养成
分之一。
咖啡碱
具有提神醒脑、利尿消肿等作 用,是茶叶中重要的生物碱。
氨基酸
茶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 基酸,如茶氨酸、谷氨酸等, 具有镇静安神、抗疲劳等作用 。
维生素
茶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 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
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05 茶叶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CHAPTER
茶叶的国际贸易
茶叶的国际贸易历史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全球化的贸易体系,茶叶始终是重要的商 品之一。
茶叶的出口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也 是重要的茶叶出口国。
茶叶的进口国家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茶叶的主要进口地区,他们消费了 全球大部分茶叶。
茶叶的历史
从最早的生煮饮茶、晒干收藏, 到唐代煮茶、宋代点茶、明清泡 茶,茶叶的饮用方式不断演变。
茶叶的种类与分类
绿茶
未经发酵的茶,如龙 井、毛峰等,色泽鲜 绿,口感清爽。
红茶
全发酵茶,如祁门红 茶、正山小种等,色 泽红润,口感醇厚。
制茶培训课件

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培训课件
目录
• 制茶工艺简介 • 茶叶种类与特性 • 制茶原料与工具 • 制茶工艺实操 • 制茶工艺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 茶叶市场前景与创业机会
01
制茶工艺简介
制茶历史与文化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 地,也是茶文化的 发祥地。
茶文化对中华民族 文化传承和发展有 着重要的影响。
制茶工艺的发展历 史悠久,经历了唐 、宋、元、明、清 等朝代。
创业机会
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商业模式选择
在茶叶行业中,常见的商业模式有直营店、加盟店、电商等。创业者需要根据自 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并注重品质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
THANK YOU.
福建安溪铁观音
香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滋 味醇厚甘鲜。
茶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药 理作用。
咖啡因
具有提神醒脑、利尿等作用。
氨基酸
具有改善口感、促进人体健康等作 用。
矿物质
如钾、钙、镁等,具有维持人体正 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03
制茶原料与工具
制茶原料的选取与贮藏
选取
揉捻不足
茶叶条索不紧、色泽暗淡。
干燥不足
茶叶不易保存、易霉变。
干燥过度
茶叶香气低、色泽差。
制茶工艺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杀青不足
增加杀青时间和温度,使茶叶充分杀青。
揉捻过度
降低揉捻时间和压力,使茶叶条索不过度紧细。
杀青过度
降低杀青时间和温度,使茶叶杀青适度。
干燥不足
采用文火慢烘或红外线干燥,使茶叶充分干燥。
制茶学复习资料

制茶学题型:名词解释5 填空25 推断12 简答6 论述2一、绪论:〔填空4-56-8〕制茶工业进展四个时期:制茶起源时期、制茶变革时期、制茶进展时期、制茶机械化时期制茶起源时期:从神农时期到唐朝末年,期间经过生煮羹饮,晒干保藏。
到魏朝,才制饼烘干。
制茶变革时期:宋朝至元朝,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再改进位炒青散茶。
制茶进展时期:明朝到清朝,自炒青绿茶进展到各种茶类,花色齐全。
制茶机械化时期:在唐宋时已有水车动力制团茶。
近代利用机械制茶,国外是从20 世纪初开头,首先应用机器生产分级红茶,继之,日本应用机械生产蒸青绿茶。
各大茶类消灭挨次: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 青茶二、1、茶叶命名依据:外形:珍眉、瓜片、紫笋、雀舌、毛峰、毛尖、银峰、松尖色香味:干色:黄芽、敬亭绿雪香气:云南十里香、安徽舒城兰花、安溪香椽味道:江华苦茶、泉州绿豆绿、安溪桃仁地名:历史名茶:唐代名茶:寿州黄芽、绍兴日铸宋代名茶:六安瓜片、顾渚紫笋沿袭下来:杭州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近代名茶: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采摘时期:古时的探春、次春明前、雨前制茶技术:炒青、烘青、蒸青、工夫茶、窨花茶茶树品种:乌龙、水仙、铁观音、毛蟹销路:外销茶、内销茶、侨销茶、边茶、腹茶创制人:大方、熙春2、六大茶类细分:绿茶:炒青:眉茶、珠茶、西湖龙井、碧螺春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蒸青:恩施玉露、煎茶晒青:滇青、川青、陕青黄茶: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黄小茶:北港毛尖、平阳黄汤黄大茶:广东大叶青、霍山黄大茶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茯砖茶湖北黑茶:湖北老青砖四川黑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广西黑茶:广西六堡茶云南黑茶:普洱茶白茶:芽茶、叶茶红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工夫红茶:祁红、滇红、闽红红碎茶:叶、碎、片、末茶青茶:闽南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毛蟹闽北乌龙茶:大红袍、武夷肉桂、水仙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台湾乌龙茶:冻顶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三、1、鲜叶:鲜叶:指特地供制茶用的茶树稍,包括稍的顶芽,叶以及着生嫩叶的梗。
(完整版)制茶学最终整合

芯韵茶业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该资料为12 海峡茶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说1.鲜叶:指专供制茶用的茶树新梢,有人称它为“茶鲜叶” 。
是茶叶质量的物质基础,又是拟订合理的制茶技术举措的依照。
2.开面:嫩梢生长成熟,出现驻芽的鲜叶叫做“开面叶” 。
此中第一叶为第二叶面积的一半,叫做“小开面” 。
第一叶为第二叶的三分之二,叫做“中开面” 。
第一叶和第二叶大小相当,叫做“大开面” 。
3.匀度:是权衡鲜叶质量的指标之一 ,指的是同一批鲜叶理化性质基本一致。
4.嫩度:指芽叶伸育的成熟度 ,是鲜叶质量的主要指标。
5.新鲜度:鲜叶保持原有理化性状的程度称为新鲜度,是鲜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6.鲜叶适制性:拥有某种理化性状的鲜叶合适制造某种茶类的特征,称为“鲜叶适制性”。
(依据这类特征,制造某种茶类,或许有目的的选用鲜叶制造某种茶类。
)7.还阳:在制造过程中,经过振动作用,梗脉中的水分往叶肉细胞中输送,使本来晒青叶的萎软状态消逝,体现出新鲜叶的状态,俗称“还阳”。
8.走水:在“还阳”过程中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的输送,俗称“走水” ,是做青的基础,坚持究竟。
9.晾青:晒青货加温萎凋以后,做青以前的萎凋工序称为“晾青” 。
主要目的是发散青叶热量,防止红边死青。
10.死青:指晒青过分致使的叶片枯瘠、叶脉不通和部分先期红变,萎凋叶没法正常走水还阳,致使青茶做不出香气。
11.发花:所谓发花,就是茯砖上自然接种灰绿曲霉的有性孢子在茶砖上生长发育的过程。
12.名茶:指外形内质兼优,经由历史和市场的查验,被社会公认的,拥有必定著名度的优良茶。
13.热揉:就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趁热揉捻。
14.冷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摊凉,使叶温降落到必定程度时揉捻。
二、制茶工业发展的四个期间:1.制茶发源期间(神农期间公元前两千多年到唐代末年[公元960 年 ])生煮羹饮→晒干珍藏→制饼烘干(魏)→蒸青制法→蒸青团茶(唐)2.制茶改革期间(公园 961 年到 1368 年[经历 300 多年 ] )蒸青团茶→蒸青散茶(宋元)→炒青散茶( 12 世纪末)3.制茶发展期间(公元 1368 年至 1700 年前后 [明朝到清代 300 多年 ])炒青绿茶→各样茶类(绿、黄、黑、白、红、青)特色:花色齐备、各有特色、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