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很多汉语言文学的同学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那这个专业有哪些考研方向呢?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1、中国古代文学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2、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是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它的起源,它的兴盛与发展,也就是研究汉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3、学科教学(语文)此专业为专业硕士。

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

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4、中国现当代文学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政治上要求能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牢固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思想。

在专业方面具备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本硕士点的培养方式,决定了学生有较广泛较强的适应性,就业方向也随之拓展。

毕业生适于教学、科研、出版、传播媒体、文化机构、公共事务、企业文化等部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需求,也有从事创作、评论、策划等创造性工作的自由空间。

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考研是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追求的目标,选择好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关键的一步。

在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有许多具有生动、全面和指导意义的专业选项,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方向。

一、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是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选择古代文学方向,将深入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思想内涵等方面,对于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是研究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对于把握当代社会发展、了解文学新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现当代文学方向,将研究当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手法、社会价值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当代文学的特点和现象,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修辞学与韵律学研究方向修辞学与韵律学是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的重要基础。

选择修辞学与韵律学方向,将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和韵律美感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文学表达和解读能力。

这个方向对于从事文学批评、文艺编辑和创作等工作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四、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方向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是探究不同文化之间联系和差异的重要路径。

选择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方向,将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人文之间的关系。

这个方向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文化传媒等领域展开工作。

五、教育与文学研究方向将文学与教育结合,研究文学在教育中的角色与价值,帮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选择教育与文学研究方向,将从文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探索文学如何在教育场景中发挥作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有着丰富多样的选择,每个方向都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学术价值。

学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发展规划,选择自己心仪的方向,努力追求学术和职业的成功。

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是一个致力于培养研究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才的学科方向。

它主要涉及汉语语言、文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考研方向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有深入的了解,并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

下面将从考研内容、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考研方向的内容主要包括汉语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语言学方面,学生需要学习音韵学、文字学、句法学等相关知识,了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

在中国古代文学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学生需要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思潮。

同时,学生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文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培养独立的研究能力。

考研方向的学习方法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讨论研究、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研究中。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讨论,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阅读相关文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及时总结和反思。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考研方向的学生毕业后有多种就业方向。

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事教学工作,成为高校的教师或研究人员,传授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培养更多的人才。

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从事文化传媒、编辑出版、翻译等工作,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一些学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汉语言文学师范考研方向是一个培养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学科方向。

考研方向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素养,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他们可以在教学、研究和其他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汉语言专业考研方向

汉语言专业考研方向

汉语言专业考研方向一、引言汉语言专业考研方向是指针对汉语语言学、汉语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考研方向的特点、备考策略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考研方向的特点汉语言专业考研方向注重对汉语语言学、汉语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演变、汉语语音、汉字文化等知识。

此外,考生还需具备较强的文献查阅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

三、备考策略1. 扎实语言基础:考生应重视汉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汉字的结构和演变、汉语语音等方面。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加语言学习班等方式进行学习。

2. 学术研究能力:考生需要了解汉语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作家和作品,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同时,还需要具备文献查阅和论文撰写的能力,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学术期刊等方式提升自己。

3. 多维学科交叉:汉语言专业考研方向涉及语言学、文学、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考生可以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和交叉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

4. 考前复习和模拟考试:考生可以根据考研大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同时,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限制,提高应试能力。

四、就业前景汉语言专业考研方向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岗位涵盖汉语教师、研究员、文化交流专员等职位。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对汉语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同时,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汉语言专业考研方向是对汉语言学、汉语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演变、汉语语音等知识。

备考策略包括扎实语言基础、学术研究能力、多维学科交叉和考前复习等。

就业前景广阔,涵盖教育、研究、文化交流等领域。

希望考生可以充分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汉语言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汉语言文学考研考哪些方向

汉语言文学考研考哪些方向

汉语言文学考研考哪些方向汉语言文学是一个涵盖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考研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方向。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1.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语言文字、古代文献解读、古代文学语言风格等。

就业方向:研究机构、文献编辑出版、教育机构等。

2.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语言结构、语法、语音、词汇等。

就业方向:语言学研究机构、语言技术公司、教育出版社等。

3.汉语历史文法:研究汉语历史演变、语法结构变迁、文法演变。

就业方向:文献编辑、语言研究机构、教育出版社等。

4.古典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散文、戏曲等。

就业方向:研究机构、文学刊物编辑、文学出版社等。

5.现代文学:研究近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就业方向:文学刊物编辑、文学出版社、文学评论等。

6.文学批评与文论:研究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思潮、文学批评方法等。

就业方向:文学评论、出版社编辑、文学研究机构等。

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联系与比较,包括世界文学作品。

就业方向:文学研究机构、文学编辑、国际文学翻译等。

8.民间文学与口述文学:研究民间文学作品、口述历史、口头传统文学等。

就业方向:文学研究机构、民间文学编辑、文学刊物等。

9.修辞学与文体学:研究修辞手法、文体演变、文学语言表达技巧等。

就业方向:语言技术公司、文学研究机构、出版社等。

10.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包括文学与社会变迁、文学与社会问题等。

就业方向:社会文化研究机构、社会文化编辑、文学出版社等。

在选择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时,建议考生根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和对各个方向的了解进行综合考量。

每个方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前景,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职业规划的方向将有助于更好地深入研究和职业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大方向属于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大方向属于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大方向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1、文艺学
(研究方向有: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3、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有: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4、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5、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6、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研究方向有: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一、引言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界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对外交流的增加,汉语言文学的考研方向也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关注。

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的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进行探讨。

二、汉语言文学考研的内容汉语言文学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考研生需要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作家,还需要具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了解文艺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文艺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三、汉语言文学考研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汉语言文学考研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在国内,随着对中华文化传统的重新认识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的深入,汉语言文学考研也逐渐成为学生们追求的研究方向。

此外,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相对较好。

四、汉语言文学考研的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考研的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教学、研究、编辑、翻译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毕业生可以选择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培养新一代中国文学研究人才,传承中华文化。

其次,毕业生也可以选择从事研究工作,参与国内外的文学研究项目,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此外,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编辑和翻译工作,负责文学作品的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增加,翻译行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

五、结论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涉及文学理论、文学史、文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的发展趋势不断变化,就业前景也相对较好。

因此,对于有兴趣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学生来说,选择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考研方向
一、什么是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考研方向
二、考研方向的意义和作用
三、考研方向的基础知识
3.1 古代汉语
3.2 现代汉语
3.3 文言文
3.4 汉字学
四、考研方向的专业课程
4.1 古代文学选读
4.2 现代文学选读
4.3 汉字书写与研究
4.4 文字学概论
五、考研方向的研究内容
5.1 文学作品研究
5.1.1 古代文学作品研究
5.1.2 现代文学作品研究
5.2 语言文字研究
5.2.1 古代语言文字研究
5.2.2 现代语言文字研究
5.3 文化研究
5.3.1 古代文化研究
5.3.2 现代文化研究
六、考研方向的就业前景
七、如何准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考研
7.1 报考条件
7.2 考研复习方法
7.3 备考计划
7.4 注意事项
八、优秀考研方向论文案例
九、总结
以上是关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考研方向的一些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

通过深入学习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语言文字的演变规律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解读。

同时,这个考研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准备考研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和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同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和方法,并且要注意考研报名条件和相关注意事项。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考研方向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2010-11-27 13:01:20)转载标签:文学考研校园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会分成好多方向.比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等好多的方向.一般的师范大学和综合类大学都有这个专业,不过文学类的英语线很高的55左右.还分古代和现代文学,不同的学校书目是不同的,一般的学校这些会在每年的七八九这三个月中公布,注意留心就可以了.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用A++、A+、A、B+、B、C+、C、D+、D、E+、E共5等11级表示中国大学各本科专业的实力,但课题组建议,只要有可能,应尽量报考A等的专业。

平时成绩优秀者,最好报考A++级专业。

这样,只要你被录取,你就能得到这个专业最好的教育,哪怕这所学校的名气并不很大。

在教育部颁布的学科目录中,学科门(也称学科门类)是最高父系统。

在研究生学科目录中,学科门下设一级学科,共有80个(不含军事学);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共有368个(指研究生学科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且不含军事学自2000年开始,以武书连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每年发表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年度评价。

《2006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是该课题组的第7份年度评价报告。

武书连认为,相对于综合实力的对比,研究生院各个学科实力的对比更重要,因为一般情况下,考生报考的是研究生二级学科,社会录用的也是研究生的二级学科,研究生二级学科通常也称为研究生专业。

2006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各一级学科A++级学校文学一级学科排名校名学校数中国语言文学1北京大学130中国语言文学2北京师范大学130中国语言文学3复旦大学130中国语言文学4南京大学130中国语言文学5浙江大学130下面以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为例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本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

开设的硕士课程有汉语语音史、训诂学、汉语语法史、中国语言学史等;博士课程有汉语语音史研究、汉语史料学、广韵与中原音韵等。

本专业主要成员有:鲁国尧教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鲁国尧自选集》。

李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汉语语言研究史》、《现代词典学教程》、《戴震评传》等。

柳士镇教授,国家教委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等王希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汉语修辞学》、《修辞学通论》等。

滕志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诗经引论》等。

高小方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等。

汪维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等刘晓南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锡彭副教授,主要论著有《连宾动词初探》、《语素的定义及其他》等。

薛遴副教授,主要论著有《句容方言志》、《丹徒方言志》等。

陈光博士。

复旦大学研究院汉语言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字学国家重点学科。

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国家首批博士点之一。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9 语言基础+作文《对外汉语教学》未定语言基础+作文《民俗学》 5 文学基础+作文《文艺学》 3 文学基础+作文《中国古代文学》 11 文学基础+作文《汉语言文字学》 9 汉语基础+作文文学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王德春《语言学概论》(外教社)、胡裕树《现代汉语》中山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0《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00.4修订本(旧版本也可)。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1997.7。

《中国文字学》,唐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一版曁南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2黄伯荣《现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1-2册、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复试: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要略》)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3《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人大古代汉语教研室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4课程与教学论 20黄伯荣《现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现代汉语 10主要参考书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三本)郭锡良天津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教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册)唐弢人民文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1黄伯荣《现代汉语》、叶蜚声《语言学纲要》、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纲要》(中华书局)、南京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招生人数不明《文艺学纲论》胡有清著,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朱维之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8《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叶蜚声,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厦门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招生人数不明《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著,中华书局;《语言学概论》叶宝奎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汉语词义学》苏新春,广东教育出版社;03方向:《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语言学概论》叶宝奎著,厦门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7①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② 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③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④ 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⑤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⑥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南京师范大学(2004)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初试:《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或《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等主编,高教出版社);《语法答问》,朱德熙,商务印书馆;《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商务印书馆;《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等主编,北大出版社(或《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大出版社);《语言理论》,彭泽润、李葆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C 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反映近年来学术动态的期刊论文。

复试:《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语法学史》,龚千炎,语文出版社;《简明语言学史》,罗宾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或类似的“语言学史”论著);《计算机基础》詹江平,机械工业出版社。

南开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0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胡明扬、沈阳、贺阳《语言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黄伯荣《现代汉语》,邢公畹《现代汉语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解惠全《古代汉语读本》南开大学出版社,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5(1)《现代汉语》(修订二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复试用教材);(3)《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复试用教材);(4)《古代汉语》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语言学概论》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复试:古代汉语(笔试);语言学知识(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外语)(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