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特殊光线专练大全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培优专题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培优专题

凸透镜成像专题训练(培优)姓名:_________知识要点:1、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2、凸透镜成像规律:(1)特殊光线作图法(平行主光轴的光线过另一侧焦点、过光心方向不变)(2)口诀法的理解:“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我们可以结合图加深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性质:①焦点分界:2f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②动态特性: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物像关于凸透镜移动方向一致,即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增大),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增大(减小),且像变大(小)。

培优练习:1、下列光学元件中可以成正立、缩小的像是 (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面镜 D.凹面镜2、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折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 )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的焦点 D.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3、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放大的 B.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C.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缩小的 D.所成的缩小的像,一定能成在光屏上4、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 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5、有一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作透镜,一束平行光束按图所示方向射向气泡则这束平行光将 ( )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 B.穿过气泡后会聚C.穿过气泡后发散 D.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6、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 )A.相同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D.不能成像7、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9厘米 B.大于9厘米C.等于9厘米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9、一位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物理复习凸透镜专项综合练含详细答案

物理复习凸透镜专项综合练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30cmB.换成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两次清晰倒立的像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人眼在 100cm 处能看到蜡烛的像【答案】BC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230cmf u v则焦距为15cm,故A项错误;B.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动,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0cm~20cm之间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50cm~40cm,移动凸透镜在适当位置能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光屏距离凸透镜10cm~20cm 之间时,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故B项正确;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项正确;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光依然沿原来的方向传播进,人眼在 100cm 处能看到蜡烛的像,故D项正确。

故选BCD。

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 .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 .凸透镜A 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 的焦距D .凸透镜B 的焦距大于凸透镜A 的焦距【答案】AD【解析】【分析】【详解】 A .由图甲可知,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故A 正确;B .由乙图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不相同,故B 错误;CD .由甲图可知,物距35cm 5cm 30cm u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A 30cm 2f >得A 15cm f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 ,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 和2f 之间,即B B 30cm 2f f <<可得B 15cm 30cm f <<所以A 的焦距小于B 的焦距;故C 错误,D 正确。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6透镜及透镜成像作图(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6透镜及透镜成像作图(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6 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作图(解析版)类型一凸透镜、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方法技巧】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3)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后将平行主光轴传播。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3)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专项训练】1.在图1中完成凸透镜光路图,在图2中完成凹透镜光路图。

【答案】解:在图1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在图2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解析】在作凸(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凸(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如图,F 点既是图示凸透镜的焦点,也是图示凹透镜的虚焦点,请画出图中两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3.如图所示,在平面镜与凸透镜之间放一物体AB,F为凸透镜的焦点,从B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焦点F,并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发生折射。

请画出:(1)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凸透镜练习题专题

凸透镜练习题专题

凸透镜练习题专题一、单选题1.放电影试镜头时,发现银幕上的影像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映机()A. 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 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题4题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他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缩小的像.小明将光屏从光具座上取下,把这支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此时蜡烛通过这个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A. 倒立等大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4.用手机看视频,图象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象,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20cmB. 15cmC. 10cmD. 5cm5.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5题6题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C. 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7.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 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C. 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D. 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7 题8题10题8.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A. 倒立缩小B. 倒立等大C. 倒立放大D. 正立放大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 光所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10.小明和小华早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是,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A. 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 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C. 三个方面都相同D. 三个方面都不同11.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11题12题13题12.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13.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A. 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近B. 小明和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 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D. 小明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14.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物体放在离透镜40cm处时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B. 把物体放在20cm处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C. 把物体放在10cm处时,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此透镜的焦距是15cm15.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4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3cm B. 6cm C. 9cm D. 12cm16.2013年6月20日,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太空授课.如图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透镜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哪个器材工作时的成像与此实验相同()A. 平面镜B. 放大镜C. 照相机D. 投影仪17.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17题19题20题21题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cmB. 10cmC. 15cmD. 20cm19.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A. 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B. 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 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D. 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20.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A.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B.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2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得更大的清晰象,她常常这样做()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B.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如图1所示为琦琦同学的照片,图2是他将凸透镜紧贴在照片,然后逐渐远离照片,透过透镜所能看到琦琦的照片,则在远离的过程中看到的顺序是()A. 乙丙丁甲B. 丙乙甲丁C. 乙丙甲丁D. 丙乙丁甲22.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甲:这架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乙:将照相机升高,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丙:若要照全身像,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丁:若要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这些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与乙B. 甲与丙C. 丙与丁D. 只有丙24题25题29题23.如图所示是小东制作的昆虫观察盒,在盒盖上端安装凸透镜便于观察盒内小昆虫放大的像,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他应该选择()A. 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 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 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 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24.某同学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分别为6cm、18cm、24cm时,依次得到放大虚像、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A. 6cm<f<9cmB. 9cm<f<12cmC. 12cm<f<18cmD. 18cm<f<24cm25.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乙凸透镜的焦距B. 在甲图中,蜡烛和光屏交换位置,能够字光屏上得到缩小倒立的实像C. 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 乙图中,只移动蜡烛渐渐靠近凸透镜,原来光屏上一定可以看到放大的像2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蓓蓓利用图画记录了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四幅图画中的物、像关系有对有错,请你帮她把不正确的图挑出来()A. B. C. D.27.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看到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 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B.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C.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0 cm,且白墙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D. 在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28.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 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29.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5cm处后()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30.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31.如图所示,把一支铅笔(笔尖用O点表示)水平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下图四种情形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B. C. D.。

凸透镜成像经典30道题

凸透镜成像经典30道题

2.(2015•济宁)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A.B.
C.D.
6.(2015•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A.B.C.D.
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70cm
A. B.C.D.
这个像是(填“实”或“虚”)像.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蜡烛在光屏30.(2015•江西模拟)小华在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上(填“成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或“不成像”)。

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原卷版)

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原卷版)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1.如图所示,1F 、2F 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S 是距凸透镜前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点光源,S '是S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点光源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向右匀速运动靠近透镜时,像S '的移动情况( )A .像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靠近凸透镜方向匀速运动B .像S '沿O 与S '连线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小C .像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D .像S '沿2F 与S '连线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2.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另一拓展规律在照相问题中的运用.即用可变焦距的光学照相机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物体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 .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 .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 .焦距变小,像距变大3.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清晰放大的像,同时他也看到透镜表面有两个像,其中一个是正立的,一个是倒立的,对于透镜表面的两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透镜表面的两个像,正立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立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透镜表面的两个像,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虚像C .透镜表面的两个像,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折射形成的实像D.透镜表面的两个像,倒立的是实像,正立的是虚像4.某种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为15mm~85mm,用这个镜头对着远处的某一栋楼房拍照。

当使用焦距15mm 拍照时,显示屏上所成的清晰像的高度为h1;当使用焦距85mm拍照时,显示屏上所成的清晰像的高度为h2,则h1与h2的比值约为()A.3∶17B.17∶3C.289∶9D.9∶2895.物体的高度为12cm,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放置,经凸透镜成高度为6cm的缩小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精选版)PPT课件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精选版)PPT课件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u=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2
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 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 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 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5厘米时,光屏上 得不到烛焰的像
.
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9.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
4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
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透镜、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初中物理光学复习: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作图能力训练(2)整理版好复印

初中物理光学复习: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作图能力训练(2)整理版好复印

光的折射作图能力训练(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成实像时,像与物 侧,左右、上下相。

2、变化规律 (1)物距变小,像距变,像也变(2)物距变大,像距变,像也变3、特殊点 F 点:是像和 像的分界点2F 点:是 像和 像的分界点【作图能力过关】1.完成下列关于透镜的光路:2.发光点S 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 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3.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 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 的位置.A4.画出下列各图中光线经过玻璃砖的光路5、如图为一冰块中有一长方形气泡,画出这条光线的折射光线.6、下列两透镜组合中都有一个焦距是重合的,请画出经过两透镜的光路7、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适当类型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8、游泳池中灌入一定量的水后,从池岸上斜看池底,便会觉得池底比实际深度( ) A 深些 B 浅些C 无变化D 有时深有时浅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由__________组成,二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由__________组成.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 点,测得A 点距透镜10厘米,则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

(2)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4)若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为10、如图2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①②B . ③④C .②④D . ③①【凸透镜实验题】【例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则可能有几种原因?答案:有三个原因:(1)由于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凸透镜不能成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但由于物距太小,光屏调不到烛焰的像所在的位置.(3)凸透镜成实像,但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例2】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最大实像的是在 __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