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飞天凌空》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飞天”凌空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飞天”凌空 课件

“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 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明确: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吕伟比 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 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 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 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记一记
翘首: 屏息: 酷似: 慷慨: 轻盈: 由衷: 如梦初醒:
抬起头来 暂时抑制呼吸 好像 大方、不吝惜 形容好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指衷心、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初读感知
1、听课文朗读,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 来刻画的?
3.说一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 中国有这样优秀的
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 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 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 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
课后作业
一个“托” 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 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精读品味
3、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 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有何作用?
写法上重点采用了特写镜头。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 泛之笔。但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 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而是全靠记者现场观察,所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 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 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轻轻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 “插进碧波之中”等等。这一系列短语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 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形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3课《“飞天”凌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3课《“飞天”凌空》

下文中的朱光亚,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朱光亚的什么特点,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一生就做一件事“一生就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

他的原话是:“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

大音希声。

一辈子少言寡语的朱光亚,一生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

1950年3月18日,52名中国留美学生发表《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朱光亚的另“一嗓子”,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1964年10月16日15时,大西北戈壁滩一道强光闪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史称“东方巨响”。

那天,在撤离试验现场时,司机驾车走错了路。

当朱光亚转过身来,正好看到半空中升腾的蘑菇云,顿时潸然泪下。

当晚,朱光亚在庆功宴上喝得大醉,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醉酒。

大有大无。

事业重如门前山,名利淡似杯中水。

“两弹一星”元勋的传记很丰富,但唯独没有《朱光亚传》。

不是没人写,而是到他那里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

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父亲是干什么的?就连他的长子朱明远也是猜出来的。

他回忆道:1967年的一天,院子里一群孩子聊天。

有人突然问: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没有人能答出来。

有人说,咱们回忆一下,是不是每次报纸上公布核试验,我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北京?大伙一想,果然如此。

顿时,我们感到非常神圣,静静地坐了好长一段时间……朱光亚85岁生日的时候,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主编出版了《战略科学家朱光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广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她的这个动作五一三六,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分。

这位年方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她的娇小苗条的女伴,门岁的'周继红,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1. 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 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

理清脉络 以“‘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好处?
标题一方面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另一方面,生动形 象,女运动员跳水的优美动作,同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 天”那飘逸的身姿非常相似,容易使读者开启联想的闸门,进 入美的意境。
理清脉络
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 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凌空 翘首 屏息 酷似 慷慨 轻盈 悄然 由衷 如梦初醒 震耳欲聋
小练习
下面选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凌空 翘首 屏息 B、酷似 慷概 轻盈 C、俏然 由衷 如梦初醒
词语理解
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制呼吸。 酷似:极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姿态、动作轻巧优美。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由衷:指衷心、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 白过来。
品味语言
第三段“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 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 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 凌虚蹈空。一个“托”在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 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
品味语言
第二段“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 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动作描写,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的技艺精湛。 (动作的高难、疾速、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品味语言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 体优美的线条。”
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在短时间内优美自如地 做完整套高难度动作,表现了她的技术高超。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飞天”凌空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飞天”凌空课件

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镜
头。
技法总结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句子中的关键动词、修饰词 (形容词、副词)、特殊词(拟声词、颜色词等)或运用修辞、表现手法的 词。答题思路:第一,了解词性、感情色彩,分析修辞、表现手法;第二,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确切含义及效果,第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答题模 式:如是动词,按照“……,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特征(情 感、形象),表现了……(感情)”的格式回答。如是形容词、副词,按照 “……地描摹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飞天”凌空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这则特写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3.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情景导入
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
的雏燕,驾起矫健的翅膀,凌空一
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划出美丽 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 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篇特写,一睹
例:(1)这个转体空翻的动作完成得非常潇洒。 (2)他这个人比较洒脱,不会在这种问题上过分纠缠。
课前自主学习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侧面描写
导思2:文章描写观众、
记者的反应、评价有
正面描写
导思1.文章是怎样用
特写镜头来描写有何作 用?
环境描写
关键词: 自豪 冠军吕伟
的格式回答。
技法总结 1.运用比喻的修辞,使文字清新优美。
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激发了 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七个比喻,其中既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飞天” 凌空》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飞天” 凌空》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3.“飞天”凌空》敎學设计一、敎學目标1.掌握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品析关键语句,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學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3.感受运动之美和人类挑战极限之美。

二、敎學重点1.掌握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品析关键语句,了解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

三、敎學难点品析关键语句,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學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四、敎學课时:1课时五、敎學方法:点拨法品读法讨论法第一单元解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

任务一围绕“新闻阅读”编排了 5 篇课文;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

通过學习,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

语文要素:學习本单元,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學会撰写新闻作品。

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學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解析人文主题: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语文要素: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理解其新闻价值。

敎學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补充标题和导语敎师语言:请同學们阅读课件上的新闻,根据所學的新闻知识,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學生活动:阅读新闻,感知新闻内容,并根据所學知识,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个人完成后,全班自由交流,完善答案。

【课件展示】新华社新德里11 月24 日电11 月24 日,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 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 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 5136 ”,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

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

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跳水运动的魅力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2.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和描写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联想。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同学们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四、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飞天”凌空》,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来描述吗?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同学们以“我的运动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现出运动的精彩瞬间。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写作练习,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作文?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拼搏精神?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尝试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述。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心得,教师点评。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更加生动、精彩。

2.阅读课文《“飞天”凌空》,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吕伟的形象,如她在训练中的刻苦、比赛中的冷静等,突出其优秀品质。
-在分析新闻特写结构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标题的吸引力和导语的概括性,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应提供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新词汇,加深理解和记忆。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的深化: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体育竞技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新闻特写的结构和吕伟的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新闻特写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抓住细节、如何生动描绘场景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新闻特写的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有没有注意过跳水这项运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跳水运动背后的故事和体育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新闻特写的基本概念。新闻特写是对特定人物或事件的详细报道,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它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事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新闻特写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吕伟夺魁的过程和背后的努力呈现给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法探究
认真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吕伟 整个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5-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映,衬托出吕伟 跳水动作的完美。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 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分段学习
3、品析第四自然段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
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从“轻轻一蹬 ”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 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 形象地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品味语言: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拓展延伸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 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 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 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5136”, 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 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 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 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整体感知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 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梳理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

吕伟从准备、起跳、腾空到入水的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5-8)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
动静结合。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 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 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分段学习
2、文章第二、三、四段把吕伟跳水的动作分解成起跳、腾 空、入水三个步骤,犹如慢镜头回放,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放慢“镜头”,细致描绘,更具层次感和画面感,可以从 多方面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似观看影视特写镜 头,清晰而逼真,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亲观其景的感觉。 同时,也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小练笔
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全文只有五百多 字,却巧妙地捕捉到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 刹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 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 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
拓展延伸
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 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同:1、都属于新闻体裁; 2、具有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异:1、篇幅:新闻特写一般比消息要长。 2、时效性:比消息略差 3、表达方式:以形象化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侧重于再现,兼备新
闻和文学的特点;消息则是以记叙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议论。 4、前者适合一般性的报道,后者适合更进一步的深度报道。
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 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品味语言:
2、第二段中 “托”字有何表达效果?
一个“托” 字犹如定格在空 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 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的 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品味语言:
3、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哧”地 插进碧波之中“
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 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 震撼人心!

吕伟精彩跳水动作的赞赏。
合作探究
文章以“‘飞天’凌空 ” 作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回答。
“ 飞天”是敦煌壁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记者以“‘飞天’ 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的动作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 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同时,也 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分段学习
1、第一段“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样的描 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
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 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 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 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 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 价值,因此作品被评 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文体知识:
新闻特写属于一种新闻体裁。以形象化的描写
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 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 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
学习字词:
优雅( yǎ)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一刹那(chà) 慷慨( kǎ)i 哧地( chī)悄然(qiǎo)
第一单元 ·第三课
“飞天”凌空
导入新课:
“飞天”凌空
写作背景:
1982年11月19日至1982年12月4日,第九届亚运 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在本届运动会中,中 国运动员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 在金牌总数上超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的日本队, 首次居于第一位。其中跳水姑娘吕伟获得女子10 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本文就是对她夺冠的特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