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景物描写

合集下载

09 高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方法详解

09 高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方法详解

景物描写方法详解1、什么是景物描写?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叶以群:《渡漳河》)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才是景物描写;前者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后者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的叙述,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从以上例子我们引出描写的具体定义——所谓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三种,分别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我们观察描写的对象大都离不开四种:人、事、物、景。

而景物则是观察描写的最生动的对象。

大千世界,景物千种万类,千姿百态,不同的景物有着不同的特征。

同一景物由于春夏秋冬、晨昏午夜、阴晴风雪的变化,资质韵色也会不同。

春花、秋实、夏雨、冬雪、山岚、海涛、白云、飞瀑……自然景物千变万化,大至宇宙风云,小至一草一木,形、色、声、味、质地、变化都各不相同。

2、描写方法要点:第一、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①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摇远,一会儿拉近呈大特写,一会儿又俯拍、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

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

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

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

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

作者如同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

八年级作文指导——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八年级作文指导——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点评:小作者一开头就极力地渲染这天气的炎热,其 烦闷焦躁的心情可见一斑。街头的繁华与喧嚣更反衬 了我的落寞与伤感。
学有收获——课堂小结
1.景物描写要明确写景的作用
2.景物描写应运用写景的多种方法,力 求生动
3.景物描写应直接或间接为主旨服务, 描写应做到情景交融
布置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景物描写片段,誊抄到作文 本上。
(4)动静相结合 (5)写景的顺序 (6)实写、虚写相结合(以虚衬实) (7)正面、侧面相结合
(8)情景交融
景物描写如何助力写作
• 1、开头用景物描写可以营造氛围,先声夺人。
• 比一比哪一个是凤头:
• • A在一个清晨,我不得不与她分离,内心痛苦极了。 B清晨凉风飕飕,阴冷厚重的雾帐吞噬了一切——包括你转身离去的背影, 你正从我的心上走远。竹林中的露珠正啪啪地滴落,一声声,一粒粒,敲碎 了我的心。
2、构思大作文《那一天,我懂得了 》。 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叙事 中适当穿插景物描写。用红笔把景物描写部 分勾画出来,并标注你所使用到的景物描写 的方法。
记叙文作文指导之一
楚雄市吕合镇初级中学
罗正琴
学习目标
1、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景物描写片段的练习,能够将所学 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什么是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指对景色及周围 陈设的描写。包括两种形式: 全篇景物描写和在写人、记事、 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你还记得朱自清《春》中那烂漫的春花吗?
2.调动多器官,多角度描写。
同样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可谓形、声、 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 “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 的小球”是形状;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声音, “又酸又甜”是味道。景物明丽,从中蕴含着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 之情。

小学作文写景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写景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写景方法指导一、技巧介绍:在小学生的写景文章中常常看不到“景”,文中写的尽是去游玩的路上发生的事,或是吃了什么、玩了什么游戏、说了什么话语。

即使有的写了风景,也难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看到的优美的风景。

因为通篇仅是景物的叙述。

例如: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日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分析: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才是景物描写。

其实,有了具体的描写才算是写景文。

才能使读者通过你的习作,想象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写好写景文首先要做到:敞开心灵感受美的细微不同1、敞开心灵感受美。

有人说:“小学生们常常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也发现在每次学校组织的春、秋游活动中,多数学生对玩不玩游乐场、几点到草坪上野餐,比能否看到美丽的景色要有兴趣得多。

而阅读课外书籍多的孩子对美景、花草的盛衰则更为敏感。

那是因为书籍能将学生对美景的欣赏能力提升起来,相对分散他们对游戏、对吃的注意。

因此,借助书籍将心灵敞开就能让你长出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2、感受美景的细微不同。

来自于阅读、生活、写自己真实感受的作文,与背诵摘抄好句子而“凑”出来的作文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前者能感知并描写出景物的不同之处。

例如:同样是写海,A、B句作者对景色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就有差异。

A、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沙滩上有海浪送来的各式贝壳,有半圆形的、椭圆形的……B、中午一层层波浪像巨人在奔跑,他追逐着海浪那白色的沫儿向我冲来。

他越来越大、越来越响、最后一下撞在岩石上,浪花四溅、卷走了我的拖鞋、淋湿了我的裤脚。

傍晚,当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之上的霞光又红又亮。

它闪动着、滚动着、冲上沙滩,追逐着岸上的人们,又退尽。

分析:A句作者眼中的海就是一块蓝色,再无海浪、白沫、滚动之分了。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景物描写PPT优秀课件(30张)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景物描写PPT优秀课件(30张)

习作2:
• 坐在故乡的田野听着蛙声,抬头看,才知 道月亮是那么的圆满,银河是那么的闪亮。 微风吹拂着,在为杨柳梳理着那凌乱的头 发。我看到地上还有团团的树影,我知道 等明天早上太阳出来,这些树影就会消失 不见,我的失落也会消失不见的。
习作3
• 我孤单地欣赏这一片寂静的夜空,只见万点 繁星安份地挂在银河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月 光穿过浓密的云层,透过缝隙,洒落在大地。在 月光的映照下,柳树婆娑的树影印在了湖面。偌 大的田野上空,那一片蛙声久久地荡漾着,也荡 出了我的眼泪。 • 突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响起,母亲真的回来了! 我破涕而笑,赶紧擦干净眼泪,迎上去开门。门 的里面与外面,是两个流着泪的微笑。
景物描写中能体现出一种怎样的感情?
习作2:
• 在一个静谧的夏夜,我独自走在 乡村小道上,抬头仰望,银河闪闪发 光,一轮皎洁的明月像玉盘镶嵌在星 空中,月光泻在树林中,一团团树影 躺在地上,无力摆动。青蛙们似乎想 吓散地上的树影,扯长了肚皮地叫, 蛙声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啊。 景物描写中能体现出一种怎样的感情?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
• 文段1:《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 • •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 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 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交代故事背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还可以引出下文对小时候故乡的回忆。
文段2:
• 《孤独之旅》中间的景物描写: •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
• 修改前:晚上,天空星星很少,月亮 像只烧饼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看得 我都有点饥饿了。条条树影飘飘扬扬, 倒映到鱼塘里。周围蛙声叫个不断。 • 修改后:天空星星很少,只见一轮月亮像
玉盘一样镶嵌在夜空。不远处,千条万条 树影飘飘扬扬,飘到鱼塘里。小青蛙好像 找不到自己的亲人一样,叫个不停,蛙声 几乎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里。

景物类描写作文重点指导什么

景物类描写作文重点指导什么

景物类描写作文重点指导什么写景文章的要点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

第二必须揪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必须阐明了场所。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

二、动静融合,写下不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存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

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

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描绘时或先写下静态李德生动态,或先写下动态李德生静态,并使景物处在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人与自然轻松地呈现出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就可以并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出来。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

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

景与情贵在史瓦塞,景中有情、情中存有景,就可以达至水乳交融、不容拆分的境界。

在方法上,可以多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使景物具有人的特点,使叙事与想象轻松融合在一起。

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平时必须多观测、多练,把你所看见的最帅的景色写下出,使读者深感独特生动,存有身临其境之美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

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一)、选不好角度,定点观测。

【作文指导】如何进行环境描写(方法指导+佳作展示)

【作文指导】如何进行环境描写(方法指导+佳作展示)

【作文指导】如何进行环境描写(方法指导+佳作展示)一、直接描写型【经典呈现】一刻钟过去;太阳下山了,但树林里还很明亮;空气洁净而透明。

鸟雀唧唧啾啾地鸣啭着;幼嫩的青草闪耀着绿宝石一样的怡人光彩……您就等待着。

树林里渐渐昏暗下来;晚霞的红光慢慢从树根、树干向上移去,越升越高,从几乎还是光秃秃的低处的枝干升到纹丝不动、还在沉睡的梢头……不久,就连最高处的树梢也失去了光彩;嫣红的天空逐渐变成蓝色。

树林的气息越来越浓,微微流动着一股暖暖的潮气;吹进来的微风在您身边静息了。

鸟儿渐渐睡去——它们不是一下子一起睡着,而是由于种类的不同而有先有后:最初安静下来的是燕雀,过一会儿是知更鸟,然后是黄鵐。

树林里越来越暗。

树木渐渐融合在一起,变成一团越来越黑的庞然大物;湛蓝的天空上害羞似的闪烁着最初的星星。

鸟儿都睡着了,只有红尾鴝和啄木鸟还偶尔睡眼惺忪地鸣叫几声……现在连它们也沉寂下来了。

——选自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技法赏析】《猎人笔记》中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色。

作者抓住黄昏时刻的景色特征,细致而具体地加以描写。

先从太阳下山写去,点明时间已是黄昏。

接着选取了鸟雀、青草、晚霞等景物来描写。

特别对树林的变化做了详细描绘——由原先的洁净透明到逐渐变成蓝色,再到越来越暗,直到天空出现星星。

作者用景物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变化,一层层地加以渲染。

为了写出黄昏的景色特征,作者抓住了鸟雀的变化来写,从鸟儿开始的“唧唧啾啾地鸣啭着”,再写到“鸟儿渐渐睡去”,写鸟儿睡去,又有层次感,先安静下来的是燕雀,接着是知更鸟,然后是黄鵐。

描写中还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有具体形象,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传神性。

譬如写“青草闪耀着绿宝石一样的怡表现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意境美。

二、情景交融型环境描写时,“写风就不能只写风”,举个例子:“你要写悲伤,就不能只写悲伤。

要写雨疏风骤,落红残阳,写秋风萧瑟吹入空荡的长廊。

写雨雪纷纷,写天际苍茫,写夕阳西下,天涯人断肠。

写作指导:写景色作文需要注意的事项

写作指导:写景色作文需要注意的事项

写作指导:写景色作文需要注意的事项
现在我们暑假好多同学都愿意写一些美丽的景色作文,那么我们在写景色作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

那么让我们看看需要注意的事项吧。

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

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乡村的今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

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
再去找。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写景的写作方法 11、分类描写法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

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

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

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

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2、围绕中心法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

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

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

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

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

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

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

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

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3、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4、定景换点法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

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

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或由*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

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景物描写一、专题解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高山大川,秀林幽谷,四秀美景,各有风姿,令人心醉神怡。

掌握一定的技巧,会让你妙笔生花,绘出自然美景。

二、知识结构图三、写作指导、实例引领一)知识点解读(一)理清顺序绘美景①按空间顺序来写空间顺序包括:由远到近、由里到外、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等。

如《济南的冬天》重点写了山景和水色,山景和水色都是按空间顺序写的:写山景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是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

片断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项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解析一:此段文字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围绕“妙”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小山的娇美秀气;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部分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②按时间顺序来写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着笔,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写景物也随着发生变化。

比如,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写早、中、晚各个时段的景物等,只要是景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都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突出了春雨柔情而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和对人生的追求。

③按观察顺序来写首先,可以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观察不同的景物。

其次,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

例如观察瀑布,可以远观,可以近看;可以仰视,可以俯视。

观察点或者角度变了,笔下的景物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情状。

第三,移动换景,即边走边看,人的脚步在移动,看到的景物也在变化。

这是游记散文常用的写法。

如朱自清的《春》中的“春雨图”,先是全景描摹雨的细密如织;进而站在一个较高的观察点眺望,看屋顶的薄烟、发亮的树叶;继而俯视,写青得逼人眼的小草。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傍晚,雨中的乡村静穆而安详,作者先写远景,稀疏的房屋错错落落;再写人们的活动,或者散步,或者劳作。

作者的观察点不断变化,移步换景,展示的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

④按逻辑顺序来写。

就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

比如,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等。

如《春》一文从整体上看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

(二)抓住特征展风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如: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

片断二: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解析二: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片断三: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解析三: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三)巧用修辞咏神韵描写景物不仅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语准确,生动、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朱自清《春》中,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

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四)调动感官呈精彩赏景,并不是只需要视觉,还要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

因此,描绘景物,仅仅调动一种感官是不够的。

只有突破视觉印象的单一描写,综合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多种印象,才能立体地反映景物特征。

如果只习惯从视觉的角度去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没有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描摹景物,那么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从视觉的角度写花“红得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嗅觉的角度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听觉的角度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春天啊!片断四:乡村的夏夜,多么美好!那满天的星星,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似乎也在静静地聆听着,聆听着老人们的故事、妇女们的新闻。

那皎洁的月光,撒向田野、村庄,伴着孩子们的嬉戏,伴着年轻人的歌舞。

那阵阵的晚风,送来了田野上稻谷的芳香,又送走了人们爽朗的笑声..(《乡村的夏夜》)解析四:片段抓住了乡村夏夜的特点,通过想象、联想,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调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多角度地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幽静与美好,突出了人们的欢乐与幸福的生活。

(五)动静结合显生机静态描写,指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

动态描写,着力描绘出人物、景物的各种变化形态。

在写作过程中,要动静结合,让景物有灵气,有神韵,呈现景物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情状,增添文章摇曳多姿的艺术魅力。

如《社戏》中的一段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静态的“连山”,在比喻、拟人的修辞中“踊跃”“跑去”,动静结合构成一幅栩栩如生、充满水乡特色的美景,情景交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衬托出船行速度之快与“我”的急切心情。

片断五:好大的一片油菜花儿。

娇黄的花朵,缀满枝头,在春阳的照耀下,金灿灿,黄澄澄,流光溢彩。

一朵朵,一簇簇,挤在一块儿,嬉闹着,春潮般地涌动着,显示着大地的盎然生机;浓郁的花香,弥漫田间。

成群的蝶儿,翩翩起舞,上下翻飞;成群的蜜蜂儿,“嗡嗡”地闹着,奏响了一支新生活的交响曲。

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真像到了富丽堂皇的国度,真是美的享受,令人陶然而醉!解析五:“一朵朵,一簇簇,挤在一块儿,嬉闹着,春潮般地涌动着,显示着大地的盎然生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展示油菜花的动态美;“成群的蝶儿,翩翩起舞,上下翻飞;成群的蜜蜂儿,‘嗡嗡’地闹着,奏响了一支新生活的交响曲”,借助蝴蝶、蜜蜂的动态行为从侧面展示油菜花的动态美。

文段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形象地展示出油菜花的生机与活动,富有情趣。

(六)联想、想象增意境一篇好的文章不能写得太实,有时运用一下联想和想象,对前面所营造出来的意境进行适当地拓展,能使文章虚实结合,达到一种更空灵的境界。

例如,《春》中描绘春花时写道:“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情景交融添活力“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花一木总关情”。

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

同样是花,欣喜的杜甫看到的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景;国破家散、颠沛流离的杜甫眼中只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可见,景与情是不可分割的。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而意溢于海。

”所以景物不能孤立存在,应该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才能让读者产生感情共鸣。

片断六:我的两耳灌满了大潮的喧响,一时难以分辨她的层次和色彩。

多少面鼙鼓在擂动?多少面旌旗在翻卷?多少人组成的巨型乐队在演奏?潮声里有小号的豪爽,圆号的含蓄;有双簧管的言情,长笛的机灵;小提琴的歌唱,大提琴的感叹。

……哦哦,这不是小提琴E弦上美妙的颤指和竖琴弦上琶音的舞蹈吗?女性柔情的哼唱和男性昂扬的号子结合得这么好,靓丽青春的摇滚和苍劲古朴的叙述叠合得这么妙,这才是世间最佳的混声合唱呢?有低吟,有长啸,有咏叹,有宣叙,内容有爆炸性新闻,有连续小说,有屈原天问,有李白遨月,有虹桥赠珠,有敦煌飞天,有导弹之父倒计时记数,还有强大的合成军在天地之间联合演习……(选自韩静雯《听潮》)解析六:大潮也是一种自然景物,但要实实在在地描绘出它,确实不易。

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将大潮的声音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联想各种高、低、强、弱、长、短等不同的具体物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方法,将潮声描写得惟妙惟肖,异常逼真。

同时,在这些描写中,作者丰富、细腻、激昂、赞叹的情感也荡漾在这激动人心的大潮声中。

(二)例文美丽的人工湖人工湖位于密云县城西郊,在西大桥之下。

无论是在鸟语花香的春天、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在天高气爽的秋季、北风凛冽的严冬,它的湖水,它的河床……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可爱。

春天,人工湖两岸的柳树妹妹的长发被春姑娘梳洗干净后,冒出一片片黄色的小芽。

春姑娘抚摸着它们,像是在抚摸一群刚出世的小宝宝。

柳丝随风摆动,婀娜多姿,与天上那棉絮般的白云一齐倒映在水中。

在人工湖两岸,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

瞧!在那些小草中间,一颗颗各种形状的鹅卵石探着小脑袋,像是在欣赏人工湖的美景。

一只只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掠过湖面,用羽翼轻轻地点一下平静的湖水,湖水便泛起圈圈涟漪。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芽的可爱,也写出了春姑娘的可爱美丽,给人美的享受。

)夏天,柳树妹妹把长发垂到湖水中,像是在驱逐烈日对它的炙烤。

湖面上微波荡漾。

在湖底的水草中,一条条顽皮的小鱼追逐嬉闹,不停地摆着尾巴,有的还吐着小泡泡。

这时,人们有的拿着鱼钩,放下鱼线,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

有的人钓到一条鱼,便高兴地叫道:“嘿,今天的运气真不错!”(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优美的姿态。

)秋天,人工湖两岸的树木的叶子变黄了,轻轻地飘到湖面。

它们像一只只船队,随着流水向前远航。

这时的湖水清澈见底。

小孩们光着脚在水中玩耍,扑打着湖水。

晚上,人们三三两两来到湖边散步,给人工湖带来了生机。

冬天,白雪覆盖着人工湖,湖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白色的石桥,白色的柳树,白色的湖面……到处是白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