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跨文化沟通的其他障碍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障碍及应对策略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障碍及应对策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往往导致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障碍,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语言障碍的类型1. 词汇障碍: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差异是最常见的语言障碍之一。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词汇表达方式,这可能导致误解或理解上的困难。
2. 语法障碍:语法规则的不同也是一个常见的语言障碍。
不同的语言在句子结构、时态和动词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语法错误和语义混淆。
3. 语音障碍:语音障碍是由于发音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可能与母语不同,导致发音错误或听力困难。
4. 文化障碍:文化差异也是导致跨文化沟通障碍的因素之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这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第二部分:应对策略1. 提高语言能力:为了克服语言障碍,积极学习并提高目标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关键。
通过参加语言培训课程、交流活动和与母语人士的互动,可以提高语言水平。
2. 倾听与理解:在跨文化沟通中,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至关重要。
耐心倾听,主动寻求澄清,并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3. 改善语法和发音:学习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正确的发音是克服语言障碍的重要步骤。
定期进行发音练习并接受语法纠正,可以提高交流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4. 考虑文化差异:了解对方文化的特点和习俗,尊重不同的文化观念是解决文化障碍的关键。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冲突或冒犯的语言和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文化适应策略。
5. 寻求帮助:当遇到语言障碍时,不要犹豫寻求帮助。
可以向母语人士、专业翻译或口译人员寻求协助,以确保准确的沟通和交流。
结论: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障碍是一项挑战,但通过积极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我们可以克服这些挑战。
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心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不同,并与对方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解决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解决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时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1. 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关键,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差异往往成为交流的障碍。
即使说同一种语言,方言和俚语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误解。
2. 文化误解每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认为是诚实,而在其他文化中,太过直接的交流反而可能被视为不礼貌。
3. 非语言沟通的差异非语言沟通,如手势、姿态和面部表情,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眼神接触被视为自信,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冒犯。
4. 习惯与礼仪的差异不同文化对待时间、空间和社交礼仪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一些文化重视时间的准时,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 先入为主的观念人们往往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经验来判断他人的行为。
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可能导致误解和偏见,阻碍了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的解决方案1. 学习语言和文化学习对方的语言及其文化背景是解决语言障碍的有效方法。
通过语言课程、文化讲座和交流项目,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从而减少误解。
2. 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组织跨文化沟通培训,提高参与者的文化敏感性和沟通技巧,让人们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辞和行为,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的交流需求。
3. 重视非语言沟通了解和尊重非语言沟通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有助于减少沟通中的误解。
比如,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对方的身体语言,适时调整自己的非语言表达。
4. 培养开放的心态培养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并尊重他人的文化和观点,有助于克服先入为主的观念。
通过积极倾听、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可以促进更深入的理解。
5. 提供跨文化支持在企业和组织中,提供跨文化支持,如咨询服务或文化适应培训,帮助员工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环境,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解决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解决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变得愈加频繁。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成为了交流的障碍。
理解这些障碍并寻求解决方案,对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1. 语言障碍语言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大障碍。
不同语言不仅包括词汇和语法的差异,还有语音、语调和发音的不同。
例如,某些语言中可能存在的特定表达方式在另一种语言中无法对应,这就导致了沟通不畅。
2. 文化习俗各国文化习俗的差异也影响了跨文化交流。
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坦诚,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无礼。
此外,身体语言、眼神交流和社会礼仪等也各有不同,理解这些文化习俗对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3. 价值观差异静态的文化价值观念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比如,一些文化强调集体主义,注重团队协作,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重视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双方可能会因为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分歧。
4. 偏见和刻板印象人们在与其他文化交流时,往往会受到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可能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
这会导致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与不尊重。
例如,可能会将某一文化群体视为“落后”或“愚昧”,从而阻碍了正常的交流。
解决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方法1. 增强语言能力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学习目标语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通过学习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交流效率,也能加深对该文化的理解。
此外,使用翻译工具或应用程序也能够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2. 深入了解文化习俗在跨文化交流前,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阅读、观看相关影片、参与相关文化活动等方式来获取信息与知识。
同时,与与对方文化背景相似的人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交际规则。
3. 尊重文化差异在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差异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并理解不同的价值观,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
同时,可以通过适时的文化对话,加深双方的理解与尊重。
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与解决

_____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与解决_____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变得愈发重要。
然而,文化差异也为我们交流带来了许多障碍。
本文将探讨这些障碍,以及如何克服它们,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一、跨文化交流的障碍1.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例如,____(插入细节)____。
当人们用非母语交流时,可能使用不当的词汇或语法,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
2.文化差异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习俗和信仰,这些差异在沟通中可能引发误解。
例如,____(插入细节)____。
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观点被视为诚实,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表现。
3.非语言符号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____(插入细节)____。
当这些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不当时,可以产生误导性的信息。
4.认知偏见人们常常带着自己的文化视角来解读他人的行为,这种认知偏见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____(插入细节)____。
当文化产生偏见时,可能会使交流变得更加复杂。
二、解决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方法1.学习语言和文化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深入学习目标文化的语言和习俗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提高了沟通的效率,还展示了对对方文化的尊重。
例如,____(插入细节)____。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提高文化敏感性发展文化敏感性是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跨文化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
例如,____(插入细节)____。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对其他文化的了解,以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
3.积极倾听和反馈在跨文化交流中,积极倾听对方的观点并给予反馈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应当关注对方的话语并通过提问的方式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例如,____(插入细节)____。
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能增进理解,也能增强双方的信任感。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对策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对策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显得愈发重要。
然而,文化的多样性也给交流带来了许多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1. 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
例如,某些词汇在特定文化中具有特殊含义,而在另一文化中可能毫无意义。
(在这里可以插入具体的例子)。
2. 非语言沟通的差异非语言沟通在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同文化的非语言表现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例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等,往往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解读。
(例如,某个手势在一种文化中是友好的,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冒犯)。
3.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往往导致对实施的期望和回应的不一致。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个人成就被视为更加重要。
(可以引用一些具体的文化背景)。
4. 先入为主的偏见在跨文化交流中,持有刻板印象和偏见可能导致交流的障碍。
当个人对另一个文化持有负面的看法时,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可能会影响交流的结果。
(可以举例说明某些普遍的刻板印象)。
跨文化交流的对策1. 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
尽管学习一门新语言可能需要时间和精力,但这将极大地促进彼此的理解。
(可以提到一些学习语言的资源和方法)。
2. 增强非语言沟通的意识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非语言沟通的差异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和学习对方文化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很多误解。
(可以建议一些具体的观察和学习方法)。
3. 开展文化适应培训组织一些文化适应培训,使员工和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具体说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这些培训能够帮助参与者克服文化差异,促进和谐的沟通氛围。
4. 培养开放的态度在跨文化交流中,持有开放的态度对促进理解和尊重至关重要。
跨文化沟通障碍

跨文化沟通障碍
跨文化沟通障碍指的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等的差异而导致的沟通困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跨文化沟通障碍和应对方法:
1. 语言障碍:语言差异是最常见的沟通障碍之一。
解决方法包括学习对方语言、使用简单清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或借助翻译工具。
2. 非语言障碍:包括肢体语言、表情、目光接触等。
不同文化对于这些非语言信号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要注意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
3. 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可能导致认知差异。
要尊重并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避免过于主观地评判对方观点。
4. 社交规范差异: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社交规范和礼仪,如交谈话题、礼物的选择等。
了解对方文化的社交规范,遵循当地习俗,以避免失礼或造成误解。
5. 误解和偏见:基于文化差异的误解和偏见可能会影响沟通效果。
尽量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去了解对方文化,避免以偏概全和过于主观的判断。
6. 个人行为习惯差异:个人习惯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要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行为习惯,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提高沟通效果。
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要保持尊重、包容、谦虚的态度,积极倾听和理解对方,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畅进行。
跨文化沟通中的沟通障碍如何克服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挑战

跨文化沟通中的沟通障碍如何克服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交流和合作愈发频繁,因此跨文化沟通能力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然而,由于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和接受教育,沟通障碍经常会出现并对有效的交流造成影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沟通中的沟通障碍,并介绍一些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一、语言障碍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不同语言和语言习惯的存在往往成为跨文化沟通的主要挑战之一。
语言障碍可能导致误解、混淆甚至冲突的发生。
为了克服语言障碍,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对方的语言。
如果面对与母语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了解对方的文化语境和习惯用语是十分关键的。
此外,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难懂的俚语和行话也是有效的沟通策略。
二、非语言障碍除了语言之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也对跨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目光交流方式可能产生误解。
为了解决非语言障碍,首先应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非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行为和观察力是打破障碍的关键。
在交流中保持积极的姿态、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习惯,以及避免使用有冒犯性的身体语言都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方法。
三、价值观的冲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可能导致沟通过程中出现认知差异和价值观冲突。
要克服这一挑战,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了解对方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传统,避免强加自己的观点和评价,以及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四、交流风格的差异不同文化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交流风格,包括表达方式、说话的速度和语调。
这种差异可能给跨文化沟通带来挑战,因为人们对于对方的交流方式和语气常常会产生误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倾听并询问对方的理解和观点,以确保双方的信息传达准确。
尽量使用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以及避免使用歧视性的言语和过于形式化的说话风格,都是促进有效交流的办法。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其他障碍概述( PowerPoint 104页)

中西方思维差异
1、 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 ——“领域依附” 中国: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辨证性 (1)直觉的整体性 (互补)
❖ 整体性:习惯于把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两 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制约,互 相依存。
❖ 直接性: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而直接 直把觉的握整事体物性。:整体地去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认识世界并 ❖改与从自造然世整的界体关。到系局:部天人,合由一大,到人小和自的然考的虑关方系式处于。统一的结构之
❖ 这就是现实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 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 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天差地别。
❖ 如今,家庭、亲情观念强的中国人来到了美利坚这块土 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及尊老爱幼的美德难免不受到美 国文化的冲击,但愿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能坚持自己 的优良传统及美德,让中华文化这朵奇葩,在美国各族 裔的百花园里绽开得更鲜艳,更灿烂。
一缸鱼
一列国际列车上,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中国人在
一起旅行。 途中上来了一位端着鱼缸的客人,缸里鱼的品种十分罕见。 德国人问: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
有什么习性?
日本人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否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
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也许只有美国才会有
美国人强调以经验和事实为依据,看重观察和分析的方式,热衷 于搜集资料和数据,是典型的“归纳法”和“实证主义”。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点 十六分。
❖ 例如中方代表团到了德国以后,主人问今天晚上你们吃 西餐,还是吃中餐?我们代表团的答复往往是“随便”, “客随主便”。他们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说一听到 “随便”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我们认为客 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不能随便提要 求,万一给主人出难题呢?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 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方面,在感知时间、地理位置,表达组织, 介绍人物等内容中,英语的表达顺序是从小到大。 汉语是从大到小。 汉语学习者听我们的汉语,一定要听完整的句子 才能听明白其中意思,而英语可以听主要的句子 成分。
中文顺序:我今天在学校的第四食堂吃了顿午饭。 英文顺序:“我吃了顿饭,在学校的第四食堂, 今天”或者“今天,我吃了顿饭,在学校的第四 食堂”
(2)和谐的辨证性
追求公允、协调、互补和自行调节,以此达到事物的平衡和 稳定。
西方:逻辑、分析、线性思维 ——“无领域依附”
注重内在的差别和对立,寻求世界的对立,进行 “非此及彼”的推理判断。 分析性思维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 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 质,并把两者分离、对立起来,分别对这个二元 世界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加以分门别类,把复杂的现 象和事物分解为具体的细节或简单的要素,深入 考察各部分、各细节、各要素在整体中的性质、 地位、作用和联系,从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数年后…...
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的经典著作,并建立了一整套相关学 科,开发了这种鱼的转基因品种。 日本人形成了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并占领了高份额的全球市场。 美国人最先注册了相关的专利和商标,并制定一系列行业标准, 获利不菲。还经常以违背了了有关规定为由制裁别的国家。 法国人利用这个鱼种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以此吸引了全世界的 大量游客。 中国人呢,一是开发出了这个鱼种的系列菜肴,使 品尝这种鱼成为高消费群体的时尚;二是经一些学者研 究,发现世界上最早食用与养殖这种鱼的是中国人,其 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
昨天我和同学们参观了那个据说是中国唯一的以 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 Yesterday, the students and I visited the museum,that is said to be Chinese only overseas museum of traffic theme.
反过来,欧洲的代表团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吃什
么,他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
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
比如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时问,各位想喝什么?如 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 怪,怎么一个说TEA,就全TEA下去了?
另外,我们在感谢对方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 么高,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 也不愿为母亲尽一点孝心,付一点小钱。真是可怜
这就是现实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 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 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天差地别。
如今,家庭、亲情观念强的中国人来到了美利坚这 块土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及尊老爱幼的美德难免
对于中西文化的这种差异,在中国城表现得尤其明 显。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 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理所当然。 常常碰到这种情形,已成年子女抢着为年迈的父母 付钱,双方抢来抢去,争个半天。老外却不同,父 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甚至有些小孩买东 西,也得自掏腰包,用他们帮助父母做家事挣得的 零用钱来支付。每当我伸长手臂,接过比柜台还矮 的小孩,从口袋上的钱包取出的钱币时,心中总有 一股难以名状的难过,真想责问站在一旁的家长, 为何不掏钱?而那些已成年子女,在金钱上,和年
荀子《劝学》
论学习的重要性: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 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论学习应持的态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 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她拿在掌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
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欢,为何不爽快买下,
真是个吝啬鬼。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有些不耐 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
等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噢,
我错怪老太太了,原来不是她挑剔、吝啬,而是她
实在没钱。心中顿时五味杂陈:难怪美国人对于
在餐厅
热热闹闹
旅游
西方:看
中国:纪录
排队
“仓廪实而知礼节”,同时也折射出资源的丰裕状 况。
人际关系
“多个朋友多条路”,也反映法律制度的健全与 否。
时间观念
西方:时间观念强
中国:相对较弱
意见
多思、慎言、慎行。
周末的街景
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与否。
领导
“父母官”
自我
西方:个性张扬
西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西方人偏重抽象思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它以第二型号(语言、文字、数字、符号)作为思 想或思维的工具。 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思维的形式 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等途 径加以系统化、精确化,并形成相关体系。
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表现:
汉语重语义,英语重结构; 汉语形象化、隐喻性较强, 英语抽象化、逻辑性较强。
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
听了感觉特别好,因为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
中西方思维差异在文化中的体现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中国画注重写意,追求神似;西洋画注重写实,追 求形似。
中国烹饪讲究“五味调和”,荤素搭配;西方饮食 较为单一,注重营养结构。
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模式是: 先整体后局部,是演绎式的思维模式。 西方人的分析思维模式是: 先局部后整体,是归纳式、线条式的思维模式。
不受到美国文化的冲击,但愿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
能坚持自己的优良传统及美德,让中华文化这朵奇
葩,在美国各族裔的百花园里绽开得更鲜艳,更灿
中西方思维差异
——“领域依附” 1、 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 中国: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辨证性 (1)直觉的整体性 (互补) 整体性:习惯于把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两 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制约,互 相依存。 直接性: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而直接 直觉的整体性:整体地去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认识世界并 把握事物。 改造世界。 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的考虑方式。 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统一的结构 之中。 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放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去把握。 在处事方面: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活动而直接把 握事物。
英语注重“形和”,就是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 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汉语注重“意 和”,虽然也有关联词语,但是远不如英语的多。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还怕没办法?”
表示转折关系 but, however, while, though, yet, still, nevertheless, or, 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 on the other hand, in spite of… / despite the fact that…, even though, except (for), instead, in stead of, of course, after all, even so 表示并列关系 or, and, also, too, not only … but also…, as well as, both… and…, either …or…, neither…nor… 表示条件关系 as (so) long as, on condition that, if, unless 表示让步关系 though, although, as, even if, even though, whether …or…, however, whoever, whatever, whichever, wherever, whenever, no matter how (who, what, which, where) 表示举例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like…, take… for example 表示比较 be similar to, similarly, the same as, in contrast, compared with (to)…, just li—具象思维
人们以经验为基础没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 意义涵摄沟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进而 达到协同效应。 类比、比喻、喻证和象征等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于以“实”的形式表示“虚” 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思维之 中的逻辑性联系可以不很明显,只要有相关性, 就可建立联想。
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 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几句话呢?后来有 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第一条
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
建议是希望你们的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 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
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 欢什么了。
一缸鱼
一列国际列车上,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中国人在 一起旅行。 途中上来了一位端着鱼缸的客人,缸里鱼的品种十分罕见。 德国人问: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 有什么习性? 日本人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否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 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也许只有美国才会有 这样奇特的东西! 法国人问:你能不把鱼卖给我。我想在我的卧室里养一缸这样的 鱼,我的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有已! 中国人则问:真棒!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鱼!请问这种鱼怎么做好吃? 清蒸还是红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