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评审院感部分应知应会内容

合集下载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一)保洁人员应知应会1、上班时怎样做好个人防护?答:(1)上班穿工作服,清扫地面需戴口罩、帽子。

(2)接触具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的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

(3)处理针头、刀片等锐器时,防止锐器刺伤。

(4)手套污染后不得触碰其他清洁环境及物品(如电梯),脱手套后要洗手。

2、日常工作中在什么时候要洗手?答:(1)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之后。

(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4)处置医疗废物或生活垃圾后,脱手套之后。

(5)接触清洁物品、配餐前。

(6)下班前。

3、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处理?答:(1)锐器刺伤: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①在伤口旁轻轻挤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

②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

③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伤口消毒,需要时进行包扎。

(2)皮肤黏膜污染:①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

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刷黏膜。

(3)报告本科室主任或护士长。

4、医院废物的管理要求?答:(1)医院废物分为生活废物和医疗废物。

(2)生活废物用玄色袋盛装;医疗废物用有标示的黄色公用袋盛装。

(3)隔离病房的生活废物属于医疗废物,用黄色专用袋包装。

(4)禁止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存放地点倾倒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5、病区清洁与消毒的准绳(你平常是怎么搞卫生的?)答:(1)医院各环境的清洁均接纳湿式清洁。

(2)各项清洁工作由洁到污、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由上而下进行。

(3)必须做到一桌一巾、一床一巾,擦拭前的抹布与擦拭后的抹布应分开放置;一房间一拖把一清洗,更换病房时应清洗拖把,洗拖把的水应及时更换。

(4)隔离病房:清洁消毒安排在末了进行,抹布、拖把及等物品公用。

(5)不同区域的拖把、抹布严格区分,标记明确,不得混放混用。

(6)完成清洁工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并进行手卫生。

6、抹布、拖把的终末处理答:(1)第一步:用清洁剂清洗干净;(2)第二步: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3)第三步:用清水冲洗;(4)第四步:晾干备用。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部分应知应会内容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部分应知应会内容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部分应知应会内容1、“全球病人安全联盟”确定2005-2006年全球病人安全策略主题是什么?答:医源性感染是威胁病人安全的主要问题。

2005-2006年度全球病人安全策略的主题是“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

2、“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清洁的手、清洁的设备、清洁的操作、清洁的环境和清洁的产品。

3、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答: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人以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4、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专职人员。

(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5、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有关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答:(1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

(3医院感染率≤10%。

(4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答: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病人。

7、医院感染分几类?答: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8、何谓医院感染发病率?答:指在一定时间住院病人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的住院患者数×100%。

9、医院感染暴发及疑似暴发的定义。

答:①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 例以上(≥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0、本院院感暴发处理流程。

答:本院院感暴发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组织人员调查核实流行或暴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传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一)保洁人员应知应会1、上班时怎样做好个人防护?答:(1)上班穿工作服,清扫地面需戴口罩、帽子。

(2)接触具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的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

(3)处理针头、刀片等锐器时,防止锐器刺伤。

(4)手套污染后不得触碰其他清洁环境及物品(如电梯),脱手套后要洗手。

2、日常工作中在什么时候要洗手?答:(1)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之后。

(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4)处置医疗废物或生活垃圾后,脱手套之后。

(5)接触清洁物品、配餐前。

(6)下班前。

3、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处理?答:(1) 锐器刺伤: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①在伤口旁轻轻挤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

②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

③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伤口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

(2)皮肤黏膜污染:①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

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3)报告本科室主任或护士长。

4、医院废物的管理要求?答:(1)医院废物分为生活废物和医疗废物。

(2)生活废物用黑色袋盛装;医疗废物用有标示的黄色专用袋盛装。

(3)隔离病房的生活废物属于医疗废物,用黄色专用袋包装。

(4)禁止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存放地点倾倒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5、病区清洁与消毒的原则(你平时是怎么搞卫生的?)答:(1)医院各环境的清洁均采用湿式清洁。

(2)各项清洁工作由洁到污、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由上而下进行。

(3)必须做到一桌一巾、一床一巾,擦拭前的抹布与擦拭后的抹布应分开放置;一房间一拖把一清洗,更换病房时应清洗拖把,洗拖把的水应及时更换。

(4)隔离病房:清洁消毒安排在最后进行,抹布、拖把及容器等物品专用。

(5)不同区域的拖把、抹布严格区分,标记明确,不得混放混用。

(6)完成清洁工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并进行手卫生。

6、抹布、拖把的终末处理答:(1)第一步:用清洁剂清洗干净;(2)第二步: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3)第三步:用清水冲洗;(4)第四步:晾干备用。

医院等级评审应知应会

医院等级评审应知应会

医院等级评审应知应会1.卫生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救死扶伤、忠于职守,钻研技术、精益求精,严守秘密、一视同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互学互尊、团结协作2.十二项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例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

3.患者权益包括哪些内容?患者有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选择决定权、隐私权(包括宗教信仰及文化信念)、申诉权。

4.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所患疾病的现状、诊断、检查、治疗及预后;2)处方药物名称、作用、副作用、用法、用量;3)获知有关病情的部分病历资料;4)医疗、护理服务和医护项目收费标准;5)可以复制规定的病历资料(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5.为患者安全起见,对哪些病人使用“腕带”标识?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抢救室及意识不清和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6.如何正确执行口头医嘱?在急危重患者紧急抢救时,医师方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

护士接口头医嘱后,应完整复述确认,执行时实施双人核查。

7.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小时内口头报告,72小时内书面报告至职能科室。

严重事件应立即口头报告,24小时内书面报告。

由职能科室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8.院感的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知识(简要版)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知识(简要版)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知识(简要版)院感方面】一、医院感染管理知识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5、灭菌是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6、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时限包括四种情况:1、散发病例(个案病例)24小时内填表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

2、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重点内容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重点内容
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 施;
(3)多重耐药菌的主要预防与控制措施 ?
• 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 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4)加强医院卫生环境管理、 • 5)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二、医务人员手卫生
• 1、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对医务人员洗手、 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 2、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接触患者前; 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 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二前三后);
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限制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要求50特殊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要求8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血液科感染管理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院办公报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重点内 容(三甲复评)
• 3、洗手六部曲:内→外→夹→弓→大 → 立→完;
• 4、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 5、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 6、脱手套后一定要洗手或手消毒;
• 7、佩戴手套不能够代替手卫生;
• 8、有效的洗手设施必备要素:洗手池、非手触式 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洗手流程 图。
•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取病原学标本。 • 初次发烧、38-38.5℃、寒战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措施是什么? 下列数据对选药的意义是什么?
•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 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 重经验用药。

院感应知应会

院感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防控应知应会基本内容1.什么是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如何报告?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界定:病人入院48小时以后出现感染表现的,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管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放在科室指定位置,由院感科负责收集。

2.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院或某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3.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院或某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和/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可疑暴发,应如何报告和处理?(1)为及早发现暴发,我院规定临床医师或护士、检验人员发现下列情况时,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科:下班时间报告总值班:①在短时间内发生2例以上临床表现相似或分离出相同病原体的医院感染病例;②发生疑似传染病的医院感染,即使仅发生1例;③短时间内不同患者检出3株以上相同病原体。

(2)处置在报告的同时,协助院感科进行感染病例信息核查工作,如不排除暴发,根据情况采取采样培养、隔离患者、保护易感患者、暂停接收新患者、增加对环境消毒等措施;同时在医院和上级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有关工作。

5.何谓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6. 什么情况下进行手卫生(手卫生的指征)?(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7.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洗手而直接用手消毒剂代替洗手?当有手卫生指征,而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直接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评审要点及评价标准(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随机抽查医务
人员医疗活动过程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未落实不得分。
• 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防护: 接种病原体、经血传播疾病防护措施有哪些?(主要是看落
实情况) 2、报告: 职业暴露的报告程序: 职业暴露后-报科主任-填登记表-科主任签字-当事人报院 感科-评估伤情和必要检查-给出处理意见。 3、处理: 处理流程:
2、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 (一)隔离(单间或床旁隔、挂离标识)。 • (二)标准预防。 • (三)洗手和/或手消毒。 • (四)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专人专
用或一用一消毒。 • (五)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用后清洗
及消毒。 • (六)按照药敏选药。 • (七)终末消毒。 • (八)病人转送科或手术,应说明或注明感染情况。 • (九)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规定处理。
• (一)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 • (二)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 (三)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 (四)指导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 (五)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 • (六)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
(七)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 引流; • (八)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冷凝水的正确处理 • (九)评估撤机和拔管指症,尽早拔管 • (十)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正确消毒: • (十一)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减少和早停, • (十二)对免疫功能抑制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 • (十三)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④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医务人员应加强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规范的 插管操作,规范的护理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措施的教 育和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部分应知应会内容1、“全球病人安全联盟”确定2005-2006年全球病人安全策略主题是什么?答:医源性感染是威胁病人安全的主要问题。

2005-2006年度全球病人安全策略的主题是“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

2、“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清洁的手、清洁的设备、清洁的操作、清洁的环境和清洁的产品。

3、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答: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人以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4、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专职人员。

(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5、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有关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答:(1)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

(3)医院感染率≤10%。

(4)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答: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病人。

7、医院感染分几类?答: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8、何谓医院感染发病率?答:指在一定时间住院病人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的住院患者数×100%。

9、医院感染暴发及疑似暴发的定义。

答:①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 例以上(≥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0、本院院感暴发处理流程。

答:本院院感暴发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组织人员调查核实流行或暴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传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1、何谓标准预防?答:标准预防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12、何谓手卫生?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3、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定义。

答:①洗手: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②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③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科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4.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答: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30%-40%。

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15、洗手六步法具体内容是什么?答:(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4)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替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5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搓揉,交替进行。

16、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指征)?答:(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5)接触患着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7、何谓职业暴露?答: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18、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答:(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保健科,由保健科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

(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19、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答: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梅毒等。

20、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答:(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1、经血传播性肝炎(HBV、HCV、HIV)的隔离预防措施有哪些?答:(1)普通病房的住院病人中若有乙肝、丙肝、爱滋病人,应实施床边隔离,护理、检查、治疗病人后,用皂液流水洗手或手消毒。

病人用过的物品(如病床、床上用品、床头柜、餐具、便器)均应彻底消毒。

(2)手术室应设隔离手术间或手术台,产房应设隔离产房和待产室。

(3)操作前后均应用皂液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操作时戴口罩、手套、护目镜。

(4)各项医疗操作时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尽量采用一次性。

可重复使用的要严格消毒灭菌。

(5)对血液污染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6)医护人员严防利器损伤。

22、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答:(1)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保健科,同时留取病人血液本底资料,保健科会组织院内专家组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药物干预等随访追踪措施。

23、如何避免锐器伤?答:①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②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③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④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24、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答: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五类。

25、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进行隔离与预防?答:①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②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③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④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⑤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⑥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

26、隔离标志有哪些?答: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27、本院目标性监测的多重耐药菌(说出5个)(英文简称和中文全称)。

答:①MRSA: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②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③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④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⑤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28、细菌耐药预警机制?答:①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②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③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④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29、多重耐药菌如何判定?答: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院微生物报告单上示:MRSA+②VRE:耐万古霉素 + 肠球菌③VISA/VRSA: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④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介导多重耐药菌肠杆菌科细菌:包括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等,主要产生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即肠杆菌+本院微生物报告单上示:ESBL+⑤多重耐药株(MDR-AB及其他多重耐药菌):细菌对 1、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定、头孢吡肟)2、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3、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4、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5、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等5类抗菌药中的3类及以上药物耐药。

30、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应采取什么隔离措施,有哪些?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①尽量单间隔离。

无条件时同种病原菌者置一间。

②加强手卫生。

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③戴手套。

可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脱手套后,须进行手卫生。

④穿隔离衣。

预计与病人的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时脱下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⑤病人物品专用。

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

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⑥环境消毒。

病人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

⑦他科检查告知消毒。

病人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

⑧限制探视。

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⑨解除隔离: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查出该病菌,方可解除隔离31、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患者使用过的器具和用品和一般患者使用有的诊疗用品应如何处理?答: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这三种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器具和用品,先用双层黄色塑料垃圾袋封扎再放入专用密封容器,容器外面做好标记运送至供应室,经供应室人员专门处理(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分钟)后再进行常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一般患者使用后的诊疗用品由供应室回收至供应室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