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黄河,古代称河,又名河水,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区,最终在山东半岛的东营市注入渤海。
黄河总长度约5464公里,流经多个省区,是中国第二长河流。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素有"中华母亲"的美称,因其流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黄河流域地处中国干旱区,水源本就比较有限。
再加上天然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黄河的变化非常显著。
黄河的流域面积非常广阔,常年的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导致地表水源的供给不足。
加上黄河上游地区的冰雪融水增多、来自于多股支流的水量汇入致使黄河水量增大,再加上人类近几十年来大量利用黄河水资源,使黄河水位和流量明显波动。
黄河的泥沙含量也是黄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沙对黄河来说是一种双刃剑:其一,黄河泥沙是黄河肥沃土壤的来源,能够带来丰富的养分,为黄河流域农业提供优质土壤;其二,泥沙过于丰富的情况下,会导致河床上升,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黄河的堤防也是黄河变化的重要部分。
为了防止洪灾,人们在黄河两岸建设了很多堤防,以确保水流的畅通;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原因,黄河的泥沙淤积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堤防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总体来说,黄河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了气候、水资源、泥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黄河的变化不仅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保护黄河、合理利用黄河资源,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关于黄河变化原因和治理过程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黄河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和成果,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科学的黄河形象。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思考:
1. 黄河变化的原因:文章提到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
其中,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最大,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行为,导致黄河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2. 黄河变化的现状:文章描述了黄河的现状,包括河床抬高、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黄河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 治理黄河的措施:文章介绍了治理黄河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改善黄河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4. 治理黄河的成果:文章提到了治理黄河的成果,包括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等。
这些成果表明,治理黄河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为其他河流的治理提供借鉴。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
识背景,深入思考黄河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四年级语文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3篇)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3篇)四年级语文教案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3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1.教学本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问题可以围绕题目与课文内容提出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如: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学生提出的字词理解方面的问题可布置学生自学自查,再适机交流,超过本文范围的问题可指导课外去探究。
(2)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圈点勾画,批注感受,再在小范围内交流。
(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解决问题。
围绕重点问题组织全班交流问题、朗读重点句段、点拨理解难点,结合资料袋畅谈阅读感受和体会,激发环保意识与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4)小结学法,延伸探究。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学习本篇课文所采取的方法,如:以朗读、默读为手段,以疑问为线索展开的。
有条件,可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与探究有关黄河治理的问题。
2.教学本文要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以略读为主,虽是略读,但读中要作深入的思考,其中,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学习的重点,对黄河变化的原因就应作深入的思考。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并不难,而要真正理解则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原因,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和结构松散的黄土,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水土大量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
二是社会原因,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这是人为造成的,是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师可用下列板书说明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农作物大量减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显著下降水土流失从上述原因中可以看出,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因而下文中讲到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在理解黄河发生变化原因这一重点问题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畅谈从文中受到的启示,如: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大自然;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等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河道变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洪水灾害
河道变迁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当黄河发生洪水时,过量的水流量可能会导致堤坝决口和农田淹没 。这些灾害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还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水资源变化
河道变迁也影响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在某些地区,由于河道的改变,水资源可能会减少或增加 ,从而对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23-11-11
目录
• 黄河的背景介绍 • 黄河的水源变化 • 黄河的河道变迁 • 黄河的泥沙变化 • 黄河变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黄河的背景介绍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地理位置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 源地之一。
重要性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为沿岸数百万人民提供了生活用 水和农业灌溉水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04
黄河的泥沙变化
泥沙的来源和特点
泥沙来源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特别 是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这些地区的黄 土土质疏松,易于侵蚀,导致大量泥沙 被流水冲刷进入黄河。
VS
泥沙特点
黄河的泥沙具有颗粒细、含水量高、沉淀 快的特点,在河流中可以迅速沉积,形成 河床抬高、河床拓宽等变化。
泥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推动黄河变化研究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黄河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推动适应性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为黄河流域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这些措施 改变了黄河的自然走向,使得河道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注音

huánɡhéshìzěn yànɡbiàn huàde黄河是怎样变化的yìmínɡ佚名rén men dōushuō,huánɡhéshìzhōnɡhuámín zúde yáo lán 。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kěshìyìcháhuánɡhéjìn 2 000nián lái de“biǎo xi àn”,可是一查黄河近20 00 年来的“表现”,quèjiào rén dàchīyìjīnɡ。
huánɡhézài jìn 2 000jiānlái jìnɡ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 2 000 间来竟juékǒu1 5 0 0duōcì,ɡǎi dào2 6 cì,ɡěi liǎnɡàn决口1 5 0 0 多次,改道2 6 次,给两岸rénmín dài lái leshēn zhònɡde kǔnàn。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rénmen bújīn yào wèn:xiànɡzhèyànɡyìtiáoduōzāi duōnàn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de huòhé,zěnme nénɡchénɡwéi zhōnɡhuámín zúde“yáo lán”ne ?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shuōlái yǒuqù,zàishùqiān nián dàoshùwàn nián qián,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huánɡtǔɡāoyuán nǎizhìhuánɡhéliúyù,zìrán tiáo jiàn shìhěn hǎo de,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kěyǔjīn rìde jiānɡhuái liúyùbǐměi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答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答案①人们都说,黃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黃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美。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衍。
④可是,后来黃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黃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黃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其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黃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黃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星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星荒地,越多星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星,黃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
因而黃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黃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巩固泥沙设计了方案。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四课型教案课型新授年级四授课人课题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过程与方法: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工具小黑板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含学法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课题二、出示初读要求三、介绍黄河四、自读全文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我们的祖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读了文章的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质疑释题: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摇篮、悬河、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思考:课文先写什么?谈话引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五、布置作业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1.读课文。
2.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一、读课题二、自读全文三、自读第一~五自然段四、读第六自然段三、老师出示挂图,相机点拨,解答疑问四、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你看到这个题目以后,有什么疑问?黄河原来什么样?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有这些变化?1、黄河原来怎样?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呢?划出重点语句谈理解1.划出黄河变化的重点句子。
2.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原因1、黄河变化:2、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二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五、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六、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回忆课文描写的内容。
自读第一~五自然段自读课文,划重点句子。
结合课文内容,谈学习收获: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读中感悟结合课文内容,谈学习收获: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人教小学语文四下《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授课人:孙巧玲
沿途经过青、川、甘、宁、内蒙古、陕、 晋、豫、鲁9个省份及自治区。
甘 青 海 肃
宁 夏
山 西
渤海
陕 西 河南
山东
四 川
黄河流哪些变化? 2、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找到关键 词进行填写。 2、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填写完表格后,拍照上传
自然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 气温转寒 , 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 受到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 ,使大量 泥沙进入黄河。
人为破坏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 , 无限制地 开垦放牧, 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 植物遭到 严重 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 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
概括课文的方法
关键词句法 段意串联法
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心得体会
可以说说你觉得该如何治理黄 河?
保护黄河 从我做起
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学习任务单
学习主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班级 学生姓名 4.2
学科教师 孙巧玲 学生姓名
课后延伸(不宜内容太多) 1 、联系课后“资料袋”,你觉得如何能治理好黄 学法指导 河?请你为“保护母亲河”出谋划策。写好保护黄 结合收集的资料, 河的公益广告语。 怀着保护黄河的 2、写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 社会责任感,左 3、以《明天的黄河》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侧作业任选一道 完成。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祸害 乃至 媲美 折腾 侵蚀 无限 开垦 土壤 频繁 关键 经营 一亩田 不折不扣 江淮流域 繁衍生息 叫苦不迭
完成导学案: 活动:1、2、3、4、
小组合作交流,并抽签展 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昔日的黄河
昔日的黄河
今日的黄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黄河变化的原因 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 (自然原因)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 的大片土地。 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干流和支流所 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 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 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 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 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作业: 完成达标测评。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人为破坏)
治理方案
治理关键:把泥沙管住
1、牧林为主 2、保护资源
3、规划用地 4、修筑水利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启示: 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
绿色的植被和大自然的生态 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 同时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 止水土流失。
保护黄河的标语
别让黄河母亲断肠 保护黄河,是每个华夏儿女的 义务 让黄河母亲与华夏儿女同在 保护黄河,人人有责 保护黄河,保护中华民族的血脉
听录音读课文
黄河简介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 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 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流 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注 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 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 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人为原因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
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 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 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 土流失。
治理方案
1.管住泥沙。 2.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
昔日的黄河
昔日的黄河
摇篮
-----黄河
气候 温暖
森林茂 密
土地 肥沃
今日的黄河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下游的泥沙 总重量达十六亿吨,其中十二亿吨被 搬到了大海,四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 道中。
问题就出在 这四亿吨泥 沙上
(悬河)
泥沙
自然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唐朝)刘禹锡 【体裁】七言绝句
•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祸
折腾息繁衍
河床
频繁
叫苦不迭
黄河变了
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摇篮
地上河 原因一 原因二 制理方案
这样数管齐下,一 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变好的梦想一 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清了,大 地绿了,我们的地 球又充满生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经示意图
祸害 十亩 折腾 河床
乃至 经营 忧患 频繁
侵蚀
开垦
不折不扣 生息繁衍 叫苦不迭
自读课文
要求:
1、找出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 后来有哪些变化?
2、想像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它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
摇篮
-----黄河
气候 温暖
森林茂 密
土地 肥沃
昔日的黄河
昔日的黄河
黄河水污染回潮
黄河 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
黄河简介
•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 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 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流经青海、四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 南、山东等9省、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 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 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 万平方公里)。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治理黄河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治理方案:
1.管住泥沙。 2.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 能防止水土流失,黄 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 成为现实
明天的黄河
黄河清了,大地 绿了,我们的地球又充 满生机了!!
06年3月22日,兰州“黄河母 亲”雕塑向西1000多米长的 南侧河面被严重污染。
2005年1月18日,黄河兰州段遭严重污染。
三门峡大坝出水口处的水质污染十分严重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下游的泥沙总重 量达十六亿吨,其中十二亿吨被搬到了大 海,四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 这四亿吨泥 沙上
(悬河)
泥沙
找出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 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 松散,很容易受到侵蚀和崩塌,助长 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人为原因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 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 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 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 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