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2)2篇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2)2篇

小学五年级综合理论教学工作方案 (2)小学五年级综合理论教学工作方案 (2)精选2篇〔一〕小学五年级综合理论教学工作方案引言小学五年级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习阶段和综合理论教育的重要时间。

基于这个背景,本文将介绍小学五年级综合理论教学工作方案,旨在进步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1.帮助学生懂得理论的重要性和理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论才能意识。

2.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才能,开展学生的视野和考虑才能。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更加理解和关心社会问题。

4.进步学生的团队合作才能和交流才能。

5.通过理论活动,进步课内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1.校内研究课题活动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研究的课题,如学习习惯、生态保护、安康饮食等,通过小组、班级、学校发布研究报告,提升理论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

2.社会理论活动可以安排参观企业、社区、博物馆,学生在理论活动中理解社会变化、探究社会群众关切的问题,理解生活实际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3.生态保护和环保意识教育活动可以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种植植物和果树、制作回收垃圾桶等活动,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理论才能。

4.自主创新活动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摄影、DIY、音乐、绘画等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广泛发挥自我才能的空间,培养运用技术创造、自我创新、不断进步的意识。

5.时事读物与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读取与时事相关的杂志、报纸、新闻,通过它们,理解新闻、评价新闻,提升理论才能和创新才能。

1.装备有高质量的带有大容量的实验室设备,鼓励学生尝试新奇的科学实验和研究。

2.会安排每年的社会理论参观方案,获得社会认可,并鼓励孩子们与社会每天立足的人互动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理解彼此认知的技能。

3.辅导员、指导教师将发布每学期一次的综合理论教学工作情况报告,供校长和家长查阅。

4.鼓励学生在综合理论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成果,通过地方政府或社区召开的活动向社会展示。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亲近自然美丽乡村 》教学设计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亲近自然美丽乡村 》教学设计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亲近自然美丽乡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亲近自然美丽乡村》是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近自然的实践活动,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美丽乡村的介绍、自然环境的探究、乡村生活的体验、环保意识的培养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乡村生活的体验相对较少,对乡村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进对乡村生活的了解,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培养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学会观察和描述乡村景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学会观察和描述乡村景物;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乡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地考察法:学生走进乡村,亲身感受乡村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3.调查访问法: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乡村的生活现状,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情感教育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乡村生活的关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收集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衣物和鞋子;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调查表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乡村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乡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优秀5篇)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到零用钱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了解该怎样合理使用零用钱。

2、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使用零用钱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合理用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了解该怎样合理使用零用钱。

教学难点规范学生的'消费行为,让孩子学会有计划使用零用钱,让零用钱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孩子们健康。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了解调查1、小组先交流,有了零用钱你怎么用?2、集体交流。

二、评议悟理小组讨论:零用钱的使用方案,推荐几种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方案。

三、情境启发学生说说父母的工作,引导他们感受劳动的艰辛。

四、导行强化评论同学使用零用钱的合理性,强化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

五、活动延伸了解家庭消费的情况。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篇二一、活动目标: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

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课时:xxx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生集中活动。

第2课时学生自由作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引入。

2、引导学生诵读写春天的名篇;3、朱自清的《春》;杜甫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己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4、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回忆学习:作者听到、看到、想到——用诗表达热爱春天的感情。

(由诗的改写引导学生尝试仿写诗,进行能力训练。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尊敬老人的重要性,培养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会与老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主动关爱老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 学习与老人沟通的技巧。

3. 参与尊老敬老实践活动,培养关爱老人的情感。

4. 开展团队协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尊敬老人的意义,学会与老人沟通,参与尊老敬老实践活动,培养关爱老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关爱老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尊敬老人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尊敬老人,怎样尊敬老人。

2. 学习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讲解尊敬老人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尊敬老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习与老人沟通的技巧:教授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如倾听、尊重、关心等,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4. 参与尊老敬老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或社区,与老人互动,关爱老人,体验尊敬老人的实际行动。

5. 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尊敬老人意义原则方法2. 与老人沟通技巧实践3. 尊老敬老实践活动目的内容收获七、作业设计1. 调查身边尊敬老人的事迹,了解尊敬老人的具体表现。

3. 制定尊老敬老行动计划,持续关爱老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反思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尊敬老人的重要性,学会与老人沟通,参与尊老敬老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关爱老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尊敬老人的快乐。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家务劳动我能行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家务劳动我能行全国通用

家务劳动我能行——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务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家务劳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意义2. 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3. 家庭分工合作与互相帮助4. 实践操作:完成一项家务劳动任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家务劳动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方法教师讲解家务劳动的种类,如: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等,并介绍完成这些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

3. 家庭分工合作与互相帮助教师讲解家庭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配家务劳动,并学会互相帮助,提高家庭工作效率。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一项家务劳动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并给予鼓励。

5. 分享与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完成家务劳动的心得体会,交流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意义2. 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3. 家庭分工合作与互相帮助4. 实践操作:完成一项家务劳动任务七、作业设计1. 制定家务劳动计划: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自己的家务劳动计划,包括家务劳动的种类、时间、频率等。

2. 完成家务劳动任务:学生按照计划,独立完成一项家务劳动任务,并记录过程与心得。

八、课后反思在“家务劳动我能行”这个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我建议重点关注“实践操作”环节。

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步骤,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我看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我看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我看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看家乡新变化》是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材,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家乡有较强的情感认同。

但部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知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调查法:学生进行家乡变化的调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成功案例,使学生了解家乡变化的背后故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家乡变化调查表,引导学生进行调查。

3.准备与家乡变化相关的成功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分发家乡变化调查表,学生进行调查。

让学生通过访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学做简单家常餐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学做简单家常餐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学做简单家常餐一、背景介绍“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小学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及时指导下,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实施的一种课外实践活动。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学做简单家常餐”。

二、活动目标1.能够了解食品的基本营养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食品。

2.能够掌握简单的烹饪技能,了解食品的基本烹饪方法。

3.能够体会餐饮文化的魅力,增加对家庭餐饮的感情投入。

三、教学内容1. 营养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结合PPT或者实物,向同学们详细介绍食品各类营养成分的含义以及它们对身体的作用。

例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重要组成部分的一种营养成分,可以在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中获得。

2. 烹饪技能的讲解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列举出简单的烹饪方法,如切片、煮、蒸、炒等,并向同学们详细介绍每一种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接下来,教师可以现场进行一次简单的烹饪示范,如做一个西红柿炒蛋。

3. 烹饪实践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份简单的家常菜谱进行烹饪实践。

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或帮助,同时要求同学们在烹饪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菜谱要求操作。

4. 分享与交流烹饪实践结束后,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所做的家常菜品摆放在公共区域供大家品尝。

同时,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与分享,讲述自己的烹饪经验、互相学习。

四、活动效果评估1.观察同学们是否掌握了营养知识和简单烹饪技能。

2.通过品尝同学们烹饪的菜品,评估菜品的口感和外观。

3.通过同学们的自我评价及观察,评估活动效果。

五、教学实施建议1.活动前要给同学们讲清楚活动目标和规则,确保每个人都具有必要的认知。

2.细致组织,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活动进度。

3.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同学们的人身安全。

4.活动结束后做好卫生清理,保证教室环境整洁。

六、结语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简单的烹饪技能,了解了基本营养知识,还增进了对家庭餐饮的感情,并在交流与分享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废物的利用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废物的利用

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废物的分类和利用。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掌握一些简单的废物利用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对废物利用的创意和设计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废物样本,如纸张、纸板、塑料袋、易拉罐等。

2.准备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绳子等。

3.提前收集一些与废物利用有关的图片和视频,以供学生观看和学习。

三、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废物的图片和样本,引导学生思考废物的问题,提出废物分类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废物分类的重要性。

2.废物分类(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废物,并让学生一起分类,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样本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每种废物的特点和处理方式。

3.废物利用实践活动(4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废物,如纸张或塑料瓶等。

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废物利用的创意和方法,比如制作纸板玩具、废物装饰品等。

引导学生思考创意和设计自己的废物利用作品。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制作自己的作品。

4.作品展示和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在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过程,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废物利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检查他们对废物分类和利用的理解程度。

5.活动总结(10分钟):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废物分类和利用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废物的分类和利用。

四、活动延伸:1.继续进行废物利用实践活动,例如制作废物纸张的手工艺品、利用废旧衣物制作布艺玩具等。

2.组织学生进行废物回收和废物利用主题的手抄报、海报或展板的设计和制作。

3.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废物处理中心或垃圾分类工厂,让他们亲身体验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过程。

4.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废物处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可爱的南海活动目标:1、使学生学会观察、访问、调查、去图书室或上网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

2、通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动手操、合作交往、团体精神和应变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在活动,进一步学会交流、学会评价、学会总结,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康快乐的人生观。

4、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家乡,学习和解读南海精神及南海历史文化精华,畅谈南海发展前景,憧憬自己的美好未来。

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从小立志,为了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活动时间安排:本次活动拟计划在一个半月内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阶段:指导学生确立课题,确立研究方向。

(一课时)第二阶段:指导学生精心进行准备,在实践中探究。

(一个月)第三阶段:让学生踊跃汇报,快乐达到活动目标。

(一课时)活动准备:1、发动、组织同学们看报纸,收看收听电视、广播节目,了解家乡新变化。

建议家长带子女参观游家乡名胜古迹,搜集家乡有关资料,学习和解读南海精神及南海历史文化精华。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搜集来的资料,出墙报、编节目、制成网页、图片等,并排演有关的节目。

3、绘制简单的家乡地图和各镇名称卡片。

4、分工合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一)、相片引入,确定课题出示去年与家人一起到千灯湖时所照的相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大家看着相片你一言我一语地嚷开了……预设学生反应:“老师,南海到底有多少名胜?”“南海到底有多大,有多少个镇区……”。

大家像发炮弹似的向我提出了有关“南海知多少”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便引导大家说:“同学们,大家提的问题很好,不管是旧南海人还是新南人,我们认识南海吗?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二)确定总课题本土资源这样丰富多彩,可利用的资源很多,学生研究的条件很成熟,活动课的主题能定了下来(三)确定活动目标。

(四)实践活动过程及活动成果展示:第一阶段:确立课题确立研究方向(一周)(一)第一步:分好各小组,选出小组长,商量子课题。

提出了总课题后,选出小组长,再进一步讨论小组的研究小课题,并给小组起了一个组名。

指导各小组马上开始讨论确立的子课题目。

如:第一小队调查探究南海古今的历史概况;第二小队调查研究的是各镇区的概况;第三小队搜集南海的名胜古迹;第四小队了解南海近代的有识之士;第五小队调查研究南海十大行业。

(二)第二步:确立研究方向:指导填写了一张课题表:(三)商量准备工作的内容:1、看报纸,收看收听电视、广播节目,上网,采访,了解南海新变化。

2、建议家长带子女参观游家乡名胜古迹,搜集家乡有关资料,包括文段、图片等。

3、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搜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整理后,出墙报、编节目、制成网页、图片等,4、并排演有关的节目。

5、绘制简单的家乡地图和各镇名称卡片。

6、分工合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布置好活动场地。

第二阶段:学会精心进行准备在实践中探究(一个月)(一)对所需材料进行海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

(一个月)在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准备,自主活动实践时,是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经验,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对知识综合能力的运用方面出发,包括了如指掌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的使用。

(二)对各种资料进行处理整合,准备汇报。

(一个多月)1、各式各样的资源是找到了,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众多的资源也感到不知怎样处理,很多问题又产生了,如:1、南海这个名称是如何得来的?2、从秦朝开始,南海经历过多少的变革?3、南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那么多荣誉,该选取哪些来研究?4、如何使调查报告做到条理清晰,内容丰富?5、随着对名胜古迹的了解越来越多,那么到底有哪些名胜古迹才是最欢迎呢?该向同学们推荐哪些景点?6、在人们的心中,哪些行业是变化是最大的呢?7、南海名人对南海的影响有多大呢?……于是,新一轮的活动又会开始了,先让他们把手头上的资料处理编辑后,又赶紧排演有关的节目,绘制简单的家乡地图和各镇名称卡片,布置好汇报活动场地。

2、预设指导如下:指导第一小组的同学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来介绍,纵向就是以时期为序,横向是以各时期的巨大事件作介绍,列表如下:指导第二小组以8个镇区的地理位置、人口、面积、GDP、镇区的支柱产业为调查对象,整理成一个表格:指导第三小组设计一个名胜古迹调查表,如:让该组同学们把此表复制了50份,在家里就访问家人,在小区内就访问领导,在街头就访问过路人,甚至去探亲也不忘带上此表访问亲戚。

然后,就把表中最受喜欢的景点做统计,并统计出西樵山、南国桃园、南海千灯湖是得全票,黄飞鸿故居、西岸庆云洞风景康有为的故居、仙湖度假区则次之为明星名胜,最后重点对以这些景点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参观日记或作文。

指导第四小组的学生把伦文叙、邹伯奇、陈启沅、詹天佑、康有为、黄少强、何香凝、任剑辉、曾荫权等名人用名人展示Show的形式表演出来。

指导第五小组的同学把找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一致认为住房、绿化、交通、医院、学校、企业、农业、通讯、储蓄是变化最大,他们把内容进行进行编写,觉得介绍得太闷,又提炼为提纲式的介绍文段,又觉得形式不够活泼,又把内容编为了一段快板。

3、让各组同学最后把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内容编成手抄报,出黑板报,编节目,制成网页、图片等展示出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学会踊跃汇报,快乐达到活动目标一个半月时间过去了,从学生自主确立课题,制定目标,到精心进行准备工作,在课堂上40分钟内释放自己的调查报告。

学生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多形式的,如:电脑动画、图片展示、采访汇报、表格展示、实物展示、歌舞文艺表演、作品展示、诗歌朗读、日记朗读等等。

汇报实录如下:一、老师的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综合课里第10课讲到了家乡的节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2、学生齐呼:南海。

3、师:对,她的名字叫南海。

你了解它吗?今天,让我们通过这一次的综合实践课,再进一步认识家乡。

4、师:(出示课件,课件资源从网上“走进南海”——“影视南海”中找到。

)在这节课之前,我知道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去搜集家乡有关资料,所以,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情况,有请你们这次活动主持人。

二、主持人介绍出场各小组出场。

1、这次我们综合课调查研究工作一共分了五个小组,各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发动、组织同学们看报纸,收看收听电视、广播节目,参观游家乡名胜古迹,在网上、图书室、书店等搜集家乡有关资料,了解家乡新变化,并利用搜集来的资料,出墙报、编节目、制成网页、图片等,并排演有关的节目。

(五个小组长出场)分别是:(组长上前一步介绍自己)南海历史组,南海镇区组、南海名胜组、南海名人组,南海行业小组。

三、活动汇报过程。

(一)第一环节:第一小组介绍南海古今历史。

组长:我们小组调查研究的是我们南海的古今历史情况,下面就我组同学来汇报生2:操作电脑:生3:南海,这是个很古老而又很熟悉的地名,有两千多年历史,与我国海彊的滔滔南海同称,秦始皇时称南海郡,隋代文帝期间改设南海县;到近代的市、又称区。

南宋时,号称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当时就属南海县。

生4: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南海县也跟着解放。

1950年3月县政府正式成立,后来的几十年来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分分合合,至到1980年5月,又重新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

1992年9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开始了南海历史的新纪元,撤县设市,当然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动,更重要的是在于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与需要。

,南海市又改为南海区,生5:1980年以来,南海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迅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请看屏幕:●我们学校边的“一环”路,就是在开始动工的,●同年,西樵叠翠、南国桃园入选佛山新八景。

●又过新一轮的区域调整,并把原来22个镇共合并为8个镇区,分别是桂城、大沥、里水、狮山、丹灶、西樵、九江、罗村。

●去年,我区在全国的百强县(市)中名列第6名。

生6:(举纸牌)我们的家乡取得很多辉煌的成绩。

曾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教育强区”等称号。

组长小结:根据我们组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的家乡的确是一个历史悠久,繁荣昌盛的城市。

板书:历史——悠久主持人:通过第一组的详细介绍,我们知道了我们家乡古今历史情况,掌声感谢他们。

(二)第二环节: 第二小组介绍各镇区情况。

(运用网页形式介绍。

)1、组长:组长操作电脑运用网页形式展示,南海各镇区逢勃发展,与全国、与世界一起腾飞。

组长:我们的家乡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紧连广州,肇庆、鹤山。

辖区面积107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9.7万人,流动人口83.5万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40多万人。

生2:桂城街道是区政府所在地,南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面积84.16平方公里,“桂城商圈”是佛山商业中心,实现GDP92.1亿元。

生3:罗村街道面积44.64平方公里,实现GDP24.75亿元。

形成了以皮革、玻璃制品、照明灯饰、铝材、建筑、陶瓷、电子、针织为骨干的工业体系,佛山后花园。

生4:九江镇面积94.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96万人,流动人口5.5万人,004年实现GDP44.28亿元。

有“服装城”、“制罐王国”、“米酒之乡”之称;九江位于西、北江之间,水陆交通便利,港口码头众多,物流业发展迅速。

生5:西樵镇面积176.63平方公里,实现GDP62.5亿元。

旅游和纺织是西樵两大特色产业。

西樵山是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

纺织是西樵传统特色产业,西樵是中国纺织面料名镇。

生6:丹灶镇是一座生态新城,五金之都,它面积143.48平方公里,实现GDP33.1亿元。

它有三大优势产业品牌,一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二是“中国日用五金之都”;三是康有为故居等旅游度假胜地。

生7:狮山镇是新城区,有新产业,是南海西部板块的核心区域,它面积256.09平方公里, 实现GDP102.5亿元,拟建成南海新的城市副中心,狮山准备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新南海。

生8:大沥镇是全国闻名的广佛黄金商业走廊,面积125.77平方公里,实现GDP120.99亿元。

它是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和中国内衣名镇,专业市场众多,商贸业和房地产业发达。

生9:里水镇面积148.28平方公里,实现GDP55.58亿元。

它是“中国袜子名镇”。

组长小结:总的来说,南海以敢为人先的有为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改革,在现代化进程中勇立潮头。

八个镇区八颗星,颗颗都是亮晶晶。

板书:镇区——繁荣主持人:通过第二组的详细介绍,我们知道了各镇区大致情况,掌声感谢他们。

现在,我们的整个家乡状况真的很清楚了,它是那样的繁荣昌盛,不知我区的情况又如何呢?(三)第三环节:第三小组介绍名胜古迹和风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