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先期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疗效观察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月经量发生异常、经血颜色及性质的改变[1]。

现主要用性激素类药物直接干预体内激素水平,但长时间服用性激素类药物易造成内分泌系统失调[2]。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病机为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3]。

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月经不调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30例,年龄17~49岁,平均(37.86±3.82)岁;病程2~6年,平均(3.92±1.84)年。

对照组30例,年龄18~52岁,平均(38.05±3.16)岁;病程2~7年,平均(4.02±1.17)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中医妇科学》[4]中肝郁脾虚证相关诊断标准。

表现为乳房胀痛,头晕目眩,经色暗红、血块多,口燥咽干,小腹空坠,舌苔薄白,脉弦而虚。

②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异常;③意识清晰,可主动配合治疗;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妇科炎症疾病;②处于妊娠期或绝经期;③经超声、影像学或妇科检查,明确存在其他子宫器质性病变;④无法耐受治疗。

2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黄体酮软胶囊(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40982)0.2g,bid,连续服用10天;克罗米芬片(北京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188)50mg,qd,连续服用5天。

治疗组加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

针刺取气海穴、关元穴、三阴交、中极为主穴,肝郁气滞加内关穴、期门穴、中脘穴,气虚加脾俞穴、足三里,血虚加膈俞穴、脾俞穴。

用一次性1.5~2.0寸针灸针,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感到酸、胀、麻等感觉后,留针40min后拔出。

热敏灸取三阴交、关元穴、中极穴区域寻找热敏穴实施灸法,每次选取两个穴位进行施灸,注意需与热敏化腧穴间保持3cm距离,首先用回旋灸的方式,往返灸热敏化腧穴,当穴位处出现传热、扩热、透热等现象后用雀啄灸方式加强,随后维持并温和灸40min,1日1次,连续治疗7天即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月经不调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月经周期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0.05)。

结论给予月经不调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标签:月经不调;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疗效近年来,女性月经不调发病率逐渐提高,临床上通常采用西医治疗该病,但并未取得理想的疗效,而中医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

本文选取86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的86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40岁,病程1~7年。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月经不调临床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排除合并垂体肿瘤、子宫肌瘤、严重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疗法,1疗程为两个月经周期,需连续服用1个疗程的药物。

1.2.2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周期调经疗法,患者需在月经周期前、中、后三个阶段每天用清水煎服l剂不同中药汤,1疗程为1个月经周期,需连续服用2个疗程的中药汤。

①月经前期,以调养经血为治疗原则,中药汤配方为:20g太子参、15g女贞子、15g菟丝子、10g当归、10g紫河车、10g山茱萸、10g枸杞、10g淫羊藿、10g肉苁蓉、10g 熟地黄;②月经中期,以疏肝行气、养血活血为治疗原则,中药汤配方为:15g 菟丝子、10g红花、10g柴胡、10g淫羊藿、10g当归、10g丹参、10g枸杞、10g 香附、10g郁金、10g桃仁;③月经后期,以健脾益肾、调理冲任为治疗原则,中药汤配方为:20g太子参、15g山药、10g当归、10g菟丝、10g淫羊藿、10g 枸杞、10g熟地黄。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1 . 2 纳入 、 排 除 标 准
2 . 2 两组 患者 治疗 后 不 良反 应 比较
研 究 组 药 物 不 良反 应
1 . 2 . 1 纳入标 准 : 患者年 龄 1 8岁 以上 , 符 合月 经不调 临床 诊 断标准 ; 患者病程 1 年 以上 , 自愿参与 实验研究 ; 本 文经伦 理 会批准进行 ; 患者对本次实验使用 药物无过敏反应 。 1 . 2 . 2 排除标准 : 排 除非 自愿参 与实 验患 者 ; 排除 年龄 1 8
照组 的 8 6 . 8 9 ,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结 论 : 中西 医 药 物 联合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疗 效 佳 , 不 良反应 少 , 安全性
高, 患者满意度较高 , 可推广应用 。 关键词 月经不 调 中西医药物联合 治疗效果 不 良反应 满意率
例月经不调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 采取随机双盲法将 所有 患者分 为研究组 ( 6 1 例) 和对照 组 ( 6 1 例) , 研究组 采取 中西
医药物联合 治疗 , 对照组患 者单 纯采取西药治疗 , 对 比两组治疗效果 、 不 良反应及 患者满意度 。结果 : 研究 组患者 治 疗总有效率 为 9 8 . 3 6 , 显著高 于对 照组 的 8 8 . 5 2 ,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O . 0 5 ) ; 研 究组 药 物不 良反应 率 为 3 . 2 8 , 与对照组的 1 . 6 4 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O . 0 5 ) ; 研 究组 患者治疗 满意率 高达 9 8 . 3 6 %, 显 著高 于对
( Y 。 一4 . 8 1 0 3 , P— O . 0 2 8 3 <0 . 0 5 ) 。见 表 1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规则门诊观察疗效20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规则门诊观察疗效20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规则门诊观察疗效200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月经不规则的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门诊收治200例月经不规则患者,将其随即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观察组治愈率为59.6%,对照组制约率为40.7%,观察组治愈率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5%,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月经不规则具有显著疗效,治疗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具有优于西药治疗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月经不规则;疗效【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123-02月经不规则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表现主要包括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出血量异常、经期或前后存在腹痛等。

医学主流观点认为高血压、肝病、肿瘤、流产、血液病、子宫气质型病变、子宫功能异常都是月经不规则的发病原因。

月经不规则是内分泌失调的外部表现,如不及时加以医治,可能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子宫癌等疾病。

当前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激素疗法,包括雌激素、孕激素等,但疗效具有较大个体差异。

妇科疾病治疗中中医具有显著疗效。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门诊收治200例月经不规则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月经不规则疗效和西医治疗女性月经不规则疗效的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门诊收治200例月经不规则患者,将其随即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100例患者:年龄范围23~39岁,平均年龄(27.5±4.2)岁;病程范围2~8年,平均病程为(3.7±1.4)年;13例患者月经先后不稳定,34例患者月经后期,22例患者经血过多,31例月经先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n e c o l , 2 0 1 0 , 3 5 ( 6 ) : 7 0 8—1 4 .
[ 1 ] K e l l y G r a y , P a u l G i b b o n s .C l u b f o o t A d v a n c e s i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 J ] . A u t r a l i a n F a m i l y P h y s i c i a n ,2 0 1 2,
c o n g e n i t l a t a l i p e s e q u i n o v a r u s [ J ].P r e n a t a l D i a g n o s i s ,
2 0 1 1 , 3 1 ( 2 ) : 1 4 2~1 4 5 .
可合并 1 . 7~ 3 . 6 %的性染色体异常风 险 J 。
整形外科 , 如P o n s e t i 技术 校正 是可 以痊愈 的 ; 然 而 另 一 方
[ 2 ] 李胜利 .胎儿 畸形产前超声诊 断学[ M] .北京 : 人 民军
医 出版社 . 2 0 0 3 . 3 3 7~3 5 2 .
[ 3 ] L i a o H, C a i A, Wa n g B, e t a 1 .V a l u e o f t h e f e t a l p l a n t a r s h a p e i n p r e n a t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t a l i p e s e q u i n o v a r u s [ J ] .u l —
S a i l e s h Ku ma r Pe r i n a t l a o u t c o me o f p r e n a t a l l y d i a g n o s e d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9年6月C 第6卷/第18期Jun. C. 2019 V ol.6, No.1830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郝爱利(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尔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

结果 观察组53例中,痊愈35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53例中,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3.5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中西医结合尔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理想,故值得应用。

【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8.30.01经前期综合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在月经前1周~2周内,周期性出现的一些生理和情感、行为方面的不适感或不适症状[1],月经来潮后其症状和不适感可自行消失。

主要表现有急躁、易怒、焦虑、头胀痛、乳房胀痛及水肿等[2-3],给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西医治疗本病效果欠佳,而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现将笔者的临床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3例,观察组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35.7±4.2)岁,未婚15例,已婚38例,病程1.5~7年,平均(3.97±1.24)年;对照组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5.5±4.6)岁,未婚14例,已婚39例,病程2~8年,平均(4.02±1.19)年。

月经先期的中医诊疗心得

月经先期的中医诊疗心得

月经先期的中医诊疗心得摘要】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1周以上,甚则一月两潮并连续3个周期的一种病证。

本病与卵泡期过短,卵泡发育迅速而排卵提前,以及与黄体功能不全及黄体过早萎缩有关。

故可见于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黄体不健和盆腔炎症所致的子宫出血。

【关键词】月经先期中医诊疗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1周以上,甚则一月两潮并连续3个周期的一种病证。

本病与卵泡期过短,卵泡发育迅速而排卵提前,以及与黄体功能不全及黄体过早萎缩有关。

故可见于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黄体不健和盆腔炎症所致的子宫出血。

1 病因病机1.1血热(1)实热:素体阳盛,或外感热邪,或误服热药,或过食辛辣燥助阳之品,或肝郁化火,下扰血海等,导致热伏冲任。

(2)虚热:素体阴虚,或久病阴亏,或失血伤阴,或房劳多产乳众耗精伤血,导致阴虚血热,冲任不固,迫血妄行。

1.2气虚(1)脾虚: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思虑过极,或饮食失节等,导致损伤脾气,脾虚气弱,统摄无权。

(2)肾虚:青春期肾气未盛,或更年期肾气日衰,或久病损及肾,或手术损伤等,致使伤肾,肾气不固,封藏失职。

脾肾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统,故月经先期。

1.3瘀滞经期或产后,余血未尽,或因六淫所伤,或因七情过极等,使邪与余血相结,瘀滞冲任,瘀血停着,则新血不安而妄行,故致月经先期。

2 防护宜忌2.1随着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以免招致外邪,损伤气血而影响月经。

2.2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愤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

2.3必须讲究经期卫生,如外阴清洁及禁房事等,做到节欲、节育,避免生育(含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同房损伤冲任、精血、肾气而致病。

2.4平素饮食忌不节不洁,不宜过食肥甘厚腻、生冷寒凉、辛烈香燥之食物,以免损伤脾胃而致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而致病。

3 诊查鉴别3.1观察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少于21天,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为月经先期。

若仅提前3~5天或偶有提前,但并无其他不适感觉,则属正常范围,不作先期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89例痛经患者,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采用单纯西药和中西医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结果:西药治疗组40例患者,治愈19例,显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9例患者,治愈30例,显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6%。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16~23岁的年轻女性。

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疾病[1]。

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月经期受到致病因素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理机制与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PG)关系密切。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相对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89例病例均来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门诊病人。

年龄最小15岁,最大27岁,平均22.5岁。

初中文化52例,高中以上文化28例。

全部病例为原发性痛经,排除继发性痛经的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或子宫颈狭窄阻塞等。

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9例、西药治疗组4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标准[2]所有病例须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经妇科及B超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

②主要症状:行经前后和经期小腹冷痛坠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
移植的皮片会转变为细菌培养基, 导致植物的皮片完全坏 治疗效果不佳, 手术失败。这样一来, 就需要延长住院时 死, 对病人造成的身心伤害是难以弥补 间以及增加手术的次数, 的, 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病人未来的生活。 所以做好医院感 染预防措施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经验交流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先期的疗效观察
朱 艺 马福荣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 5 5 0 0 0
【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分期治疗月经先期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 0 1 4年7月至2 0 1 6年7月收治的 在遵循个体意愿的情况下, 将3 其中肝郁血 3 0 0例月经先期患者, 0 0例门诊月经先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 2 8例患者, 热证7 心脾两虚证2 气血两虚证3 其中肝郁血热证9 心脾两虚证2 气血两虚证6 6例、 0例、 2例。对照组1 7 2例患者, 0例、 2例、 0例。 治疗组按照西医对月经周期的四期分法( 卵泡期、 排卵期、 黄体期、 月经期) 选择卵泡期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即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分 期治疗; 对照组按传统中医辨证分型来实施治疗, 没有按照分期分时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 9 %; 值得临床推广。 8 9 . 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分期治疗月经先期效果显著, 【 关键词】月经先期; 中西医结合; 分型分期治疗 卵巢功能异常有关, 中 西医认为月经先期与女性垂体、 脾气虚弱, 气血化生不足、 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冲任不固, 长期肝气郁结、 郁而化热、 耗伤阴精、 阴虚火旺, 导致患者连 续2个月经周期出现月经周期提前, 临床治疗主要是药物治 疗为主
1 .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1 8 . 0 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 其中计量资 料用 ( 表示, 并用ˇ检验; 计数资料用( 表示, 并用 ) ∰, %) ‟ 珔ʃ . 0 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检验。以 ∢ <0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共有 5 2 例患者治
总有效率 9 6 . 9 0 % 8 9 . 5 0 % 4 . 6 9 5 . 0 5 <0
3 讨论 月经先期是指女性连续2个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 西 医主要是通过注射或者口服黄体酮从而调整人体内黄体酮
] 3 。 中医学认为月经先期的发生不外乎 分泌异常定位情况[
( 下转至第5 7页)
5 5
[ ] 1
若患者在出现主证的情况下, 还伴月经量多、 色红质稠、 疗, 小便短赤等血热证的表现, 予清经散治疗; 若患者伴月经量 多或少、 色红有血块, 胸肋胀痛、 烦躁易怒等肝火郁热证, 予 丹栀逍遥散治疗; 若患者伴月经量多、 色淡、 神疲乏力、 气短 懒言等气虚证的表现, 予归脾汤治疗; 若患者伴五心烦热、 舌 脉细数等阴虚火旺证的表现, 予地骨皮饮治疗。 临床对 红、 比选择辨证分型治疗则疗效明显降低。 1 . 3 观察指标 参照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原则》 , 月经先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 治愈: 患者月 经周期、 经量恢复正常, 其他症状消失, 停药 3 个月未复发。 显效: 患者月经周期以及经量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好转, 其 停药 3 个月未复发。 有效: 患者月经周期 他症状明显减轻, 以及经量与治疗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其他症状略减 轻。无效: 患者月经周期、 经量以及临床症状没有出现明显

愈, 4 0例患者治疗显效, 3 2例患者治疗有效, 4例患者治疗无 ) 。见表1 。 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0 . 0 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χ ∢

例数 1 2 8 1 7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愈 5 2 6 4
显效 4 0 5 0
有效 3 2 4 0
无效 4 1 8
] 2 的好转。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
。本研究通过我院门诊接收的 3 0 0 例月经先期患
以观察中 者分别给予辨证分型分期治疗以及辨证分型治疗, 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分期治疗月经先期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 年龄为 1 平均年龄为( 2 8例患者, 7 4 5岁, 3 1 . 2 ~ ) 岁, 平均病程为( ) 年, 肝郁血热证 7 心脾 ʃ 1 . 6 5 . 4 ʃ 2 . 3 6 例、 两虚证2 气血两虚证3 年龄为 0例、 2例。对照组1 7 2例患者, 平均年龄为 ( ) 岁, 平均病程为 ( 1 7 4 3岁 , 3 0 . 2ʃ1 . 8 5 . 5ʃ ~ ) 年, 肝郁血热证9 心脾两虚证2 气血两虚证 6 2 . 4 0例 、 2例 、 0 例。临床纳入标准: ) 符合 《 中医妇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 ; 1 ) 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 甚至半月 1 行, 且连续 2 次以上。 2 ) 排除甲状腺 、 肾上腺分泌障碍 、 子宫及卵巢出现器质性病 3 变和不能进行随访治疗的患者。 月经周期的四期分法: 卵泡期: 月经结束的第一天至卵 巢排卵日止; 排卵期: 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 1 4 天左右; 黄体期: 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 月经期: 月经来潮第一 天至月经干净。 1 . 2 方法 卵泡期、 排卵 治疗组按照西医对月经周期的四期分法 ( 期、 黄体期、 月经期) 选择卵泡期口服中药治疗, 辨证为肝郁 血热证的患者, 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有虚热表现的加重养 阴清热之品如生地、 麦冬等, 有血瘀表现者加瘀之品如元 胡、 香附, 脾胃虚弱者改生栀子为炒栀子或加用温胃祛寒之 波蔻以调合栀子的寒性; 辨证为心脾两虚证的患者予健脾补 辨证为气血两虚证的患者予八珍 气养血之归脾丸加减治疗; 汤加味治疗。本院有饮片和北京康仁堂颗粒剂可供选择, 每 每日3次; 饮片用开水煎 2 每次服 2 2日一剂, 0 分钟, 0 0 m L; 颗粒剂, 每剂6袋, 每次1袋, 开水冲服 。 2 0 0 m L 对照组采用中医望、 闻、 问、 切四诊合参给予辨证分型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