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发布时间:2021-07-15T14:42:19.4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5期作者:陈星宇[导读] 月经不调可以说是女性朋友最烦恼的事情。
陈星宇大竹县中医院四川达州 635100月经不调可以说是女性朋友最烦恼的事情。
许多女性朋友初次月经不调时很少接受治疗。
病情严重后才会治疗,通畅情况下是自己买一些药物治疗,但不能较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如果治疗中出现异常则会导致月经不调更加严重。
在相关研究中得知,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可起到不错的效果,那么本次我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一、什么是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的月经异常,包括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异常。
女性的正常月经周期在22到35天之内,月经早或推迟7天内是正常的。
月经量正常范围在20ml至80ml,不在此范围内的都是月经异常。
月经不调可能与长期抑郁,情绪紧张和压力有关。
以及服用紧急避孕药也可能导致本月月经提前或延迟。
如果经常服用紧急避孕药,则会长期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也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有关。
二、中成药治疗月经不调1、当归丸该药可养血补气,调节月经,缓解疼痛。
此药通常用于血虚症导致的月经不调。
2、七制香附丸该药可缓解气虚,调节月经。
主要用于因气滞血瘀所引起的月经不调。
应该注意的是,阴虚发热的患者不能使用。
3、益母草膏具有活血调经,主要应用在月经量少,产后腹痛的患者中。
4、加味逍遥丸此药可起到舒肝清热、健胃养血之功效。
主要应用在两肋胀痛,倦怠食少,月经提前的患者中。
治疗中需要注意不能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同时还不能过于劳累。
5、乌鸡白凤丸其能够达到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的功效。
主要应用在气血两虚,月经不调以及腰腿酸软和白带增加的患者中。
三、月经不调辨证论治(1)、血热型:其症状为月经血呈红色或紫色或深红色,质地粘稠,心情烦躁,口干,尿液发黄。
应采取适清热凉血的治疗原则,可服用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药物。
调理月经的中医试题答案

调理月经的中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是什么?A. 气血不足B. 肝气郁结C. 痰湿内阻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种脉象常见于月经后期的患者?A. 弦脉B. 滑脉C. 细脉D. 洪脉答案:A3. “四物汤”主要用于治疗哪种类型的月经不调?A. 血热型B. 血虚型C. 血瘀型D. 气滞型答案:B4. 中医治疗月经过多的原理是什么?A. 清热凉血B. 补益气血C. 活血化瘀D. 疏肝理气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月经不调的常见症状?A. 月经量少B. 月经量多C. 月经提前D. 腹泻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医认为肝主__________,肝气郁结会导致月经不调。
答案:疏泄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__是生成月经的重要物质基础。
答案:血液3. “当归四逆汤”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__引起的月经不调。
答案:寒凝血瘀4. 月经不调患者若伴有情绪低落、胸闷等症状,中医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治疗。
答案:疏肝解郁5.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不足可能导致__________。
答案:月经后期或闭经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对月经不调的病因认识。
答: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主要包括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痰湿内阻等。
气血不足会导致月经量少或闭经;肝气郁结会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导致月经先后无定期或痛经;痰湿内阻则会影响气血运行,造成月经不畅。
2. 描述“四物汤”的组成及其作用。
答:“四物汤”是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四味药物组成,是中医治疗血虚型月经不调的经典方剂。
当归补血调经,白芍养血柔肝,川芎活血化瘀,熟地黄滋阴补血。
四药合用,能养血调经,主治因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
3. 月经不调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调护措施?答:月经不调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饮食均衡,避免过食寒凉或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月经期间保持卫生,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女性在妇科疾病方面相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常见的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糜烂等。
中医学认为,女性的月经周期与生殖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
体内阴阳平衡调节不良,导致血气不畅、气血亏虚等问题,往往会引发多种妇科疾病。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
常见的不规律月经,月经量少、间歇性出血,还有闭经等问题。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需要综合因素分析,包括脾虚、肝郁、气血虚等因素,中药治疗较为常见,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草药,辅助运用接合术、刮痧、艾灸等手段,最终达到调养身体、恢复月经规律的效果。
二、痛经痛经是月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腰酸、腹痛、乳房胀痛等。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等因素导致了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的痛感。
治疗痛经主要包括消除气滞、通经活血、平肝止痛,经常应用的艾灸、拔罐、推拿等手段都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怀孕前后的女性容易发病。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病因与肝气郁结、瘀血内生、气血不和等因素有关。
治疗子宫肌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病因,中药方治疗常用大黄、郁金、茯苓、当归等中草药,能够有效舒缓疼痛、缩小肌瘤,同时改善经血质量等诸多问题。
四、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中医认为,卵巢囊肿的发病与体内气机不畅、血瘀气滞等有关。
治疗卵巢囊肿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生活饮食等,配合中药方剂如玄胡、桃仁、红花、莪术等,一般情况下治疗周期较长,在药物和生活调养方面也需要积极协调。
五、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宫颈上皮也就是子宫颈口的过度生长,较常见于正处于青年期和育龄的女性。
中医认为宫颈糜烂病因涉及到脾虚、肝木郁、气滞血瘀等因素,治疗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调理。
应用艾灸、膏方及中药、妇科器械等均有治疗作用,具体方案需针对不同的病例进行确定。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随着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的提升,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病,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提前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妇科炎症、痛经、头痛、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孕不育。
中医将其归为经期延长、崩漏等范畴,常以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基于此,本文将综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具体如下。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渡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洛,以及肾-天葵-冲任-胞宫功能失调而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引起月经失调。
“经水出诸肾”月经不调的重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治疗时可从肾入手。
但有关学者认为,冲脉失利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诊治此病时,应对冲脉实施辩证论治,根据寒热之别、阴阳气血等使用平逆、固冲、理冲、温冲等方式进行治疗。
足以看出,月经失调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诊治方法。
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中医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2.1月经先期月经多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多是因气虚和血热因素导致的。
(1)对于因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患者,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是因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渡,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
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致使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舌诊时,舌质呈现淡红,舌苔薄白。
脉诊时,脉细弱。
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其中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
8大类型月经不调中医治疗

*导读: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失调疗效满意,下面分别阐述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及典型病例。
*1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
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
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正值经期量多,去当归,加阿胶12克(另溶)、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艾叶用炭以止血。
经期延长,日久不断,加炒蒲黄10克、益母草30克以祛瘀止血。
纳呆食少,加淮山药20克、砂仁9克(后下)、陈皮6克以行气健脾胃。
若月经后期未至加巴戟9克、牛膝12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以通经。
典型病例陈,女,岁,干部,门诊号1患者近一年月经紊乱,〜天一潮,历〜天干净,用卫生巾〜包,今正值经期第2天,经量多,色淡红,时挟血块,面色白,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无腹痛,口淡,纳呆,夜尿多,大便烂,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诊为月经失调,中医证属脾肾气虚型,拟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首乌30克,阿胶15克(另溶),补骨脂15克,川续断15克,金樱子30克,艾叶10克。
每日1剂,复煎再服。
用药两天,阴道流血减少,上方加乌贼骨15克,用药7天月经干净,经净后上方去阿胶、艾叶、乌贼骨、金樱子,加菟丝子15克,茯苓1克,当归9克,经潮时守原方,共治疗3个月,月经基本恢复正常。
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辩证分为脾虚不摄证、肾气不固证、肝经郁热证的月经先期,阳虚寒凝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的月经后期,肝气郁滞证、肾气虚弱证的月经先后无定期,给予辩证治疗。
结果80例入组患者中,显效54例、有效25例、無效1例,总有效率98.75%;治疗后28d,入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HAMA、HAMD、SAS、SDS(13.4±1.9、12.4±2.2、42.9±5.8、43.4±8.3)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且能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标签:月经不调;中医辨证;负面情绪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其病机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时也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1]。
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符合月经不调的中医诊断,年龄35~47岁,平均(41.7±6.2)岁。
收住院后给予辩证治疗。
1.2辨证及治疗方法1.2.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脾虚不摄证:表现为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食少便溏,给予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归脾丸治疗;②肾气不固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给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治疗;③肝经郁热证:表现为经量或多或少、色或紫或红、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易怒,给予加味逍遥丸治疗;1.2.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推迟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阳虚寒凝证:表现为量少色暗、或有血块、小腹冷痛、喜温,给予少腹逐瘀丸或艾附暖宫丸治疗;②气血亏虚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不泽,给予八珍益母丸或十全大补丸治疗;③气滞血瘀证:表现为量少色暗、夹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中药学论文 中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处方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中山市中医院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处方分析二级学院中药学院专业中药学(中药分析与鉴定方向)班级2011级(3)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4月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年月日目录摘要............................................. I-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2资料与方法 (1)2.1资料来源与选择条件 (2)2.2处理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3.1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分布统计结果与分析 (2)3.2处方中多频使用中药统计结果与配伍分析 (3)3.3处方中多频使用中药分类统计结果与分析 (5)3.4月经不调的基本临床诊断症型统计结果与分析 (6)4讨论 (16)4.1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组成讨论 (16)4.2月经不调常用药物的讨论 (16)4.3对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断和症型统计进行讨论 (18)4.4月经不调的用药总结 (18)参考文献 (19)综述 (21)致谢 (29)中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处方分析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探讨用药规律,对各常见中药、中药类型、药对进行药性、药理、配伍等系统分析,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中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两个月妇产病区门诊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门诊处方,对单味药使用频率、中药类型、辨证分型药物配伍等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处方中最多使用的四种中草药分别是当归、熟地、党参、丹参。
其中药类型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居多。
结论本院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针对脏腑经络对症用药,临床应用与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关系密切。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2 . 2 7 鬼箭羽 1 5 克 水煎,兑红糖服。 2 . 2 8 蛇根草全草 9~1 5 克
水 煎服 …。
2 . 6 当归 3 0克
水 煎浓 汁 , 空腹 服 , 每日1 次, 宜连 服 。适用 于月 经失调 。
2 . 2 9 墨旱莲 1 5 克
加 糖少许 ,水 煎服 。
水 景 。 小 兰 。旭
。.
月
经 失 调 。 删。
— 害 = H J u 、 7 / J 、 』 , 兑 u 甜 H ¨ 酒 1 F 服 / , I X - 。 0
里 宿 薹 3 0 克
2 . … 2。 香茅草全草 2 0 0克
,
与 小 蓟 克 3 0 水煎 2 0 5 0 黄酒冲服, 分钟, 兑红糖 克,
, 前 铀 钉 熵 古 昔 河 油 聪
2 水 娑6
二‘ 二l
’ 赢 . = 9
经 前 每 日 1次 ,连 月 艮 数 日。适 用 于月 经 不 调 之 气滞 血
水 煎服 ,每 次 1 剂 ,每 日 3次 。适 用 于月经失 调 。 2 . 8 丝瓜子适量 焙干 ,水煎 ,加 红糖 冲黄酒 温服 ,早 、晚各 1 次。 2 . 9 益母 草 9克 与红 糖 1 5克水 煎服 ,每 日 2次 。适 用于 月经失 调 。 2 . 1 O 雪莲 1个 水煎 服 ,每次 5 O毫升 ,每 日 2次 。适用 于月经 失调 。
2 珊  ̄ 片 n ' t -
, 服 。
病 的 囊 药 物 等 引 起 毽 蕙 申 2 J 5 水 ; 某 些 职 业 如 长 跑 运 动员 容 易 出 现 闭 经 , 小 服 ,
要 表 现 为 月 经 周 期 、经 期 、经 量 、经 色 、经 质 发 生 异 常 , 四肢及 面 目水肿 等症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气血两虚型
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色淡、质稀。
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便溏。
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疗宜气血双补。
代表方剂气血双补汤:党参30克,白术12克,当归15克,白茯苓15克,黄芪30克,山萸肉20克,龙眼肉20克,枸杞子15克,远志12克,酸枣仁30克,木香12克,山药30克,补骨脂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归脾丸、参茯丸口服。
2、血寒型
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
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
苔白,脉沉紧。
治宜温经散寒。
代表方剂温经散寒汤:小茴香12克,吴茱萸12克,艾叶10克,炮姜10克,姜黄12克,当归12克,芍
药20克,川芎10克,桂枝12克,党参20克,莪术10克,牛膝12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补骨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建中丸、暖宫丸口服。
3、血热型
经期提前,经血鲜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秘,舌红苔黄。
治宜清热凉血。
代表方剂凉血汤:丹皮12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茅根30克,藕节15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玉竹15克,黄精15克,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黄柏12克,知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清开灵、水牛角散口服。
4、气滞血瘀型
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经行不畅。
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理气活血汤:柴胡12克,佛手12克,香附12克,木香12
克,丹参20克,当归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12克,赤芍12克,合欢皮12克,茯苓12克,元胡12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逐瘀丸、十味丸口服。
5、脾肾亏虚型
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薄。
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或小腹冷,或夜尿多。
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治宜补肾调经。
代表方剂温肾汤:附子10克,肉桂6克,炮姜10克,姜黄10克,吴茱萸10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芍药20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鹿角胶10克,牡丹皮10克,补骨脂12克,肉豆蔻12克,沙苑子12克,茺蔚子12克,淫羊藿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还少丸、虫草丸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