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这几个中药偏方一定要收好了!
中药调经养生食谱配方窍门

中药调经养生食谱配方窍门1.月见草调经饮配方:月见草粉5克、红枣10枚、枸杞子10克、红糖适量、水适量制作:将月见草粉、红枣、枸杞子加入适量水中煮沸,再加入适量红糖搅拌均匀。
饮用方法:每日一次,早晚空腹饮用,连续服用7天。
功效:月见草富含促进月经调理的活性物质,可调整女性内分泌平衡,缓解经痛、经期不适等问题。
2.当归红枣炖鸡蛋配方:当归10克、红枣5枚、鸡蛋2个、红糖适量、水适量制作:将当归、红枣、鸡蛋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炖煮,煮至鸡蛋熟烂后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食用方法:每日早餐食用,连续食用7天。
功效:当归具有调经活血的作用,红枣补血养颜,鸡蛋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可帮助调节月经周期。
3.薏米红豆粥配方:薏米50克、红豆50克、水适量、红糖适量制作:将薏米、红豆加入适量水中,煮至熟烂,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食用方法:每日早晚饭后食用一碗,连续食用7天。
功效:薏米具有清热利湿、调理月经的作用,红豆则有利水消肿的效果,可改善月经不调引起的水肿问题。
4.白芍茯苓桂枝汤配方:白芍10克、茯苓10克、桂枝5克、红糖适量、水适量制作:将白芍、茯苓、桂枝加入适量水中,煮沸后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饮用方法:每日一次,早晚空腹饮用,连续服用7天。
功效:白芍、茯苓、桂枝均具有调经止痛和调理内分泌功能,可缓解经期不适症状,调整月经周期。
5.益母草炖山药鸽蛋配方:益母草10克、山药10克、鸽蛋3个、红糖适量、水适量制作:将益母草、山药、鸽蛋加入适量水中,炖煮至山药熟烂后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食用方法:每日早餐食用,连续食用7天。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调经的功效,山药则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鸽蛋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共同作用可调理月经不调问题。
注意事项:以上配方适用于一般情况下,若有特殊身体状况或过敏体质,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进行调理。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月经不调问题在女性中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困扰。
传统中药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对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
一、艾灸调经方:原料:艾叶、炒苍术、炒白术、炒姜黄。
该方使用艾叶为主要草药,具有温经散寒、补气活血的作用。
炒苍术、炒白术、炒姜黄在配伍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艾灸调经方适用于经期延长、经量过少或过多、经痛等症状的女性。
二、桃仁红花调经汤:原料: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鸡内金。
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桃仁和红花是活血化瘀的草药,能够消除经血凝滞,改善血液循环。
当归、白芍、川芎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能够缓解月经痛。
熟地和鸡内金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能够调整女性身体的机能。
桃仁红花调经汤适用于血瘀、经色紫暗、经量过多、经期不规律等症状的女性。
三、归芍调经丹:原料: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龙眼肉、桂枝。
该方以当归、白芍、川芎为主要草药,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当归具有养血调经的作用,能够行气活血,调理子宫功能。
白芍和川芎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经痛。
龙眼肉和桂枝有补血养心的作用,能够改善女性身体的疲劳状态。
归芍调经丹适用于气血不调、经期提前或推后、经痛、经病等症状的女性。
四、三七调经丸:原料:三七、当归、广藿香。
该方主要使用三七和当归,可以补血调经、活血化瘀。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镇痛的特点,能够改善血液循环。
当归补血调经,能够改善经期不规律、经血凝滞等问题。
广藿香有理气、调经的功效,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
三七调经丸适用于经血凝滞、经期不规律、经痛等症状的女性。
以上四方是中药治疗月经不调常用的处方,通过采用草药的活血化瘀、补益调理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
治月经不调妙方(方9首)

治月经不调妙方(方9首)治月经不调妙方(方9首)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资源库治月经不调妙方1毓麟珠【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歌诀】毓麟珠中参术苓,川芎芍甘熟地黄,当归杜仲菟丝子,川椒再配鹿角霜。
【组成】人参60克,白术(土炒)60克,茯苓60克,芍药(酒炒)60克,川芎30克,炙甘草30克,当归120克,熟地(蒸捣)120克,菟丝子(制)120克,杜仲(酒炒)60克,鹿角霜60克,川椒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温肾养肝,调补冲任。
【方解】方用八珍丸补益气血,配以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温养肝肾。
综观全方,既补先天以益肾精,又补后天以生气血,使精充血足,冲任调摄。
【主治】气血俱虚、肝肾不足,症见月经不调(后期)、量少色淡、腰腿酸软、少腹冷感、性欲减退、食少体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
可用于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症。
【加减】原书【加减】法:“如男子服用,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60克;如女人经迟腹痛,宜加酒炒破故纸、肉桂各30克,甚者,再加吴茱萸15克(汤泡一宿,炒用);如带多腹痛,加破故纸30克,北五味15克,或加龙骨30克(醋煅用);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干姜随宜;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60克,或甚者再加沉香15克;如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各60克,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汤引酌量送下亦可”。
2益母丸【来源】清·程国彭《集验良方》【歌诀】益母丸中益母草,当归芍药与木香,活血调经兼止痛,月经病时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40克,当归5克,赤芍药10克,木香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剂,每粒45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方解】方用益母草活血散瘀,配以当归、赤芍活血调经;木香理气止痛,助归芍以调经。
草药偏方治百病-妇科部分-月经不调

草药偏方治百病-妇科部分-月经不调方 1〔组成〕排钱草根 30~60g,老母鸡 1 只,黄酒适量。
〔用法〕将老母鸡宰杀,洗净,切块,合排钱草根同炖,饭前服。
〔附注〕此方亦用于闭经。
方 2〔组成〕银粉背蕨 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亦用于白带。
方 3〔组成〕锦鸡儿根 15g,党参 15g。
〔用法〕水煎服。
方 4〔组成〕薯莨块茎 9g,大血藤 9g,紫金牛 9g,海金沙 9g。
〔用法〕水煎服。
方 5〔组成〕鱼鳅串 15g,马鞭草 15g。
〔用法〕加水煎,以酒为引,内服,1 日 3 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闭经。
方 6〔组成〕八月瓜 1 个,茜草 12g,鸡血藤 12g。
〔用法〕煎服,以酒为引,服下。
方 7〔组成〕益母草 20g,地榆炭 20g。
〔用法〕煎水服,1 日 3 次。
〔附注〕此方用于月经过多。
方 8〔组成〕月季花 3 朵,月季花根 6g,红鸡冠花 6g,仙桃草 6g。
〔用法〕泡酒 250ml,每天早、晚各服 20ml。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闭经。
方 9〔组成〕地瓜根 30g,通草 15g。
〔用法〕水煎服,1 日 3 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乳汁不通。
方 10〔组成〕茜草 15g,鸡血藤 15g,五味子藤 15g。
〔用法〕各药泡酒 1000ml,每次服 20ml。
方 11〔组成〕竹根土 20g,猪瘦肉或鸡肉适量。
〔用法〕加水炖服,10 日 1 次,共 3 次。
〔附注〕此方用于妇女干瘦、月经不调。
方 12〔组成〕紫茉莉块根 15g,白薇 9g,猪肉 250g。
〔用法〕加水同炖,去药渣,服汤、肉。
方 13〔组成〕牛马藤根茎 30g,洋雀花根 15g。
〔用法〕加水煎服,1 日 3 次。
方 14〔组成〕水苦荬 15g,算盘子根 15g,益母草 15g。
〔用法〕加水煎服,1 日 2 次。
方 15〔组成〕青蛇藤茎 9g,茜草 9g,仙桃草 9g。
〔用法〕水煎服,1 日 3 次。
方 16〔组成〕野豌豆种子 3g,仙桃草 3g。
奇效良方月经不调13方

奇效良方月经不调13方奇效良方月经不调13方月经不调1、月经不调生地墨旱莲白茅根各15 炒黄芩炒白芍炒海螵蛸各10 牡丹皮炭血余炭茜草炭各6。
水煎日服一剂。
2、月经不调,周期延长,,血瘀型。
当归赤芍熟地泽兰卷柏柏子仁牛膝桃仁丹参各9 川芎香附各6 红花3。
水煎日服一剂。
3、月经紊乱,真走赶前错后,月经不止,腹痛发烧,六脉微弱,气短心跳,失眠等症。
杜仲24 党参白术各15 茯苓白芍各12 生当归阿胶各9 地榆炭荆芥穗甘草各6 川芎5。
水煎日服一剂。
4、经行不畅。
神曲当归各15 川芎9。
水煎日服一剂。
(1)益母草10KG。
将益母草熬膏加红糖装瓶。
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5、月经不调,气虚型。
仙鹤草15 山药赫石脂补骨脂各12 党参黄芪白术肉豆蔻炭各9远志5 炙甘草升麻各3。
水煎日服一剂。
6、月经不调,气滞肝郁化火型。
当归白芍丹皮栀子香附黄芩郁金各6 柴胡炙甘草各5。
水煎日服一剂。
7、月经不调,经行量少不畅,色紫有小血块,小腹痛拒按,舌质黯或有瘀斑,苔薄,脉沉弦。
益母草红茜草各12 丹参当归泽兰赤芍银柴胡桂枝元胡木香各9。
水煎日服一剂。
8、月经不调,经行后期量少,色黯或不畅通,小腹疼痛拒按,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
当归防风茯苓各9 吴茱萸半夏麦冬各6 肉桂(后下)细辛干姜炙甘草各3。
水煎日服一剂。
9、月经不调,月经先期量多,色紫或鲜红,质粘稠,或夹血块,烦躁易怒,口干便艰,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生地炙鳖甲(先煎)各12 当归白芍阿胶(冲)荆芥炭栀子黄芩各9 川芎银柴胡炙甘草各5。
水煎日服一剂。
10、月经不调,赶前,血热量多。
生地15 当归白芍黄柏阿胶(冲)香附甘草各9 知母黄芩黄连川芎炒艾叶各6。
11、月经不调,经期错后当归9 元胡5 生姜2片。
水煎日服一剂。
12、月经不调益母草90 醋炒丹参60 制香附。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早晚各服9克,温酒送下。
(1)全当归30克水煎日服一次,连续服用。
月经失调,淋漓不尽,7个中医经典方来支招,卓有成效!

月经失调,淋漓不尽,7个中医经典方来支招,卓有成效!功能性子宫出血,常简称“功血”,是指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功能异常所导致的月经紊乱和出血异常。
根据其临床表现,在中医学主要属于崩漏的范围。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
病因多端,归纳起来主要有虚、热、瘀三类。
1、肾虚其原因主要有:少女先天不足,肾气稚弱,天癸初至,冲任未盛;更年之期肾气渐衰;房劳或者久病体虚伤肾。
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肾阴虚,阴虚火旺动血,则导致崩漏或经期紊乱。
2、脾虚其原因有:素体中气不足;忧虑过度,饮食不节伤脾;脾虚则气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致月经量大,或提前,重则引起崩漏。
3、血瘀其原因主要有:七情算伤,冲任瘀滞;经期、产后淤血未尽又外感寒热之邪;气血虚弱,血流无力,经血迟滞而淤。
瘀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或净量增大。
4、血热热证分实热和虚热:实热多素体阳盛,肝火妄动;或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
虚热者多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阴虚火旺。
不论实热、虚热均损伤冲任,迫血忘行,以致月经异常。
辩证和治疗1、肾阳虚多表现为经期不调,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主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常用方剂如右归丸随症加减。
2、肾阴虚症状多经期不调,出血淋漓不尽或量多,色鲜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治疗当滋水益肾,止血固经。
主方左归丸加减。
3、脾虚型经血非时而至,月经量大,色淡质稀,神疲气短,面色晄白,或肢体浮肿,手足不温,纳少便溏;舌质胖大,边有齿痕,苔薄润,脉弱或沉。
治疗当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常用方剂固本止崩汤。
4、血瘀型经量常突然增大或淋漓不绝,色黯黑,常挟有血块;小腹胀痛;舌质紫黯,舌体有淤点,苔薄白,脉涩或紧。
治疗重在化瘀的同时,养血调经。
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
【名医效方:月经不调、先期、后期】

【名医效方:月经不调、先期、后期】一、月经不调1. 育肾培元方【方源】蔡小荪效验方【组成用法】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鹿角霜10g 女贞子10g 紫石英12g 巴戟肉10g 麦冬12g 山萸肉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育肾培元,助阳益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基础体温单相或双相不典型者,本症一般用于月经中期,苔薄或边有齿印,脉细或平。
【加减应用】若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黄芪、当归,兼阴虚者加炙龟板;腰酸者加杜仲、川断、狗脊;目眩者加枸杞子;大便不爽者加苁蓉、麻仁;大便不实者加菟丝子;白带较多者加蛇床子、海螵蛸;肝肾虚损、下元衰惫者加紫河车。
2.育肾通络方【方源】蔡小荪效验方【组成用法】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公丁香2.5g 制黄精12g 麦冬10g 仙灵脾12g 石楠叶10g 降香片3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育肾填精,助阳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基础体温单相或双相不典型,苔薄,质微红,脉细者。
【加减应用】若络道阻塞者,加当归、川芎、皂角刺、山甲片;寒滞者加桂枝;痰湿阻滞者加制南星、白芥子、月季花。
3.疏肝解郁养血方【方源】王云铭效验方【组成用法】当归15g 白芍15g 熟地黄15g 菟丝子20g 干山药15g 茯苓9g 炒芥穗6g 柴胡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疏肝解郁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肝气郁滞之证。
症见经期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经前小腹两侧痛,经行不畅,情志抑郁,善太息,口苦,脉象弦涩者。
4.调经Ⅰ号方【方源】刘云鹏效验方【组成用法】柴胡9g 香附12g 郁金9g 当归9g 白芍9g 白术9g 云苓9g 甘草6g 川芎9g 益母草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疏肝扶脾,行气活血调经。
治疗肝郁脾虚、气血失调所致的月经病。
多用于经前诸证,以胸乳胀痛为主者。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背景介绍:月经不调是现代女性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或提前、伴随痛经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综合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与丰富的经验,提供了多种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的应用方法。
一、温经散寒法中医认为寒气阻滞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月经不调。
故温经散寒法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1.当归: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凝型月经不调。
可以单味煎服,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2.生姜:生姜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寒凝型痛经。
可以生姜煎水服用,也可以将其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
3.艾叶:艾叶能温经散寒、理气活血,适用于寒凝型的月经不调以及痛经。
可以将艾叶研磨成粉末,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二、活血化瘀法中医认为,血液循环不畅或出现瘀血会导致月经不调。
因此,活血化瘀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中药:1.桃仁:桃仁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适用于血淤型月经不调。
可以单味煎服,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
2.红花:红花具有活血散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可以煎水服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3.川芎:川芎是一味常用的活血药,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适用于气血不畅引发的月经不调。
可以煎水服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
三、调气养血法中医认为气血的盛衰与月经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气养血法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发的月经不调。
以下是常用的中药:1.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的功效,是治疗气血不足型的月经不调的常用中药之一。
可以煎水服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2.当归片:当归片是当归的制剂形式,以片剂的形式方便服用,有利于调理气血。
可以按照医嘱服用。
3.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型的月经不调。
可以煎水服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不调,这几个中药偏方一定要收好了!
月经不调调理的小偏方1、大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加水炖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
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
2、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将鸡蛋洗净,同益母草加水共炖,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
适宜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过少,月经后延症。
3、红高粱花、红糖各适量,水煎,分2次饮服。
适宜于月经提前、经量多而鲜红者。
4、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
适宜于月经后延、量少、腹冷痛等症。
5、米醋200克,豆腐250克,同煮熟,饭前吃,1次吃完。
适宜于经期过短、血色深红、量多的壮实女性。
6、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
先煎山楂去渣,冲入红糖、趁热饮。
适用于月经延后
7、龙眼肉50克,鸡蛋1个,先煎龙眼,30分钟后打入鸡蛋,共炖至熟,早晚各1次,连服10天。
适用于虚证月经不调。
8、雄鸡冠2个,食盐少许,鸡冠煮熟,蘸盐吃,每日1次,每月3-5次。
适宜于虚寒月经不调。
9、鲤鱼500克,黄酒260克,取鱼肉与黄酒同煮吃,鱼骨焙干研末,早晨用黄酒冲服。
适用于经多不净者。
10、陈年高粱根2个,洗净,煮水饮用。
适宜于经期过长不净者。
月经不调吃
什么黑糯米粥【主料】大枣30克桂圆10粒黑糯米100克【配料】红糖适量【制作方法】⑴大枣洗净待用。
⑵桂圆去皮洗净待用。
⑶黑糯米洗净,加入大枣、桂圆适量水煮成的粥状,依口味加入适量红糖即可。
【功效】温肾健脾补血调经【食谱分析】大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大枣中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微量元素。
桂圆肉味甘平质润,能养血安神,补心益脾。
黑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能补中益气。
此粥味道香甜,可供早晚食用,是滋补强身美容的佳品。
莲藕木耳老鸭煲【主料】鲜莲藕500克黑木耳60克老鸭1只【配料】精盐鸡精生姜黄酒适量【制作方法】⑴莲藕洗净,切块待用。
⑵黑木耳温水泡发,择洗干净,待用。
⑶老鸭洗净加生姜、黄酒熬汤至八成熟后,放入莲藕、黑木耳煮熟后,放入适量精盐、鸡精适量即可。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止血【食谱分析】莲藕为干涩性凉,入心、肝、胃经,能化瘀止血。
黑木耳凉血止血,利肠通便。
老鸭味甘性寒,滋阴养胃,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物质。
常喝此煲对于月经量多且阴虚内热体质者,效果尤佳。
可以滋阴清热,调整月经周期,减少出
血。
山药栗子猪肚煲【主料】鲜山药500克栗子50克猪肚1个【配料】生姜料酒精盐适量【制作方法】⑴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块待用。
⑵栗子去皮洗净待用。
⑶猪肚用面粉或精盐、促反复搓洗数遍后,用水洗净切块,加姜、酒、清水适量,煲至八成熟后,加山药、栗子煲熟加适量精盐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益肾调经【食谱分析】山药入肺、脾、肾三经,补肺健脾益肾,性平而不寒不燥。
栗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能养胃健脾补肾止血。
猪肚味甘性温,入脾、胃经,为血肉有情之品,健脾胃,补虚损,是虚劳羸弱者营养的佳品。
此煲鲜香可口,可供中、晚餐食用,脾胃虚弱者食之甚佳。
饮食禁忌:阴虚者,忌食辛辣燥热之品;阳虚者,忌食寒凉冷积之品;经少者,忌酸涩苦寒之品;经多者,忌温热辛辣之品。
大黄、木香、苍术、五灵脂、陈皮、黄芩等中药材制成的中药丸剂,气微,味苦。
其主要成份为橙皮苷、黄芩苷等。
具有破瘀,调经的功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积聚,月经闭止,经期紊乱,行经腹痛。
猪皮冻胶猪皮1000克,黄酒250毫升,白糖250克。
将猪皮洗净后切碎,加适量水,用文火炖至汁液黏稠,加入白糖、黄酒即可。
每日2次,用开水冲化后温服。
功效:养血益阴,滋肾养肝。
可治妇女血虚乏力,月经不调等症,对腰腿酸痛者效
果更佳。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