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2302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2302

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考点一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生理作用1.(2018·烟台一模)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对拜尔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解析:选B 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该实验没有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2.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幼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证明( )A.幼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C.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从幼苗尖端向下传递,从而影响幼苗的生长,但由于不能透过云母片,幼苗不能生长D.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明胶中解析:选C 图中两组间的变量为明胶片与云母片的不同。

图示结果证明幼苗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影响幼苗的生长,而不能透过云母片,使幼苗不能生长。

3.(2019届高三·日照调研)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解析:选A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缺乏氧气,有氧呼吸被抑制,提供给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能力提升练-专题10-含答案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能力提升练-专题10-含答案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能力提升练-专题10-含答案。

专题能力提升练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3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达尔文生长素发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暗中没有光合作用,胚芽鞘无法生长B.胚芽鞘的生长是尖端和尖端下部共同生长造成的C.达尔文的实验确定了影响植物生长的是一种物质D.达尔文实验的自变量不止一个,因变量也不止一个【解析】选D。

种子萌发早期的幼苗生长,主要依赖自身(子叶或胚乳)储存的有机物而不是光合作用,故A错误。

胚芽鞘尖端并不生长,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部,故B错误。

达尔文实验只确定了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并引起向光弯曲的部位,并不确定这种“影响”的性质,故C错误。

达尔文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尖端有无和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因变量包括胚芽鞘生长状况和弯曲状况,故D正确。

的生长起到的是促进作用,故C错误。

在浓度为30 ppm时,甲对幼根的促进作用减弱,但曲线仍位于起点(对照组)之上,说明这个时候,甲对于幼根的生长还是促进的,故D正确。

3.下列事例中与所涉及的植物激素对应关系不一致的是( )A.移栽棉花比非移栽棉花的根系发达——生长素B.早春低温时溪水中浸泡后的水稻种子可提早发芽——赤霉素C.用熟苹果催熟未熟的柿子——乙烯D.为使插花保鲜更长的时间,对切口进行处理——细胞分裂素【解析】选B。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根也存在顶端优势,主根的存在会抑制侧根的发育,而在移栽过程中破坏了主根的顶端优势,侧根发育较快,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A正确;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自身几乎不含赤霉素,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休眠,通过溪水浸泡种子,种子内脱落酸含量减少,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减弱,可使种子提前萌发,B错误;熟苹果产生的乙烯能促进未熟柿子成熟,C正确;插花的切口经细胞分裂素处理后可促进细胞分裂,减缓衰老,D正确。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0 植物激素调节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0 植物激素调节

专练10 植物激素调节[名校模拟题组]1.(2018·宁波模拟)下图表示科学家波森·詹森利用明胶和云母处理幼苗进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注: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明胶片处理组在光下进行,云母片处理组在黑暗中进行B.本实验证明了明胶和云母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由苗尖端向下传递D.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推测——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答案 D解析由于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片,在光下图示中左侧幼苗向光弯曲,对比说明“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支持达尔文的推测;本实验并没有证明由苗尖端向下传递的是生长素。

2.某课题组研究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见下图,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Y浓度>Z浓度B.X浓度>Y浓度C.X浓度>Z浓度D.X浓度抑制侧芽生长答案 A解析由题图可知,X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Y浓度和Z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确定Y和Z浓度大小。

3.(2017·浙江十校联盟模拟)下图为达尔文父子的实验示意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苗尖端对光的刺激有反应B.苗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传递到了下面C.苗尖端下面背光面的细胞要长得多,伸长得快D.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尖端下面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答案 A解析本实验通过对比有无苗尖端,有无不透明的帽遮住尖端,有无不透明的薄膜将基部包住,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苗尖端是感光部位,A正确;据此推测苗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传递到了下面,但本实验没有证明,B错误;同样C、D也没有被证明,C、D错误。

4.(2018·温州模拟)将一片明胶或云母片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证明( )A.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C.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D.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进入明胶中答案 C解析给予幼苗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能感受光刺激,从而使化学物质从向光一侧往背光一侧进行横向运输;又化学物质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明胶,所以化学物质的极性运输没有受到影响,则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而化学物质不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云母片,所以化学物质的极性运输受到影响,则幼苗不生长。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1:植物的激素调节(含答案)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1:植物的激素调节(含答案)

专题^一 达尔文实验-麟•詹森实验』拜尔实验f ____________ 发现6〜 产生部位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观)发育中的种子相对集中在②生长旺盛部分■分布③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箜地 生长素植物的激素调节其他精物激素矽麦廿促进细胞⑩蟋,引起植株增高痕进种子I®®发 F 亦耶门和果魏发直由盗神促进细B® 通鲤她顶缓衰老 ■TO H 抑制细胸般1,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⑯!蹬 特点合成植物激素调节考向预测1. 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和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

2. 在题型方面,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在命题形式方面,多以文字、表格、示意图的形式呈现。

常借助实验图示考查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及作用特性等。

3.新考纲无变化。

备考时,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要注重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和结论间的内在联 系。

利用坐标曲线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

列表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知识框架既能促进生长,也能④抑制生长, 既能⑤蹭发第雌抑制发芽* 既能保花保果,也能⑥窥苞鲤* ⑦低褪促进,⑧高派度抑制应义⑨顶端侈势,根向地性瑚知识与技巧的梳理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1. 与燕麦胚芽鞘向光性有关的一些结论 (1)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一一胚芽鞘尖端;柔例・乙烯祉2t 4-D :a -蔡乙段等(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一一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3)感光部位一一胚芽鞘尖端;(4 )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5)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一一单侧光照、重力等;(6)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即有光、无光均可产生;(7)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而云母片和玻璃片等则会阻碍生长素的运输;(8)单侧光可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表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可横向运输,即在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发生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面,表明生长素可极性运输。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word版本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word版本

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考点一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生理作用1.(2018·烟台一模)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对拜尔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解析:选B 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该实验没有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2.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幼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证明( )A.幼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C.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从幼苗尖端向下传递,从而影响幼苗的生长,但由于不能透过云母片,幼苗不能生长D.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明胶中解析:选C 图中两组间的变量为明胶片与云母片的不同。

图示结果证明幼苗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影响幼苗的生长,而不能透过云母片,使幼苗不能生长。

3.(2019届高三·日照调研)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解析:选A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缺乏氧气,有氧呼吸被抑制,提供给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卷10《植物的激素调节》及答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卷10《植物的激素调节》及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卷10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非标准1.(2018全国高考理综,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

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2.(2018海南高考,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3.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

图1所示是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影响,图2所示是激素类似物甲在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激素类似物乙抑制月季插条生根B.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具有协同作用C.X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具有抑制作用D.图2所示的结果可以说明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4.植物开花与开花激素有关。

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了“成花素”假说,认为植物叶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经过远程运输到达芽的顶端,诱导花器官的形成。

1970年后,人们才检测到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叫做FT的蛋白质。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斐林试剂对成花素的化学本质进行鉴定B.同位素标记法可获得成花素合成和运输途径的直接证据C.叶片接受光刺激合成成花素这一过程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D.能翻译出FT的基因存在于植株的每个细胞中5.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和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然而造成此种分布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不过科学家发现Ca2+似乎和生长素分布差异有关。

下图为垂直放置的玉米芽,Ⅰ、Ⅱ中黑色小方块含Ca2+,但Ⅰ中置于伸长区,Ⅱ中置于根冠;Ⅲ中白色小方块含Ca2+抑制剂,抑制Ca2+的移动,置于根冠,实验结果如图。

2019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9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9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植物的激素调节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8海南5〕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3、用燕麦幼苗做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

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

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 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将直立生长B.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将向左弯曲生长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不相等4、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5、在菜豆的幼根处作上标记如右图。

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能正确表示该根生长情况的是〔〕6、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7、A.解除顶端优势B.C.抑制光合作用D.抑制无氧呼吸8、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

2019届二轮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卷(适用全国)

2019届二轮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卷(适用全国)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B.秋末①→③→⑤→⑥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脱落酸含量,促进叶片脱落C.越冬休眠过程中,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D.①~⑥的生理过程在根本上都是基因调控的结果2.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3.科学家做过如图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另一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

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A)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4.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

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C.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下生长5.如图为某幼苗受单侧光照射后,尖端以下部位纵切示意图,其中圆点表示生长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此部位的生长素来自幼苗尖端B.b侧生长素浓度高,故单侧光来自b侧C.a侧细胞的伸长速度小于b侧D.a侧的生长素效应相当于茎横放的远地侧6.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D)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7.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8.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C)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B.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C.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9.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组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考点一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生理作用1.(2018·烟台一模)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对拜尔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解析:选B 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该实验没有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2.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幼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证明( )A.幼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C.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从幼苗尖端向下传递,从而影响幼苗的生长,但由于不能透过云母片,幼苗不能生长D.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明胶中解析:选C 图中两组间的变量为明胶片与云母片的不同。

图示结果证明幼苗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影响幼苗的生长,而不能透过云母片,使幼苗不能生长。

3.(2019届高三·日照调研)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解析:选A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缺乏氧气,有氧呼吸被抑制,提供给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4.(2018·武汉模拟)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 A.扦插枝条时保留芽,易于生根成活B.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多结果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D.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解析:选C 扦插枝条时保留芽,芽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可促进生根,插条易于成活;摘除棉花的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发育成枝条,使其多开花多结果;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成活率,与生长素作用无关;倒伏的玉米苗,在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

5.据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间,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间B.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间,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f点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D.若图乙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间,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间解析:选B 由于重力作用,图乙中Ⅰ处生长素浓度小于Ⅱ处,但Ⅰ处生长快,Ⅱ处生长受到抑制,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间,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e 点;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间,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Ⅰ处,其生长速率比Ⅰ处慢,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f点;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对Ⅲ处也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在重力作用下,若图乙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间,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b点,其生长速率快于Ⅲ处,其生长素浓度范围为b~d间。

6.(2018·连云港模拟)将燕麦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α1>α2>α3>α4。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1<m2<m3<m4C.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位于m3、m4之间D.若α1和α2相同,则琼脂块中的m1与m2也相同解析:选A 该实验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都弯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说明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快,没有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慢,该实验只能说明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相同的点,据图不能判断m1~m4的大小关系,以及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在m3、m4之间。

若α1和α2相同,m1和m2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7.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这与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密切相关。

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将茎剪断后,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所致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C.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D.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解析:选A 剪断茎后,侧芽不再受顶芽合成的生长素的影响,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有利于侧芽的生长;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侧芽可以合成生长素;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相当于没有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8.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效应。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中,曲线2表示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B.图乙中,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依次为a和cC.图甲中,M点和N点可表示茎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D.图乙中,若曲线表示的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则对双子叶植物的作用b点会向左移解析:选A 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较高,故图甲中,曲线1、2分别表示根、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促进生长,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为抑制生长;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其生长速度快于远地侧,故M点和N点分别表示茎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

考点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9.(2018·泉州模拟)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柿子成熟快,其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树枝易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C.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水稻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D.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是高温降解玉米产生的脱落酸,解除了种子休眠,种子吸水萌发解析:选C 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的柿子一起放置会促进柿子的成熟,原因是成熟的木瓜释放出乙烯,催熟了未成熟的柿子;人尿中含有植物的生长素,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可促进生根,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原理;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赤霉菌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了水稻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玉米种子中的脱落酸被降解,种子内脱落酸含量降低,抑制发芽的作用减弱,导致种子在穗上发芽。

10.(2019届高三·洛阳评估)图1和图2分别是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和对赤霉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去顶芽的拟南芥不能合成生长素B.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C.拟南芥的顶芽与赤霉素的合成有关D.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解析:选A 图1中,与正常生长的对照组相比,去除顶芽后,主根生长的长度变小,但主根仍能生长,即去顶芽后拟南芥仍可以产生生长素;而去顶芽+外源生长素的实验组,主根长度增加,由此推测顶芽能够产生生长素,而外源生长素可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图2中,与正常生长的对照组相比,去除顶芽后,赤霉素水平下降;而去顶芽+外源生长素的实验组,赤霉素浓度又上升,说明生长素能够促进赤霉素的合成,即顶芽与赤霉素的合成有关。

11.油菜素甾醇对维持顶端优势、促进种子萌发及果实发育有重要作用。

据此推测最合理的是( )A.油菜素甾醇的生理作用不具有两重性B.芽的生长速率与油菜素甾醇的浓度呈正相关C.油菜素甾醇能抑制淀粉水解酶的合成D.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有机物向果实运输解析:选D 顶端优势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油菜素甾醇对维持顶端优势有重要作用,因此油菜素甾醇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芽的生长速率与油菜素甾醇的浓度并非呈正相关;种子萌发需要消耗种子自身积累的能源物质,油菜素甾醇促进种子萌发,可推知油菜素甾醇能促进淀粉水解酶的合成从而促进淀粉水解,为其萌发提供能量;油菜素甾醇可促进果实发育,果实的发育需要有机物,故可推测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有机物向果实运输。

12.(2018·常德模拟)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

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完成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水杨酸作用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B.水杨酸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抗性蛋白的合成C.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更敏感D.水杨酸对YTB水稻幼苗叶片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选B 图中信息说明发挥作用的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由题意可知,水杨酸是一种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对比相同浓度下的两条曲线可知,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由曲线可知,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3.75×10-5mol/L浓度的水杨酸促进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7.5×10-5mol/L、1.5×10-4mol/L浓度的水杨酸抑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

13.(2018·广元二模)图示为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IAA(生长素)、IBA(吲哚丁酸)和NAA(α­萘乙酸)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柱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