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舒展”刍议

合集下载

如何引导小学生体验书法基本笔画之美

如何引导小学生体验书法基本笔画之美

如何引导小学生体验书法基本笔画之美作者:王淑新来源:《中国教师》2011年第16期书法除了做为语言交流的符号外,还是表现出生命特征的艺术。

书法由基本笔画构成,其艺术美自然蕴含在每一个点画之中。

书法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体验,从中领悟书法艺术的真谛。

一、运用“取象比类”,引导小学生欣赏笔画的自然美1.“取象比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取象比类”思维方式源于《周易》,即运用自然形象,依靠比喻、象征、类比等手法找出不同现象或事物间的相似性,体现在书法艺术中,就是给简单的笔画赋予了自然之神韵,使之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突显出自然与生命的“形”“意”“韵”。

我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

”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篇中写道:“夫书肈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

” 基本含义是汉字笔画摹写自然景物而产生形意感,书法也因此成为艺术,时如高峰坠石般险绝,时如行云流水般舒畅,时如雷霆万钧,时如碧波荡漾,所以,书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这种美。

2. 引导小学生欣赏书法基本笔画的“取象”之美(1)引导学生发现基本笔画对自然与生命的描摹美学习基本笔画时,教师要引导、启发小学生根据所学笔画联想到熟悉的事物,建构二者之形似与神同,来欣赏笔画之美。

如楷书中“撇”与“捺”的线条非常柔韧,教师写一个长撇后,启发学生想像瓜子、杏仁之形;在写一个捺后,引导学生联想长刀、兰叶、象牙之状;当两个笔画组合在一起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人健步疾走之姿、鸟翩翩飞舞之态。

再如,“点”像桃核、像蝌蚪;“横”犹如千里阵云,绵延而来,倏然而上;“戈钩”像刚劲下垂的青松;“横撇弯钩”像人的耳朵;“横折钩”像怒吼的狮口;“竖钩”或“竖提”像早春秃枝上新发的幼芽等。

这些形象的比喻有助于引导小学生通过联想,感受汉字基本笔画对大自然的描摹之美。

(2)利用课件动画,引导小学生发现笔画对自然与生命的“取象”之美汉字基本笔画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描摹,但经过汉字的长期演化,二者之间的神似不容易被小学生轻松认出,所以书法教师要加强引导与启发,根据小学生喜欢观看彩图,并且百看不厌的年龄特点,可以利用课件加以强化,吸引小学生去发现基本笔画对自然的“取象”之美。

王羲之十四笔法剖析

王羲之十四笔法剖析

王羲之十四笔法剖析在中国书法史上,只要一提到王羲之的名字,后人景仰与溢美之词不绝入耳,他志存高远、富于创造的个性,而让他的作品摆脱了自然的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书法到底是如何的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夫临文用笔之法,复有数势,并悉不同。

或有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

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

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牵,押,即合也。

结笔者撮,渐次相就必始然矣,参乎妙理,察其径趣。

憩笔者俟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俟失,右脚须欠也。

息笔者逼逐,息止之势向上,久久而紧抽也。

蹙笔者将,蹙,即捺角也,将谓劣尽也,缓下笔要得所,不宜长宜短也。

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缓不宜长及短也。

厥笔者成机,促抽上勿使伤长。

厥,谓其美者。

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

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

尽为其著而复反笔抽之。

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

叠笔者时劣,缓不宜长。

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

打笔者广度,打广而就狭,广谓快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

王羲之在其观形章讲了十四种笔法,这里做一下分析。

王羲之书法笔法分析笔法是完成一个具体点画形式、一件书法艺术作品的基础要素;是衡量一个书法家临摹和创作功力的基本标准;是一个书法家形成个性风格的基础支撑。

在书法史上,每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用笔习惯和用笔风格,首先、也必须要在笔法上具有独特理解和强烈的个性风格,不然,则很难在书法史上立足。

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除其在书法艺术上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等综合艺术成就之外,王羲之精熟、丰富、独特的笔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王羲之是行草书笔法的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者,更是一道分水岭。

王羲之总结了前人关于笔法的优秀经验,把行草书的笔法发展到了巅峰状态,自他以后,其创造的行草书笔法在整体上开始日渐苍白和单调,随几经赵孟頫、沈尹默等有志之士的鼎力复古,可还是走向了无可挽回的衰落。

古代经典书论

古代经典书论

书论选读一一、用笔篇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仰面跌到),乃是千古不传语。

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刚劲有力)。

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须悟后始肯余言也。

注:发笔,即落笔。

要提得笔起,即落笔时要把笔提着,不要使笔有坠落感。

自偃,不要让笔自己跌倒。

千古不传语,用笔的千古秘诀。

自古以来,在书法用笔方面有许多关于“笔力千钧、入木三分”等等的说法。

但是,“笔力千钧、入木三分”,主要讲的是关于书法线条中的力量感。

书法线条中的力感,是用笔技巧的表现力,并不是指人们用力大小。

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就是用笔技巧很重要的方面。

这就是董其昌所说的用笔方法的千古秘诀。

用笔难,难就难在笔技巧的表现力上,难就难在笔力能不能刚劲有力。

但刚劲有力不是僵硬,不是板直。

书之线条,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用力过头是僵硬,用力过小是柔弱。

怒笔木强,是用力过大,是线条僵硬。

倒辄不能起,是缺乏笔法技巧。

会用笔者,笔毫周身全都有力,就像体操运动员那样,能倒能起。

如果不信,请你去临摹一下褚遂良和虞世南的行书,看看他们的用笔技巧,是不是都是这个道理。

笪重光《书筏》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牵丝,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钩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之茂密在流贯,形之错落在奇正。

注:执,掌握和控制。

使,支配和使用。

笔的执使在横画,讲的是写横画,重在笔的掌握、控制、支配和使用。

立体,字的设立和设置。

字之立体在竖画,讲的是竖画在字的结构中的重要性。

竖画类似建筑物中的顶梁柱,要力强坚固,否则的话,字就会有失稳性。

气,气势气概。

舒展,展开。

气之舒展在撇捺,讲的是一个字的气势大不大,展不展得开,在撇捺这两个点画上。

融,和乐、怡适。

筋之融结在纽转,讲的是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连接得是否和乐和怡适,靠的是各点画之间的连接和系带。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的成语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的成语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的成语矫若惊龙矫:强劲。

强劲得像惊龙一样。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形容书法、舞姿强劲灵活。

又作“矫若游龙。

”一般作谓语。

淋漓尽致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

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含褒义。

多用于对事物状态的充分表现或对本质的充分暴露。

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

家鸡野雉雉:野鸡。

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

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用作褒义。

多用以形容文笔好;文章写得好;也用来指轻视、无足轻重。

一般作宾语、定语。

家鸡野鹜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

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古肥今瘠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

平铺直叙平:没有起伏;铺:铺陈;直:没有曲折;叙:叙述。

形容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了当地叙述。

也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多用于描写说话、写作。

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补语。

鸾翔凤翥翔:盘旋而飞;翥:高飞。

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书法字体飘逸,笔势飞动挥洒自如挥洒;挥笔洒墨。

指写诗、作文、写字、绘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

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娴熟。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蚕头燕尾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书法刚键柔美鸾飘凤泊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夫妻、情侣离散天各一方笔头生花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

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

朴实无华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丰筋多力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

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

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胡肥锺瘦胡:三国时的胡昭;锺:三国时的锺繇。

胡昭的字体肥,锺繇的字体瘦。

笔法探微课件ppt

笔法探微课件ppt
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笔法具有独特 的艺术魅力。未来书法艺术家将不断探索笔法的创新之路 ,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
设计领域的跨界融合
随着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笔法将与其他设计元素相互融 合,形成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设计风格。
笔法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与创新
01
与文学的结合
笔法可以借鉴文学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通过文字的排列、组合、节
通过笔法的运用,画家可以表 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情感和 意境,如写意、工笔等。
笔法在绘画中能够增强画面的 层次感、质感和表现力,使画 面更加生动、形象。
笔法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笔法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 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能够传承
和弘扬中华文化。
笔法的运用和发展能够促进艺术 交流与传承,推动艺术创新与发
借鉴其他艺术形式
从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中 汲取营养,寻找与书法笔法 的共通之处,为自己的创作 提供新的思路。
深入生活实践
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和体验可 以启发笔法的创新,深入观 察自然、人文环境,将生活 实践与笔法探索相结合。
笔法的实践与探索的意义
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通过实践与探索笔法,深入了解传统 文化的精髓,为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 作出贡献。
展。
笔法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其作为文 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丰富人 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审美素
养和文化素质。
05 笔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笔法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多元化发展
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更新,笔法 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 风格、流派的笔法将相互融合,
形成更加丰富的艺术语言。
创新性探索
未来笔法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 性探索,艺术家们将不断尝试新 的笔法技巧和表现形式,以突破 传统笔法的局限,开拓新的艺术

“笔画舒展”刍议

“笔画舒展”刍议

“笔画舒展”刍议“笔画舒展”是一种书法技巧,也是一种心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书法一直被视为一门高尚的艺术,不仅体现了文字的美感,更体现了书写者内心的雅致和气质。

在书法创作中,笔画的舒展与舒缩是一种重要的美学追求,它不仅关乎作品的美观度,更关乎艺术家的精神状态和书法意境。

本文将就“笔画舒展”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在书法创作中的意义进行一番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笔画舒展”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书法中,笔画舒展是指书写时笔画的自然、流畅、富有力度感的表现。

正如古人所言:“笔画形似山水,其间有波澜起伏之势,如有跃然动感。

”笔画舒展意味着笔势的宏展,笔迹的潇洒,而不局限于一成不变的形态。

这种笔势的宏展是指笔画的进退有度,既有纵深的宽厚之势,又有跃然欲出之感。

这种笔势的流动性,使得书法作品更富有力度感和生命力。

笔画舒展在书法创作中有什么样的意义?笔画舒展不仅是一种书写技法,更是一种对于内心状态的表达。

舒展的笔画需要有舒缓的节奏,有跃然欲出的力度,而这种笔势所反映的正是书写者心境的宁静和内心的愉悦。

在书法创作中,只有心境舒展,才能使得书写者的情绪和思想在作品中得以表达。

而这种内心的舒展和力度感,也会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的形态和美感。

笔画舒展在书法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笔画舒展也是一种艺术语言的体现。

书法作品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的艺术作品,而这种个性和风格往往就表现在笔画的节奏和力度上。

舒展的笔画能够使得书法作品更具有动感和生命力,更具有个性和魅力。

在书法作品中,当观者看到一幅具有舒展笔势的作品时,不仅仅是在观赏一种艺术形态,更是在感知一种书写者内心的力度和情感。

这种力度和情感的表达,正是笔画舒展所带来的艺术语言的表现。

笔画舒展在书法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它既是一种书写技法,又是一种内心状态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语言的体现。

在书法创作中,我们应该注重笔画的舒展与力度感的表现,使得我们的作品更具魅力和生命力。

“笔画舒展”刍议

“笔画舒展”刍议

“笔画舒展”刍议笔画舒展,是指书法作品中每一笔的流畅自然,没有僵硬和勉强的感觉。

它体现了书法作品的美感和内在的力量,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舒展与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本文将对笔画舒展这一书法要素进行探讨,探究其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笔画舒展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特征,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在中国书法中,书法家们追求的不仅是文字的准确和工整,更在于书法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而笔画舒展正是书法作品必不可少的美学要素之一。

当每一笔都显得舒展自然时,作品就会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美感。

这种美感源自于笔画的流畅、变化和节奏感,给人以灵动活泼的视觉感受。

而且,笔画舒展也有助于表现书法作品的内在力量和魅力。

当笔画舒展时,不仅能够充分展现毛笔的力度和韵律感,更能够传达出书法家的意念和情感。

笔画舒展是书法作品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源泉。

笔画舒展在书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笔画舒展不仅是书法作品的美学要求,更是书法实践中的一种技术掌握和能力表现。

在中国书法传统中,练习毛笔书法时,书法学习者必须从掌握笔法开始,通过不断练习,掌握笔法的要领和技巧,使得每一笔都显得舒展自然。

只有笔画舒展,书法作品才能够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笔画舒展不仅是书法作品的审美要求,更是书法家必须具备的一种技术能力。

在书法实践中,只有不断练习,不断积累,才能够真正掌握笔画舒展的艺术要领。

笔画舒展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掌握好笔法要领。

要使笔画显得舒展自然,必须首先掌握好各种笔法的要领和技巧。

不同的笔法对于笔画的舒展有着不同的要求,而掌握好笔法的要领和技巧是实现笔画舒展的基础。

培养好用笔的感觉。

在书法实践中,要使笔画显得舒展自然,书法家必须通过不断练习,培养出用笔的感觉。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用笔的感觉,使得每一笔都显得自然、流畅和有力。

注重用笔的力度和韵律感。

毛笔书法的魅力在于其力度和韵律感,而要使笔画显得舒展自然,就必须注重用笔时的力度和韵律感。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一、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指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称为中锋运笔,亦即接触纸面的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一致。

中锋运笔时,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笔画线条。

蔡邕《九势》中云:“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说的九势中锋运笔。

毛笔笔锋呈圆锥状,接触纸面时,其中部最厚,贮墨多,所书线条能给人一种立体感。

但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于排笔刷子一样的“扁笔”现象,这时虽然仍属“中锋”范围,但所书线条薄怯枯扁,缺乏“圆笔属纸”的那种圆润感。

因此,用笔的技巧就在于调节笔锋,使其恢复、保持圆锥体状态。

一旦笔毫已开又到无法调节时,就需要用“舔笔”的办法使其变圆。

由于中锋运笔能写出浑圆有力的线条,使其产生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

二、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指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运笔方法,这时接触纸面的笔毫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呈约45度左右的夹角。

这个夹角越小越接近中锋运笔;越大,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

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古今书法家均大量采用侧锋运笔。

因此,侧锋运笔仍是"合法"的运笔。

但是,历代书家仍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侧锋运笔为辅。

当然,是否采用侧锋运笔与所书的字体及书风有一定的关系。

明丰坊在《书决》中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测也”。

不过,这亦仅大概而言。

清金农曾自创“漆书”,横画居然笔笔偏锋,扁如排刷,突破了书家只用中、侧锋运笔的禁区,并自创新貌,就是一个特例。

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以变换一下趣味。

笔画过于单一纯正反会显得单调。

三、露锋起收(一)露锋起笔。

所谓露锋起笔是指起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亦称为直下起笔、搭锋起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画舒展”刍议
作者:刘琴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年第01期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有时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富有哲理的画,有时一个汉字又蕴含发人深省的典故。

中国人的美学原理和哲學原理在汉字的音、形、义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基本的书写技能主要包含用笔和结构两大方面。

写字教学中经常涉及的技巧有:横平竖直、笔画舒展、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平稳对称、上紧下舒、左紧右松、避让穿插、上下对齐等。

低年级阶段的语文生字教学中,笔者经常听见教师用“笔画舒展”这一比较模糊的语言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至于“哪些笔画应该舒展” “笔画如何舒展” “舒展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却不能给出具体有效的指导。

首先,这是语文教师对写字教学的方法指导缺乏深入的教研;其次,语文教师毕竟没有经过书法专业训练,自身对写字教学所涉及的笔法和结字的认识有局限,不能详实阐释“笔画舒展”这一书写技巧。

“笔画舒展”,顾名思义,即笔画不蜷缩,向周围伸展。

这样的笔画带给人以醒目、舒适的感觉。

“笔画舒展”既涉及笔画又必须兼顾结构,古人讲结构,也离不开笔法,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应有具体区分,是一个笔画的舒展,还是一组笔画(结构)的舒展。

下面以低年级的部分生字为例,具体阐释“笔画舒展”的教学。

一、独体字的“主笔画”舒展
书写笔画较少的汉字时,每一个笔画都应相对舒展一些,主笔需要更加伸展,以达到与整行文字的和谐统一。

“四”字整个字形不大,但横折的横较其他笔画更舒展;“日”字亦然,横折的
竖画部分往下舒展。

可见,独体字的“舒展”,主要是强调主笔和次主笔的舒展。

舒展的作用在于调整字的重心、合理布白以及整体的行气贯通。

“我”字很多人觉得很难书写,其实只要把握住结字的收放原则,就很容易写好这个字。

“我”字的主笔很明显,是斜钩。

这一笔要敢于“放”,起笔往上峻拔一角,往右下行笔长舒右足,补其空处,务使神气贯通,其余笔画,适当收缩,使字四面调匀,整体相称。

斜钩好似红花需要其他笔画像绿叶那样的衬托,才越发明艳动人。

“六”字笔画较少,因此每个笔画都很关键。

首点应厚重有力,长横劲直,如千里阵云,向右上昂起,撇和长点粗壮有力,撑住上面一横。

这个字横画是主笔尤为重要,整个字势及张力因此而出。

撇和捺点是次主笔,往左下、右下舒展,使得字形饱满端庄。

当一个笔画在同一个字或同一个部件中连续出现,书写这些笔画一定要根据字形需要处理成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力求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如“马”字相同方向有两个“折”,这就需要突出一个折,写得大一点,占据空间多一点,另一个折应缩小。

《三十六法》中讲道:“凡是单体结构,并以最后一竖支撑的字,书写时务求立得稳、撑得住,方能显得劲健有力。

”“羊”字有三横,第三横为主笔,往左右伸展,次主笔竖画也应挺拔有力,像挺直的脊背,使得整个字精神饱满。

通常情况下,笔画越少的字,需要舒展的笔画越多,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布白的需要。

换言之,笔画少的字,主笔舒展,次主笔可能有几个,也需要适当舒展,才能合理分割笔画之间的空白处,使字形疏密停匀、宽博方正。

二、合体字的“部件舒展”
汉字中合体字的笔画相对较多,书写时应注意一组笔画之间的主次,也就是部件之间的主次。

具体来讲,合体字笔画的舒展,主要在于制造部件的主次关系,突出某个部件或主要部件的某个笔画,并适当夸张,其余部分应收缩内敛,意在控制整个字形的大小,以达到与整行字和谐统一。

⒈左右结构的字。

左右结构的字,部件要有一收一放,其中一个部件的某一笔应舒展一些,横向笔画应收短,纵向笔画伸展。

部件主次之分因字而异,不同的字有不同的疏放。

“把”字右部是主体,竖弯钩要舒展。

提手旁整体瘦长,横短提斜,竖弯钩是左边部件的主笔,向上下伸展,挺拔有力。

在这个字中,右边的竖弯钩负责横向的舒展,左边的竖钩应是次主笔,负责纵向的舒展。

“脚”字是左中右结构,横向笔画收缩,纵向的笔画舒展,但也有主次。

左边的月字旁横折钩的竖钩部分拉长,中间的“去”竖画向上伸展,右边的单耳刀的悬针竖向下伸展,不同部件均有主笔,作用是撑满整个字,使得字四面完满方正。

⒉上下结构的字。

古人指出:“凡是上部分大者,必然覆冒其下,但须左右停匀,不能偏侧欹斜。

”因而上下结构的字大多是天覆地载型,其收放规律是:放,则是横向舒展,或覆盖下部,或承托上部,纵向笔画收缩,整体字形才不会松散凌乱。

“童”字上部“立”的长横为主笔,应尽力舒展,字头略收,与长横形成鲜明对比。

“立”与“里”上下对正,“里”藏于“立”的下部。

此外,“里”的竖画非常关键,虽不舒展,但应粗壮有力。

“春”字撇捺应舒展开张,完全覆盖住下面的“日”字,似宫室屋顶,全然容纳覆尽。

其他笔画则处理得含蓄一点,以突出撇捺。

捺画常常作为主笔画,但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在某个字里面,通常与撇形成某种微妙的组合。

在“春”这个字里,撇捺是通过“春”的第三横产生舒而不散的联系。

因此教学撇捺这样的组合时,一定要关注到它们分合的微妙关系。

⒊包围结构的字。

隋代释子智果《心成颂》云:“峻拔一角,字方者抬右角,国、周、用字是。

”说的就是包围结构的汉字。

包围结构的汉字由主要部件决定字形,即为其偏旁。

例如“园、床、问、层、爬”等。

①半包围结构。

“医”字上紧下略松,竖折往下和右伸展,撑满左下空间,同时也确定了整个字的大小和字势。

“造”字书写时首先要分清主次部件,同时注意书写规则。

先写“告”,略紧凑,再写走之。

这个字像一个人在拉板车,先装好货,身子前倾,向前拉车,平捺舒展,才能装载货物,承托住上部。

因此,捺画要足够舒展,撑满右下空间。

其他横向的笔画需要收短,以突出捺画这一主要笔画。

②全包围结构。

“国”字的主要部件是外面的方框,应写得端正大方,右角上抬,里面的“玉”字稍小,笔画紧凑,内紧外松。

“笔画舒展”这一书写技巧的内涵远不止上述几种情况,也不是几个例字就能完全说清楚的。

这一概念涉及汉字的笔法和结字技巧(虚实、展促、顾盼、向背、推让、仰覆、正变等)。

笔画舒展多数时候是为了汉字的重心平稳和布白均匀的需要,而进行笔画的穿插避让;有时笔画舒展是在险中求稳,为的是使笔画较多的汉字看起来繁而不乱。

当疏不疏,反为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

因而,离开结字,只谈笔画舒展是有悖汉字教学规律的。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书写技能和书法素养,读古帖,了解字法,提高书法素养,在写字教学中,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借鉴前人经验指导,通过示
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多种方法,帮助他们了解汉字书写常识,掌握汉字构字的基本规律,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