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版语文.doc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

6、
•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7、
•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我们爱你啊,中国!
巩固练习
• 学完了《我们爱你啊,中国》,同学们一 定有许多话要说。请说说“我心中的祖国” 吧!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 ”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事?
(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 竟含着什 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 “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 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 人想 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 得多, 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 壁”,英勇 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 诗── ( 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 《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 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 带也 给了他”)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练习2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 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 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古诗。 6. 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 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四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
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
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
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 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 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 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fb n
zq
(2) 指名认读对照。
(3) 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Q(
)
D(
)
M(
)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讲解。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 (1)课文第一句运用了__修辞手法来写的,你还知道 哪些写瀑布的诗写下两句:
• (2)用“__”画出作者感受的句子。用“~~~~”引起感 受原因的句子。
国标本语文第七册《九寨沟》

由于河谷高
低不平,湖
泊与湖泊之
间恰似一级
级天然的台
阶。由此形
成的一道道
高低错落的
瀑布,宛如
白练腾空,
银花四溅,
蔚为壮观。返
返回
回
返 回
金丝 猴
小熊猫
大熊猫
羚羊
白唇鹿
黑颈鹤
林麝
绿尾虹雉
裸鲤
水獭
雪豹
野鸭பைடு நூலகம்
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下一节
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
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
镜子。
返回
金丝 猴
小熊猫
大熊猫
羚羊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 个童雪话峰世插界云。,古木参天,平湖 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 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你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九 寨沟吗?你想让更多的人走 进九寨沟吗?那就请你拿起 手中的笔,为九寨沟写几句 广告宣传用语吧!
也许,就 在不远处,有 只体态粗壮的 金丝猴,正攀 吊在一棵大树 上,眨巴着一 对机灵的小眼 睛向你窥视。
返回
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
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
丛林中。
返回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 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 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返回
(写在书上)
课后作业:
1、有感情背诵课文3—5自然段。 2、继续收集有关九寨沟的资料,并向 你的亲朋好友介绍人间仙境———九寨 沟。
感谢各位! 谢谢!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内涵。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2培养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2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季节,你们猜猜是什么季节呢?生:春天!师:没错,就是春天!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吧。
2.课文学习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春天在哪里》。
注意语气、节奏,尽量把春天的美好展现出来。
生:(朗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好。
现在请大家说说,课文里都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象?生:课文里描写了春天的花朵、小草、小鸟、小河等。
师:很好。
那请大家再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春天的景象呢?生:因为这些景象都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作者想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3.生字词学习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师读,生跟读)师:同学们,这些生字词你们都学会了吗?能不能应用到实际情景中呢?生:可以。
师:那请大家用这些生字词造句吧。
生:(造句)4.课堂讨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为什么?生:春天很美,因为有美丽的花朵、绿油油的小草、欢快的小鸟等。
师: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要写春天呢?师:很好。
那么,我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用美丽的文字描绘我们喜爱的季节。
请大家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季节,用文字描绘它的美好。
生:(分组讨论,描绘季节)5.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春天在哪里》,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苏教版国标本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执笔:华罗庚实验学校陈艳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大体分析第一单元包括三篇识字课文。
主要形式是以“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
识字1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识字2围绕小学生天天早晨的生活常规这一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识字3将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韵语。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一、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其中1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悉14个新笔画。
二、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3、能把图上描画的事物同窗的词语联系起来。
4、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规律。
五、了解公园的景物和设施。
(三)教学重难点识、写本单元的生字。
朗诵并背诵课文。
二.篇目教学分析《识字一》一、文本解读这是一首开蒙诗。
它有简约、有趣、意境这三个特点。
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勾画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中的一个“去”字便使全诗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落的幽雅和静谧,乃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
一首20个字的小诗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呆板。
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排列顺序的好课文。
这也充分证明:数字入诗词,只要用得适当,就可以平增许多韵味,化平淡为神奇。
另外,从音韵上看,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一路读来,给人一种节拍明快、朗朗上口的感觉。
意境何来?超级重要的一条是此诗利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
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很是独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咱们把它叫做‘列锦’。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拿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的编排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作为编者,请问这部分的编排有些什么考虑?识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这一内容的编排,我们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识写分流。
多认少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这是因为词句是用一个个的字组成的,字识得太少,阅读和习作必然会遇到很大困难。
所以说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打好识字的基础,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
这套课本按照识写分流的方法安排生字,学生学习两年语文,大约可以认识1500 个字左右。
其时的识字覆盖率就可达到96%,也就是说,学生阅读500字的短文,不认识的字将只有20个,识字与阅读的矛盾便大大缓解了。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1994年就运用的这种编排策略,与《标准》中“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多认少写”的要求不谋而合,并在“国标本”的编写中继续被采用。
二是注意揭示汉字的规律学生识字,就是意味着形、音、义三个因素之间联系的形成。
以往识字教学形成这种联系主要是靠机械重复,即教师带领学生循着一个固定的套路反复地去拼字音,数笔画,说部件,联词语。
用这种机械重复的方法虽也能建立起形、音、义之间的联系,但事倍功半,效率很低。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形、音、义联系。
教学实践也证明,深入浅出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渗透“字理”,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部分便有意识地揭示了一些汉字的造字规律,尤其是形声字的规律。
在2500个常用字中,形声字占2100个。
形声字一半表音,一半表义,在字形结构上都有其共同具备的基本部分。
我们用转转盘的方法给一个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就能够合成一串字。
学生掌握了形声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再加上汉语拼音的帮助,识字效率便可大大提高。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编写

求实:情感、态度要真实,提倡 本色语文,讲求效率
教学真实 教法朴实 训练扎实
有度:有度是模糊的定数,有度 是追求恰到好处,有度是防止偏颇与 极端
目标适度 方式有度 拓展有度 目标
1.明确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前 后联系与侧重点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必须”
1.必须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 正确、流利(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 复、不破句)地朗读课文;
较为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已知和经过 努力可能达到的未知,明确阅读课的切 入点和教学目标的预设。
3.练好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课堂 语言、朗读本领、板书。
三.把握阅读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建构阅读话题;引入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人马 中年段则要求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 内容;
3.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练习,确保人人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习作(8课);16~18课时
4.练习(8个)24~26课时
教材编写采用了“两根柱子”(阅读与 习作)“一条龙”(语文实践活动),阅读、 习作不是“一一对应”,而是 “各成体系, 双线并进,长短结合”的结构方式。
第二部分 教材编排及教法建议
第一章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编写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编写
本册教材延用了苏教版的一贯做 法,在开篇处以图片示例的方式,提 出了培养 “认真写钢笔字” 和 “认真写毛笔字”良好学习习惯的要 求。习惯
二.认真钻研教材,搞好课前的预 测,练就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1.提高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 度与广度;
①.认真揣摩文本中字词句及标点符号 的读法、写法、用法,过好基础认读关;
②.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读
课文,发掘与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钻研文本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教材教学分析 (1)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教材教学分析“国标本”在编写“识字与写字”时,采用了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做法,确定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识字与写字的编写体例本册识字与写字部分的编排采用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第二种是以韵文的形式安排的“词串识字”;第三种是随课文安排的识字、写字。
要求能识会写的字,安排在田字格里;要求只识不写的字,安排在两条绿线内。
教材在每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字的偏旁部首”、“字的基本笔顺”、“田字格字帖”。
这些安排都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方面的最新规定和标准等。
“认一认”的编写体例、意图与教学建议⑴“认一认”的编写体例与特点每一个字分三部分呈现:最上面是一幅这个字的实物图画(图像),中间是标示该字读音的音节(声音),下面是与图、音节相对应的汉字(符号)。
这样编排的三大优势:第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孩子们揭示了符号(即文字)与对应实物间的内在联系;第二、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前期经验”,为学习较为抽象的文字符号铺平了道路。
第三、将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巧妙地整合为一体。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对韵文、韵语善于记忆的特性。
课本将这部分生字依照押韵合辙的格局,编成了四字韵语。
而韵语琅琅上口,便于诵读。
因此,本枯燥无味的“识字”就会变得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认一认”的编写意图满足低年级儿童识字的心理需求,一年级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初次接触到语文课本,会使他们产生新鲜感,产生热切的学习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标版语文(第二册)复习资料(一)偏旁汇总(同偏旁的字)
(二)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三)多音字
(四)反义词
(五)近义词
(六)仿写句子
1、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树林里,在树林里跳舞。
2、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绿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巨大的伞。
3、鱼儿在小河里游。
燕子在天上飞。
4、消防车是用来灭火的。
救护车是用来把病人送去医院的。
5、天上的星星比地上的花儿多。
红色的铅笔比绿色的铅笔长。
6、松鼠住在松树林里。
人们住在房子里。
(七)填上合适的动词
(八)填上合适的词
(九)照样子写字、写词语
(十)造句
1、一……就……早上,我一进教室就放好书包读书。
2、一边……一边……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
3、每次……都……我每次做完作业都要检查一遍。
4、先……再……每天放学回家,我先做作业,再出去玩。
5、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跑步,有的跳高,还有的跳远,玩得很开心。
6、像——弯弯的月亮像小舟。
7、比——妈妈长得比我高。
8、最——这个西瓜最大。
9、每当——每当我与当困难,都不会向它低头。
10、应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11、终于——妈妈终于回来了。
12、特别——这本书特别好看。
13、渐渐——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
14、已经——我已经长大了。
(十一)练习、常识
1、成语:
(1)形容欢乐、喜庆、热闹的场面的成语(例如:奥运会、过年、国庆):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
(2)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的成语: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3)形容遇到困难不退缩,坚持到底的成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4)形容母亲与孩子之间深厚亲情的成语:
骨肉至亲、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5)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成语: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6)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植树,荒山就能长满树木的成语:
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天长日久、树大根深
(7)请用成语形容《蚂蚁和蝈蝈》中的蝈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请用成语形容《蚂蚁和蝈蝈》中的蚂蚁:有备无患、防患未然(6)请用成语赞美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2、谚语:
(1)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谚语:
①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
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②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3)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谚语:
①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②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3、古诗:
锄禾(李绅)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咏鹅(骆宾王)江上渔者(范仲淹)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村居(高鼎)咏华山(寇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只有天上在,更无山与齐。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儿歌:
二人从,三人众。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二木林,三木森。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天气晴,池水清。
小蜻蜓,大眼睛。
飞来飞去捉蚊虫。
小丁丁,开电灯,拿起锤子修板凳。
眼睛盯着钉,锤子敲不停。
叮叮当,当当叮,妈妈夸他爱劳动。
一把把伞,一朵朵花,花儿不怕分吹,花儿不怕雨打。
花儿涌向校园,校园开满鲜花。
《伞花》(郝静华)
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到了晚上,花儿睡了,我数着漫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
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就可以战胜它)
5、《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告诉我们学习非常重要)
(十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在池塘里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2、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白鹅、气球、小船、珍珠。
3、原先是一座小小的荒岛,小熊感到孤零零的。
经过小熊努力种树后,这座岛变得漫山遍野,绿树成阴,小熊找到了许多好朋友。
4、这学期我认识了敢于和高手比的小白兔,技艺高超的骑手,骄傲的小松树,谦虚的大松树,一心为民的毛主席,认真写字的邓小平,操心的奶奶,孝顺母亲的陈毅,好学的爸爸,爱护环境的小熊,团结合作的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蝈蝈,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的蚂蚁,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司马光,善于创造的鲁班,聪明的乌鸦,有才华的寇准。
5、蚂蚁们有的,有的,个个。
6、蝈蝈们有的,有的,个个。
7、联欢会上,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
8、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