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

合集下载

椿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椿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椿皮药材名称:椿皮拼音名称:CHUNPI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

科属:为苦木科植物臭椿(樗)的根皮或树皮。

产地:主产于山东、辽宁、河南、安徽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苦、涩,寒。

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中成药:共有22种中成药使用椿皮:妇康口服液妇科再造丸天紫红女金胶囊白带净丸白带片调经止带丸千金止带丸(大蜜丸)千金止带丸(水丸)活血风寒膏龙参补益膏等。

应用:1、赤白带下。

本品苦可燥湿,寒以清热,涩能收敛。

既可清热燥湿,又能收敛止带,为止带之常用药物。

治疗湿热下注,带脉失约而致赤白带下者,常与黄柏等同用,如樗树根丸(《摄生众妙方》)。

2、久泻久痢,湿热泻痢。

本品收涩止泻,清热燥湿。

治久泻久痢,常与诃子、母丁香同用,如诃黎勒丸(《脾胃论》);治湿热泻痢,常与地榆同用,如椿根散(《鲁府禁方》)。

3、崩漏经多,便血痔血。

本品善能收敛止血,因其性寒,尤宜用于血热崩漏、便血者。

治崩漏、月经过多者,常与黄柏、黄芩、白芍、龟甲等同用,如固经丸(《医学入门》)。

治便血痔血,可单用本品为丸服;或与侧柏叶、升麻、白芍等同用,如椿皮丸(《丹溪心法》)。

此外,本品尚有杀虫功效,内服治蛔虫腹痛;外洗治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6~9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剥下根皮或干皮,刮去外层粗皮,晒干、切段或切丝。

生用或麸炒用。

炮制工艺:1、椿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

2、炒椿皮: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每樗皮100斤,用麸皮10斤);3、制炭:取椿树皮丝,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量,取出,闷一夜。

4、蜜制: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椿皮丝,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椿皮丝500G,用炼熟蜂蜜90G。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根皮含苦楝素、鞣质、赭朴酚,根及树干含苦木素。

中药材椿皮

中药材椿皮

中药材椿皮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采收加工:春、夏季剥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或不刮去粗皮,切块片或丝,晒干。

药用部位:根皮或树干皮产地:全国科:苦木科原植物:臭椿椿皮药材性状:根皮呈扁平块片或不规则卷片状,长宽不一,厚2-5(-10)m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微突起,有时外面栓皮剥落,呈淡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细小棱形小点或小孔。

质坚脆,折断面强纤维性,易与外皮分离。

微有油腥臭气,折断后更甚,味苦。

干皮多呈扁平块状,厚3-5mm或更厚;外表面暗灰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纵横裂,皮孔大,去栓皮后呈淡棕黄色;折断面颗粒性。

椿皮药性:"【炮制】椿皮: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或段,干燥。

麸炒椿皮:取椿皮丝,照麸炒法(附录Ⅱ D )炒至微黄色。

【性味】 苦、涩,寒。

【归经】 归大肠、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

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6~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各家论述】1.《本草通玄》:樗白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

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

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

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

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

5.《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6.《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

7.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8.《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9.《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

10.《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 "【注意】《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

椿皮生药学研究

椿皮生药学研究

椿皮生药学研究摘要:目的:为椿皮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臭椿皮与香椿皮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找出了臭椿皮与香椿皮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上的主要区别。

结论:此研究不仅可作为鉴别臭椿皮与香椿皮的依据,而且为椿皮的品质评价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臭椿皮;香椿皮;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椿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 ]的干燥根皮和干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1]等症,此种椿皮习称臭椿皮,在全国大部分省区使用,但在湖南省常以楝科植物香椿[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的干燥干皮或枝皮作椿皮使用,习称香椿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1993年版)记载的椿皮即为此种[2]。

曾有人对香椿皮与臭椿皮的体外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均有抑菌作用,但效果不同[3]。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寻找臭椿皮与香椿皮的异同点和香椿皮作椿皮使用的依据,特应用生药学方法从药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对臭椿皮与香椿皮进行了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1.1 材料臭椿皮:购于湖南省中药材有限公司,经湖南中医药大学鉴定教研室鉴定分别为苦木科植物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 ]的干燥根皮和干皮。

香椿皮:采自湖南省长沙县,经湖南中医药大学鉴定教研室鉴定为楝科植物香椿[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的干燥干皮。

1.2 仪器与试药XS-200生物显微镜(南京江南光电股份公司);ZF-I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AS-3120超声波清洗仪(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化学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2.1 方法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臭椿皮与香椿皮进行比较研究,组织切片采用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生药学研究常规方法进行各种制片、观察和记述,组织、粉末图均用显微描绘镜绘制,理化鉴别按薄层色谱法进行。

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的药用价值

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的药用价值

椿皮的功效与作用_椿皮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椿皮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图片、椿皮的药用价值、椿皮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椿皮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椿皮简介椿皮图片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的药用价值椿皮的药用附方椿皮的炮制方法椿皮的副作用*椿皮简介椿皮,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根皮,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卷片状,大小不一,厚0.3~1cm。

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纵向皮孔样突起和不规则、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

质硬而脆,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

气微,味苦。

干皮,呈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cm。

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深裂。

*椿皮图片*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血止带。

用于湿热下注,赤白带下,久泻久痢,便血痔血,崩漏,疥癣湿疮。

1、《本草通玄》:椿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

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

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

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

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

5、《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6、《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

7、朱震亨: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8、《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9、《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

10、《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椿皮的药用价值【药名】椿皮【别名】椿根皮、椿白皮、椿根白皮。

【入药部分】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性味】苦、涩,寒。

椿皮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椿皮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椿皮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椿皮简介椿皮是从椿树(科学名称:Camellia oleifera)树皮中提取的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椿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

椿皮通常是通过将椿树的树皮晒干,并经过处理后制成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 椿皮的作用与功能椿皮具有多种药用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抗炎作用椿皮中富含多种抗炎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组织的水肿和红肿,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2.2 消肿作用椿皮中的活性成分能促进体内淋巴液的排出,减轻组织水肿的程度。

它可以改善淋巴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水肿和浮肿。

2.3 止血作用椿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以促使创面的凝血过程更快完成,防止血液持续流出,促进伤口的愈合。

2.4 镇痛作用椿皮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抑制疼痛的传导过程,减轻疼痛或缓解疼痛的程度。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症状。

2.5 抗菌作用椿皮富含一些抗菌活性物质,可以抑制各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2.6 抗氧化作用椿皮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对机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和防病作用。

3. 椿皮的功能主治椿皮根据其药理特性,在中医药领域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主治:3.1 养血活血椿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机体排除废物和病理物质,对于一些血液循环不畅、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2 利水消肿椿皮具有利尿排水的作用,对于体内湿气重、肌肤浮肿、水肿等症状有辅助缓解作用。

可以调节体液平衡,促进毒素的排出。

3.3 止血化瘀椿皮的止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症状,例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同时,它还能舒缓瘀血导致的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3.4 缓解疼痛椿皮具有镇痛作用,对于一些由于炎症、创伤、扭伤等引起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炒椿皮的功效与作用

炒椿皮的功效与作用

炒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是人们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功效与作用。

炒椿皮是一种制作椿皮的传统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取椿皮的有效成分,并增加其药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炒椿皮的功效与作用。

一、椿皮的简介椿皮是以椿树的树皮为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的。

椿树,科学名称Ailanthus altissima,为优良的中药材之一。

它的树皮干燥而坚硬,通常用于制作药膏、药酒等中药制剂。

椿皮呈现出红褐色,具有清香和辛辣的味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二、炒椿皮的制作方法1. 材料准备:椿树的树皮、炒锅、炉火。

2. 制作过程:将椿树的树皮清洗干净,晾干后切成小块。

然后将炒锅烧热,放入切好的椿皮块,用慢火翻炒。

炒炸的时间需要掌握好,一般要炒至椿皮的表面呈现出金黄色,发出香气,但不能炒焦。

3. 保存和使用:炒制好的椿皮应晾凉后装入干燥的容器中保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使用时,取适量的椿皮放入锅中炒至微黄色即可。

三、炒椿皮的功效与作用1. 消肿止痛:椿皮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和生物碱,具有抗炎止痛的功效。

适量食用或外敷椿皮可以缓解关节疼痛、风湿病等疼痛不适,并能减轻肿胀和炎症反应。

2. 清热解毒:椿树根、叶和树皮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炒椿皮中的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从而有效地防治感染性疾病。

此外,椿皮还可以改善肠胃炎、口腔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3. 改善血液循环:椿皮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的功能。

适量食用炒椿皮可以改善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 抗氧化:椿皮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伤。

长期食用炒椿皮可以延缓细胞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等衰老相关疾病。

5. 调理肠胃:椿皮具有温中消食的功效,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增加食欲。

适量食用炒椿皮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胃炎、腹泻等胃肠道问题,同时还能改善肝胆问题,增加肝功能。

椿皮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椿皮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为 1 1 e dh d oy 2 1 一 i o 1 ( 2 } l ) b o pca - B, lt iy rx 一 ,6 do 一 3 1 — l e a e - i s — x t r
3 e - 2 2 一 l e I iah 等 1 -] 而 对 臭 椿 中 苦 木 苦 味 - n 1 .0 o d s b si 9 2 i h 1 0 [ 继 “ 素 的分 离 和 结 构 鉴 定 作 了深 入 的研 究 , 1 8 ~ 9 7年 报 道 于 93 18 了从 臭 椿 中分 离 到 的新 的 苦 木 苦 味 素 类 物 质 臭 椿 内酯 A N ~ (hnuat eA N) si lc n — 的结 构 。 j o 了 臭椿 中 苦木 苦 味 素 类 物 质 臭 椿 醇 A G (i n nlA G) — a at o — 的 l i 分 离 和结 构 鉴 定 。
2 0: 4 01 2
[0 毛 红 朝 .面 向 中 医 面诊 的 诊 断 信 息提 取 ~ 关 键 算 法研 究 与 实 2]
现 . 门 : 门大 学 .O 7 厦 厦 2 0
(2 孙 继 住 , 式 兵 , 1】 苏 陆奕 宇 , . 于粗 糙 集 与 支 持 向量 机 的 中 医 等基 辨 证 数据 挖 掘 方 法研 究. 理 医 药 学杂 志 ,0 02 ( )2 1 数 2 1 ,3 3 :6 【3 任 廷 革 , 庆 国 , 宇航 , . 于数 据 的证 候 规 范 的 信 息研 究 . 1] 王 李 等基 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0 6,9 7 :4 2 0 2 ( )4 2 【4 李 海 霞 , 阶 坤 , 占全 , . 于 生 物 信 息 特 征提 取 的 中 医辨 1] 王 孙 等基

椿皮、麸炒椿皮生产工艺规程

椿皮、麸炒椿皮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 目的:建立椿皮、麸炒椿皮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椿皮、麸炒椿皮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椿皮、麸炒椿皮5.1.2规格:段、丝5.1.3性状:根皮:本品呈不规则的丝条状或段状。

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纵向皮孔样突起和不规则纵、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

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

气微,味苦。

麸炒椿皮:本品形如椿皮丝(段),表面黄色或褐色,微有香气。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苦、涩,寒。

归大肠、胃、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

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5.1.7用法与用量:6~9g。

5.1.8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 辅料:麸皮每100kg椿皮,用麸皮10~15kg6 工艺流程图:6.1 椿皮生产工艺流程图:6.2 麸炒椿皮生产工艺流程图:6.3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3.1领料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椿皮原料。

6.3.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3.2净制:6.3.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椿皮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材名】椿皮【英文名】Tree-of-heaven Ailanthus【拉丁名】Cortex Ailanthi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别名】樗皮,臭椿皮,苦椿皮,臭椿,臭楮,山椿,虎目,虎眼树,鬼目,大眼桐,樗树,白椿,樗根白皮,樗根皮【名称考证】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

臭椿(《群劳谱》),又名:臭楮(《食疗本草》)、山椿、虎目(《本草拾遗》)、虎眼树(《四声本草》)、鬼目(《本草图经》)、大眼桐(《纲目》)、樗树、白椿。

樗根白皮(《近效方》),又名:樗根皮(《本草拾遗》)。

【科目来源】苦木科植物【药用部位】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内皮。

【性味归经】苦涩,寒。

①《本草拾遗》:“味苦,有小毒。

”②《本草衍义补遗》:“性凉”③《本草从新》:“苦,寒,涩。


入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三经。

”②《要药分剂》:“入胃、大肠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功效分类】收涩药【功效主治】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

治久痢,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蛔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研末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用药忌宜】《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

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宜遽用。

”【用药配伍】配党参:补中益气;配人参:补涩合用。

【炮制方法】樗白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

炒樗白皮: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每樗皮100斤,用麸皮10斤);
制炭:取椿树皮丝,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量,取出,闷一夜。

蜜制: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椿皮丝,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椿皮丝500克,用炼熟蜂蜜90克。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四川、陕西、湖北、贵州等地单独使用椿白皮,或椿皮、樗皮兼用。

【药材鉴定】①樗根白皮(《近效方》)又名:樗根皮(《本草拾遗》)。

干燥根皮,形状不规则,多呈扁平的块片状,或稍向内卷而成瓦片状或卷简状,其大小、长短、厚薄均相差很大,长3~10厘米或更长,厚5~10毫米。

外表面黄棕色或稍浅,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突起而微反卷,有时外面栓皮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层;内表面淡黄色至淡棕黄色,较平坦,密布排列较整齐的点状突起或点线状纵突起,有时破裂成小孔状。

质坚脆,折断面不平坦,外侧现颗粒状,内侧微显纤维性,棕黄色。

具油腥臭气,折断后较强烈,味甚苦而持久。

②樗木皮(《本草拾遗》)干燥的干皮,较根皮厚而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等,厚约1.5~2厘米。

外皮暗灰色至灰黑色,极粗糙不平,有裂纹,有时刮去栓皮,露出淡棕黄色皮层。

其它与根皮相同。

根皮及干皮均以肉厚、块大、黄白色、不带外皮者佳,一般习用根皮。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樗(臭椿)、椿(香椿)为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在历代《本草》中每见合并叙述,商品亦多将樗皮、椿皮统称“椿白皮”或“椿根皮”,盖因二者功用大体相同之故。

目前使用较
广者为樗白皮,仅在四川、陕西、湖北、贵州等地单独使用椿白皮,或椿皮、樗皮兼用。

参见“椿白皮”条。

显微鉴定:根皮粉末:浅灰黄色。

①石细胞大多成群或与纤维连结。

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边缘尖突,直径24-96μm,长至150μm,壁甚厚,有的壁厚薄不匀或一边薄、三边较厚,胞腔常含草酸钙方晶,直径11-48μm。

②纤维直径20-40μm,壁极厚,木化。

③草酸钙簇晶直径15- 56μm。

此外,可见草酸钙方晶、淀粉粒、木栓细胞等。

【古籍考证】出自《药性论》;《本草图经》:“椿木、樗木,二木形干大抵相类,但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樗木疏而气臭,膳夫亦能熬去其气。

北人呼樗为山椿,江东人呼为鬼目,叶脱处有痕如樗蒲子,又如眼目,故得此名。

”【化学成分】根皮含苦楝素(Mersosin)、鞣质、赭朴吩等。

树皮含臭椿苦酮(Ailanthone),臭椿苦内酯(Amarolide)、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Quassin)、新苦木素等。

种子含油约35%及 2,6-二甲氧基醌、臭椿苦酮、臭椿内酯(Ailantholide)、查把任酮(Chaparrinone)、苦木素等。

叶含异槲皮甙、维生案C等。

树皮含苦味成分臭椿内酯(a-marolide)、11-乙酰臭椿内酯(amarolide-11-acetate),另含脂肪酸(27%以上)、植物甾醇、转化糖、蜡醇、鞣质,并含非苦味成分shinjulactone C和methyl-4-methoxy-β
-carboline-l-carboxy-late。

【原生形态】落叶乔木。

树皮灰褐色。

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13~25,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近基部有1~2对粗齿,齿尖背面有1腺体,揉碎有臭气。

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带绿,杂性。

翅果扁平,长椭圆形,1~6个着生于1果柄上,每个翅果中部具1种子。

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于山坡、路旁,或栽培于庭院、村边。

【参考出处】《药性论》,《本草图经》【功效分类】收涩药【关键词】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久痢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蛔虫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