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合集下载

广西大学007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考生名单公示

广西大学007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考生名单公示

能源物理 59
53
070200
物理学
04
凝聚态物 56 理
43
070200
物理学
04
凝聚态物 66 理
40
070200
物理学
04
凝聚态物 66 理
44
070200
物理学
04
凝聚态物 56 理
52
007物理科 105939000 学与工程 邓少东 011879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6979614 学与工程 丁莉洁 410750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6119027 学与工程 付洪 070057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7309021 学与工程 葛帅刚 001304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5429450 学与工程 黄丽香 809846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3849213 学与工程 金旭 309905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1839213 学与工程 寇海英 217070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6359315 学与工程 廖云跳 153003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5329450 学与工程 陆富喜 105321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5339451 学与工程 陆秋萍 012490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5939451 学与工程 罗辉 111892 技术学院 007物理科 106119027 学与工程 罗雄心 070032 技术学院
49
070200
物理学
05
61
070200
物理学
05
61
070200
物理学
05
40
070200
物理学
05
39
070200
物理学

玉林师范学院物理学院简介,网络部 制

玉林师范学院物理学院简介,网络部 制
3. 教育技术学:培养能够在新 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 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等的教育 技术学科专门人才,包括中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 企事业单位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新闻影
视编导人员。
1. 物理学: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 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中等学校进行物理 学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2. 应用物理学:培养掌握物理学 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物理学或 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 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 的高级专门人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格实验室评估,所属实验
中心总面积7700平方米, 仪器设备价值约合650万元
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获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完成自治 区级科研项目和院级项目30多项,发表 论文近150篇,其中SCI收录10多篇,全 国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取得教学成果 奖多项。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已成为一 个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力量强、学术水 平高的教学实体。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开设有物
理学、应用物理学和教育技术学3个专
业,全日制在校生751人。
现有教职工38人,专任教师32人, 其中有教授、副教授共12人,博士、
在读博士共6人,硕士21人。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 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家 电实验室、光学实验室、中学物 理教学法实验室、力学热学实验 室、电磁学电工学实验室、天文 观测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实验 室、创新实践实验室、近代物理 学实验室、应用物理学实验室、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等12个功能 实验室。 院实验室通过省级条件合

中山大学学生证填写方法

中山大学学生证填写方法
中山大学学生证填写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填写方法:
中山大学学生证填写方法:①姓名:
②学号:入学时间(两位)+ 学院代码(三位)+ 学院学号(三位)
如2009年入学,外国语学院代码150,学院学号122.
则为:09150122
学院学号可以自己编写。
100 岭南学院 (国际商务,经济管理,经济学,金融学,财政税务,风险管理与保险学)
140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会计学 旅游酒店管理 市场学 财务与投资 管理科学)
150外国语学院 (英语、 日语、 德语、 法语、 英培中心、外语教学中心)160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170 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公共传媒管理)
300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学 ,微电子学, 应用力学与工程,光学与光学工程)
301中山医学院 专业: 法医学(五年制) 医学检验学(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五年制)
305翻译学院(翻译 商务外语 对外汉语)
310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高分子与材料科学)
321 地球科学系 (岩石工程,构造地质学,矿物学)
34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学系,统计科学, 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专业:参考上面专业
性别:
民族:
身份证号: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检查身份证,如果年龄稍大,可以适当修改身份证年龄
家庭所在地:城市名
火车区间:广州--城市名
370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 国土资源与环境,水资源与环境)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大气科学, 环境工程)

北航各系

北航各系

北航各系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材料物理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2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与信息工程系3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控制系、检测与自动化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先进仿真技术教学实验中心4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推进系、流体机械系、工程热物理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5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流体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系、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系6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计算机应用工程系7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材料加工与控制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工业设计系、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8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保险与风险管理系、金融系、会计系9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系统科学与控制系10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健康与康复技术系、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中心、医疗器械研究所11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经济学系12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德语系、翻译系、俄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法日韩语教学部13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飞行器适航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机场与道路工程系14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工程系统工程系、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工程系、产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软件可信性工程研究中心、元器件质量工程研究中心、党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15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航天制导导航与控制系、宇航推进系、图像处理中心16飞行学院17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测控与信息技术系、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光电工程系、遥感科学与技术系(筹)、光电技术研究所18软件学院集成电路设计、高级IT项目管理、日文应用软件开发、信息化工程监理、计算机游戏设计、软件质量与测试、软件工程与管理、嵌入式软件19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物理系、应用物理系、核科学与技术系、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中心、微纳测控研究中心20法学院21高等工程学院22中法工程师学院23国际学院24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25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26思想政治理论学院27继续教育学院28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9教育培训学院(创业管理培训学院)。

关于公布中山大学2009年拟接收直博生名单的公告

关于公布中山大学2009年拟接收直博生名单的公告
17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沈杨
光学工程
18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向鹏
光学工程
19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朱金汉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20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苏胜飞
凝聚态物理
21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陈璟锟
凝聚态物理
22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刘家明
理论物理
23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陈伟才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4
2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金顺玉
凝聚态物理
3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陈少云
材料物理与化学
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陈宇翔
凝聚态物理
5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陈梓敏
光学工程
6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邓子岚
光学
7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和河向
光学
8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何春勇
材料物理与化学
9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贺致远
辜乌根
材料物理与化学
32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王晓明
物理化学
33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郭富盛
材料物理与化学
34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吴宇鹏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5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姚加
无机化学
36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张卫
无机化学
37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李康
材料物理与化学
38
生命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获准减免学费的2011年录取为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名单

中山大学获准减免学费的2011年录取为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名单
182
附属第六医院
外科学
肖健
11111212
183
附属第六医院
外科学
何晓生
11111213
184
附属第六医院
外科学
廖艺
11111214
185
附属第五医院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王颖
11111215
186
附属第五医院
内科学
罗礼云
11111216
187
附属第五医院
内科学
殷月兰
11111217
188
附属第五医院
内科学
朱伟平
11111218
189
附属第五医院
外科学
郭辉
11111219
外科学
王亮
11110987
131
附属第一医院
外科学
梁孟亚
11110993
132
附属第一医院
外科学
马俊
11110994
133
附属第一医院
外科学
郭少雷
11110995
134
附属第一医院
外科学
王凌雁
11110996
135
附属第一医院
外科学
唐锦明
11110998
136
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学
王钟兴
11111005
27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许志国
11110166
28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黄佳圳
11110169
29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姚军
11110171
30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学科,而工程技术物理学则是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物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为工程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及工程技术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一、光学应用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

在工程技术中,光学应用广泛。

例如,光纤通信利用光的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传输,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高速、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此外,激光技术也是光学的重要应用之一,激光器的出现为激光加工、激光医学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二、热学应用热学是物理学的研究热现象的分支,它对工程技术有重要意义。

例如,热力发电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在这个过程中,热学的知识和原理被广泛应用。

此外,在工程设计中,热学的知识也被用来合理设计空调、供暖等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力学应用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础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力。

在工程技术中,力学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力学的原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机械工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也是力学的应用之一,用来研究机械结构的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能。

四、电磁学应用电磁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电荷的运动、电场和磁场的相互关系。

在工程技术中,电磁学应用广泛。

例如,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个环节组成,其中电磁学的原理被用于电力的发电和输电过程;电子技术也是电磁学的应用之一,其原理基于电磁学的知识。

五、材料物理学应用材料物理学是物理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材料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工程技术中,材料物理学应用广泛。

例如,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和光学性质对电子封装和光电器件设计至关重要;材料的热学和力学性质则在结构材料和机械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六、核物理学应用核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的跨学科应用

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的跨学科应用物理学与工程技术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物理学是探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而工程技术则是将这些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学科。

在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的跨学科应用中,它们相互借鉴,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一、原理研究与工程实践的互动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的发现与解释,这些发现和解释构成了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然而,这些原理的发现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们也对工程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比如,能量守恒定律为工程技术中节能减排提供了理论基础,电磁学原理支撑了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热力学原理为能源利用与转换做出了重要贡献。

反过来,工程技术的实践经验又反哺了物理学的研究。

物理学家们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的新现象和问题,往往成为他们进行新的研究的起点。

例如,搜索引擎的算法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大数据处理和分布式计算问题,推动了物理学家对复杂网络的研究。

工程技术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激发物理学家们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的物理学理论。

二、工程应用带动基础研究的突破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基础科学的支持,而物理学正是这个基础科学之一。

工程技术的应用需求推动了物理学中一些基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在材料科学领域,工程师们需要开发新的材料以满足不同环境和应用的需求,这推动了物理学家对材料的研究,探索新的材料结构和性质,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纳米技术领域,工程师们需要将材料和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功能。

这要求物理学家研究纳米尺度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开发纳米器件的制备和控制技术。

同样在光电子学领域,工程师们的需求推动了物理学家对光的特性和行为的深入研究,使得光学器件的性能和应用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新兴技术的交叉融合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的跨学科应用也推动了新兴技术的交叉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学和工程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逐渐融为一体。

例如,光纤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物理学对光的传播和衍射规律的研究,也需要工程技术对光纤的制备和传感器的设计。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合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微电子学理论基础和实验素养、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较全面训练的微电子学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物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可开展微电子器件、纳微加工工艺和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与集成、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电子与通信、自动化等IT行业的科研、科技开发及信息化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微电子技术领域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为学制四年大学本科专业。

要求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并符合下列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为社会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2.掌握完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学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强的汲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以上较熟练阅读所学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3.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就业指导、和毕业论文等的非课内学时。

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六、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2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中国科大院系代号

中国科大院系代号系名:少年班(000-8)教改试点班(000-6)创新试点班(000-3)数学系(001)物理系(002)化学物理系(003)近代物理系(004)力学和机械工程系(005)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006)地球与空间科学系(007)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008)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009)自动化系(010)计算机科学技术系(011)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013)材料科学与工程系(014)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015)管理科学系(016)统计与金融系(017)外语系(018)化学系(019)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020)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021)天文与应用物理系(022)电子科学与技术系(023)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024)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025)安全科学与工程系(030)系统生物学系(031)医药生物技术系(032)光学与光学工程系(038)学院代号:物理学院(203)(002,004,022,038)管理学院(204)(015,016,017)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6)(003,014,019,020)生命科学学院(207)(008,021,031,032)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8)(007)工程科学学院(209)(005,009,013,03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10)(006,010,023,218专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11)(018,024,025)核科学技术学院(214)计算机学院(215)(011)软件学院(225)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231)合肥微尺度物质国家实验室(234)应用化学系(12系) 自动化系(10系) 化学系(19系) 化学物理系(3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1系)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2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3系) 院系风采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24系)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6系)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7系) 外语系(18系) 科大附中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15系) 信息安全专业科大华为信息所生命科学学院(8系, 21系) 管理学院数学系(1系) 工商管理硕士近代力学系(5系) 近代物理系(4系) 管理科学系(16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4系)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物理系(2系) 体教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9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0系) 少年班/零零班(0系)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软件学院统计与金融系(17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25系) 苏州研究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13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2008级教案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进一步攻读研究生和能从事教案、科学研究、工程计算、计算机应
用及工程软件开发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该专业以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为基础,侧重于工程结构及工程软件。

加强计算机工程应用与信息技术的教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培养,拓宽基础、增强底蕴。

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有健康的体魄。

在基础方面,注重数学、力学和计算机等理论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应用方面,注重土木工程、计算机工程应用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海洋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信息
工程等相关工程以及工程管理的工作能力。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法,固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振动理论,计算流体力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
理论力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流体力学和材料力学为校级重点课程;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为双语课程。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案进程计划表(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设置及教案进程进程表(附表二)
附表一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案进程计划表
附表二
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设置及教案进程计划表
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设置及教案进程计划表
理论与应用力学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案进程计划表说明
(1)表中必修课中有“*”的课程为同一学科(理学)和同一个一级学科(力学学科)的学生选修第二专业的必修课:没有“*”的课程为跨学科选修第二专业应加的必修课。

(2)凡跨学科(理学)门类第二专业的,要求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足必修课的50学分外,另在选修课中选修10学分以上,并必须完成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

(3)凡在同一学科(理学)门类中,跨一级学科(力学学科)修第二专业的,要求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足必修课中有“*”课程的25学分外,另修足选修课中的23学分。

并必须完成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

(4)选修辅修专业的学生,可在必修或选修课中任意选修25以上学分。

(5)以上标准所规定的学分数,不含重复课程的学分。

(6)如学生需要从辅修转向第二专业课程的时候,凡辅修成绩在75以上者,其学分可直接转为第二专业学分。

凡辅修成绩在75以下者,须参加一次所选修的第二专业相应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