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刻——书法与陶艺孕育的明珠
《国陶荟萃》出版发行

得 也 ”
, ’’’’’’’’’’’’’’’’’’’’’’’’’’’’’’’’’’’’’’’’’’’’’’’’’’’’’’’’’’’’’
^
’
’
’
’…
…
…
’’、
V
《 国陶荟萃》 出版发行
无 论 是 为 适 应 壶 器 特 点 而 加 以 锤 炼 的书 法 雕 刻 功 底 . 还
是 为 体 现 壶器 韵 味 而加 以点 缀 的 只 言 片语 .紫 砂 陶刻 已经 成 为 紫 砂壶 器 制 作 过 程 中不 可 或 缺 的一 个 环 节 。 人要衣装 , 佛 要 金装 . 在 今 日紫 砂壶 器 精 品纷 呈 的 时代 . 紫 砂 艺 术 如 果 没 有 陶
^
^
¨
;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月 5 E I T 4 : , 石 国 松 先 生 主 编 的 大 型 陶 瓷 艺 术 画 册 《 国 陶 荟 萃 》 , 在 中 国 陶 都 陶 瓷 艺 术 国 际 博 览 中 心 三 楼 会 议 室
;
2 举行首发仪式。
中 国 轻 工 业 联 合 会 副 会 长 秦 锡 麟、 中 国 艺 术 研 究院 院 长 王 文 章 、 宜 兴 市 副 市 长 何 晓 进以 及 来自 江 西、 山 东、 湖 南、 江 :
: 苏、 广东、 河北、 浙江、 广西等各 大产区的 陶瓷 艺术大师百 余人出 席了 首发仪 式。 市陶 协会长史俊棠主 持了 首发 仪式。 经过5 年多的努力, 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营陶瓷艺术馆, 收藏了大师、 教授等 :
浅析紫砂艺术中陶刻工艺的运用

- 60 -2023年 第6期最初紫砂陶器上的纹饰都是通过绳印、模印来进行雕刻的。
陶刻工艺就在绳印、模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
紫砂陶刻工艺是现代紫砂陶艺术品雕刻和装饰的主要工艺之一,以刀替笔,将书法、诗歌、绘画、雕塑等融入整个系统当中,并通过刀法的速度、力量大小、浮沉、宽窄、利钝,来实现各种类型的雕塑装饰。
紫砂陶刻,是所有装饰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创造力的工艺制作手法,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和中华传统文化底蘊。
二、陶刻工艺在紫砂艺术中的主要运用形式陶刻工艺在紫砂艺术中运用最多的表现形式分为阴刻和阳刻。
阴刻与阳刻是我国传统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以刀代笔,一刀一刀的痕迹与金石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体现在作品中,刻出来的样式是非常形象的。
(一)阴刻阴刻,首先需要一位陶刻艺术家使用毛笔在这些半干的坯体上精心打好墨稿,或者使用蜡纸将这些图案的书写稿印制到这些坯体上,然后用小刀沿着这些图案的线条对其中内容进行精准刻划。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好手指、腕、肘各个部位的力量,注意各个线条之间的运动是否有起承和旋转、整体是否协调。
(二)阳刻阳刻正好与阴刻相反,采用了一种保留线稿的手段,用一定量的刀法将线稿中的余白部分去除,让所雕刻的内容是凸出来。
除常见的字体阳刻之外,也有对人物、动物、花卉、山水内容进行阳刻的。
作者根据自己的体会由浅入深进行雕刻,这个由平面渐入立体的过程,完全依靠雕刻者对物体的认知和把握程度,只有对各个方面的特征了然于胸,才能通过刻刀将所刻之物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三、陶刻工艺在紫砂艺术中的用刀方法陶刻本身脱胎于金石篆刻,不仅继承了篆刻冲刀、切刀的方法,还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刀法。
陶刻时常使用的刀法分别是“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
刻印大师齐白石曾说:“通常刻印,为求工整,一刀刺去,一刀刺回,如此统计,横竖工作,即共为四个方向。
一般刻印者,往往四面下刀,甚至不分方向,任意转动,刀锋在石块上随处可下,此种刻法,为余所不取。
紫砂陶刻之书画艺术

艺作品的个 性和气质。 将书法作为紫砂陶艺的主体 , 来表现该作品的
思想 、 感 情、 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 而在紫砂陶艺中变现书法艺术, 最 主要的一方面就是通过书法的线条与紫砂壶作品的造型、 色彩 、 材料 等有着内在的一致与融合。作品或古朴端庄、 或高贵典雅、 或霸气十 足, 很多方面都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的。 陶刻艺术的特 是用各种 刀法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的刚柔及墨的韵味 ,在紫砂坯体上巧 妙运用指 、 腕、 肘各部分的力量 自如地刻画 , 章法构图 、 方圆曲直、 刀 路的交叉等诸多变化, 以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意念及思想感情。
因为每—件陶艺作品其实都是包含着一种感睛、 一种思想 、 一种
境界的, 不管是刀法 、 刻法还是表现内容都需要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 感 情、 思想相一致。 紫砂陶刻的思想丰富而深邃 、 感f 青 丰满而浓烈 , 它 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积淀孕育的最宝贵的珍品。 有人曾说“ 一 个民族可以没有传奇 , 但不能没有传承” , 紫砂陶刻 , 就是中国民族千 百年来最好的传承。
的制作工艺同行 , 受到了几乎同样的高度赞誉。宜兴紫砂长盛不衰 , 在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同紫砂陶刻的文化艺 术品位及其内涵是分不开的。 它具有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 、 淳朴雅致 的迷人风采 、 精湛绝伦的手工工艺。 可以通过紫砂陶刻完成陶刻艺术 家与制壶艺术家的相互交流,再在此基础上完成与鉴赏者的心灵交 流。紫砂陶刻是一种情感和生命的形式 , 交流有多种形式, 可以通过 语言作思想交流 , 通过艺术形象作心灵交流。 宜兴紫砂已经成为一种艺术 、 一种文化、 一种实用、 一种欣赏 、 成 为 材料与审美相结合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紫砂壶以素 面为主 , 为了提高它的观赞} 生 和文化品味 , 不少艺人对紫砂壶进行表
浅谈紫砂陶刻的发展与历史

浅谈紫砂陶刻的发展与历史作者:金伯兵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2期【摘要】紫砂艺术有500年历史,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是,如今紫砂陶刻艺术依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推崇,宜兴作为“瓷器之国”,它的紫砂陶刻艺术闻名遐迩。
紫砂陶刻的艺术价值在于将哲学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结合起来,而且其内涵丰富,包括了文人墨客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紫砂陶刻;发展;历史;审美观;艺术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94-01陶刻,是紫砂艺术中的主要表现手法,也是紫砂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紫砂陶刻有着多种表现手法和运用手段。
陶刻作为一门艺术,可以在一个普通的盆、壶、碗上雕刻各种图案,包括文字和绘画,使其变为有价值和意义的艺术品,这就是紫砂陶刻的真正意义所在。
早期的陶刻艺人精通书法、绘画,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为世人留下了众多的紫砂陶刻精品。
一、紫砂陶刻的历史中国的紫砂陶刻产生于新石器早期,距离现在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了。
紫砂陶刻的装饰方法,由原来的绳印、模印到刻纹饰,紫砂陶刻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变化也是有迹可循的。
紫砂陶刻以刀代笔,将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艺术融合为一体,彰显儒雅的笔墨丹青,体现了文人骚客的艺术境界和对陶器的热爱。
每一个制作紫砂陶刻的文人或艺术家都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
紫砂的装饰要“因壶而别”,根据紫砂的材质特色和壶的造型特点进行设计创作,为我们展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品。
自陈鸿寿开创了陶刻壶铭新风之后,又有一批文人墨客不断对陶刻艺术进行发展和创新,我国的陶刻艺术迎来了发展高峰期。
二、紫砂陶刻的发展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这就是陶刻与书法的关系,非常简明扼要地向我们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陶刻艺人也是钟爱书法之人,他们在制作完陶器之后,往往要对陶器进行美化,要么是篆刻绘画,要么是书法,他们认为,书画代表了其情感寄托,而且还能够彰显和表现紫砂陶器作品的个性和气质。
陆洪尚的紫砂陶刻:用智慧艺术造就传承

陆洪尚的紫砂陶刻:用智慧艺术造就传承紫砂陶刻,最初见于清朝初年,当时是各个制壶的艺人为了铭刻款式作记所采纳的方法。
后来随着壶身的进展,紫砂陶刻丰富了起来,在制壶艺人的奇妙心思下,它慢慢融入了金石、文学、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集文人、陶工、文工的聪慧结晶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纵观紫砂的进展史,它就像上天赐给宜兴的自然宝贝,在历代文人与艺人的共同创作中吸取着我国多种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元素。
从一般的陶瓷日用品到具有美学价值的高雅艺术品,再到成为一种富有民族精神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刻始终如诗人般潇洒、哲人般淡然。
紫砂陶刻,拥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无限魅力,为了探究紫砂陶刻的精髓,笔者特意采访了洪尚紫陶轩的创办人陆洪尚先生。
陆老先生自95年从石家庄正定育春美术学校国画系毕业后就一贯从事着紫砂陶刻与制壶的工作,先后曾得到闻名书法家潘汉迟、段玉鹏、刘元珠,以及知名画家陈金言、马爱州等的指引,其作品精雕细刻、雕砂细而均匀。
此外,陆老先生自创的十二生肖系列、龙凤呈详、梅兰竹菊、百寿百福等,完满地将书画艺术与紫砂技艺有机结合,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推崇和喜欢。
今日,陆老先生将带领笔者和大家一起走进紫砂陶刻的神奇世界。
笔者:人们常说任何事物总是有语言的,包括紫砂陶刻也是如此,那么紫砂陶刻的语言是什么呢?陆洪尚:是的,紫砂陶刻也是一门有语言的艺术,它通过它的语言向懂它、爱它的人传递着它的思想、它的情感。
详细而言,紫砂陶刻的语言是由紫砂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以及相关的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形成的独特的风格。
人们也就是通过这些内容去感受一件紫砂作品的精神、所包含的情感以及代表的美学价值。
笔者:紫砂陶刻的盛行使得不少人对紫砂艺术充斥好感,这其中有专家、有一般人,就专家而言,他们还能依靠专业知识来评判紫砂艺术的优劣,那么一般人应当从哪些方面的辨别呢?陆洪尚:我们刚刚说到了紫砂陶刻艺术的语言包括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以及相关的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其实要评判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最主要的也是从这其中的几个方面来评判。
浅谈紫砂陶刻作品“千娇百媚”的文化意境

的文化意境
陈玥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紫砂陶刻将诗、词、书、画融于一体,是紫砂陶 艺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形式,彰显出作品的文人底蕴,为作品 锦上添花。陶刻以刀代笔,融传统与现代于方寸之间,构宏 观与精细于一图,大处见气势,小处见情韵。本文以紫砂陶 刻作品“千娇百媚”为例,浅谈其创作内容和文化魅力。 【关键词】紫砂壶;千娇百媚;文化意38.
CERAMICS SCIENCE & ART 89
紫砂陶刻刻画,必须注意用刀的连贯,胸有成竹方 能一气呵成、气势连贯,行刀应纵横有致、粗细相宜、 深浅宽窄、恰到好处,不是笔墨却能彰显出笔墨之韵、 迹外传神。陶刻以刀代笔,书法中的虚实、刻画中的浓 淡、金石中的爽利,尽在紫砂坯体上,简约但不简单、 精微却不细碎、粗犷而不粗俗地用刀痕表现。陶刻不仅 需要娴熟的刀功,还要有深厚的书画功底,融传统与现代 于方寸之间,构宏观与精细于一图,大处见气势,小处见 情韵;大而不空、细而不腻、润而不俗、干而不燥,注重 画面的层次和布局,给人以画有穷而意无穷之感。
紫砂陶刻作品“千娇百媚”用深厚且细腻的刀法, 以花鸟为主题,演绎出中国传统书画之美,极具文人气 韵,呈现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意境,感受到“云 在青天水在瓶”的恬静、“夜坐听风、昼眠听雨”的自 得,让人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参考文献】 [1] 李茜婻.紫砂器装饰设计赏析[J].江苏陶瓷,2015(2):32-33. [2] 曹奇敏.从紫砂“道无碍壶”谈道家思想与中国茶道文化
左二的画面中是一株高雅劲拔的君子兰,它像竹子 一般直立不曲,它像君子一样谦谦有礼,它像成功者一 般胜而不骄。兰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君子兰更是 一种品格高尚、伫立含蓄的花卉。人们喜爱君子兰,是 爱它的质朴和纯真,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寓之于情、借 之传情,这是对君子兰更高境界的欣赏。那硬朗挺拨的 叶片,不弯腰、不低头,象征着刚直不阿、百折不挠的 精神,给人一种蓬勃向上、努力奋进的坚强信心。它幽
浅谈紫砂陶刻的书法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的书法艺术作者:蔡林雁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2期【摘要】紫砂陶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而来的紫砂陶刻艺术,已经与绘画、书法等相互融合起来。
书法艺术与紫砂壶的特殊材质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美。
本文针对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做了一些研究,并且探析紫砂陶刻中的书法艺术,找出书法装饰的美感,为我国的紫砂陶刻艺术做出贡献。
【关键词】紫砂陶刻;书法;艺术;美感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93-01陶刻是融书法、金石、绘画、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视觉艺术。
紫砂陶刻在古代刚出现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陶器而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思想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陶器艺术追求越来越多,它的外观、美感和艺术逐渐受到关注。
文人骚客对紫砂壶的喜爱使得紫砂壶被注入了很多艺术元素,画家在器皿上作画;书法家将喜爱的古诗篆刻在陶瓷土坯上,这些陶瓷被名人学士加以艺术化后一直流传至今。
紫砂陶刻是一种艺术作品,紫砂壶是陶刻的载体,陶刻是壶的附属,只有它们两者紧密联合起来,才能制作出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才能表现出作品的构图严谨性和艺术价值。
好的陶刻必须是艺人将陶壶和绘画或者书法结合起来,所以进行紫砂陶刻,不但要求艺人会画、会写,还要求艺人有着高超的技艺和将艺术与陶器相结合的本领。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被广泛应用到陶刻制作中,成为了一种装饰元素。
紫砂壶刻的装饰艺术是与绘画、书法离不开的,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对艺术的趣味性也在不断提高,紫砂壶中的书法装饰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书法作为紫砂壶艺术中的装饰元素,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一、紫砂陶刻的书法装饰紫砂陶刻是一种艺术交流方式,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审美能力的提高和紫砂文化自身的进步。
我们人通过语言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而通过艺术做心灵上的交流,紫砂陶刻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因为它的制作不仅凝聚了艺人的劳动成果,还凝聚着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它将诗歌、绘画等结合起来,使得紫砂壶自身有了内涵,让一个器皿变得生动起来。
论紫砂四方瓶的陶刻装饰和艺术魅力

这件紫砂四方瓶(见图1)从器型的方面来看比
图1四方瓶
收稿日期:2021-03-14
较的端庄稳重,粉段的设计使得陶刻的装饰更加精 美自然,立体感十足。四面镶接组合而成的瓶身棱线 清晰,瓶底和瓶口都有层次感十足的设计,使得整体 看起来并不单调,特别是瓶耳的设计具有明式的简 约风格,下面还挂着圆环,富有灵动的气息。从实用 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四方瓶用来插花、放一些卷轴都 是比较好用的,而它最大的功能其实就是陈列欣赏, 品味其中的艺术气息。瓶身一面刻“壮思风飞逸情云 上,朗姿玉畅惠风兰披”的对联集句,充满了浓郁的 人文风格,画面之中的人物神形惟妙惟肖,衣袂纷 飞,气度不凡,高士对弈,趣味盎然。尽管是一个立轴 的画面布局,但是作者把人物的分布、衬托的植物等 等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刀锋所过之处,层次感十足, 上手触摸的话有更深刻的体会。瓶身的另一面陶刻 为隶书,紫砂陶刻采用隶书的字体,更加具有金石味 道和书卷气息,和紫砂的材质、纹理完美地融合在一 起。上面的内容为“无事在怀为极乐,有长可取不虚 生”的对联,众所周知,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隶 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所以用 陶刻的方式展示出来也是非常的合适。从整体上来 看这件紫砂四方瓶,器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融 合了现代的艺术审美,上面的陶刻装饰分别用书法、 绘画的形式赋予了紫砂器更为多样性的艺术享受, 把原来高高在上的书法和绘画形式直接地呈现在我 们的面前,可以实用、可以把玩,趣味性和艺术性结 合得更强,让我们感受到紫砂陶刻艺术的无穷魅力。
60
2021年06月 第54卷第3期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
论紫砂四方瓶的陶刻装饰和艺术魅力
殷悦呈
(宜兴 214221)
摘要紫砂雅器作为紫砂文化之中的重要部分,融合了紫砂制作技艺、书画陶刻装 饰、泥绘彩绘装饰等等为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成为了全国艺术家们展示自 己才华的很重要的载体之一。正是通过紫砂雅器,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让 紫砂从实用器升华成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艺术品,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从整体上来 看这件紫砂四方瓶,器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融合了现代的艺术审美,上面的陶 刻装饰分别用书法、绘画的形式赋予了紫砂器更为多样性的艺术享受,把原来高高 在上的书法和绘画形式直接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实用、可以把玩,趣味性和艺 术性结合得更强,让我们感受到紫砂陶刻艺术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紫砂器;四方瓶;陶刻装饰;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天 地 玉壶
2 紫砂陶刻是对书法艺术素养的考验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 : “ 中 国之 画 与 书 法 为 缘 ,而 多 含 文 学 之趣味。 ” 可见 . 无论 书法 还 是 绘 画都 不 仅 仅 是 线 条 、 结 构 和 章
法 的 技艺 . 其 间 还包 含 着 文 学 的 素养 和趣 味 . 书 法 和 文 学 的关
陶刻 在 明 代 万 历 年 间就 已风 行 .时 大 彬 之 秀 丽 、沈 子 澈 之 浑 朴、 陈 子 畦之 飘 逸 , 在 当 时 皆有 盛 名 。 到 了清 代 , 陈曼 生 的横 空 出世 更 是 造 就 了 紫砂 陶刻 史 上 的一 座 丰 碑 。 著名的“ 曼 生 十 八 式” 不 仅 造 型精 美 、 制 作精 良 , 是饮 茶 品茗 之上 层 良品 , 更 是 在 壶器 中契 合 了制 作 者 独 特 的思 想 和 感 悟 . 并集诗 、 书、 画、 印 于
紫砂陶刻 . 通 俗说 法 即是 在 紫 砂 器 肛 上 进 行 的书 画 展 示 . 这 需 要 陶 刻 者具 有很 高 的书 法 、 绘 画 功 底 。据 史 料 记 载 , 紫 砂
的 。如 作 品 “ 天地玉壶” ( 见图 1 ) , 在 四方 而 圆平 的 壶 身 上部 用
娟 秀 流转 的 小 楷 雕 镂 了 “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七个小字 , 环 延 壶 肩. 使 整个 壶 透 着 清 秀 的雅 致 。 很有些“ 冰心” 的味 道 。 同时。 又
关 键 词 紫砂 陶 刻 ; 书法笔法; 书 法 艺 术 素 养
从 春秋时期 “ 陶朱 公 ” 起讫 . 紫砂 艺 术 的萌 芽 便 如 星 星 之
陶、 刻玉、 刻瓷 、 刻 匾、 刻竹 、 刻木 、 刻 铜 等 等 发 展 庞 杂 。 而 紫砂 刻字 . 由于 紫砂 特 定 的材 料 、 工具、 技法 、 表 现 内容 和欣 赏所 形 成 的独 特 风 格 特 征 .又 与一 般 的刻 字 艺 术 有 着 不 同 的 表 现 手
一
于壶 盖 上 镌 刻 了“ 天地玉壶” 四个 大 字 . 粗 短 方 正 的 字 体 很 能 体现 天 地 初 开 时 的那 份 混 补 。两 种 字 体 粗 细 对 比 、 大小呼应 , 更好 地 体 现 了“ 冰心” 的 真诚 和 天 地 的 浑朴 。
壶, 很 大 地 影 响 了后 来 者 的制 壶 匠 心及 风 格 。 之 后 , 像 郑 板
第4 6卷 第 3期 5 0 2 0 1 3年 0 6月
பைடு நூலகம்
江
苏
陶
瓷
Vo 1 . 4 6 , No . 3
J i a n g s u C e r a mi c s
J u n e , 2 0 1 3
紫砂 陶刻
书法 与陶艺孕育的明珠
胡春 福
( 宜兴 2 1 4 2 2 1 )
法 。 紫砂 为 泥 制 成 坯 。 故 易 于 刻划 , 但 对 于 泥 坯 的 干 湿 程 度 却 有要求 , 并且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 , 难 以把 握 , 因 此 刻 字 一 般 用薄刃快 E l 之尖刀 ; 刻 石 章 用 平 口钝 刀 , 石转刀 不转 ; 而 紫 砂 坯体有平 面 . 并 且 更 多 的是 弧 面 。 体大易损 , 一 般 就 只 能 以 刀
桥、 吴 昌硕、 任伯 年等一大批书画金石名家 , 也 都 纷 纷 涉 入 紫 砂 制 壶 的行 列 .用 自己 浑 厚 的 书 画修 养 为紫 砂 的艺 术 魅 力 添 砖加瓦。 一时之间 , 紫 砂 陶刻 作 品 花样 百 出 、 精 彩纷 呈 , 极 大地 提 升 了 紫砂 壶 器 的艺 术 品 位 。
摘 要 紫砂 陶 刻 . 作 为 紫 砂 壶 器 中 的一 门装 饰 技 艺 , 有 其 独 特 的 艺术 价 值 和 艺 术 魅 力 。 本 文 试 图
从书法 0 9角 度 入 手 . 从 紫砂 刻 字 的 载 体 性 质 决 定 的 书 法 笔 法 和 书 法 自身 携 带 的 艺术 素 养 两个 方 面 , 浅 略 谈 谈 我 国传 统 书 法 艺 术 对 紫砂 艺术 的 影 响 。
1 紫砂陶刻是对制壶 者书法笔法功底 的考验
书 法 艺 术 是 我 国人 民独 创 的 表 现 形 式 . 自形 成 便 广 受 人
们喜爱 。 被誉 为无言 的诗 、 无行 的舞 、 无 图的画、 无声 的乐 。书
法 的魅 力 . 即在 于 以寥 寥 可 数 的线 条 传 达 出书 写 者 了无 痕 迹 的无 形 “ 灵 心” 。 可谓“ 化简为繁” 的 典 范 。从 甲骨 文 、 金文 、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到东 汉 、 魏、 晋 的草 书 、 楷书 、 行书 , 书 法 的 形 体 发 生 了很 大变 化 , 即使 是 同一 时 期 、 同一 书 体 , 作者不同 , 字 体 传 达 的意 蕴 也 大 不 相 同 。故 而 . 书法的魅力堪称无穷无尽、 了
就坯 . 在 这 样 的诸 多 限制 下 , 要 把 传 统 书法 的神 韵 和 风 采 充 分 而 完 整 地 传达 出来 .刻 字 者 没有 浑 厚 的 书法 功 底 显 然 是 不 成
命 得 到 了永 恒 。 这 期 间 有紫 砂 艺 人 的 辛 苦 钻研 。 也 有 文 人雅 士 们文学、 书法 、 绘 画等 全 方 位 技 艺 的锦 上 添 花 之 功 。 譬如 , 陶刻 的 加 入 就很 大层 次 地 提 升 了紫 砂 的艺 术 价 值 和 魅 力
火 开始 燎 原 。 及 至宋 代 . 紫 砂艺 术 开 始 了“ 直挂云帆” 式 的长 足
发展 , 一 路行 至 明 、 清 时期 已是 大 盛 。 而 随着 诗 词 、 绘画、 雕刻、
金 石等 等 艺 术 的加 入 ,紫砂 艺 术 的生 命 力 更 见 强 劲 。及 至 今
日, 已形 成 百 花 齐 放 、 百 舸 争 流 的蔚 为 壮 观 的 局 面 , 紫 砂 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