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合集下载

《人社部印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2年)》》

《人社部印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2年)》》

《人社部印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2x—2020年)》》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近日,。

实施方案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重点举措和组织保障四个部分,是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定方向,明确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

实施方案提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做大做强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立足特点、聚焦重点、打造亮点,聚合各方力量,聚集政策措施,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等工作,借机借势借力推动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再上新台阶。

定思路,明确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实施方案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

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强化做好做实职业培训、技工教育、技能评价、技能竞赛和表彰激励等各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二是坚持问题导向。

从源头上和机制上找准制约阻碍技能人才工作的问题症结与短板,在解决体制、机制等障碍问题上发力,进一步做好制度和体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提出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对之策和政策措施。

三是整合有效资源。

立足人社部门特点聚集政策,整合、细化和升级人社部门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聚合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释放政策红利,形成横向合作、纵向联动共同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

定任务,明确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举措。

实施方案要求,一是加强技能人才激励保障。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高技能人才表彰工作,持续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休疗养、研修等活动。

二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重点培训行动计划,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实施重点培训项目。

深化企业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深化企业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深化企业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策略作者:林莺莺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31期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工业企业发展和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工业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加强工业企业与课堂对接,吸引专业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型“人才订制”,联动搭建多元平台,进一步拓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从而落实产教融合相关措施,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优化。

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基于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工业企业发展和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过程。

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工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策略,浅谈四方面的探究体会。

一、加强工业企业与课堂对接,完善课程体系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具体的专业课程。

基于此,企业应主动与学校展开合作,根据企业业务、岗位等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专业课程,通过技能型人才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共同优化教学设计,从而将工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落实落细于各专业教学环节,扎实推进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某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校企合作明确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即培养熟练编制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序、能对机器人及配套自动化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能排除工业机器人典型故障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新生入校即组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培训班,且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包括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液气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技术、PLC与触摸屏、自动化设备装调等课程;合作建设专业实训场室,具体包括电子技术、PLC、变频器、单片机、焊接机器人工作站、打磨机器人工作站、码垛机器人工作站等实训场室,配套有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仿真室等专业教学场室,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研究编写工艺流程和实训手册,参与执教专业核心课程,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2023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精选3篇】

2023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精选3篇】

2023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精选3篇】1. 2023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1.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技能人才培训机制,鼓励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合作,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相结合。

2. 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市场化水平,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建立健全岗位技能认证和评价体系。

二、促进技能人才流动和交流1. 支持技能人才跨企业、跨行业流动,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鼓励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各类技能比赛和展览,提高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2. 加强国际间技能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技能人才,促进我市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优化技能人才的待遇和保障1. 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与技能水平相挂钩,提高其获得感和归属感。

2.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选拔、晋升机制,鼓励技能人才参与决策过程,提高其参与度和主动性。

3. 加强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推动建立灵活就业和技能人才养老保障制度,确保技能人才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提升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2. 2023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市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创新1. 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基地,推动校企合作,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推进智慧教育,引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1.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建立技能人才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制度,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

2. 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人才奠定了基础。 意 义二 :供求与需要的完美融合。企业需 f 什么工种 ,学校就开设什 么专业 ;企业 需求 要 多少人 员,学校就招收 多少名额 ; 会需要什 社


篁、“: 二 ’ 辜 霾 茎 主 _ 摹 至 。 曩 薏 ? 业 耍 过 薮 妻写 誓 ‘ 垡 整 塑 璺 耍 鲁 寡 就 些 : 主育 奎 丧: 芏 着 硅 速主 鍪 竖 鍪 箍 菩l 澡 箍 革 - 呆 妻量 荔 主 I : 擎 垡 堂 育学 嘉 兰 往 警 擎 鍪 差 罂 : 奎 以 婴 妻复 誊 嘉‘ 答 南 鑫 菇 。 美墓 企之互沟 业间不通 赫妥爻篓 答 ;举 夺 : 磊垂


参考文献: I 《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 《 、 高职校 企合作 中地 方政府 的角 色与功
能》杜世 禄 黄宏伟 5 《 、 产学合作教育 李进 4 《 企合作是培 养高技 能人 才的必 由之 、 校 路》 陈李翔 5 、中华 民 人 共和 国教育部 高等教育 司 中国 和 高教 学会产 学研 合作 教育 分会 主编 必 由之 路—一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 南 6 《 人民 、 中华 共和国职业教 育法》 7 《 培训》 中国职工教 育和职业培训协 中国
育管理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论与操作 、教 育与劳动 的紧密结合 ,密切 了产 : 业与教育的互动 关系 ;并互换师傅和学生 、老 师和师傅 、课堂和车 间、讲 台和车间等人物 角 色 、空间位置 ,促进 了校 、企、学生三者的 良 性循环。为杜绝 “ 民工 荒”现 象,培养高技能


. …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一、工作背景为了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我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

本实施方案旨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实践经验、科研成果、职业道德等有机结合,培养出一批技能娴熟、实际应用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

二、工作目标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我校产学研能力。

2.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敬业精神、实践经验丰富、职业能力强的人才。

3.积极支持高水平人才留校工作或回归企业,创新创业。

4.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效评估,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三、具体工作要求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从校企合作需求收集、协调安排、成效评估等方面组织统筹校企合作事宜。

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实际需求,及校外企业需求,合理开展合作项目。

2.实施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开展校企合作研究项目。

将学生及校内专家派往企业进行交流、实习、调研、考察,以实现校企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研发等活动,比较全面的了解制造业现状及技术特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相关技能。

3.开展校企交流与培训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技能培训、科研成果交流等活动,促进多方之间合作深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学校举办技能培训以及校企建立专家指导服务、毕业生就业实践,进一步加强校企交流互动。

4.评价和监督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成果进行评价和监督。

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到校企领导小组以便调整工作策略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保障措施学校领导高度关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为实施方案提供专门的运行空间,聘请专门人才负责组织、监督和评价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情况。

通过校外企业和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健全校企合作管理体系,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深化校企合作,共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共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炼 、 邀 请 企 业 专家 到 学 校 参 与 课 程 改 革 、与 企 业 共 建 校 内 ( 外 )实 训基 地 等 多方 面 加 强 与企 业 合 作 ,与 广 西 南 宁天 问

是通 过 企 业 调 研 分 析 , 按 照 社 会 对 计 算 机 网 络 应 用
技 能 人 才 的 需求 , 计 算 机 网络 技 术 专 业 技 能 人 才 的 培 养 目
笔 者 所 在 学 校 是 教 育 部 、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财 安 装 、 调 试 、 经 营 及 管 理 维 护 , 能 进 行 网页 设 计 , 网站 的 政部 批 准 的 第 ~批 中央财 政 立 项 支持 的 “ 国 家 中等 职业 教 育 安 装 、 部署 和 调 试 ,具 有 较 强 的 市 场 经 济 意 识 和 社 会 适 应 改 革 发展 示 范 学校 ”建 设项 目学 校 ,学 校 成 立校 企 合 作指 导 能 力 ,实 践 能力 强 , 具 有创 新 精 神 的应 用 技 术 型人 才 。 委 员会 ,与 区 内外 6 0 多 家 企业 签 订 了校 企 合 作协 议 , 邀请 了
成 功 经验 。
关 键 词 : 校 企合 作
共育
技 能人 才
为 贯 彻 落’ 实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卷 调 查 、 收 集 资 料 等 手 段 ,共 调研 了 广 西 区 内3 1 家 企 业 和
要》 ,教育部印发 的 《 中 等职 业 教 育 改 革 创 新 行 动 计 划 》 广 西 计 算机 学 会 理 事杨 磊研 究 员 ,收 回 了3 5 份 专 业人 才 需 求
的 四个 专 业之 ,成 立 了校 企 合作 指 导 委 员会 计 算 机 网络 技 绕 学 生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培 养 , 以工 学 结 合 一 体 化 课 程 改 革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人事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豫劳社就业[2009]18号【发布部门】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日期】2008.04.22【实施日期】2008.04.2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豫劳社就业〔2009〕18号)各省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技工院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豫办〔2007〕6号)精神,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现就加强我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意义校企合作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根本措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提出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就是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采取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素质的要求,最快速度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效缩短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

校企合作是推动技工院校发展改革的根本制度。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中原崛起,全面提升我省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对高技能人才产生了强劲的需求。

省委6号文件要求,到“十一五”期末,我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

技工院校尤其是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临着艰巨的培训任务。

校企合作是一条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子,建立和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重点技工学校办学的基本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综合 素质的培养 , 高了高技 能人 才培养质 量。因此 , 提 以山东劳动职业技 术学院为例 , 步探 索了其在校 企合 作 初
方面的经验。
关键 词 : 校企合作; 才培 养; 人 经验
中 图分 类 号 : 7 0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 7 7 2 0 )2 0 4 — 3 6 4 7 4 (0 9 1— 0 9 0
国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基于此 , 美 紧张 , 特别是实 习实训设备 、 实验仪器和实训耗材 量 。开展 校企合作 以后 , 我们采取 “ 请进来 , 出 走
去” 的方 式 。 “ 进来 ” 由学 校提 供 l 请 : 0亩场 地 , 山
东奥博汽车修理有 限公 司投资 2 0 0万负责建设 5 年落成 ;走 出去 ”先后 与济 钢集团 、 尔集团等 “ : 海
得到锻炼或锻炼很少 。基于此 , 在校企合作 中, 我 企业对人才培养地要求 ,节省 了人才培养时间和
20 第 1 0 9年 2期 第2 4卷 总 第 2 3期 2
江 苏技 术师 范学院学报( 职教通讯 )
J u n l f in s e c e sUn v ri f e h oo y o r a a g u T a h r ie st o c n lg oJ y T C mmu iain o c t n l d c t n o n c t f o Vo ai a u a i o E o
No1 2 9 .2,00 Vo .4 】2
Ge ca . 2 n rl 2 3 No
加强校 企合作
— —
促进 高 技能 人才 的培 养
以山东 劳动职业技术学 院为例 庞 Nhomakorabea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洪都集团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经验介绍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洪都集团)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所属特大型骨干企业,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经过50多年的发展,洪都集团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生产了初级教练机、基础教练机、强击机等十几个型号的飞机4800多架,其中出口飞机480余架,是我国实力雄厚的教练机、强击机、农林飞机生产基地,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已首飞成功,其它军、民用的航空产品也在加紧研发中。

洪都集团现已成为以航空产品为主,多种机电产品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多年来,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中航第二集团公司等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洪都集团始终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坚持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培育了一支工种门类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素质稳步提升的技能人才队伍。

在现有八千多技术工人中,技师及高级技师占6.67%,高级工占44.95%,中级工占35.34%,为加快洪都集团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一、重视技工学校建设,为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洪都集团历来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为了给技能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培训环境,洪都集团把江西航空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技工学校)作为洪都集团技术工人的培训基地,自始至终关心技工学校的发展,从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为技能人才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不断对技工学校增加投入,投资数十万元建设多媒体教室、改善教学环境等基础建设。

目前,有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技能培训专用教室,拥有包括10台数控机床在内的各类大型教学设备100多台,此外公司的6000多台各类设备有力地支持各工种技能操作培训;另一方面,为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抽调有经验的技师和工艺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该校目前拥有专职技能人才培训师及培训管理人员100多人,其中大部分师资具有丰富的能力开发经验,同时,公司将各类高级技术人才充实到兼职技能培训导师队伍中,确保了技能培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二、依托技工学校开展持证上岗培训,在使用中强化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提高洪都集团技术工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洪都集团坚决贯彻ISO9001和GJB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技术工人中实行了持证上岗制度,出台了《招用从事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取证后上岗制度》、《持证上岗及岗位培训证管理规定》、《加强质量考核,实行待岗培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技工学校对转岗或新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求凡从事技术工种的工人必须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在重视考核产品质量的同时,对技术工人的岗位技能加强考核,对技能落后、难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人员实行待岗培训,经强化培训考核合格后,重新竞争上岗。

同时技工学校结合第二、三方的检查要求,对公司从事军品生产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反复检查整改,再辅以自行设计开发的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管理,确保了军品生产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处于不间断的监控之中。

三、以航空主体工种技能人才为重点,突出关键岗位技能人才培养技工学校作为洪都集团技术工人培训基地,不仅承担着洪都集团八千多名技术工人的在职培训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为洪都集团输送优秀后备技术力量的职责。

为此,洪都集团和技工学校在多方面加强合作,以航空主体工种技能人才为重点,双方共同确定技工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积极开办关键工种的高级技工班,选拔优秀青年技术工人参加高级技工班的脱产学习,近年来已开办数控、机加、钣铆、电子等专业的高技班,培养了130余名高级技术工人,成为洪都集团关键技术岗位的骨干;开办“2+2”模式的数控专业班,采取工学院与技工学校联合培养的方式,学员既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证书,又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养造就了一批复合型数控人才;洪都集团是一个航空产品制造单位,有许多专业是不具有通用性的。

飞机钣铆和航空复合材料等航空主体专业是集团公司的重要专业,这些专业不仅人员需求量大,而且实习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学校难以具备实习条件。

技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连续多年开办钣铆、复合材料等专业,并将这些专业的实习全部放在集团公司生产一线进行,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一分配到单位就能顶岗作业。

四、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优势,更大范围内开展校企合作2002年,洪都集团以技工学校为培训基地,成为国家首批批准的机电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依托培训基地精良的师资、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及高水平的培训质量,立足于洪都集团的实际,重点培养科研、生产中关键生产岗位上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从洪都集团战略发展需要出发,结合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技能人员培养上充分体现前瞻性,提高他们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知识,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等现代制造技术的能力。

把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培训与鉴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培训基地成立5年来,洪都集团充分发挥了江西航空技术学院培训力量强、管理规范、设施齐全的优势,开办了数控操作技术、飞机钣铆技术等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共20余个,共600余名高技能人才参加了培训,为中航二集团下属成员单位和洪都集团培养一大批骨干人才,真正做到了培养一批、影响一批、稳定一批、带动整体。

使校企合作的范围更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覆盖面更广,扩大了洪都集团和技工学校的社会影响。

五、以职业技能鉴定带动培训,全面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1998年国家劳动部批复在洪都集团成立了“航空行业第五职业技能鉴定站”,为了充分利用职业技能鉴定调动工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洪都集团制定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鉴定规章制度及相应的培训制度,强化技术工人鉴定前的培训,培训内容除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增加“四新知识”、技安、企业文化等内容。

同时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技工学校开展技能培训的常规性工作,每年定期开展。

在技师考核鉴定过程中,改革了技师鉴定中本工种和相关工种同时进行考试的工作程序(原来的技师鉴定中相关工种不需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凡申报技师鉴定的人员,在取得本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满规定年限的同时,还必须提前取得相关工种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凡申报高级技师鉴定的,在取得本工种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满规定年限的同时,还应提前取得相关工种的高级工或是两个以上相关工种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该措施的实施,突出了技师的“先一专再多能”,提高了他们的多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五年来,共7000余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6000余人获得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450余人获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

同时还建立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对技术工人按其职业资格等级发放相应的技术等级津贴,聘任的高级技师可以拿到700元的技术等级津贴,充分调动了技术工人学技术、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六、合作开展技能大赛、岗位练兵和导师带徒等活动,造就一批技术能手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工人培训基地的作用,经常性开展“一专多能”、“岗位练兵”、“技能大赛”、“青工技能月”和“星级技术能手”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岗位培训和练兵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组织经验丰富的技师传技授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技师交流活动、计算机操作大赛、车工大王、铣工大王、数控操作等多种类型的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参加中航第二集团和江西省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涌现了大批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是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技术能手,先后培养中华技能大奖2名,全国技术能手8名,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2名,中航二集团技术能手8名,省部级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十余名,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高级技能人才第一层次9名,第二层次66名。

七、加强教师和培训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近年来,在校企合作中技工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培训网络平台建设,从而确保了培训的时效性。

由于洪都集团是一个大型军工企业,岗位培训工作往往涉及的人多、面广,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技工学校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考核,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办培训员培训班不断强化各单位培训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培训员素质;同时强化培训管理,做好事先准备、抓好过程管理、做好事后总结和提高,较好的确保了培训质量。

八、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洪都集团的首要任务。

技工学校利用办学和师资优势,洪都集团利用实践操作基地的优势,共同为洪都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洪都集团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干,形成了一个技术门类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素质稳步提升的技能人才队伍,同时洪都集团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得到了社会和上级部门的认可,获得了全国“企业珍惜人才奖”、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中航第二集团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奖、2003年度江西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团体第一名、铣工比赛团体第一名、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系统先进单位、南昌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技工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质量,形成了办学特色,扩大了学校影响,近五年来,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优秀所(站)、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样板基地、江西省综合培训基地、江西省再就业培训基地等多项荣誉。

总之,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沟通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材之间的桥梁,是一条利企、利效、利民的多赢之路。

洪都集团将进一步加强与技工学校之间的校企合作,一是努力争取资金,加大对技工学校软、硬件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争取成为江西省乃至国家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祖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和江西的经济建设作出更重要的贡献;二是积极探索和开展“定单式”和“准定单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快培养紧缺技能人才,使洪都集团紧缺技能人才的需求基本得到解决,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缓解航空主体工种技能人才的紧缺状况;三是开展洪都集团新技师培养计划,由技工学校开办学制性教育技师班,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使洪都集团具备技师及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员比例提高到8%;四是依托技工学校加快对数字加工技术岗位和航空特有工种技术工人的培养,从精益化生产等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要求出发,培养一批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复合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