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监测考题精编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考核试卷

B.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C.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验证
D.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
17.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A.土壤类型
B.气候条件
C.土壤微生物
D.植物根系
18.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以下哪些指标可以反映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A.土壤重金属含量
10.土壤污染的治理难度与其污染程度成正比。(√)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步骤,并说明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2.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哪些潜在影响?请举例说明。
3.描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常用的两种评价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4.请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选择原则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5.采样土壤样品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______,以避免样品的偶然性和偏差。
6.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干燥、粉碎和______。
7.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8.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用于评估污染物的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城市近郊
B.远离城市的农村
C.国家公园
D.沙漠地区
20.以下哪个污染物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A.氮氧化物
B.硫氧化物
C.磷酸盐
D.重金属
(以下为其他题型,请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添加)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D.采样时间
农业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考核试卷

10.多环芳烃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土壤质量监测对于了解土壤的健康状况、指导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土壤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物特性和污染状况。
2.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原理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能力降解污染物。适用条件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土壤环境。
7.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土壤养分的测定?()
A.光谱法
B.电化学法
C.色谱法
D.免疫分析法
8.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指标包括哪些?()
A.土壤微生物数量
B.土壤动物种类
C.土壤酶活性
D.植物多样性
9.以下哪些措施可以用来预防和控制土壤污染?()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B.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
C.推广生物修复技术
6.土壤质量监测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_______、色谱分析法和原子光谱分析法。
7.下列土壤质地中,对水分保持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
8.土壤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壤的_______状况,为农业生产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9.在土壤质量监测中,为了保证样品的均匀性,需要对土壤样品进行_______处理。
农业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种因素不会影响土壤质量?()
A.土壤类型
土壤检测培训考试题目答案

土壤检测培训考试题目答案### 土壤检测培训考试题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检测中,pH值的测定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方法?A. 电位滴定法B. 酸碱滴定法C. 比色法D. 重量法答案:A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干烧法B. 重铬酸钾氧化法C. 蒸馏法D. 离心法答案:B3. 土壤中氮素含量的测定,以下哪种方法最为常用?A. 凯氏定氮法B. 氮气吸附法C. 氨氮测定法D. 氮气吹扫法答案:A4. 土壤中磷素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钼蓝比色法B. 磷钼酸比色法C. 磷钒酸比色法D. 磷钡比色法答案:A5. 土壤中钾素含量的测定,以下哪种方法最为常用?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电位滴定法D. 重量法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土壤检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pH值的测定?A. 土壤湿度B. 土壤温度C. 土壤有机质含量D. 土壤微生物活动答案:ABCD2.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 使用无水乙醇洗涤样品B. 使用硫酸处理样品C. 使用重铬酸钾氧化样品D. 使用蒸馏水洗涤样品答案:BC3. 土壤中氮素含量测定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 使用硫酸处理样品B. 使用盐酸处理样品C. 使用硫酸钾处理样品D. 使用硫酸铵处理样品答案:AB4. 土壤中磷素含量测定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 使用钼酸铵处理样品B. 使用硫酸处理样品C. 使用盐酸处理样品D. 使用硝酸处理样品答案:AB5. 土壤中钾素含量测定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 使用火焰光度计测定B.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C. 使用电位滴定仪测定D. 使用重量法测定答案:AB####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土壤检测中pH值测定的意义。
土壤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度的重要指标,对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都有重要影响。
土壤普查考试试题

土壤普查考试试题土壤普查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土壤是由以下哪些物质组成?A.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B.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微生物C.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植物根系D.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动物2.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属于酸性土壤?A. 黄壤B. 红壤C. 褐土D. 白土3. 土壤的颗粒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下列选项中哪种描述是正确的?A. 粘土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B. 粉砂颗粒直径介于0.05-0.002毫米之间C. 砂颗粒直径介于2-0.05毫米之间D. 砾石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4.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属于沙质土壤?A. 黄壤B. 红壤C. 褐土D. 砂土5. 土壤水分的含量受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 降水量、蒸发散、土壤质地B. 降水量、风速、土壤质地C. 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土壤温度D. 土壤质地、蒸发散、土壤温度二、填空题1. 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______。
3. 土壤的pH值越低,表示土壤越______。
4.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颗粒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5.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土壤的形成过程。
2. 解释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为什么土壤中的有机质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4.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
5. 解释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论述题请论述土壤普查的重要性及其对农业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土壤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土壤进行普查,可以了解土壤的性质、质地、养分含量等信息,为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土壤普查也有助于评估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为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参考。
首先,土壤普查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信息。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养分含量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和施肥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环境监测证书土壤污染监测考试 选择题 55题

1.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哪个途径?A. 自然风化B. 工业排放C. 农业施肥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 土壤pH值的测定通常使用哪种仪器?A. pH计B. 电导率仪C. 光谱仪D. 质谱仪4.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土壤中的常见污染物?A. 铅B. 镉C. 氮D. 多氯联苯5.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应遵循什么原则?A. 随机采集B. 代表性采集C. 集中采集D. 分散采集6.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燃烧法B. 蒸馏法C. 萃取法D. 沉淀法7.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氯农药C. 石油烃D. 放射性物质8.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保存时间通常不超过多久?A. 1周B. 2周C. 1个月D. 2个月9.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A. 生物修复B. 化学淋洗C. 物理隔离D. 以上都是10. 土壤中的总氮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凯氏定氮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1.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A. 苯B. 甲苯C. 多环芳烃D. 乙醇12. 土壤中的总磷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钼酸铵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3.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氯农药C. 石油烃D. 放射性物质14.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干燥B. 研磨C. 筛分D. 以上都是15.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A. 生物修复B. 化学淋洗C. 物理隔离D. 以上都是16. 土壤中的总钾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7.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植物吸收?A. 铅B. 镉C. 多氯联苯D. 以上都是18.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深度通常为多少?A. 0-10cmB. 10-20cmC. 20-30cmD.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19.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A. 伽马能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20. 土壤中的总硫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燃烧法B. 蒸馏法C. 萃取法D. 沉淀法21.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氯农药C. 石油烃D. 放射性物质22.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运输应注意哪些事项?A. 防止污染B. 防止破损C. 防止变质D. 以上都是23.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检测?A. 培养法B. 分子生物学方法C. 显微镜观察法D. 以上都是24. 土壤中的总碳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燃烧法B. 蒸馏法C. 萃取法D. 沉淀法25.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水淋洗?A. 重金属B. 有机氯农药C. 石油烃D. 放射性物质26.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频率通常为多久一次?A. 每月B. 每季度C. 每半年D. 每年27.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 以上都是28. 土壤中的总铁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29.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A. 苯B. 甲苯C. 多环芳烃D. 乙醇30.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点应如何选择?A. 随机选择B. 代表性选择C. 集中选择D. 分散选择31.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以上都是32. 土壤中的总锰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33.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植物吸收?A. 铅B. 镉C. 多氯联苯D. 以上都是34.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工具应如何选择?A. 随机选择B. 代表性选择C. 集中选择D. 分散选择35.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去除?A. 生物修复B. 化学淋洗C. 物理隔离D. 以上都是36. 土壤中的总铜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37.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水淋洗?A. 重金属B. 有机氯农药C. 石油烃D. 放射性物质38.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深度应如何确定?A. 随机确定B. 代表性确定C. 集中确定D. 分散确定39.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去除?A. 生物修复B. 化学淋洗C. 物理隔离D. 以上都是40. 土壤中的总锌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41.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A. 苯B. 甲苯C. 多环芳烃D. 乙醇42.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频率应如何确定?A. 随机确定B. 代表性确定C. 集中确定D. 分散确定43.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A. 生物修复B. 化学淋洗C. 物理隔离D. 以上都是44. 土壤中的总镍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45.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植物吸收?A. 铅B. 镉C. 多氯联苯D. 以上都是46.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点应如何选择?A. 随机选择B. 代表性选择C. 集中选择D. 分散选择47.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A. 生物修复B. 化学淋洗C. 物理隔离D. 以上都是48. 土壤中的总铬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49.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水淋洗?A. 重金属B. 有机氯农药C. 石油烃D. 放射性物质50.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深度应如何确定?A. 随机确定B. 代表性确定C. 集中确定D. 分散确定51.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A. 伽马能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52. 土壤中的总钴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53. 下列哪种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A. 苯B. 甲苯C. 多环芳烃D. 乙醇54. 土壤污染监测中,样品的采集频率应如何确定?A. 随机确定B. 代表性确定C. 集中确定D. 分散确定55.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 以上都是答案:1. D2. D3. A4. C5. B6. A7. B8. C9. D10. A11. C12. A13. B14. D15. D16. A17. C18. D19. A20. A21. A22. D23. D24. A25. A26. B27. D28. C29. C30. B31. D32. C33. C34. B35. D36. C37. D38. B39. D40. C41. C42. B43. D44. C45. C46. B47. D48. C49. D50. B51. A52. C53. C54. B55. D。
土壤监测技术考试试题(附答案)

土壤监测技术理论考核试题一、填空1、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2、植物样品采集时,常采用的布点方法有梅花形布点法和交叉间隔布点法。
3、对于制备好的一般固体废物样品,其有效保存期为3个月。
4、有害物质的易燃性的定义,通常是闪点低于g。
5、土壤采样点可采表层或—土壤剖面。
6、一般监测采集表层土采样深度为—0-20cm_、剖面深度为1.2m7、粗粉碎用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或有机玻璃板。
8、过筛用尼龙筛规格用2-100目。
9、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性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
10、对难挥发性有机物用—棕色玻璃瓶保存。
二、判断题1、土壤样品按样品名称、编号、粒径分类保存。
(V )2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制样,可用新鲜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
(V )3、采样后用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C以下避光保存。
(V )4、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性,等打扫后采集表层5cm 土样,采样点数不少2个。
(X )三、选择题1.米样区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B )A不一定 B愈好C无所谓D愈差2.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A )A 300mB 3kmC 30mD 100m3.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般监测采集(D )祥品。
A底层土 B视情况C心土 D表层土4.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D )进行。
入自上而下B从中间位置C随机。
自下而上5.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B )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A不锈钢刀B竹刀C手D铁锹6.剖面每层样品采集(B )左右。
A 0.5kgB 1kgC 1.5kgD 2kg7.-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B )土样。
A表土层 B耕作层C心土层D任意土层8.样品采回后,为便于分析和保存,需干燥、处理,样品干燥方法是(A )A风干B晒干C烘干 D焙干9.城市土壤采样,每样点,一般(B )采取。
(整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考试题.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考试题一、填空题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是指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规定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个。
3.《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规定了土壤采样工具主要包、、、、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了土壤样品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对光敏感的样品应有避光外包装。
5.《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土壤样品风干时采用、放置。
精品文档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已制备合格土壤样品主要有、或三种包装容器,规格视量而定。
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规定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8.《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规定每批土壤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平行样品;当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个。
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中规定是直接用土壤样品或模拟土壤样品制得的一种固体物质。
1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土壤环境监测的误差由、、三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等类型的监测,但不适用于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 )精品文档答案:( )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规定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砂砾、植物残体。
土壤监测考试试题题库

土壤监测考试试题题库一、选择题1. 土壤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土壤肥力B. 确定土壤类型C. 监测土壤污染D. 以上都是2. 土壤样品的采集应遵循以下哪项原则?A. 随机采集B. 均匀采集C. 代表性采集D. 任意采集3. 土壤pH值的测量通常使用什么方法?A. 重量法B. 容量法C. 电导法D. 滴定法4.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重量法B. 湿化学法C. 光谱法D. 热解法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哪些?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原子荧光光谱法C. X射线荧光光谱法D. 所有以上方法二、判断题6. 土壤监测可以完全替代土壤质量评估。
()7. 土壤样品的采集应避免在雨天进行。
()8.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只与工业污染有关。
()9. 土壤pH值的高低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10. 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的肥力越好。
()三、简答题11. 简述土壤监测中常用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12.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13. 土壤监测中常用的土壤化学性质指标有哪些?14. 土壤样品的保存和运输需要注意哪些事项?15.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哪些影响?四、论述题16. 论述土壤监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7. 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18. 讨论土壤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19. 某农场近期发现作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怀疑是土壤问题。
请设计一个土壤监测方案,以确定问题的原因。
20. 某工业园区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监测和治理建议。
六、计算题21. 若土壤样品的pH值为6.5,根据pH值与土壤酸度的关系,计算该土壤的酸度等级。
22. 假设土壤样品中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为2.5%,计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相对于标准肥力土壤的百分比。
七、实验操作题23. 描述土壤样品采集的标准操作流程。
24. 阐述土壤pH值测定的实验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土壤采样点可采表层或土壤剖面。
2、一般监测采集表层土采样深度为 0-20cm 、剖面深度为 1.2m 。
3、粗粉碎用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或有机玻璃板。
4、过筛用尼龙筛规格用 2-100 目。
5、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性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
6、对难挥发性有机物用棕色玻璃瓶保存。
二、判断题(每空4分,共40分)
1、土壤样品按样品名称、编号、粒径分类保存。
(√)
2、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制样,可用新鲜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
(√)
3、采样后用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保存。
(√)
4、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性,等打扫后采集表层5cm土样,采样点数不少2个。
(×)
选择题
1. 采样区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 (B )。
A、不一定
B、愈好
C、无所谓
D、愈差
2.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 A )。
A、300m B、3km C、30m D、100m
3.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一般监测采集(D )样品。
A、底层土
B、视情况
C、心土
D、表层土
4. 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D )进行。
A、自上而下
B、从中间位置
C、随机
D、自下而上
5. 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 B )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A、不锈钢刀
B、竹刀
C、手
D、水
6. 剖面每层样品采集( B )左右。
A、0.5kg
B、1kg
C、1.5kg
D、2kg
7. 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 B ) 土样。
A、表土层
B、耕作层
C、心土层
D、任意土层
8. 样品采回后,为便于分析和保存,需干燥、处理,样品干燥方法是( A )。
A、风干 B、晒干 C、烘干 D、焐干
9. 城市土壤采样,每样点,一般( B )采取。
A、分三层
B、分两层
C、分四层
D、全层
10. 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 C )的网格布设为主,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A、
100m B、500m C、2000 m D、5000m
11. 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 B )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3 个。
A、表层1~2cm B、表层 5 cm C、10cm D、0~20cm
12. 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
采样点不少于。
( A)。
A、5 个 B、10个 C、10个 D、20个
13.爆炸污染型,爆炸中心采分层样,样点不少于( D ),周围采表层土
()。
A、5个;0~2cm B、10个;0~10cm
C、10个;0~25cm
D、5个;0~20 cm
14. 事故土壤监测,(B )。
A、可以与公布的背景值资料比较,确定其影响
B、要设定2~3 个背景对照点
C、根据现场状况,当场确定其影响
D、根据分析手段确定监测项目
15. 采样的同时,由专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一式( B )。
A、三份
B、两份
C、四份
D、一份
16. 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B )。
A、宜现场采样、分析
B、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
C、应立即用电风扇吹干,防止有机物分解
D、与普通土壤样品采集、处理方法相同。
17. 土壤样品干燥与处理过程(A )。
A、应分室进行
B、应避免光照
C、应同时进行
D、应避免污染环境
18. 样品交接时, (D )。
A、送样者应向样品管理员打招呼,确保样品交接顺利完成
B、送样者应电话通知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丢失
C、送样者应要求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丢失
D、送样者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双方签字确认
19. 样品过多时,可采用四分法取舍,四分法的正确做法是( C )。
A、用分析天平,随机称取样品总重的四分之一
B、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任意留取两份
C、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留取对角的两份
D、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留取相邻的两份
20. 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 D )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A、-4℃-0℃
B、≥10℃
C、4℃-10℃
D、4℃以下
21. 样品采集的三个阶段分别为( B )
A、采样准备、样品采样、样品制备
B、前期采样、正式采样、补充采
样 C、样区划分、边界确定、样品采集 D、调查分析、野外定点、样品采集
22. 剖面样品,每层样品采集数量一般( A )左右。
A、1kg
B、5kg
C、0.5kg
D、2.5kg
23. 除特殊说明,一般区域背景值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测定的是土壤中的重金属( B )。
A、有效含量
B、全量
C、交换、吸附形态的数量
D、有毒有害形态的数量
24. 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分为( D )。
A、五类
B、二类
C、六类
D、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