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实用课件8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3

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读 至此,再体会1、2两段,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 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 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 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 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 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 的精神力量。
天空盛大之景——11至13句 烟霞如仙人 梦醒——14至15句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梦(因) “飞、送、著、登、见、闻、连、倚、忽”
梦
------急切 兴奋
游
“青云梯” “见海日” “闻天鸡” ------轻松愉快
过
梦(境) “熊咆 、龙吟、深林、云雨、霹雳、崩 摧、
疏通文意
解题,进入本诗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 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 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 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 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佛洛意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 个白日梦。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 , 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李贺
课件_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小孤山大孤山》完美PPT课件

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
知 人 论 世
陆游生平
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 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 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 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 钦二帝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 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
第三段:第二天从彭蠡口至盆浦口沿途所见的大孤山的景象。
3、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 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巉chán然 尤物 上干gān云霄 巉chán然 尤物 上干gān云霄 俊鹘hú抟tuán水禽 沙洲葭jiā苇 (5)多角度描写景物。 (5)多角度描写景物。 ”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各处景物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水辉映的描写, ”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如写江流与船行,即在分散景点中贯以线索;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晓风构干,成泪痕残整,欲体笺心事背,独景语斜,栏。使景物于多样中见统一;
写位澎于浪 安矶徽与省小宿孤松山县“境二内山长东江西中相,望每”年,汛写期大时孤四山面时环又水与,小孤孤峰山如作柱比,,兀更立见大出江其,间有联“系长,江从绝而岛构”成、完 “整长的江长天江柱山”水之图称。
两则日记。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 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 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 称。
•
知 人 论 世
陆游生平
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 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 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 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 钦二帝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 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
第三段:第二天从彭蠡口至盆浦口沿途所见的大孤山的景象。
3、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 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巉chán然 尤物 上干gān云霄 巉chán然 尤物 上干gān云霄 俊鹘hú抟tuán水禽 沙洲葭jiā苇 (5)多角度描写景物。 (5)多角度描写景物。 ”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各处景物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水辉映的描写, ”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如写江流与船行,即在分散景点中贯以线索;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晓风构干,成泪痕残整,欲体笺心事背,独景语斜,栏。使景物于多样中见统一;
写位澎于浪 安矶徽与省小宿孤松山县“境二内山长东江西中相,望每”年,汛写期大时孤四山面时环又水与,小孤孤峰山如作柱比,,兀更立见大出江其,间有联“系长,江从绝而岛构”成、完 “整长的江长天江柱山”水之图称。
两则日记。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 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 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 称。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 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 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 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 的梦幻就此破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识记字音
瀛.洲( ) 剡.溪( ) 魂悸.( )石扉.( ) 訇.然( )
答案:yíng mǔ shàn lù jì zhuó jī fēi dàn
hō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烟涛微茫信.难求______________ (2)越人语.天姥 ______________ (3)势拔.五岳掩.赤城 ______________ (4)脚著.谢公屐 ______________ (5)栗.深林兮惊.层巅 ______________ (6)虎鼓.瑟兮鸾回.车 ______________ (7)使我不得开.心.颜. ______________
【评说】
因纽特人捕狼时,在刀锋上涂很厚的动物鲜血。冻成 血坨后反插在地上。当狼顺血腥找到,兴奋地舔食刀上冻 血。越舔越快越用力,直到所有的血被舔干净,锋利的刀 锋暴露在外。但狼们这时已经嗜血如狂,在血腥味诱惑下, 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痛苦。完全忘记正在舔食 的其实是自己的鲜血,只是变得更加贪婪,舌头抽动得更 快,血流得也更快。最后,血流尽而倒。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 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8 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国学 1.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祸端 之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识记字音
瀛.洲( ) 剡.溪( ) 魂悸.( )石扉.( ) 訇.然( )
答案:yíng mǔ shàn lù jì zhuó jī fēi dàn
hō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烟涛微茫信.难求______________ (2)越人语.天姥 ______________ (3)势拔.五岳掩.赤城 ______________ (4)脚著.谢公屐 ______________ (5)栗.深林兮惊.层巅 ______________ (6)虎鼓.瑟兮鸾回.车 ______________ (7)使我不得开.心.颜. ______________
【评说】
因纽特人捕狼时,在刀锋上涂很厚的动物鲜血。冻成 血坨后反插在地上。当狼顺血腥找到,兴奋地舔食刀上冻 血。越舔越快越用力,直到所有的血被舔干净,锋利的刀 锋暴露在外。但狼们这时已经嗜血如狂,在血腥味诱惑下, 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痛苦。完全忘记正在舔食 的其实是自己的鲜血,只是变得更加贪婪,舌头抽动得更 快,血流得也更快。最后,血流尽而倒。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 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8 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国学 1.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祸端 之本。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精品课件2(全集)8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 “赋者,铺也;铺采chī文,体物写志 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chī 文指赋的貌。
赋 形式上:
1)用词:辞藻华丽。 2)修辞: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 比、对偶等
3)讲究声韵的美(文赋),
句式多变,骈散结合,
押韵自由,韵脚灵活多变 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 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 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三)整体感知 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n 缦回 mà 不霁何虹 jì n yì ngqiá ng 妃嫔媵嫱 pí 焚椒兰 jiāo lù 辘辘 杳不知 yǎo n 尽态极妍 yá 剽掠 piāo yǐlǐ chēng 鼎铛 迤逦 zīzhū n 锱铢 架梁之椽 chuá 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 呕哑 ǒu yǎ 参差 cēn cī
(三)研读第四段
段意理解 这一段作者发表议论,指出六国灭亡秦 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本同自己而非秦国 和天下人。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说明爱护 百姓可以拒敌固国,万世而为君,民心向背 决定国家存亡。
作者讽谏时弊,希望统治者以秦灭亡为 借鉴。
(四)讨论
关于秦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 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何不同?
相似:1、都有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
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都有说明了秦朝灭亡 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
2、都受到赋的影响,甚至本身就是赋。
立论不同: 1、《过秦论》以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阿房宫赋》以“秦爱纷奢”的角度指 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2、《过》以秦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 《阿》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 ,表明 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 3、《过》作为政论文重在说理,《阿》 作为一篇赋重在讽喻现实。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八

祭十二郎文
虽然,吾自今年来, 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 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 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 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 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祭十二郎文
一在天之涯,一在 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 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 梦相接。吾实为之,其 又何尤!“彼苍者天”, “曷其有极”!自今已 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 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培根 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 当你对于昨天不再耿耿于怀的时候,就是你开始过得幸福的时候。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吾 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 悲也。
祭十二郎文
诚知其如此,虽万 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 辍汝而就也!
祭十二郎文
吾年未四十,而视 茫茫,而发苍苍,而齿 牙动摇。
祭十二郎文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 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 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 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 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 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 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 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 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ppt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湘夫 人》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湘夫 人》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湘夫 人》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湘夫 人》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将腾驾兮偕逝。
• 我将飞快的驾车啊,与她同行远去
•筑室兮水中,
• 构筑宫室啊,在那绿水之中,
•葺之兮荷盖。
• 修盖屋顶啊,用那翠绿的荷叶。
•荪(sūn)壁兮紫坛, •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播芳椒(jiāo)兮成堂。• 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lǎo), • 桂木作栋梁啊,兰木为房椽,
• 神思恍惚啊,放眼远眺,
•观流水兮潺湲(yuán)。 • 只见那流水啊,缓缓流淌。
•麋何食兮庭中?
• 麋鹿为何来到庭院觅食?
•蛟何为兮水裔?
• 蛟龙又为何在水边游荡?
•朝驰余马兮江皋,
• 清晨,我策马驰骋在江边高地,
•夕济兮西澨(shì)。 • 傍晚,却又渡过西面的水湾。
•闻佳人兮召予,
•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我来相聚,
屈原的人格理想
❖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 的节操
❖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 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 精神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湘夫 人》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湘夫 人》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举 众世 人混 皆浊 醉而 而我 我独 独清 醒,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李凭箜篌引 》精品课件(21张)

江娥素女——愁啼哀思 补天女娲——听得入迷 老鱼瘦蛟——跳跃起舞 月宫玉兔——如醉如痴
人教版选 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李 凭箜篌 引 》精 品课件 (21张 )
人教版选 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李 凭箜篌 引 》精 品课件 (21张 )
李 正面 凭 箜 篌 引 侧面
玉碎 凤凰叫 清脆和缓
人教版选 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李 凭箜篌 引 》精 品课件 (21张 )
人教版选 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李 凭箜篌 引 》精 品课件 (21张 )
解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 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 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题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
C. 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 种劳作。
D. 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 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 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人教版选 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李 凭箜篌 引 》精 品课件 (21张 )
人教版选 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李 凭箜篌 引 》精 品课件 (21张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
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而且,石破天 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人教版选 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李 凭箜篌 引 》精 品课件 (21张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课件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 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 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屈原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 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 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 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
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楚辞
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
由灵活而富于变化;
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
多用语气词“兮”字(起着表情作用,又有着调整
节奏的功能,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 ;
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
屈原
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 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 期——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秦国和楚国(并吴越,版图最大, 人口最多)是左右当时局势的两个 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
屈原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
深受楚怀王宠幸:“入则与
楚辞开启的创作母题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
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 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 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 治的精神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 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
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浑豪放的边塞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 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 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 月,种种新的生活经历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它以歌咏 边塞风光和描写边塞生活为主。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 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边塞诗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难于言说的贬谪之“愁” 公元 805 年,唐德宗李适逝世,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 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 5 个 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 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 8 人分别谪降为边州刺史。这就是历 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初,柳宗 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 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 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把一腔难于言说的遭谗受谤被贬谪的思想感情婉转托出,含蓄蕴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 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 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 明言的情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 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 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 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 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 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第二联“惊 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
本词写法上有其特点: 其一是作者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选取最具有特点的动态或 物象,略加勾画,省去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 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与榻;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 面貌,其他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两句合看,即可依 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 其次是表情隐蔽,作者只是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 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地。
第三步:结合内容主旨规范答题。分析不要脱离诗句内容。 【答案】 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 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 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技法汇总 (一)分析评价诗词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四个技巧 1.体悟要深入。 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 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关注抒情议论句等暗示信 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 提条件。
作品赏析 国殇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 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楚国灭亡后, 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 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 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 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 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坷遭际;他奉献给 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 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第三联写远景。“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 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 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是诗人 生发的感慨。
菩萨蛮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 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开头两句是写 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三、四两句写 刚起床时“弄妆”,用一“懒”字、一“迟”字由外表进入人物内心 的描写。下阕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艳,极写其人之美。最后两句 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鹧鸪”,到此,全词戛然 而止。
本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 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 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3 新视界·高考对接 分析评价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说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 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 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 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 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 正确的判断。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一出绝妙的政治讽刺剧——高祖还乡 刘邦当皇帝第十二年(公元前 195)冬,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胜 利回朝途中,曾返故乡沛县,逗留十几天。他踌躇满志,召集父老聚 会,大摆宴席,以显示“衣锦还乡”的尊荣。酒酣,起舞高歌:“大 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以来的作家,经常以此 史实入诗,极力颂扬刘邦回故乡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煊赫声势、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荣耀,强调其天子之威和不忘故土的孝子之 心。
第六支曲即从觑破这大汉的人口中把这位大模大样的皇帝的“根 脚”“从头数”出,使得前面那些乐队、旗队、仪仗队,那些驾前侍 卫,驾后扈从和宫女们,都显得是摆的臭架子、空排场了。前面那样 热闹烘天,到这里全化为乌有了。这时大模大样的皇帝已毫无神秘的 意味,也不是什么“奉天承运”的天子了。尾曲全用滑稽笔调来结束 全套,是曲家最本色行当的手法。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 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 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第一支曲是从高祖未到时乡民准备迎接 写起。把乡中得到消息后的情况写得忙忙碌碌地骚扰不堪。第二支曲 写的是皇帝的先头队伍——乐队和旗队。第三支曲是写仪仗队。第四 支曲是写车驾前的侍卫,车驾后的扈从宦官等和宫女们。曲柄黄罗伞 下就是这位高祖皇帝的御驾了。第五支曲正写乡老们向皇帝行礼,和 皇帝大模大样地接受的态度。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 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 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问题: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助读】 楼上是谁在吹奏玉笛?眼前只看到山前茫茫的一 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 流落千里,正如那一枝在雨中孤独开放的梨花。修禊日临近了,正是 卖糖粥的时节,而我只能在梦中才能回到我的故乡。深夜难眠,愁绪 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 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
睢景臣别开生面,在“故人父老”中找到了一个乡民,以他的视 觉和口吻,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刘邦车驾荣归的“盛典”。以奇特的 构思,辛辣的讽刺,诙谐的笔调,无情地撕下了流氓皇帝刘邦“天生 圣人”的伪装,变史载的歌颂为文学作品的暴露,表现了农民对最高 统治者的蔑视和憎恶,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者之间 不可调和的矛盾,导演了一出绝妙的政治讽刺剧。
燕歌行 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在同情广大 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上。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 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 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战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 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 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 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 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 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 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 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 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常见的考查角度有以下几种: (1)分析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 (2)分析作者的观点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3)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经典题例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 雨一枝。
【解析】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鉴赏要求。本题要求结合下 片理解分析。
第二步:深入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首先弄清楚下片诗词 的内容,如:修禊、卖饧、故乡、梦、夜、折、江头柳、苏堤等,理 解这些词语包含作者情感的指向。其次结合上片和注释,从整体上理 解作者在本词中要表达的情感。综合这两步基本可以推知作者表达的 是思乡之情。
1 新导学·文本探究 资料助读
国殇 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国殇》 许多学者认为,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 惨重的失败。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 继。屈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追悼阵亡将士,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 家不惜生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燕歌行 悲慨的军旅之歌——《燕歌行》 本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于开元二十三 年(735)拜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开元二十五年 (737)曾率军破契丹,次年部将假借张守珪之命,命平卢军使乌知义率 领骑兵击叛奚、契丹余党,先胜后败。张守珪不但没有据实上报,反 而贿赂前来调查事情真相的牛仙童,以掩盖败绩。张守珪本是镇守东 北边陲的名将,屡建战功,后来却居功自傲,骄纵轻敌,沉迷于歌舞 宴乐,致使战争失利,损失惨重。《燕歌行》就是高适送兵到蓟北回到 封丘后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契丹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 对此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得名。所选的 18 个作 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 游宦者。 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 时,则还有它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 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花间词正是这种 颓靡世风的产物。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 而他们的才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 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主观感受、内心体 验。而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等人的部分诗歌,又在题材和表 现手法上为花间词的创作提供了借鉴。故词在晚唐五代便成了文人填 写的、供君臣宴乐期间歌伎乐工演唱的曲子。这都决定了花间词的题 材和风格以“绮罗香泽”为主。